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细胞介导细胞毒(CMC)在机体抗感染、同种排斥及抗肿瘤免疫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参与CMC的细胞除细胞毒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外,粒细胞及巨噬细胞(Mφ)也能直接杀伤各种瘤细胞.这些细胞的杀伤机制有所不同,但其杀伤过程一般均可分为识别、结合、杀伤启动并产生致死性打击、靶细胞死亡等几个阶段.因此,完善的测定CMC的细胞毒方法(CMCA)不应仅以靶细胞受损、死亡的量来反映杀伤细胞的活性,而且应能反映出杀伤过程中,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2.
依赖非特异性凝集素细胞溶解(LDCC)的机制,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特异性识别并杀伤靶细胞的机制基本相同,为了阐明凝集素(ConA)在LDCC中的确切作用,曾提出了二种主要的模式,第一是由Bonavida等(1983)提出,认为ConA起着双重作用:1、"桥梁"作用,将CTL与靶细胞连接起来;2、"激活"作用,激活效应细胞CTL,以达杀伤靶细胞的目的.第二是由作者(1983)提出的,认为ConA通过横向作用, "改变"了靶细胞表面的成份(包括MHC决定簇),使CTL通过识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苏木素染色测定免疫效应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的方法:。方法:采用苏木素染色法观察人贴壁肿瘤细胞系Hep2的增殖活性,测定了人NK细胞系NK92、NKL和YT对SGC7901、Hep2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新西兰白兔CTL细胞对VX2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同时与MTT比色法及CCK-8比色法进行比较。结果:NK92、NKL和YT三种效应细胞对SGC7901和Hep2细胞杀伤6h或16h后,在效靶比分别为10:1、5:1、2.5:1和1.25:1时,三种方法:所测结果:均具有良好的效靶关系,且杀伤趋势基本一致。6次苏木素染色法测定NK92对SGC7901和Hep2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结果:显示CV<8%,MTT比色法测定结果:CV<12%,前者具有更好的重复性。苏木素染色法和MTT比色法所测兔CTL杀伤效应结果:一致,线性关系明显。结论:苏木素染色法用于免疫效应细胞对贴壁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效应测定,具有特异、稳定、简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NK细胞是一类非免疫细胞。在体外,它具有溶解某种靶细胞的能力。关于NK细胞溶解靶细胞的机制,以及哪些因素决定肿瘤细胞对NK细胞的敏感性,目前还不大了解。本文作者最近提出了一个关于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机制的模型。模型指出:NK细胞与靶细胞相互作用时释放一种NK细胞毒性因子(NKCF),介导靶细胞溶解。根据这一模型,其反应的第一步是NK细胞对靶细胞的识别与结合,第二步是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CBA鼠的脾细胞为效应细胞、抗体致敏的鸡红细胞为靶细胞,结合~51Cr释放试验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的杀伤机制。发现在ADCC过程早期,效应细胞借其表面绒毛状突起与靶细胞膜紧密结合。随后,效应细胞的绒毛状突起插入靶细胞,靶细胞扭曲、变形、损伤。尤其注意到,在与效应细胞绒毛状突起结合的部位,靶细胞膜呈现“卷须样”变化,提示靶细胞的损伤有机械性因素参与。  相似文献   

6.
用~3H-TdR释放法测量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功能   总被引:53,自引:4,他引:49  
本文用 ~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标记多种靶细胞(YAC-1、P815、LAC-1、小鼠淋巴母细胞)与不同效应细胞培养4或18小时,再用胰酶和DNA 酶处理靶细胞,收集细胞,用液体闪烁微杯法测定小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均获得良好结果。与~(51)Cr释放相比,~3H-TdR 方法具有自然释放率低(<10%),特异性释放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用~3H-TdR标记的靶细胞检测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测定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是细胞免疫功能研究和抗肿瘤研究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测定细胞毒作用已有多种方法,如~(51)Cr、~(125)I前标记法、~3H-TdR后标记法、比色法等。其中,比色法不适于测定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应用~(51)Cr和~(125)I标记靶细胞,不仅受条件限制,而且均具有γ射线。~3H放射性防护的问题较~(51)Cr和~(125)I小得多;淋  相似文献   

8.
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念珠菌和PPD等抗原,可在体外激活淋巴细胞的增殖应答。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体外接触这些抗原,可能导致各种~(51)Cr标记的靶细胞溶解。结素阳性者的PBL,在体外接触PPD时,对张氏肝细胞或Auguet大鼠肝细胞瘤靶细胞产生较高的细胞毒;而慢性念珠菌病患者的PBL,在体外接触念珠菌抗原时,对~(51)Cr标记的鸡红细胞溶解活力低于同样处理的正常人PBL。本文研究皮试抗原刺激体  相似文献   

