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袁博  贺菊乔 《中医药导报》2008,14(10):31-32
目的:观察梅花点舌丹敷脐治疗湿热挟瘀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前列腺液常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前列腺液白细胞及卵磷脂小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点舌丹敷脐对湿热挟瘀型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舌下络脉(静脉)瘀阻状况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例CP患者观察其舌下络脉瘀阻程度与CP的关系,并与40例健康者作对比观察;对患者组治疗前后舌下络脉瘀阻、前列腺液检查比较。结果:200例明确诊断的CP患者中有180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舌下络脉瘀阻;健康组有6例存在不同程度舌下络脉瘀阻,前列腺液检查其中有4例提示患有慢性前列腺炎。2组舌下络脉瘀阻程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舌下络脉瘀阻状况对CP的诊断具有重要的特征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妇女有经、带、胎、产等生理特点 ,一生以血为主、以血为用 ,且易耗血 ,所以机体常处于血分不足 ,气分有余的状态 ,而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这些特点决定了妇女所患疾病多与气血失调从而导致的血行瘀滞的病理改变有关。故对妇科病与血瘀关系的研究显得较为重要。故对妇科病与血瘀关系的研究显得较为重要。目的 :试从雌激素如孕激素角度对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瘀血舌象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瘀血舌象组E2 的含量与非瘀血舌象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慢性盆腔炎瘀血舌象组E2 含量明显低于慢性盆腔炎非瘀血舌象组 (P <0 .0 5 ) ;而子宫肌瘤瘀血舌象组E2 含量明显高于子宫肌瘤非瘀血舌象组 (P<0 .0 5 ) ;慢性盆腔炎瘀血舌象组E2 含量与子宫肌瘤瘀血舌象组相比同样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患者瘀血舌的形成与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杨爱萍  陈群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39-1540
目的:观察妇科疾病瘀血舌象患者与腹痛、病程的情况,了解其与妇科疾病专业病种临床特点及病程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了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患者共57例,其中子宫肌瘤患者3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27例,其中具有瘀血舌象29例,非瘀血舌象28例。观察瘀血舌象与腹痛及病程的关系。结果:瘀血舌象组与非瘀血舌象组疼痛的性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瘀血舌象组随着病期的进展,早中后期瘀血舌象出现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相同病种瘀血舌象组与非瘀血舌象组分别比较都存在同样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病种瘀血舌象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结论:妇科疾病瘀血舌象患者多出现疼痛等症状,且与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血瘀证舌质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 :探讨血瘀证舌像的量化诊断 ,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对照观察了 352例血瘀证舌质和2 1 8例非血瘀证舌质的改变 ,并进行了舌质 RGB的量化观测 ,结果 :血瘀证病人以淡紫舌、紫暗、紫红、青紫比例显著多于非血瘀证组 ,淡红、红绛及淡白舌较非血瘀组为低 (P<0 .0 1 )。血瘀证胖瘦、齿痕舌形变化与非血瘀证无统计学差异 ,而血瘀证患者瘀点瘀斑出现率明显高于非血瘀组 (P<0 .0 1 )。血瘀证的舌质红色分量R值较非血瘀组显著降低 (P<0 .0 1 ) ,绿色分量 G值两组接近 (P>0 .0 5) ,而蓝色分量 B值显著增高 (P<0 .0 1 )。因此 ,舌质 RGB对血瘀证量化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病瘀血舌患者的舌象特点. 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心病瘀血舌患者、30例心病非瘀血舌患者、30例非心病瘀血舌患者与20名健康人,采用"舌诊专家"软件和临床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舌象的识别分析. 结果 心病瘀血舌患者舌质多见暗红舌(28.0%)、青紫舌(27.0%)、淡紫舌(25.0%),舌苔多见白厚苔(37.0%)、黄厚苔(33.0%).心病瘀血不同舌质间的红色分量(R)、绿色分量(G)、蓝色分量(B)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病瘀血舌组的舌质R值、G值较健康对照组、心病非瘀血舌组显著降低(P<0.01);心病瘀血舌患者不同证型组间的舌质R、G、B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观察舌苔对心病瘀血舌患者不同证型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综合舌质R、G、B值可为心病瘀血舌患者的诊断、鉴别和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鼻咽癌癌变过程舌象特征。