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莉  石玉秀 《解剖学报》1996,27(4):400-403,T012,13
为探讨豚鼠脊髓腹角神经元是否存在线状溶酶体及其酶细胞化学活性及分布特点,用偏磷酸酶(etaphosphatase,MPase) 磷酸酶(Acidphosphatase,ACPase)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和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证实鼠脊腹角神经元存在线状溶酶体(Nematolysosme,NLY)同时于原位测定LY内的铅含量以反映酶悔强弱,MPase和ACPase反庆产物分地圆形溶酶体和NLY,同  相似文献   

2.
盛毅  张蕙心 《解剖学报》1995,26(4):375-378
通过超微结构及胞嘧啶单核苷酸酶(cytidine monophosphatase,CMPase)细胞化学方法研究大鼠精子发生和形成过程中溶酶体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精原细胞中只有极少的溶酶体,精母细胞中溶酶体明显增多;高尔基期精子细胞中出现前顶体泡,高密度多泡体和其他形态的溶酶体,它们呈现CMPase阳性。头帽期时精子细胞顶体系统不断扩大,高密度多泡体等溶酶体已转移至形成中的精子尾附近,并一直停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脑膜炎双球菌(MC)感染家兔后心肌损伤的发病过程。方法:采用MC-A群菌液(1×1011菌体/kg)级清醒家兔静脉内注射(模型组,n=6),制成动物模型;生理盐水为对照(对照组,n=6)。给药前,给药后60min和120min抽动脉血查血气。120min处死动物,取心脏标本采用铅离子捕获法做超微结构碱性磷酸酶(ALPase)及酸性磷酸酶(ACPase)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对照组动物ACPase活性存在于肌膜、肌浆网、线粒体上;血管内皮有粗颗粒状ALPase反应物。ACPase活性位于溶酶体。模型组肌膜上ALPase活性消失,病变肌浆网上有少许酶反应物。两组动物溶酶体结构完好。两组家兔PaO2PaCO2SBE都有一些变化。模型组pH低于正常值,但两组之间相比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家兔经血行感染MC,发病早期即可引起心肌膜结构损伤,但其细胞器损伤不是由溶酶体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4.
采用Na ̄+-K ̄+-ATPase电镜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在高压氧(0.25MPa)和高压氧中毒情况下(0.52MPa)小鼠肺毛细血管Na ̄+-K ̄+-ATPase活性的分布、活性强度与超微结构改变之间的联系,并用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方法对酶活性进行了14个参数的定量分析,这些定量参数表明,高压氧条件下。肺毛细血管Na ̄+-K ̄+-ATPase活性升高,在高压氧中毒(0.52MPa)条件下,肺毛细血管Na ̄+-K ̄+-ATPasc活性减弱。  相似文献   

5.
用BALB/c裸小鼠(nudemice,NM)复制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模型,检测不同病期荷人NPCNM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结果发现早期荷瘤鼠全血GSH-PX活性明显高于正常裸鼠(P<0.01),然后随着病情发展有所下降,但中或晚期荷瘤鼠全血GSH-PX活性仍高于正常水平(P<0.01).而荷瘤鼠在潜伏、早和中期全血CAT活性与正常裸鼠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仅在晚期荷瘤鼠全血CAT活性明显低于正常裸鼠(P<0.01).结果提示GSH-PX和CAT活性的改变与NPC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巨噬细胞(MΦ)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的机理,我们应用酶细胞化学及形态定量技术观察比较正常及活化MΦ分别与A549肺泡细胞癌细胞作用后,癌细胞内细胞色素氧化酶(CO),琥珀酸脱氢酶(SD),乳酸脱氢酶(LDH)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变化。结果见活化MΦ(E)与癌细胞(T)比值为10:1时,癌细胞线粒体的CO,SD,及LDH活性降低,E/T=20:1时溶酶体的ACP活性增加。提示E/T适当时,活化MΦ可引起癌细胞线粒体及溶酶体的损伤,影响其酶活性引起细胞呼吸和氧化磷酸化等代谢改变,可能是活化MΦ抑制、杀伤癌细胞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铈法取代铅法显示ACP酶的电镜细胞化学探讨祝素文,王占友,石玉秀(中国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沈阳110001)显示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ataseACP)的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常用硝酸铅法(GOrmori’s)[1]。铅法有其缺点:①电镜下酶反应...  相似文献   

