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目的:提高真皮下血网(SVN)皮片的成活能力。方法:我们以15kg~20kg小猪为实验动物,建立了旋骼深动、静脉血管束入SVN皮片进行预构的动物模型。入的血管束长12cm,SVN皮片9cm×6cm大小,0.3cm厚,皮下 肪厚0.2cm。对15头小猪在术后第15日进行了皮片成活面积的统计,并采用荧光素钠法观察血管束血管化SV睛的时程。结果:(1)实验侧成活面积百分率平均为81.7%,对照测成活面积  相似文献   

2.
自1990年以来,我们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烧伤后疤痕性下睑外翻18例,24只眼,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面颈部巨大瘢痕畸形患者提供一个、较为先进的手段。方法 先准备受植区 ,根据面颈部瘢痕的大小形成受植床 ,然后取与面颈部皮肤颜色相近的下腹部或大腿内侧的组织形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片 ,植于植区。结果  13例面颈部巨大瘢痕畸形病人术后医患者双方均感到满意。结论 与传统皮片相比 ,本法具有术后质地好 ,无色素沉着 ,不易收缩 ,耐摩擦 ,且克服了游离皮瓣必须吻合知名动静脉的临床应用局限性和复杂性 ;与带蒂皮瓣相比 ,避免了供区不足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bFGF对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存活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择 2 6例各种瘢痕切除后创面需植皮患者 ,随机分为bFGF组 13例 ,对照组 13例。bFGF组在植皮创面基底喷洒浓度为 2 4 0 0AU/ml的bFGF溶液 ,按 15 0AU/cm2 的量均匀喷洒 ,同时将皮片用浓度力 2 4 0 0AU/ml的bFGF溶液浸泡 15min。对照组使用NS。术后 14天观察各皮片的存活率。结果 :bFGF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 ,T =2 .39P <0 .0 5。结论 :bFGF有效地促进了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存活。  相似文献   

5.
我院近2年采用真皮下血管网度片植皮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1990年以来,我们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修复烧伤后疤痕性下睑外翻18例,24只眼,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兵  仇树林  汪洋  韩胜 《疑难病杂志》2006,5(4):241-243,F0003
目的研究扩张后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后成活率及组织学变化,评价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潜能。方法以家猪为实验动物,用扩张器在猪背进行扩张,形成扩张后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与传统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片进行对比,观察其成活率及组织学变化。结果(1)2组皮片均成活,成活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实验组真皮变薄,乳头层弹力纤维大量增生,皮下血管网密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真皮网状层、真皮内胶原纤维粗大呈波浪状排列。(3)实验组脂肪层变薄,脂肪细胞体积变小。结论扩张后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片与传统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相比,两者成活率差异无显著意义。扩张后含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具有供区瘢痕小、可提供大面积皮片等优点,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治疗小儿手背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治疗小儿手背瘢痕挛缩畸形28例,36只手,年龄1.5~10岁。结果术后3个月~5a随访21例,所植皮片大部分肤色正常,不臃肿,有一定弹性,质地柔韧,无挛缩,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是治疗小儿手背瘢痕挛缩畸形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带真皮下血管网的皮片临床修复皮肤缺损的一组病例,移植皮片全部成活,外形较好。并对使用皮片的适应症和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在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在颌面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科1986—1996年的78例患者在口腔颌面部修复中应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术,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皮片完全成活62例,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11例出现散在性的表皮水泡,愈合后形成色素脱失区,但外形及功能恢复尚满意。5例出现局灶性坏死。结论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术操作简便,虽然仍有不足的地方,但只要严格按操作常规处理每一个细节,应能获得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PIH)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氧自由基的变化。方法对40例PIH患者(观察组)进行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另选择30例同期入院的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浆NO和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ET-1和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浆NO和SOD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ET-1和MD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PIH患者血浆SOD/MDA和NO/ET-1比例失调,表明PIH患者体内存在氧自由基代谢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浆SOD/MDA和NO/ET-1比例可作为PIH患者治疗疗效随访和预后观察的指标。通过纠正血浆SOD/MDA和NO/ET-1比例失调,可为PIH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由于皮瓣受区或供区的条件限制,超薄皮瓣有时不能完全地一次性修复受区。本文作者设计了一种新型双叶皮瓣,由前后二叶组成,用于修复烧伤后疤痕手37例。前后二叶皮瓣的最大面积分别是28cm×15cm和20cm×12cm,二者最大比约1∶1,二者手术间隔时间为10~12d,文中还讨论了皮瓣的设计手术的优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SIMF)和游离皮片(FSG)在修复老年患者颊癌术后颊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4例老年颊癌患者行颊癌根治术和颈淋巴清扫术后同期分别应用颏下SIMF(n=19)和FSG(n=25)修复颊部缺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颊部外形恢复程度、开口受限程度、语音功能、咀嚼功能等情况。结果 SIM F组1例出现皮岛坏死,清创后发现肌瓣血运良好,其余全部成活,皮瓣移植成功率94.7%(18/19),供区直接拉拢缝合FSG组的移植成功率为100.0%(25/25);SIMF组所有病例术后12个月随访,颊部外形恢复程度、张口受限程度、语音功能、咀嚼功能均优于FSG组( P<0.05)。FSG组有1例术后5月出现原发灶复发。两组间在复发转移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颏下SIMF适合老年患者颊癌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乳腺癌根治术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并与用传统方法实施的11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率传统方法为44%,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为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的供血,是降低皮瓣坏死的关键,且可减少创面感染和瘢痕挛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