方法:在鼻咽癌高发区广东中山,对201例慢性鼻咽炎、61例鼻咽癌前病变、10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进行舌象观察。调查结果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淡白舌以鼻咽癌前病变者及鼻咽炎患者为多见,分别占55.7%及44.8%,初诊鼻咽癌患者只占26.1%;红舌者以初诊鼻咽癌为多见,约占21.5%,而鼻咽癌前病变者及鼻咽炎患者较少见,分别仅占1.6%及9.5%,P<0.01。青紫色及淡红舌(正常舌色)在鼻咽炎、鼻咽癌前病变及初诊鼻咽癌中所占比例相当,分别为20.4%、21.3%、26.2%;及25.4%、21.3%、26.2%;P>0.05。黄苔、腻苔及少苔等病理性舌苔在三类疾病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鼻咽癌变过程存在一定的舌象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白花蛇舌草为主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来年笔者在中药协定方中加用白花蛇舌草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收到较好效果 ,并发现加用不同剂量白花蛇舌草有不同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观察 6 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 ,诊断依据 1995年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年龄 2 0岁~ 4 5岁 ;男性 4 0例 ,女性 2 0例。按入院病历的顺序 ,随机将患者分为 3组 ,每组2 0例 ,各组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相似 ,具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协定方药物组成 :白芍、丹参、板蓝根各 2 0g ,郁金、陈皮、茯苓各 10g ,太子参、何首乌各 15g ,茵陈12g ,白蔻仁 5g。…  相似文献   

9.
祛浊散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通淋化浊、活血祛瘀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7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成两组 ,治疗组 41例 ,服用祛浊散瘀汤 (牛膝、丹参、桃仁、酒大黄、红花、红藤、白花蛇舌草等 ) ;对照组 37例 ,服用前列康片。结果 :用药 2个月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 90 .2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0 .3% ,差异有显著意义 ( P<0 .0 1 )。提示 :祛浊散瘀汤具有祛瘀散浊、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102例四种常见的胃粘膜病变患者,(即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球炎并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进行舌诊及舌苔印片检查,结果分析发现: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多见瘀暗舌(75%)和黄苔(87.5%),萎缩性胃炎则以淡白舌为多见(62.5%),且舌苔多为白苔。提示前者多有瘀血及里热的存在,而后者则以中焦虚寒为主要病机特点,建议治疗溃疡病应以活血化瘀及清解里热为主,治疗萎缩性胃炎则应以温补中焦为大法。  相似文献   

11.
137例肾病舌象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长程观察一组肾病舌象以探讨舌诊规律。方法 :定时记录 137例肾病舌象及病情变化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入院舌质过淡者 39例 ,其中肾功能不良 2 2例占 5 6 4 %。其他为水肿、贫血。舌色转变与病情相符者 10 2例 ,符合率 74 4 %。齿印舌 5 7例为水肿、肾衰或急性期病例。齿印下方舌质淡白的 10例全部为尿毒症。舌苔黄白变化无常者占 70 %。舌苔厚薄与病情变化相符者 82 %。在 2 3例中 ,重度肾衰病例中舌边横纹异常模糊的 17例 ,符合率 81%。结论 :肾病舌诊中舌质红淡、舌苔厚薄 ,齿印下舌色及舌边条纹的诊断观察价值高 ,苔色黄白的分辨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慢性胃炎腻苔患者的口腔微生物菌群组成特征,探索腻苔的形成机制。方法 收集40例慢性胃炎患者舌苔样本(腻苔组20例,非腻苔组20例)和20名正常人舌苔样本(健康对照组)。利用16S rRNA基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检测各组舌苔微生物菌群,得到舌苔样本细菌DGGE图谱,将其数字化后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PLS-DA)。结果 慢性胃炎腻苔组、非腻苔组与健康对照组舌苔的微生物组成存在差异。(1)腻苔组与非腻苔组之间有5条具有显著差异的条带,PLS判别模型的预报准确率达到97.5%;腻苔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有8条具有显著差异的条带,PLS判别模型的预报准确率达到95.0%;非腻苔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条带差异不明显。