9.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在肿瘤免疫和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机制中得到重视以后,Butterworth等首先发现类似的ADCC也存在于抗寄生虫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中。在曼氏血吸虫病人血清存在下,人末梢血的多核白细胞可将血吸虫童虫杀死,进一步研究表明效应细胞是嗜酸性细胞(Eos)。之后,人们对有关寄生虫的ADCC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靶子涉及到多种线虫和原虫,效应细胞也包括了巨噬细胞、中性白细胞和NK细胞等。然而,许多重要的发现是通过以Eos为主要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单克隆抗体AU14-1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对小鼠宫颈癌(U14)细胞的杀伤效果。 方法: 以小鼠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脾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为效应细胞,应用MTT比色法测试在单克隆抗体AU14-1介导下对小鼠宫颈癌(U14)细胞的体外细胞毒作用。 结果: 3种效应细胞对于经单克隆抗体AU14-1处理的肿瘤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未经AU14-1处理的肿瘤细胞(P<0.01);以LAK的ADCC作用最强,巨噬细胞次之,脾淋巴细胞最弱(P<0.01)。 结论: 单克隆抗体AU14-1能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ADCC)发挥淋巴样细胞、巨噬细胞及LAK细胞对靶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提示特异性宫颈癌单克隆抗体AU14-1介导的ADCC在治疗宫颈癌中可能是一种有潜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未经致敏就能杀伤靶细胞的现象称为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这种效应细胞称为自然杀伤细胞(NK)。我院采用短期细胞毒方法对16例正常人和85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NK细胞的检测结果发现: 慢性活动型肝炎活动期NK值为25.45±6.49%,而稳定期为36.9±4.766%两者相比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进一步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分离哮喘鼠和正常鼠脾脏各种免疫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M)、树突状细胞(DC)、B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并以细胞增殖法和改良的MTT比色法[1]检测了上述各种细胞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DCC)。结果: 哮喘小鼠M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P<0.05);哮喘小鼠B细胞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P<0.05);哮喘小鼠T细胞及其亚群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弱于对照组(P<0.05);哮喘小鼠树突状细胞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小鼠哮喘模型中,多种免疫细胞的ADCC作用减弱可能在支气管哮喘免疫功能紊乱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3小时短期细胞毒试验,对43例不同病理类型,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其中免疫核糖核酸治疗者10例),测定他们对7402人体肝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同时测定活性花结,淋巴细胞转化,并与19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不同临床分期的细胞毒,活性花结,淋转三项指标无差异。肺癌组与正常组相比,细胞毒与活性花结也无明显差异。病理类型不同(鳞癌和腺癌)而临床分离相同者,细胞毒活性相似。10例免疫治疗的患者作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评价单核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的检测方法。方法 PKH26和CFSE染色的P815细胞为靶细胞,与P815特异性抗体孵育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共同孵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 CD3-CD14+PKH26+CFSE-细胞群的百分比,并确定最佳效靶比及效应细胞和靶细胞的孵育时间。运用上述方法对23例HCV慢性感染者和22例健康人的单核细胞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antibody 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 ADCC)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可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3-CD14+PKH26+CFSE-细胞群来评价单核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最佳效靶比为10∶1,最佳杀伤孵育时间为4 h。慢性HCV感染者单核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较健康对照明显降低( P=0.009)。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单核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的检测方法,为病毒感染及药物研发中免疫学评价提供快速、敏感、安全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癌是一种常见肿瘤,内外科治疗效果均较差。据报导,支气管癌邻近的间质性肺细胞群和浸润至肿瘤组织的淋巴细胞的细胞毒细胞功能均受抑。为此,作者测定了支气管癌患者外周血NK和LAK细胞  相似文献   

17.
抗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介导细胞毒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探索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治疗的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我们应用Leo Me13、HB59和HB603种抗人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进行了补体依赖性细胞毒(CDC)以及抗体依赖性LA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探讨抗CD3单抗和rIL-2共同激活诱生的T-A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本质。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检测T-AK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活性及其构成。结论T-AK细胞为异质性细胞群体,其杀伤活性主体为CD3AK活性和LAK活性。  相似文献   

20.
T细胞上MHCⅠ类抗原受体可抑制超抗原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文摘)[美/PhillipsJH…//Science1995;268:403]超抗原是一组直接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上MHCⅡ类分子的外侧暴露表面和T细胞上TCRβ链的可变区结合,在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