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低O2 高CO2 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 ,观察了不同时间低O2 高CO2 及川芎嗪保护血浆抗凝血酶 Ⅲ活性 (AT Ⅲ :C)、平均肺动脉压 (mPAP)、右心室重量 (RV/ 10 0 gBW ,RV/TV)的变化。结果显示 ,随低O2 高CO2 时间的延长 ,mPAP逐渐升高 ,AT Ⅲ :C逐渐降低 ,两者呈良好负相关 (r =- 0 .86 4 ,P <0 .0 0 1) ,2实验组的RV/ 10 0 gBW和RV/TV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0 1)。血浆AT Ⅲ活性与RV/ 10 0 gBW呈良好负相关 (r =- 0 .6 12P <0 .0 0 1)。川芎嗪保护组AT Ⅲ :C高于非保护组 ,mPAP ,PV/ 10 0 gBW ,PV/TV低于非保护组。表明慢性常压低O2 高CO2 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抗凝血酶 Ⅲ活性降低 ,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及右心室肥大有关 ,川芎嗪能调控并改善它们的升降程度  相似文献   

2.
青霉胺和川芎嗪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测量各组大鼠干预后肺动脉平均压(mPAP)、颈动脉平均压(mCAP),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肺动脉流速、肺动脉根部内径,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 肺动脉流速:对照组(49.2±3.1) cm/s、肺动脉高压模型组(78.5±3.3)cm/s,川芎嗪治疗组(61.6±4.2) cm/s.各组大鼠肺动脉根部内径:对照组(2.10±0.05)mm,模型组(2.60±0.02) mm,治疗组(2.30±0.03) mm.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对照组(15.3±2.2) mmHg,模型组(28.0±2.1) mmHg,治疗组(20.5±3.0) mmHg.各组大鼠平均颈动脉压,对照组(135±7)mmHg,模型组(134±5)mmHg,治疗组(136±8)mmHg.标本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大鼠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无水肿坏死,肺动脉管壁结构正常.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肺小动脉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损伤明显,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多,管腔狭窄明显.治疗组较模型组大鼠肺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减轻,胶原纤维减少.结论川芎嗪可以有效地抑制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并用川芎嗪和青霉胺进行预防用药。结果表明,二种药物均能缓解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5.
低氧高二氧化碳对肺动脉内皮素1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基因表达变化在慢性低氧(O2)高二氧化碳(CO2)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及川芎嗪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4周低O2高CO2组(B组),4周低O2高CO2+川芎嗪组(C组)。采用透射电镜、图像分析、原位杂交等方法,研究4周 O2高C烽川芎嗪对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颈动脉平均压(mCAP)、肺细小动脉显微和超微结构mPAP与B组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NO)通过激活细胞内特异性受体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催化三磷酸鸟苷(GTP)生成细胞内信使分子环磷酸鸟苷(cGMP),产生调节血管舒缩反应、影响血管重构等多种生物学效应。以往NO体系与肺动脉高压发生机制的研究较多集中于单纯缺O2下的NO上游通路,下游通路涉及甚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导致肺动脉  相似文献   

7.
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作为降解细胞外基质 (ECM)最重要的酶体系之一 ,其在保持血管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1] 。我们在研究慢性低O2 高CO2 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上 ,测定大鼠肺组织、肺细小动脉MMP 2、MMP 9、TIMP 2的动态变化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体系在慢性低O2 高CO2性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为肺动脉高压的防治提供思路。材料与方法 二级雄性SD大鼠 4 0只 (温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 (A组 )、低O2 高CO2 1周组(B组 )、2周组 (C组 )与 3周组 (D组 )…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bcl-2、bax凋亡相关基因在低氧处理大鼠肺动脉中的表达,探讨低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低氧肺动脉高压组、低浓度一氧化碳(CO)组,每组12只,采用原位细胞凋亡、原位杂交、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肺动脉的凋亡状况.结果 ①原位凋亡检测示,正常对照组、低氧肺动脉高压组、低浓度CO组的凋亡率分别为8.1%,37.6%,76.5%,三者间差异显著;②原位杂交显示,正常对照组bax、bcl-2杂交呈弱阳性表达.低氧肺动脉高压组bax杂交呈弱阳性表达,低浓度CO组呈强阳性表达,但bcl-2杂交可见低氧肺动脉高压组呈强阳性表达,低浓度CO组呈弱阳性表达;③免疫组织化结果表明,低浓度CO组bcl-2、bax蛋白均有升高,以bax为著.低氧肺动脉高压组虽然也有表达,但程度较弱,且bcl-2表达处于优势.结论 低浓度CO可以调节bcl-2、bax凋亡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肺动脉组织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低压低氧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为临床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新药筛选方法.方法:选用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压低氧组.对照组动物在正常环境中饲养,低压低氧组动物在低压低氧舱(大气压约50 kPa,氧浓度10%)中饲养,连续4周.分别于1周、2周、4周分批给低压低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戊巴比妥钠40 mg/kg进行麻醉.测定大鼠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右室肥厚指标(质量指数),检测肺血管病理和观察肺小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①低压低氧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和右室压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低氧时间的延长而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但不同低氧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压低氧组大鼠平均颈总动脉压和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右室重量测定结果表明低氧1周时,尚未出现明显的右室肥厚表现;低氧2周后,右室肥厚指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和低氧1周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氧4周后,上述指标更较2周时显著增高(P<0.01).③低压低氧组血管壁中层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血管壁中层横截面积占血管总横截面积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低氧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不同低氧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模拟高原5000~5500 m高度的气压环境每天8 h低氧连续4周可形成较为理想的慢性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民  陶玉坚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2):1690-1692
目的观察大鼠在低氧状态下出现的肺动脉高压和肺小动脉结构的重构,以及葛根素对这两个病理变化的干预效应。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葛根素干预组。低氧组和葛根素干预组在常压低氧舱内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葛根素干预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葛根素500mg/kg,测定各组平均肺动脉压,并取大鼠左肺沿肺门横断取材,石蜡包埋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小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对照组和葛根素干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均明显低于低氧组[(15.01±1.47)mmHg、(20.43±2.86)mmHg、(29.74±2.32)mmHg,P〈0.01]。②对照组大鼠肺小血管管壁较薄、管腔较大,低氧组大鼠肺小动脉普遍增厚,管腔狭窄,葛根素干预组的肺小动脉管壁及血管管腔狭窄程度较低氧组显著减轻。结论慢性缺氧可导致肺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等血管重构病理改变;葛根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低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及肺血管结构的重构。  相似文献   

