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5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对45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行鼻窦清创术,部分病例加行下鼻道开窗术,彻底清除鼻窦病变组织及鼻病变黏膜和骨质,充分开放鼻窦,术后应用大扶康冲洗术腔,并定期行鼻内镜检查。结果随访6个月至6年,治愈41例,复发4例。复发病例经再次鼻内镜手术后治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窦清创术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手段,术后定期复查并辅以大扶康术腔冲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5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致病原因、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01—2006—12的59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5年,无一例并发症,57例一次性治愈,复发2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手术清除病灶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最有效方法,手术中应尽量扩大鼻窦的自然开口,手术后定期冲洗窦腔及定期复查可防止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至4年,治愈77例,好转20例,复发5例。结论鼻腔鼻窦解剖异常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复发与手术的彻底性、术后鼻腔鼻窦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9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真菌性鼻窦炎病例,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有关问题.结果93例患者术后经随访3月~2年,窦口引流通畅,无1例复发.结论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宜行鼻内镜手术,以彻底清除窦腔病变,术后应继续反复冲洗窦腔,术后不必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我科治疗的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86例,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及鼻腔冲洗,随访6个月到2年,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86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中,84例术后一次性治愈,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2例复发患者,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结合药物治疗与鼻腔冲洗,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病原因、鼻内镜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均获临床治愈,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2年,复发2例。结论:鼻腔、鼻窦局部解剖异常和局部创伤史是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复发与术后是否定期冲洗窦腔有关。  相似文献   

7.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 NIFRS 是鼻科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药物及鼻窦穿刺冲洗治疗疗效不佳,易反复发作,手术是彻底治愈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最有效的方法。回顾我科2007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经鼻内镜行上颌窦置管法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1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菌为曲霉菌,在临床上有增多趋势,据报道占各类慢性鼻-鼻窦炎的6%~13%〔1〕,过去多采用上颌窦根治术或Li ma手术来清除病灶。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此类疾病现在倾向于采用鼻内镜下清除病灶。现将我科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4例的完整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临床经病史、CT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4例,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36~68岁。按1997年海口标准,慢性鼻-鼻窦炎Ⅰ型2期4例,Ⅱ型2期26例,Ⅲ型4例。真菌感染的鼻窦:右上颌窦20例,左上颌窦14例,累及筛窦12例。伴鼻中隔偏曲19例。1.2治疗方法34例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患侧鼻内镜下鼻窦手术,行钩突切开,开放中鼻道,咬除筛泡,行上颌窦窦口扩大,用筛窦钳、筛窦刮匙和吸引管清除真菌团块及炎性息肉,上颌窦内下角病灶较难清除,采用自制的弯度较大的吸引管(利用吹张管做成“?”型)将真菌团块破碎后吸出,其中12例筛窦发现有真菌团块,行前筛或全筛切除,均能彻底清除窦内真菌团块、炎性息肉。术后第3天开始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2~3个月,冲洗后,鼻内镜下用10ml氟康唑冲洗窦腔1周。同时,采用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疗效,探讨其诊断要点、处理措施及影响疗效和转归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11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症状、鼻内镜及CT检查、手术方法、疗效及复发患者的处理。结果:通过临床症状、鼻内镜及CT检查,86例患者术前已获确诊。全部患者经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均获临床治愈,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1~5年,复发12例,于门诊表面麻醉下鼻内镜处理后7例治愈,5例效果不佳。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具有独特的鼻内镜及CT表现,可与一般的慢性鼻鼻窦炎相鉴别;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有效手段;彻底清除病变及术后鼻窦引流通畅是影响疗效和转归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与传统术式结合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3年6月~2009年6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32例,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术式11例,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15例,并对所有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随访1年以上,仅3例手术后复发,其余55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安全且有效的手段,可基本完整保留鼻腔、鼻窦正常的解剖结构。彻底清除真菌团块、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及与鼻腔解剖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31例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Sinustis,FS)的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的病变特征、临床表现以及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式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结果 CT扫描或鼻内镜检查显示31例患者鼻腔均有不同程度的解剖异常或病变及窦腔内病灶;全部病例病理学检查均发现真菌孢子、菌丝和黏膜炎症,临床分型均属非侵袭性FS,其中5例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AFS)。