(2)腻苔组的8号条带亮度高于非腻苔组和健康对照组,测序结果显示其最近邻居为Moraxella catarrhalis(黏膜炎莫拉氏菌/卡他莫拉菌),但两者相似度仅为96.2%,可能是目前尚未报道的一个新菌种;10号条带亮度为健康对照组>非腻苔组>腻苔组,测序结果显示其与Rothia mucilaginosa(黏滑罗斯菌)相似度达到100.0%。结论 8号条带的菌种可能与慢性胃炎腻苔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10号条带的菌种可能与慢性胃炎非腻苔形成有一定的关系,提示口腔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可能是腻苔的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舌象表现的关系。方法观察40例COVID-19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舌象进行分析。结果(1)舌象表现:40例患者中,舌质红者40例(100%),其中舌质暗红者19例(47.5%);少苔者5例(12.5%),苔白腻者27例(67.5%),苔黄腻者8例(20.0%)。(2)临床表现:40例患者中,发热27例(67.5%),其中低热(37.3~37.9℃)18例(45.0%)、中热(38~38.9℃)8例(20.0%)、高热(≥39℃)1例(2.5%);咳嗽25例(62.5%),乏力13例(32.5%),咽痛6例(15.0%),肌肉酸痛12例(30.0%),腹泻2例(5.0%)。舌红少苔者症状多轻微,仅有咳嗽、咽痛、乏力等症状,咽痛症状较舌苔厚腻者更为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苔白腻、黄腻者则以咳嗽、发热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主,其中舌苔白腻者以低热为主,舌苔黄腻者发热多为38℃以上的中热或高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影像学表现:胸部X线片提示,40例患者中双侧肺部炎症患者13例(32.5%);单侧肺部炎症患者18例(45.0%),其中左肺炎症患者7例(17.5%),右肺炎症患者11例(27.5%);其余9例(22.5%)患者胸部X线片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舌红少苔者影像学检查多无异常,胸部X片提示肺部炎症多为舌苔厚腻者,其中双肺炎症多见于舌红苔黄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检查:40例患者血白细胞计数为(5.17±1.55)×10^9/L,其中异常减低患者3例(7.5%);淋巴细胞计数为(1.39±0.75)×10^9/L,其中异常减低患者8例(20.0%),随着舌苔逐渐厚腻的变化,血白细胞计数逐渐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患者舌红少苔多见于疾病早期病程较短者(1~2d),症状多轻微;伴随病程进展(病程≥3d),部分患者舌苔逐渐增多,表现为厚腻苔,症状以咳嗽、发热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主,反映了感染逐渐进展的情况,由此及时总结出COVID-19宜采用清热宣肺利湿、不可过用苦寒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4.
郭毅曼  张超  李顺英  杨梅  陈文慧  何梅光  樊延平  周青 《中医杂志》2012,53(10):864-866,885
目的 观察云南省99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舌象分布特点,探讨AIDS中医证候规律.方法 选取云南省9个州、市996例HIV/AIDS患者舌象资料,从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进行观察,并分析其与地区、性别、HIV/AIDS分组及生活习惯的关系.结果 HIV/AIDS患者红舌、紫舌、瘀斑舌、裂纹舌、胖大舌、齿痕舌、腻苔、润苔和剥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女性的淡红舌、薄苔、白苔、裂纹舌和瘀斑舌比例高于男性(P<0.05);吸烟者黄苔所占比例高(P<0.05),酗酒者绛舌、裂纹舌、剥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HIV组的淡白舌、淡红舌、绛舌、润苔所占比例较高(P<0.05).结论 AIDS具有正虚、湿浊、瘀血、邪热、表里相兼为病的特点,由于性别、地域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舌象的分布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特点,分析胃粘膜病理学改变与中医舌象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运用舌象仪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信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不同病理阶段的胃病患者舌象客观参数和特征,描述舌象特征的变化趋势,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较常见的舌象特征。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舌色参数R值和V值显著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舌质红的患者显著多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舌苔厚薄指数和剥苔指数均显著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舌苔厚的患者显著多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1);结论 舌质红和舌苔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见的舌象特征。  相似文献   

16.