11.
12.
王丽环  孙强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429-1431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75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组37例与治疗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应用川芎嗪注射液24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每天1次,疗程10天,观察各组症状、肺动脉收缩压等改善情况,并对红细胞压积及血液黏度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及肺动脉压力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血液黏度也有所下降。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能显著改善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及临床症状,其作用可能与降低患者血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L-精氨酸(L-Arg)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不同节段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n=19)随机分为对照组(n=7)、低氧组(n=6)及低氧+L-Arg组(n=6)。经右心导管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力和右室(RV)/左室+室间隔(LV+S)比值,以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通过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力和右室(RV)/左室+室间隔(LV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抗凝、扩血管、利尿、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丹参川芎嗪10 ml/d静滴,连用2 w。观察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充盈速度/舒张晚期充盈速度(E/A)、血清内皮素(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①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357±16.2)min较对照组(309±15.4)min增加(P<0.05);②治疗组PASP(40.8±12.9)mmHg较对照组(45.1±14.5)mmHg下降(P<0.05);③治疗组E/A(1.27±0.86)m/s较对照组上升(P<0.05);④治疗组LVEF(59.8±12.9),较对照组(52.4±11.2)%上升(P<0.05);⑤治疗组血清ET-1(27.2±9.6)ng/L水平较对照组(33.5±12.3)ng/L下降(P<0.05);⑥治疗组血清NO(57.6±20.7)μmol/L水平较对照组(48.2±17.2)μmol/L上升(P<0.05);治疗组无1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川芎嗪可降低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高压,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是降低肺动脉高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肝素对大鼠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动脉高压是许多呼吸疾病的并发症,如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肺心病的发生。目前有文献报道,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与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1]含量变化有关。肝素在临床用于抗凝治疗已有较长时间,已证明无明显副作用。近年来还发现肝素具有调节ET1、NO[2]的作用。而肝素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目前国内报道尚少,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200~250g,首都医科大学动物科学部提供(合格证:医动字第013084号)。2.试剂与仪器:普通肝素钠由江苏常州生化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9…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通过观察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内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PTEN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将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1d、3d、7d、14d和21d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先建立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然后检测各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le systolic pressure,RVS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ight ventricle hypertrophy index,RVHI),采用HE染色观察肺动脉病理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肺动脉内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23.76±0.82)mmHg相比,低氧暴露1d、3d、7d、14 d、21d后RVSP均明显上升(P<0.05);RVHI低氧3d、7d、14 d、21d组均较正常对照组(100%)明显上升(P<0.05);低氧暴露3d、7d和21d组肺动脉中膜明显增厚、管腔明显变小.②PTEN和p-PTEN在正常对照组和低氧各组均有表达.低氧各组肺动脉内PTEN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PTEN蛋白与PTEN总蛋白表达量的比值随低氧时间的延长有上升趋势,且在慢性低氧21d组(1.71±0.25)较正常对照组(1.00)明显增高(P<0.05).结论 PTEN蛋白表达的降低和p-PTEN蛋白表达的增高可能参与了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川芎嗪、参麦注射液合用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川芎嗪、参麦注射液合用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10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分级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川芎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室射血分数(LVEF)、体循环血压、6min步行试验(6-MWT)变化,并观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临床显效率40%、总有效率84%,肺动脉高压(PAH)下降率17.83%,LVEF增加8.08%,6-MWT增加1.4级;治疗组临床显效率80%、总有效率98%,PAH下降率27.04%,LVEF增加10.36%,6-MWT增加2.1级。组间相应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参麦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PAH,逆转肺血管的病理变化,不会造成低血压、心搏出量下降等副作用,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的一种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川芎嗪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引起的右心结构重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三年住院治疗的PPH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川芎嗪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川芎嗪与西地那非联合治疗。治疗12 w后进行心肺功能检查、心脏彩超检查,并检测血清内皮素(ET)和C反应蛋白(CRP)以及6 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比较,川芎嗪组和联合组患者的SPAP水平较传统治疗组患者明显下降,CI和6-MWD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患者,且联合组患者CI和6-MWD明显高于川芎嗪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FEV1、FEV1/FVC、PaO2、RVD、TRVmax、RVEF、血清ET和CRP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但其他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且三组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西地那非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右心室结构重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