术后随访2-4年,治愈27例(87.1%),显效2例(6.5%),无效2例(6.5%)。结论 鼻腔解剖异常及局部病变与FS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两性霉素B鼻腔冲洗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后,应用0.05%两性霉素B冲洗鼻腔的临床效果。方法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16例,术后常规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临床症状改善不满意,术腔黏膜恢复不良,后改用0.05%两性霉素B冲洗鼻腔。结果随访6个月~2年,14例术腔上皮化,症状缓解或消失,2例术腔未上皮化,症状不能缓解,有效率87.5%。结论对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恢复不良的患者给与两性霉素B冲洗鼻腔,能促进术腔黏膜上皮化,可作为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对4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实施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结果 48例术后效果良好,经6个月~3年随访,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鼻内镜中、下鼻道联台开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能彻底清除窦腔死角病变,便于术后冲洗、观察,避免复发,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真菌性鼻窦炎是由真菌在鼻腔-鼻窦所引起的一种感染性或(和)变应性疾病。可分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和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我科2006~2009年收治的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进行回顾分析,探讨鼻内镜手术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鼻腔和鼻窦的真菌感染逐渐增多。对于真菌性鼻窦炎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柯-陆(Caldwell-Luc)手术。随着鼻内镜技术不断发展,为真菌球性鼻窦炎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 0 0 9~2 0 1 1年经我院病理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4 2例,分析其专科检查、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及鼻内镜手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均未见复发,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真菌及菌丝。结论通畅鼻腔鼻窦引流,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治疗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代替传统柯-陆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31例经鼻内镜手术及病理报告确诊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症状体症均消失。结论采用鼻内境手术治疗非侵袭真菌性鼻窦炎,较之传统柯-陆手术创伤小、照明好、清除病灶准确;不损害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保证鼻窦通气引流,减少复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辅助鼻内镜下切除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手术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3-2011-12期间收治的4例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19~55岁,平均38岁。原发于上颌窦内3例,原发于蝶窦内1例。术前行16排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全部病例均采用影像导航鼻内镜下电钻磨除鼻窦腔内的异常骨纤维组织,实现骨纤腔内的轮廓化。结果:4例患者均在影像导航鼻内镜下准确找到病变并磨除大部分病变组织。3例患者术后头痛、鼻塞、面部不适等症状逐渐消失。1例上颌窦内骨纤维异常增生患者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面部肿胀疼痛,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复查CT示左侧上颌窦炎,再次行手术,术中发现上颌窦内有大量骨渣,考虑为首次手术后术腔未冲洗干净,导致上颌窦口堵塞,再次扩大上颌窦口,冲洗上颌窦腔,术后行鼻腔及上颌窦冲洗,1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见复发。结论:正确的使用影像导航系统辅助鼻内镜下治疗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术中结合电钻磨除鼻窦腔内的异常骨纤维组织,实现骨纤腔内的轮廓化,可以使患者获得彻底、安全、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5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 经病理明确真菌感染, 术后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及鼻内镜检查随访。结果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主要侵犯上颌窦(67.72%)、蝶窦(23.42%), 以头痛(61.39%)、鼻塞(41.77%)为主要临床表现, 鼻窦CT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影内可见钙化点, 病理可见真菌菌丝, 鼻内镜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症状不典型, 诊断依据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 鼻内镜手术可以彻底治疗, 预后好, 复发率不高。  相似文献   

20.
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和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柯-陆(Caldwell Luc)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将3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15例,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简称开放式手术);B组15例,采用开放术联合柯-陆手术(简称联合式手术),术后用1%H202及生理盐水冲洗,不用抗真菌药。结果:随访1~3 年,开放式手术组15例中治愈5例,术腔完全上皮化,症状消退;好转4例,局部有迁延性炎症,少量脓性引流,开口缩小;复发6例,窦口闭塞,窦腔内再次出现真菌样沉积物堆积。联合式手术组15例中治愈12例,好转3例,无真菌性炎症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术式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尖牙窝、上颌窦自然开口双径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优势在于清除病变彻底,使鼻窦建立足够的通气引流通道,彻底改变了真菌生存的低氧环境,且能保存上颌窦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可避免传统方法引起的狭窄、闭锁、引流不畅以及上颌窦通气不良、功能恢复不佳等缺点。此术式创伤小,能真正达到根治、微创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