8.
用焦锑酸钾原位沉淀法和枸橼酸铅捕获法研究了猕猴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过程中的Ca~(2+)分布和Ca~(2+)-ATPase活性。获能前精子头部Ca~(2+)主要分布于顶体区质膜内外、顶体外膜和顶体内膜内侧,尾部Ca~(2+)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基质,在质膜、致密纤维和轴丝处也有一定分布,在获能过程中Ca~(2+)进入精子内部,并在头部结合于顶体区质膜内侧和顶体外膜外侧。顶体反应时Ca~(2+)结合于顶体内膜外侧和由顶体外膜囊泡化形成的囊泡内外,另外还有一些Ca~(2+)分散存在于顶体内容物中。在pH9.0条件下,头部Ca~(2+)-ATPase活性存在于顶体外膜外侧和顶体区质膜外侧,顶体后区质膜无此酶活性。尾部Ca~(2+)-ATPase存在于质膜、线粒体膜及致密纤维和轴丝处。各处的Ca~(2+)-ATPase活性在获能和顶体反应过程中一直存在。咖啡因和dbcAMP可提高精子运动能力,前者还可显著增加顶体反应率。  相似文献   

9.
γ射线照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降解过程的酶细胞化学观察乔东访朴英杰黄行许(第一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30g,60Co全身照射后9d取材,进行酶细胞化学(AcPase)和常规透射电镜观察,以探讨细胞内受损线粒体等成分的自噬...  相似文献   

