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均于入院后晨起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同时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入院起30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水平为(18.26±3.61)mg/L,对照组为(4.05±1.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水平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正常者主要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4%,CRP升高者主要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与急性炎性反应有关,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近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舒降之)前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CRP在UA发病中的意义及不同剂量对其水平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为2 0 0 0年1月~2 0 0 2年1月住院的UA患者94例,诊断符合1997年WHO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年龄4 8~81岁,其中男71例,女2 3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30例,辛伐他汀5mg治疗组与2 0mg治疗组各32例。入选者均除外感染、肿瘤、严重心功能不全、近期手术或创伤、结缔组织病等影响CRP水平的因素。3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特征等有可比性。选择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2…  相似文献   

3.
罗健  谢绍聪 《广东医学》2002,23(8):831-832
目的 观察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异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住院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测。方法 将79例属Bartrand Ⅱb型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入地测定CRP异常的作为A组,与CRP正常的B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时>3mg/L的40例A组患者中有10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而另外39例(B组)中仅有1例发生AMI。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RP异常是UA患者预后差的重要指标,是AM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1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CRP<4.0 mg/L的60例患者为A组,CRP≥4.0 mg/L的58例患者为B组,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A组60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源性猝死1例;B组58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7例,心源性猝死3例;2组心血管事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CRP含量升高,提示预后不佳,可能是预测近期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罗晓菡 《中原医刊》2007,34(16):85-8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UAP患者7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周,治疗前后查患者血脂及hs-CRP。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脂及hs-CRP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脂及hs-CRP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调脂及降低hs-CRP水平,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 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水平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按Braunwald标准,将115例心功能正常的UA患者分为ⅠB组(35例)、ⅡB组(40例)及ⅢB组(40例),并选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24 h内留取血标本待测hs-CRP和MCP-1;随访观察出院后9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结果 (1)UA各组hs-CRP和MCP-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B组显著高于ⅠB组和ⅡB组(P<0.05).(2)ⅢB组90 d内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ⅠB组和ⅡB组(P<0.05),ⅡB组MACE发生率与Ⅰ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90 d内有MACE组hs-CRP和MCP-1与无MAC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hs-CRP和MCP-1水平对于U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近期不良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早在1995年的AHA第5次预防会议上,就提出了炎症标志物的检测对识别需要给予一级预防的冠心病高危人群的作用。近来许多研究表明,稳定型冠心病或ACS患者,其C-反应蛋白(CRP)可用作预告再发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目前这些患者首选的药物治疗是肝素抗凝。2003年7月,2004年5月,我们对入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旨在探讨CRP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肝素中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其支架置入术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9月~2004年1月,因不稳定型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9例(Ⅰ组)和非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32例(Ⅱ组),观察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前后的CRP、CK-MB、CK、TnI的差异.结果: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5.50±1.07)mg/L和(3.76±0.74)mg/L,两组比较,P<0.01;Ⅰ组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前后的RP水平差值为(1.36±1.08)mg/L,前后比较P<0.01.结论: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决策有临床意义,并对支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评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种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纤维蛋白原(Fib)]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12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86例患者,按病因的不同分为两组:UAP组(观察组,66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对照组,20例)。测定两组入院时以及观察组出院时的hs-CRP、IL-6和Fib的水平,分析hs-CRP、IL-6和Fib水平在观察组、对照组以及UAP危险分组中的变化情况,并对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观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观察组hs-CRP、IL-6和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危险组hs-CRP、IL-6和Fib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危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险组hs-CRP、IL-6和Fib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危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心脏事件组hs-CRP、IL-6、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预测近期急性心脏事件的发生,hs-CRP、IL-6、Fib有较高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率,但特异性及阳性预测率较低。结论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UAP的形成和发展;3种炎症反应标志物的变化可反映UAP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超敏CRP(hs-CRP)水平和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120例UA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苯磺酸氨氯地平,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连服6个月.缬沙坦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连服药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的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发作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心绞痛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缬沙坦组疗效更为明显.结论 缬沙坦可以降低UA患者血清hs-CRP水平,抑制其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1.
