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氯乙烯对接触工人外周血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空气中三氯乙烯 (trichloroethylene ,TCE)浓度和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及尿中三氯乙酸 (trichloroacticacid ,TCA)浓度的剂量 反应关系 ,在染色体水平上探讨三氯乙烯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接触 反应关系。方法 选择接触三氯乙烯至少三个月的工人和无接触三氯乙烯及其它有毒物质的某防疫站就业前体检工人作为研究对象 ,测定空气中三氯乙烯浓度、个体接触三氯乙烯浓度、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和尿中三氯乙烯的浓度。结果 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有升高 (P <0 0 1) ;个体接触三氯乙烯浓度和尿中三氯乙酸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r =0 .761,P <0 0 0 1) ,而个体接触三氯乙烯浓度、尿中三氯乙酸浓度与外周血微核发生率均无相关关系。结论 ①本现场研究表明三氯乙烯接触可导致微核生成增加 ;但不能确定三氯乙烯的遗传毒性作用 ;②尿中三氯乙酸浓度可以作为三氯乙烯接触水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涉外企业三氯乙烯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氯乙烯作为金属、电子元件的脱脂和清洗剂,广泛应用于五金、电子等行业。近来我市涉外企业三氯乙烯中毒屡见报道,给企业和工人生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为开展对三氯乙烯职业危害预防措施的研究,本文于1996~1998年对我市使用三氯乙烯的涉外企业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1 职业危害情况1.1 接触情况 全市使用三氯乙烯的涉外企业237家,接触人数2 548人。工人年龄18~41岁,平均27.4岁;接触工龄0.4~4.5年,平均1.5年;每厂三氯乙烯用量平均9.2公斤/天;工人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三氯乙烯主要用于清洗零件表面的污  相似文献   

3.
三氯乙烯对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 34名三氯乙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及作业环境的卫生学调查 ,发现三氯乙烯接触工人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提示三氯乙烯可导致接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尿中三氯乙酸是接触三氯乙烯的生物监测指标。为探讨深圳市尿三氯乙酸生物接触限值,我们对该市210名无职业性接触三氯乙烯的健康成人作了尿三氯乙酸测定,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受检对象 210名受检者均无职业性接触三氯乙烯史,身体健康,包括工人、机关  相似文献   

5.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是由接触三氯乙烯引起的一种皮肤损害,该文对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开展深圳市宝安区正己烷和三氯乙烯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筛查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宝安区内存在正己烷与三氯乙烯职业危害的企业,从中抽取60%的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对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对接触正己烷和三氯乙烯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己烷与三氯乙烯监测企业合格率和监测点合格率逐年升高;主要集中在电子、印刷、五金、塑胶制品等行业;接触正己烷和三氯乙烯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分别为4 554人和747人,职业禁忌证发生率分别为1.3%和1.9%;无正己烷职业病或者疑似职业病,发现2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结论建立正己烷和三氯乙烯重点职业病监测体系,对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搞好三氯乙烯中毒的防治工作,我们对西安某手表厂三氯乙烯作业环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劳动卫生和工人健康情况的调查,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以表壳、夹板车间三氯乙烯作业工28人为接触组,其中男17人,女11人;年龄21~53岁;工龄1.5~16年,平均5.7年。对照组为其他车间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涉外企业三氯乙烯的使用和危害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圳市共有使用三氯乙烯的涉外企业237家,作业场所监测合格率仅为61.84%,38.03%的接触者尿三氯乙烯浓度高于正常参考值,说明三氯乙烯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醛脱氢酶、醇脱氢酶基因多态性与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比较108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病人和145例健康三氯乙烯接触工人醛脱氢酶2(ALDH2)、醇脱氢酶2(ADH2)和醇脱氢酶3(ADH3)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并计算相对危险度(OR)。结果ADH2和ADH3基因型分布在病人与接触对照工人中无显著性差异;ALDH2变异型基因(ALDH2*1/*2+ALDH2*2/*2)频率在病人中显著低于接触对照工人(分别为27·8%和43·4%,P=0·011),使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危险性显著降低(OR=0·50,95%CI=0·29~0·85)。结论高活性ALDH2可能是导致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个体易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评估光明新区三氯乙烯职业危害现状和长期接触者的健康状况。 方法 对15间使用三氯乙烯的工作场所进行检测,对接触三氯乙烯的81名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结果 2013-2015年间共检测126个检测点,30个点超标,三氯乙烯浓度范围为0.7~122.59 mg/m3(PC-TWA),平均浓度16.02 mg/m3(PC-TWA)。电镀行业三氯乙烯超标率高于电子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P=0.013);三氯乙烯接触者2015年肝功能异常率高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0.011);2015年血常规异常率高于2013和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P=0.01;χ2=5.84,P=0.016)。 结论 光明新区五金行业和电镀行业的三氯乙烯使用场所通风排毒设施仍需要加强,劳动者也需要严格按照要求佩戴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11.
三氯乙烯对接触人工外周血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空气中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浓接触人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及尿中三氯乙酸(trichloroactic acid,TCA)浓度的剂量-反应关系,在染色体水平上探讨三氯乙烯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接触-反应关系。方法 选择接触三氯乙烯至少三个月的工人和无接触三氯乙烯及其它有毒物质的某防疫站就业前体检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空气中三氯乙烯浓度、个体接触三氯乙  相似文献   

