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25岁。干咳7个月,胸部正侧位片(X片号36366)示:右上纵隔见一区肺野突出的弧形块影,约2.5×2.5cm,界清、密度均匀。块影位于中纵隔。以“右上中纵隔肿瘤”入院。1984年5月31日在气管内麻下经右进胸探查,见肿块位于奇静脉上方,上腔静脉后方,气管、食管的右前方,被纵隔胸膜包裹,尚能移动。分离后壁肘见肿块与气管、食管浸润,用手指钝性分离后,摘除肿块。此时,食管和气管分别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1岁。胸闷、憋气半年,加重伴咳嗽、有胸部疼痛2周;胸片发现纵隔巨大块影,于1994年11月22日以纵隔肿瘤收住院。检查:贫血貌,气管左偏,右侧肋间隙饱满,第4肋以下叩诊呈浊音,语颤及呼吸音减低。肝、脾未触及。X线胸片(图1,2)示,中纵隔向右胸腔内突出一巨大肿块影(约15cm×13cm),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心影左移,两肋间膈角清晰。B型超声波探查示,右前纵隔探得一个巨大(约10.5cm×10.0cm)弱回声光团,类圆形,边界清,其内为均质的细小光点。患者于同年12月3日晚突发行胸剧痛,胸部透视示右胸腔大量积液,原块影轮廓不清,考虑为肿瘤溃破所致。于次日晨在全麻下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瘤体已破溃,胸内有血性及胶冻样液2200ml;肿瘤表面不光滑,包膜不完整;瘤体为大量脂肪样组织,其内尚存较多胶冻样物。肿瘤与胸壁、心包及右肺中、下叶浸润性连,瘤蒂位于腔与左无名静脉间,瘤蒂直径2cm。分离粘连,将肿瘤全部清除,瘤蒂根部予以缝扎。切除肿瘤组重2100g。病理诊断:纵隔粘液型脂肪肉瘤(图3)。手术后右肺复张,症状消失,2周出院。术后6个月X线胸片见右肺上叶前段近胸壁处有约6cm×5cm密度增高影。经皮穿刺活检证实为转移性脂肪肉瘤,虽然给予了放疗和化疗,但终因衰竭而死亡,术后仅存活10个月。  相似文献   

3.
胸腺类癌是一种少见的肿瘤,我科曾收治二例,现报告如下。例1 男,46岁。左胸闷痛3月,伴阵发性心慌。胸痛向背部放射,夜间尤重,无发热、咳嗽和咯血,无声嘶。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X线检查:左前纵隔有一6×4 cm肿块,边缘清,气管无移位,诊为“左上纵隔肿瘤”。剖胸探查术中见左肺门部有一拳头大小肿块,质硬可活动,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左胸腺类癌。例2 男,59岁。胸闷气短8年,胸痛、咳嗽2月,无心慌,发热及咯血。胸部X线检查示前纵隔偏左巨大阴影,直径约20 cm,诊为“纵隔肿瘤”。行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前上纵隔,无包膜,表面血管丰富,呈鱼肉状,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分离后切除,瘤体约20×15×15 cm。病理报告为胸腺类癌。术后行~(60)Co外照射,D_T 50 Gy/37天,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61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5个月,呕血3日而来我院就诊。拟诊为食管下段癌入院。查体:轻度消瘦,无明显阳性体征。X线钡餐检查:食管下段不规则的巨大充盈缺损,呈倒杯形(图l)。图1X线食管造影纤维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0~36cm见4cm×3cm×5cm的肿块向腔内突起,质脆、易出血。取材病检示恶性肿瘤(倾向鳞癌)。于2000年10月15日在气管内麻醉下行左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瘤位于食管下段,大小约6cm×5cm×3cm,未侵及外膜。行食管肿瘤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清扫区域淋巴结。术后恢复良好,于2000年…  相似文献   

5.
食管肉瘤临床少见,作者等在近13年内手术治疗食管癌502例(贲门癌除外),仅发现1例肉瘤,术前尚误诊为纵隔肿瘤,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40岁,因进食受阻半月余且吐粘液而入院。体格检查无异常阳性体征。食管钡餐检查示食管下段钡剂充盈缺损约4.5cm,粘膜尚光整,周围见有明显软组织块影。X线胸片显示右后纵隔中下部有10×9.5cm大小肿块影,界限清楚,密度均匀,无钙化;食管下段明显受压,管壁毛糙,柔  相似文献   