沟纹舌患者唾液流量和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对30例沟纹舌患者和健康人的唾液流量,PH值,钠/钾比值及含量,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沟纹舌患者唾液量减少,PH值降低,钠/钾比植和SIgA含量增高。表明沟纹舌的形成与患病后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营养障碍,免疫及内分泌功能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224例SARS患者舌象定量与病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舌质、舌苔特征并探讨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用数码相机摄取患者的舌象,然后用图像识别分析软件测定舌质、舌苔的红色分量(R)、绿色分量(G)、蓝色分量(B)数值,并分析其与病情关系。结果:急性期69例中舌质以淡红色(51例,73.9%)为最多,与其他各舌色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舌苔以薄黄(32例,46.4%)为多,其次是薄白(29例,42.0%);舌体胖大者5例(7.2%),舌边有齿痕12例(17.4%)。恢复期155例中舌质以淡暗(72例,46.5%)为多,其次是淡红(68例,43.9%);舌苔以薄白苔(80例,51.6%)为多,与其他各舌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次是舌根部黄31例(20.O%),舌体胖大23例(14.8%),舌边有齿痕者19例(12.3%)。病情属普通型者中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为多;重型者以舌质淡暗、舌苔根黄为多;极重型以舌质淡暗、舌苔黄厚为多。肺损伤累及肺叶≥3叶者以舌质淡暗、舌苔根黄为多;累及肺叶1、2叶者以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为多。结论:该方法测定的R、G、B数值变化可以比较灵敏地反映舌质、舌苔的颜色差异。舌象是对SARS患者病情判断,辨证论治的客观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郝一鸣  赵洁  王文静  李福凤  王忆勤 《中医杂志》2012,53(14):1223-1225,1229
目的 研究慢性胃炎患者腻苔相关蛋白标志物.方法 采集慢性胃炎患者的舌苔100例、正常人的舌苔38例,根据舌苔色质将慢性胃炎患者分为腻苔组50例,非腻苔组50例,其中腻苔组又分为白腻苔组17例,黄腻苔组33例.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各组舌苔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利用NP20蛋白芯片技术进行舌苔蛋白质组学研究,用蛋白芯片阅读器PBSII对芯片进行扫描、分析.结果 在质荷比1000~20000范围内,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69个差异蛋白峰(P<0.01),非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63个差异蛋白峰(P<0.01),腻苔组与非腻苔组有4个差异蛋白峰(P<0.01),白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52个差异蛋白峰(P<0.01),黄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62个差异蛋白峰(P<0.01),白腻苔组与黄腻苔组有2个差异蛋白峰(P<0.01).结论 该研究初步筛选出了慢性胃炎患者腻苔的蛋白标志物,为慢性胃炎中 医舌诊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舌脉特征,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疾病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统计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6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型糖尿病不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舌质、舌苔、脉象分布情况,并对2组舌质、舌苔、脉象进行比较。结果2组共出现暗红、淡暗、淡红、红、紫暗5种舌质表现。观察组以暗红舌最多,其次为红舌;对照组以暗红舌最多,其次为红舌及淡暗舌。2组共出现白苔、白厚苔、白厚腻苔、白腻苔、薄白苔、薄黄苔、黄苔、黄厚苔、黄腻苔9种苔象表现。观察组以白腻苔最多,其次为薄白苔;对照组以薄白苔最多,其次为薄黄苔。2组共出现沉脉、沉滑脉、沉细脉、沉细滑脉、滑脉、滑数脉、缓脉、细脉、细滑脉、细数脉、弦脉、弦滑脉、弦数脉、弦细脉14种脉象。观察组以弦滑脉最多,其次为弦脉;对照组以细脉最多,其次为沉细脉。红舌观察组丨15例(69.28%),对照组121例(78.57%),观察组较对照组少(P<0_05)。暗舌观察组104例(62.65%),对照组123例(79.87%),观察组较对照组少(P<0.05)。厚腻苔观察组96例(57.83%),对照组54例(35.06%),观察组较对照组多(P<0.05)。滑脉观察组52例(31.33%),对照组32例(20.78%),观察组较对照组多(P<0•05)。细脉观察组73例(43.98%),对照组86例(55.84%),观察组较对照组少<0.05)。结论痰湿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诊治过程中,应考虑痰湿的影响及注意健脾化湿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炎患者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不同舌象、舌上皮细胞凋亡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方法:选择10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舌象、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凋亡基因相关蛋白p53、Bcl-2和Fas等为指标进行观察。结果:(1)不同舌质和舌苔的AI差异显著;分别以淡白舌与薄白苔和白厚苔为最高。(2)不同舌象的p53、Bcl-2和Fas表达阳性率,呈现相应的变化。相关蛋白表达不仅与舌色有关,而且与舌苔颜色和厚度有关。结论:舌象形成与细胞凋亡具有密切关系,p53、Bcl-2和Fas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调控,共同构成了本病舌象形成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