10.
PTEN与信号转导及肿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TEN[1] (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ydeletedonchromosometen)又名MMAC1 [2 ] (mutatedinmutiplyadancedcancer 1 )和TEP1 [3 ] (TGF -βregulatedandepithelialcell -richedphosphatase 1 ) (以下均称为PTEN) ,是 1 997年由 3个研究小组先后发现的一个具有双特异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基因异常广泛存在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 ,如恶性神经胶质瘤、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黑色素瘤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在异种脊髓前角匀浆免疫后的变化。方法:猪脊髓前角匀浆免疫豚鼠后,豚鼠脊髓前角以苏木精-伊红、甲苯胺蓝及IgG免疫组化染色,同时电镜下观察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超微变化。结果: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在变性和丢失,以神经元固缩、胶质细胞围绕破坏的神经元形成卫星现象及小墓穴为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质内IgG沉积呈颗粒状分布。运动神经元胞质内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结论:猪脊髓前角匀浆作为抗原可引起豚鼠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说明猪与豚鼠运动神经元存在共同抗原,自身免疫机制可能参与了运动神经元变性过程。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在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过程中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猪的脊髓前角匀浆免疫Lewis大鼠,通过透射电镜对Lewis大鼠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突起进行观察。结果:Lewis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丢失,残存的神经元内可见大量异常的线粒体及神经丝的异常聚集、Golgi器及内质网扩张,基质水合过度或基质脱水,核及核仁相对正常。结论:免疫介导的神经元变性过程中,线粒体可能是抗体攻击的目标,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继发神经元变性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牛脊髓前角匀浆对豚鼠脊髓、前根及坐骨神经的影响。方法采用新鲜牛脊髓前角匀浆免疫豚鼠。观察脊髓、前根、坐骨神经光镜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豚鼠体重在第4次免疫后明显下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和丢失,有卫星、噬节及墓穴现象形成。电镜下最主要的表现是线粒体异常;其次神经元核周质内异常神经丝聚集,形成包涵体;轴突内异常神经丝聚集形成轴索球。前根及坐骨神经的变化,表现为轴索变性及继发的髓鞘改变。结论牛脊髓前角匀浆可以作为抗原引起豚鼠脊髓、前根及坐骨神经免疫所介导的损伤,为进一步研究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哮喘豚鼠内脏感觉传入部位SP免疫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显微图像分析 ,观察哮喘豚鼠脊神经节、结状神经节、脊髓和孤束核内 P物质的变化。正常豚鼠 C7~ T5 脊神经节及结状神经节内存在 SP阳性反应细胞 ,其细胞质内充满棕色阳性反应颗粒 ,并可见大量的阳性反应纤维。 P物质免疫反应也见于 C7~ T5 脊髓后角板层 、板层 、中间带外侧核 ,呈点状分布 ,偶见阳性纤维。孤束核内可见大量的 P物质阳性反应。哮喘豚鼠结状神经节、C7~ T5 脊神经节和相应节段脊髓后角、孤束核内 P物质阳性反应的密度明显增多而平均灰度值却明显地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 ,哮喘豚鼠内脏感觉传入部位 P物质表达增强 ,提示这些部位的 P物质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Fas在成年猫脊髓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兔抗Fas抗体,以免疫组化1材料方法ABC法观察Fas免疫阳性反应物在成年猫脊髓L4节段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Fas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腹角神经元内。另外,背角Ⅴ、Ⅵ层亦可见少数Fas阳性神经元。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神经元的细胞浆。该结果提示,Fas的作用可能涉及神经元的某些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哮喘豚鼠脊髓内CGRP免疫反应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对16 只哮喘豚鼠C7~T5 节段脊髓后角内的CGRP免疫反应产物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哮喘豚鼠C7~T5 节段脊髓后角内CGRP阳性反应纤维的密度大大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P< 0.01),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P< 0.01)。本研究结果提示,C7 ~T5 节段脊髓后角内的CGRP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哮喘发病的中枢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挤压伤后脊髓神经元NGF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和灰度值测定探讨脊髓挤压伤后 NGF在脊髓腹角和背角神经元表达的早期变化。结果显示 :NGF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神经元的胞核及胞浆 ;腹角阳性神经元数量在损伤后 2 1d组较正常组明显增多 (P<0 .0 1) ,而背角的阳性神经元在损伤后 2 4h、7d及 2 1d组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 (P<0 .0 1)。腹角和背角神经元的阳性灰度值在挤压伤后各组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 (P<0 .0 1)。提示 ,内源性 NGF增加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过程中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CDK5)表达的特征,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建立免疫介导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的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CDK5及p35/ p25的表达特征。结果:对照组豚鼠脊髓运动神经元CDK5及p35/p25主要在细胞核及细胞膜下表达,胞质着色淡;注射牛脊髓前角匀浆而无肢体瘫痪的豚鼠,脊髓运动神经元CDK5及p35/p25表达在数量上增加,强度上增强;有明显肢体瘫痪的豚鼠CDK5及p35/p2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部分胞质内无着色。结论:CDK5及p35/ p25在神经元胞质内的易位表达,在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免疫介导运动神经元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取成年雄性白化病远交系Hartley豚鼠,用新鲜牛脊髓前角匀浆、弗氏佐剂和PBS制成油包水乳剂,于豚鼠背部皮下/皮内接种。观察动物的行为学表现及肌电图改变。取材进行组织学和血清抗豚鼠脊髓前角抗体检查。结果牛脊髓前角匀浆免疫后,豚鼠17/19只出现肢体和/或颈部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电图示失神经改变及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增高、时限增长;运动皮质大锥体细胞及大脑脚有髓神经纤维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脊髓颈腰膨大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丢失及胶质细胞增生。免疫组豚鼠血清内抗豚鼠脊髓前角抗体滴度升高,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内可见IgG沉积。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免疫介导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HRP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和免疫电镜技术研究了脊髓背角的GABA神经元的分布、GABA能末梢的来源及其超微结构联系。结果表明:在脊髓背角Ⅰ~Ⅵ层内均有GABA神经元胞体和纤维分布,其中Ⅰ~Ⅲ层较为密集,在后外侧束内也存在GABA能纤维及胞体。脊髓背角的GABA能神经末梢有3个来源:①延髓的大缝核、隐缝核、苍白缝核及腹侧网状结构的GABA能神经元;②脊髓固有的GABA能神经元;③脊神经节的GABA能神经元。GABA能末梢可作为突触前成分或突触后成分与未标记末梢形成轴-树突触,也可同时作为突触前、后成分而形成轴-树型自调节突触。结果提示突触前的GABA能末梢可能对脊髓背角内的其它神经元起抑制和脱抑制作用;同时背角内GABA能神经元还接受其它神经元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