6.
1临床病例患者,男,5岁,2005年因右胸部隐痛不适1月余,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右侧前及中纵隔见类圆形边缘清楚之实行包块,其密度欠均匀,可见点状钙化灶,肿块压迫上腔静脉,考虑右侧纵隔肿瘤,穿刺活检并免疫组化证实为恶性纵隔胚胎癌(图1,2,3)。于2005年6月10日至2005年7月11日行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疗;纵隔病灶6MV-X线照射,DT2.5Gy/次,治疗3次,患者反应不重,将放疗剂量改为DT3.5 Gy/次,照射3次后,行胸部透视检查,提示肿块明显缩小,重新定位修改计划DT3.5 Gy/次,照射7次,靶区总剂量DT42.5Gy/10f/32d。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不适反应。治疗后1个月复查CT,肿块明显缩小(图4)。2007年3月,患者治疗后20个月复查CT提示:肿块几乎消失(图5)。2讨论纵隔生殖细胞肿瘤多位于前上纵隔,后纵隔少见。本例位于前纵隔,与文献报道相符。恶性纵隔生殖细胞肿瘤基本分为二大类,纵隔精原细胞瘤及非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分为成熟型畸胎瘤、胚胎癌、畸胎癌、绒毛膜癌、卵黄囊瘤、混合瘤等[1]。纵隔生殖细胞肿瘤占所有纵隔肿瘤的1%-4%,占纵隔恶性肿瘤的5%-13%[2]。纵隔非精原细...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37岁。自诉胸痛、胸闷、气短6个月,右前上纵隔有肿物,于1989年10月收入我院。入院体检:右锁骨上区可触及1.5cm×1cm肿大淋巴结一个。X线及CT检查示:右前上纵隔可见7.8cm×10cm之肿物,气管被压向左后移位,肿瘤呈分叶状,与大血管关系密切。纤维支气管镜检示:气管距门齿12cm处有外压性膨入,气管变扁,最狭窄处仅0.3cm,支气管镜不能通过。同位素扫描示甲状腺吸131I正常,未见胸骨后甲状腺。1990年11月7日行淋巴结活检术,病理诊断:“(淋巴结内)可见转移之低分化腺癌细胞”。临床诊断为“右前上纵隔腺癌伴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因无手术…  相似文献   

8.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人民医院胸科1962至1980年间收入院并手术治疗神经源性肿瘤共39例。计神经鞘瘤33例,男女比数相似,年16至64岁(中位39岁)。胸透发现病变者9例,其余均有轻度胸部症状。X线检查示肿物轮廓清晰,质地均匀,直径3~15cm(中位5cm),32例位于后纵隔(左侧13例,右侧19例),1例位于前纵隔。其中1例为恶性神经鞘瘤,直径5.5cm,X线表现同于良性者。此33例皆完整切除,术后1~18年良好,无复发。神经母细胞瘤3例,皆男性,各年14、25和36岁。仅1例完整切除,术后并辅助化疗和放疗,但术后3 1/2年死于广泛转移。2例神经节瘤(男女各1)亦位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完整切除,术后各10及6年,良好。1例神经纤维瘤,女,48岁,位于左肺尖处,与周围粘连,亦切除之,求后已2年余,良好。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42岁。因胸痛、活动后气短、咳嗽1年于1991年7月15日入院。查体:表浅淋巴结不肿大,气管左移,右侧胸廓隆起,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以下,腋中、后线第四肋间以下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心浊音界左移,达腋前线。胸部X线片:右侧第二前肋以下有均匀致密影,上、后缘界限清楚,占据前、中纵隔,呈椭圆形块影。CT片:右侧胸腔内12cm×15cm×16cm巨大混杂密度肿块,包膜完整,纵隔内脏器左移。诊断:巨大纵隔畸胎瘤。于7月26日经右后外侧切口第六肋床进胸,术中见肿瘤与胸壁紧密粘连,以肋面和膈面粘连最紧密,约13cm×15cm×17cm大小,肿瘤呈分隔多房样,内含大量  相似文献   