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各4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发作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ST段压低减轻,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病变的炎症反应,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其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辛伐他汀治疗。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TG,TC,LDL-C,HDL-C和hs-CRP等指标有轻微改善,实验组治疗前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副反应。结论:采取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能显著控制炎症反应和降低血脂,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值得考虑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李华  杨守忠 《海南医学》2007,18(4):122-12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UAP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顿服,对照组饮食控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测定血脂及CRP的变化,分析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CRP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调脂的同时还可减轻炎症反应,提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对UAP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G反应蛋白(GR尸)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20例UAP患者进行血清cRP测定,根据0RP水平将120例UAP患者分为A、B两组,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68例(56.67%),cRP〉3mg/L;B组58例(4333%),CEP≤3mg/L。住院期间A组心脏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3824%比577%,P〈0.01)。结论GRP水平与UAP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显著相关,血清cRP定量测定对判断UAP患者短期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卜法芹 《中原医刊》2007,34(7):11-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20 mg和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hs CRP和血脂水平,作治疗前后及组间对比。结果UA患者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0.05),大剂量组效果更好,与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仅能有效降低UA患者血脂水平,而且可明显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斑块内炎症反应,且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病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与C反应蛋白 (CRP)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ILSA) ,检测了 5 1例健康人和 73例UA病人 (自发性心绞痛 2 7例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2 5例 ,恶化劳力性心绞痛 2 1例 )血浆VWF、CRP浓度的变化。③结果 UA病人血浆VWF、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 (t′ =14 .2 70~ 2 8.0 17,P <0 .0 0 1) ;心绞痛发作时VWF、CRP浓度增高较缓解后更明显 (t′ =2 7.4 32、4 .972 ,P <0 .0 0 1) ;心绞痛发作时和缓解后CRP与VWF均呈正相关 (r =0 .882、0 .775 ,P <0 .0 0 1) ;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发作时和缓解后CRP、VWF浓度差异亦具有显著性 (F =19.788~16 4 .4 70 ,q =2 .90 8~ 2 4 .713,P <0 .0 5、0 .0 0 1) ;自发性心绞痛病人各指标增高较心肌梗死后和恶化劳力性心绞痛更明显。④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与VWF和CRP异常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血清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入院后血清C反应蛋白 (Creactiveprotein ,CRP)的变化 ,探讨其与患者的近期预后价值。方法 对 4 8例UAP患者采血行CRP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 MB)定量检测 ,严密观察 2周内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周内 ,血清CRP异常 (增高 )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 4 4 .8% ,高于CRP正常UAP患者的 10 .5 % (P <0 .0 5 )。CK MB异常的UAP患者中 4 0 .0 %在 2周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 ,CK MB正常的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 2 8.9%(P >0 .0 5 )。结论 CRP定量测定对判断UAP患者短期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有重要的预报价值 ,且比CK 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国外许多研究提供证据 ,说明炎症参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 ,这包括流行病学研究和大量血清学资料 ,结果提示炎症在冠状动脉疾病 (CAD)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极其重要的作用[1~ 3] 。血纤维蛋白原、CRP和血沉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记物。国外一项研究发现血纤维蛋白原和CRP在急性冠脉综合症 (ACS)患者中是升高的 ,CRP水平持续升高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再发率和心肌梗塞 (MI)发生率明显升高 ,对某些不良预后具有重要的独立预测价值[1] 。但国内尚未有关报道。本研究将冠心病患者按心绞痛发作类型分成三组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和评价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在2015年7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9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A组和B组,分别是49例和46例.A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B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和相关因子变化.结果 治疗15 d后,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3%;B组为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有所提升,且A组(95.92%)高于B组(80.43%),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A组的CRP(C反应蛋白)(23.62±7.31)ng/L低于B组的(34.25±8.91)ng/L,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的CRP均低于治疗15 d后,且A组(15.34±5.27)ng/L低于B组(24.26±7.92)ng/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UA可获得显著疗效,降低CRP(C反应蛋白)水平,能够抑制血栓与血管炎症形成,有效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0.
崔银香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7):127-127,13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CHD)危险因子的关系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预后的研究.方法:2004年3月~2006年2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4例,病24 h内测量血清CRP、肌钙蛋白、血脂、血糖浓度.结果:①心功能不全组和肌钙蛋白异常组,间CRP水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高血压组、糖尿病组、血脂异常组,组间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56例(66.7%)CRP升高(>3 mg/L)的患者中,5例(62.5%)患者反复发生心绞痛.28例(33.3%)CRP<3 mg/L的患者中,8例(28.6%)患者反复发生心绞痛.结论:血清CRP浓度升高与CHD有极大的相关性,RP参与CHD的发生与发展,预测UAP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