12.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常见的卤代烃类工业有机溶剂,少数接触工人可出现以严重皮疹、发热、肝损害和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本文从该病的临床表现、皮损的临床分型、职业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特点及机制,以及预防措施5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有关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研究进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三氯乙烯作为清洗剂,广泛应用于电子、皮革、五金等行业,随着使用单位和接触新工人的增加,以及对三氯乙烯皮肤损害认识的提高,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屡有报道,现就我市发现的首例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观察 3例因职业接触三氯乙烯致皮肤及肝、肾严重损伤患者的病情 ,采用激素、抗生素及加强皮肤黏膜护理等综合治疗。结果 接触三氯乙烯可引起药疹样皮炎 ,伴有发热、肝、肾等脏器损害。经积极治疗 2例痊愈 ,1例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死亡。结论 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 ,无剂量 -效应关系。激素治疗效果明显 ,做好皮肤黏膜护理很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 TCE),为不饱和卤代脂肪烃类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液体,难溶于水,广泛用于电子、五金、电镀板清洗、印刷油墨等行业。从事该行业并长期接触三氯乙烯者易发生急性三氯乙烯中毒。我院2005--2010年收治急性重度三氯乙烯中毒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三氯乙烯急性中毒后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的报导尚少,本文作者报告三氯乙烯意外接触后发生脊髓横断性病变的病例。患者为20岁的女工,因脱脂槽内大量三氯乙烯蒸汽溢出而中毒,先感腹部不适、恶心和呕吐,继而四肢抽搐和呈酒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磺胺二甲嘧啶检测N-乙酰基转移酶2(NAT2)代谢分型作为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的个体易感性指标,用于TCE接触劳动者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禁忌证的筛选,减少TCE药疹样皮炎的发生概率。方法比较17例患者和52例健康TCE接触工人N-乙NAT2代谢型分布,并计算相对危险度;对NAT2慢代谢型劳动者进行行政干预,了解干预效果。结果NAT2代谢型在2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NAT2慢代谢型出现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危险性比快代谢型高(OR=10.50;95%CI=2.644~41.695)。干预前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T2代谢分型可能是影响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个体易感性的重要原因,利用磺胺二甲嘧啶检测NAT2代谢分型可能可以用于三氯乙烯接触职业禁忌的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开展宝安区正己烷和三氯乙烯重点职业病的监测,为做好正己烷和三氯乙烯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筛查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辖区内的正己烷与三氯乙烯检测浓度高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的企业,从中随机抽取60%的企业作为监测对象,对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对接触正己烷和三氯乙烯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正己烷与三氯乙烯分别监测295家526个点、48家90个点,合格率分别为75.6%和81.2%;正己烷和三氯乙烯职业健康检查分别为1368人和210人,发现职业禁忌证分别为1.3%和1.4%,本次重点职业病监测并未发现职业病或者疑似职业病.结论 建立了正己烷和三氯乙烯的职业病监测体系,继续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能有效地发现早期职业病损,指导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1至2013年深圳市某街道正己烷和三氯乙烯重点职业病监测及健康监护资料,了解辖区内重点职业病危害现况,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筛查2011至2013年辖区内正己烷与三氯乙烯检测浓度高于最低检出浓度的企业作为监测对象,对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及接触正己烷或三氯乙烯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正己烷监测166家553个点、三氯乙烯监测46家99个点,合格率分别为93.1%和57.6%;正己烷和三氯乙烯职业健康检查分别为1645人、319人,发现血糖升高和肝功能异常率分别为1.27%、8.5%,发生2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职业病人。结论建立正己烷和三氯乙烯的职业病监测体系,加强对重点职业病的监督和管理,落实职业危害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有利于发现早期职业病损和减少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 2月 2 5日 ,深圳市某五金制品厂发生一员工因长时间接触三氯乙烯而致职业性化学源性(三氯乙烯 )猝死的事故 ,现报告如下。1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2 0 0 1年 2月 2 5日 ,深圳市某五金制品厂一名清洗工从事三氯乙烯超声波清洗工作达 12h30min ,晚 2 3时打卡出厂 ,2 0min后被发现倒在距厂 2 0 0m的一片空地上 ,2 3时 4 0分被证实已死亡。该员工 ,男 ,17岁。 2 0 0 0年 12月 14日进厂 ,从事三氯乙烯超声波清洗工作 ,至死亡当日接触三氯乙烯 2个月之久。无其他有害作业工作史 ,无严重疾病史。清洗车间约 16m2 ,内有超声波清洗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