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性瘫痪患儿中医证候特点,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方法:采集43例脑瘫患儿的四诊信息,运用Excel电子表格及SPSS13.0软件进行频数统计.结果:证型分布依次为肝肾亏虚16例,占37.2%;脾肾两亏12例,占27.9%;肝强脾弱11例,占25.6%,痰瘀阻络4例,占9.3%.出现频数最高的前10位中医证候依次是:立迟、行迟、肢体强硬、形体偏瘦、筋脉拘急、盗汗、语迟、自汗、食欲不振、大便秘结.结论:小儿脑性瘫痪的病机主要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其病位主要涉及肾、脾、肝、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康复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院脑瘫康复病房收治的684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运用Logstic回归分析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患儿的年龄、营养状况、住院天数、住院环境与院内感染密切相关.结论:针对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脑瘫患儿家长由于孩子患病住院,给自己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心理社会压力,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他们要面对许多生活干扰及心理困扰,其心理活动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了解这些人群的心理活动特点,有利于我们医护人员对这些特殊人群采取更有效的医疗护理计划。我科自2002年2月~2004年4月抽样调查脑瘫患儿家长,对他们进行心理分析,并针对性地分析原因实施心理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本院对14例小儿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治疗,进行精心护理。结果14例患儿基本治愈3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疗效与年龄、病情轻重度及脑瘫分型有关。中度以下或伴有智力低下,并在2岁以内患者显效率较高,年龄〉2岁的重度脑瘫患儿伴有中度以上智力低下、迟缓型脑瘫、混合型者疗效较差。结论对脑瘫患儿,临床护士一定要尽早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并将解释、疏导、鼓励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使脑瘫患儿早普查、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脑瘫患儿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胎儿及婴幼儿发育中脑的非进行性损害及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根据2001年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儿童脑瘫的患病率为1.92%[1].由于脑瘫患儿不仅存在患肢残疾,往往还存在癫痫、吞咽功能障碍、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1],影响脑瘫患儿的康复及生存质量.现对300例脑瘫患儿细菌性肺炎感染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中的危险因素,为减少脑瘫儿患细菌性肺炎几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致病因素及治疗效果,降低脑瘫患儿发病率和致残程度。方法:利用观察对比的方法,采用ASWORTH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8%,对照组为48.8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综合治疗,明显改善患儿的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矫正异常姿势,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小儿脑瘫是一种出生前到出生后发育时期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肢体的神经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和运动发育障碍同时伴有视力、语言、视听觉、摄食、癫痫等障碍。小儿脑瘫发生的原因,目前已知的原因有400多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家长抑郁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150倒住院的脑瘫惠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分析家长的心理反应存在:抑郁、悲观、恐惧、经济顾虑型叫,接受现实配合治疗。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改善家长的抑郁,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脑瘫的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脑瘫是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的简称,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不尽相同,发达国家脑瘫患病率为1.8‰~4.9‰活婴,多集中在2‰~3‰之间。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脑瘫患儿存在地区差别。我国在1997年至1999年曾对江苏、河北、黑龙江、四川、甘肃及广西等省、自治区进行大规模脑瘫流行病学调查,在1~7岁小儿中,脑瘫患病率为1.2‰~2.7‰,是继脊髓灰质炎基本被控制后致我国儿童肢体残疾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及捏脊配合康复训练治疗17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儿童康复科住院脑瘫患儿共3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给予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治疗组(17例)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针刺及捏脊。结果对照组9例有效,7例无效;治疗组15例有效,2例无效,P0.05,并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及捏脊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艾滋病相关性痒疹(HIV-pruritic papular eruption,HIVPPE)是指艾滋病患者同时伴发皮肤瘙痒、泛发皮疹,丘疹、丘疱疹,结节、抓痕等皮肤炎性表现症状为主的病症。临床表现多样,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较大影响,为探讨HIV-PPE的中医症状体征特点及规律,笔者对111例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利用中医四诊手段,全面采集HIV-PPE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3.
脑瘫是脑性瘫痪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语言、智力、视力、听力等障碍,是小儿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脑瘫患儿一旦确诊,势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脑瘫患儿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对预防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脑瘫患儿100例,采用全面的康复训练治疗,对临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0例患儿中,治愈11例,显效31例,有效4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1%.结论: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公众对医疗服务质量及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脑瘫患儿在早期行综合康复训练,包括作业疗法、综合康复治疗法(水疗法、药物疗法、语言疗法、中医治疗、高压氧舱治疗),并加强家长配合,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旨在探寻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电针、牵引、推拿治疗(治疗组)和单纯牵引治疗(对照组),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150例治愈130例,无效3例,对照组150例治愈16例,无效20例,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单纯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亦能缓解临床症状。结论:电针、牵引、推拿三种方法有机结合治疗本病,疗效确切,治愈率高,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1994年10~1998年1月,我科共收治了540例脑瘫患儿,通过临床观察随访发现,在脑瘫的年龄、类型、轻重程度及治疗手段等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积极的功能训练,配合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l一般资料1.1脑瘫类型:痉挛型410例,运动障碍型49例,共济失调50例,混合型31例。2功能训练2.l建立功能训练室:掌握儿童特点,建立娱乐活动与康复训练为一体的功能训练室,配备各种类型的运动器械,并设有儿童娱乐活动场所及玩具,以娱乐诱导患儿自主加强体能锻炼及肢体活动能力。如在助跑器上练跑,举哑铃,练划船等,学念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及主要病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出生后1周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216例患儿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定量检测、新生儿溶血病(HDN)血型血清学和巨细胞病毒IgG、IgM抗体的检查。结果在216例患儿中G-6PD缺乏的有44倒(20.4%),G~6PD缺乏的男性患儿显著多于女性患儿(χ^2=12.53,P〈0.05),母婴ABO血型不合的HDN有66例(30.6%),母婴O/A和O/B的患儿HDN无显著性差异(χ^2=0.71,P〉0.05),Rh不合的HDN有3例(1.4%),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67例(31.1%)。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母婴血型不舍所导致的HDN和G-6PD缺乏是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及主要病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出生后1周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216例患儿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定量检测、新生儿溶血病(HDN)血型血清学和巨细胞病毒IgGI、gM抗体的检查。结果在216例患儿中G-6-PD缺乏的有44例(20.4%),G-6-PD缺乏的男性患儿显著多于女性患儿(2=12.53,P<0.05),母婴ABO血型不合的HDN有66例(30.6%),母婴O/A和O/B的患儿HDN无显著性差异(2=0.71,P>0.05),Rh不合的HDN有3例(1.4%),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67例(31.1%)。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母婴血型不合所导致的HDN和G-6-PD缺乏是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9.
再发性腹痛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有功能性,有器质性,现将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的60例器质性再发性腹痛的病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水疗综合疗法治疗脑瘫患儿13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脑发育时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常见的合并症有癫痫、言语落后、智力低下、行为异常、感觉障碍等异常表现。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致残疾病之一。我国发病率为1.8‰~4.0%。而脑瘫患儿越早介入康复治疗其预后越好,对于一周岁以内的脑发育不全的低龄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