10.
纵隔类癌1例     
患者,女,29岁。体检发现右纵隔肿瘤两个月,于1986年8月27日入院。胸部X线拍片显示右上纵隔椭圆形阴影,向右肺野突出,边缘光滑;侧位片示位于前纵隔。患者住院后体检及各项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两次X线计波摄影均排除胸主动脉瘤。临床诊断:右前纵隔肿瘤。于1986年9月10日在全麻下行右侧开胸术,由第4肋床进胸,探查肿瘤位于右前上纵隔,类圆形表面光滑呈实质性,有包膜,周围无浸润,完整切除肿物,术后恢复顺利,出院随访近三年健在。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2岁,因"发现右颈部质硬肿块3天,右侧胸骨柄旁肿痛一月余"入院.入院行颈部B型超声示:右锁骨上及右颈部淋巴结肿大(范围约3.6 cm×1.9 cm),胸部强化CT示(如图4):前纵隔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淋巴瘤或内胚窦瘤;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左肺纤维病灶.ECT示(如图1):考虑胸骨、左侧肱骨下端中断转移;左侧肱骨下段、右侧肱骨中段及下段、右侧股骨骨转移不排除,建议随访,全身其他骨骼未见明显异常.因"患者2008年6月3日曾行官颈锥切术,术后病理:官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CINⅢ),累及腺体,局部早期浸润,切线未查见肿瘤.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纵隔肿瘤临床并不少见,但位于胸腔内巨大纵隔肿瘤却较少见。现将我院1986年4月以来所遇到2例报告如下: 例1,女,16岁,因咳嗽、胸痛2年入院,有时咳脓痰。检查见右中、上胸背部广泛性浊音,呼吸音消失。X线片见右上胸部巨大圆形块影约17×16cm,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右第3—6后肋骨质吸收。经皮胸腔穿刺细胞学检查报告为神经细胞瘤,术中发现肿块位于右中、上胸腔内,约20×18×16cm呈灰白色、质硬,与上后胸壁粘连,肿块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是极为罕见 的性腺外生殖细胞恶性肿瘤。我院胸外 科于1999年9月成功地手术切除一例,但 治愈3年后又发现右肺上叶及气管内鳞 癌,现报告如下。 患者 男性,64岁,因发热、咳嗽、胸 闷、气短2个月于1999年8月28日入院。 入院前曾行抗炎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 查体:颜面轻度肿胀,颈静脉怒张,睾丸正 常。X线胸片示右上纵隔旁见直径约 5.0cm向肺野突出的半圆形阴影,边缘欠 规则,密度均匀一致。CT检查见中纵隔 内有一约7cm×5cm×5cm软组织肿块 影,将气管向左后方推移,上腔静脉向前 方移位,注药增强后见上腔静脉与肿瘤紧 密…  相似文献   

14.
例1:患者男性,34岁,工人.住院号:873086。主因:无明显原因突发性胸部针刺样剧烈疼痛,X光片示右上纵隔前方块影8cm×6cm,拟诊为“胸腺瘤”.于87年6月25日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瘤8cm×6cm×5cm与胸腺、右肺上叶粘连.术后病检为;右上纵隔精原细胞瘤(生殖细胞癌)。术后40天补充放疗,体查.双侧睾丸、阴束、腹股沟未触及异常改变。采用10M.V.X线全纵隔外照射,肿瘤量5900CGy/60天,至今6年无不适反应,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1岁。因胸闷伴进食梗噎感2周,于1996年9月4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廓左右对称,左肺呼吸运动减低,语颤减弱且可闻及散在湿性罗音。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清晰,左肺门可见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之巨大团块影,直径9cm×6cm,肿块内侧缘与纵隔相互重叠而不清,支气管隆突下可见边缘不清的密度增高影,食管吞钡检查示食管明显受压,弧形向后移位伴局部狭窄,食管本身未见器质性病变。胸部CT检查:左肺门及隆突下巨大肿块影,呈类圆形,病灶内下方可见钙化结节.肿块向左肺门区生长,推移左下叶支气管。为进一…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6岁,因体检发现胸部肿块5年伴胸闷不适3个月,于2008年7月5日入院.胸部CT示:右前纵隔囊实占位,右肺受压,少量胸水(图1).胸部彩超示:右胸腔22cm×12cm×13cm实性肿物,少量胸水.于2008年7月9日在全麻下行胸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右前下胸腔巨大肿瘤,有完整包膜,与右肺中叶前外缘约2cm×5cm关系密切,与纵隔面下腔静脉根部约4cm×6cm关系密切.术后病理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交错缠绕在一起,伴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图2);免疫组化示:NF(-),CD34(++),bcl-2(++),CR(-),AE/AE3(-),S-100(-),Ki-67(未见明显阳性细胞).术后患者胸闷不适感消失,随访5个月肿瘤未复发,至今健在.  相似文献   

17.
例1女,35岁。因活动后胸闷,心慌2个月,X线胸片发现纵隔阴影,以纵隔肿瘤于1985年3月12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心电图及各项检查均正常。胸片显示右中纵隔有8×7cm肿块阴影,边缘光滑均匀。于1985年3月20日在全麻下行右侧开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后纵隔,与右肺上叶后段及下叶背段组织粘连紧密,分离粘连,完整切除肿物。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年健在。病理检查:肿物呈灰红色结节状,大小9.5×8×4cm,切面实性灰黄色,质硬,包膜完整。镜检:肿瘤区为大量增生的淋巴滤泡,并可见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有多个血管从四周穿入淋巴滤泡内,管壁玻璃样变,管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3岁。主因声嘶2年,发现咽旁肿物1个月于2019年10月收入四川省肿瘤医院。颌面部CT示:右侧咽旁间隙异常信号肿块影,最大截面约3.0 cm×4.0 cm,考虑肿瘤性病变,右侧咽旁肿瘤性质待查(图1)。颌面部磁共振提示右侧咽旁肿瘤大小约3.8 cm×3.4 cm×2.1 cm。肿瘤占位,考虑神经鞘瘤?颈动脉体瘤?喉镜示:右侧声带活动差。本院多学科综合会诊,初步考虑右侧咽旁肿瘤,因血供丰富,且同动脉分叉关系密切,需鉴别动脉体瘤、颈静脉球瘤,建议手术切除,因位置较深,充分告知患者经颌下入路有断离下颌骨可能。评估无明显禁忌证后在全麻下行右侧咽旁肿瘤切除+右侧颅底肿瘤切除+部分腮腺切除术+气管切开术。术中见:右侧咽旁肿瘤约3.0 cm×4.0 cm,质韧,边界欠清楚,形态欠规则,活动度差,向上部分侵入颅底,外侧黏连胸锁乳突肌,内侧向深面黏连颈内静脉,表面被覆血管网并黏连周围组织,肿瘤根部汇入迷走神经,初步考虑迷走神经来源肿瘤。术中予以离断迷走神经,并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图2~4)。术中病理示:梭形细胞肿瘤。术后予以抗炎等治疗。免疫组织化学示:S100(+),CgA(+),syn(+),CD56(+),NSE(+),CEA(-),GATA3(灶状阳性),CK7(-),CD34(+),Ki-67(约3%+),CD17(-),P63(-)。出院后常规病理示:副神经节瘤(图5)。患者1周后回院拔除气管套管,截至2019年11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自1987年以来在食管癌病理检查394例中,发现食管癌肉瘤4例,报告如下:例1,女,10岁。进食后胸骨后滞留感4月余。X线示食管胸中段钡剂充盈缺损3cm,扩张尚可,周围无阴影。内镜活俭为鳞状细胞癌。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检查:食管癌肉瘤(鳞癌并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例2,女,52岁。咽下不畅1年余。胃镜提示食管肿瘤。X线检查食管胸中段钡剂充盈缺损7cm,通过尚顺,无外侵影。行肿瘤切除胃食管弓上吻合。病理诊断:食管癌肉瘤(鳞癌并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34岁.自1983年2月开始出现咳嗽、胸闷、气喘、声音嘶哑等症状,按“支气管炎”治疗数月无效.病情日渐加重.不发热,无胸痛.于当年9月摄颈椎侧位X线片示:颈椎5~7椎体前可见一弧形软组织肿块影向气管腔内突出,约6cm×2.3cm.气管气道影明显狭窄.服钡剂后观察,该肿块压迫食管致管腔狭窄、后移。借助气管内气柱与食管内钡柱衬托显示出肿块外形呈椭圆形,边界光整。X线诊断:气管肿瘤。间接喉镜检查发现声门下,气管上段1~5气管环后壁有一灰白色息肉样新生物向腔内突出,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