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是否会影响获单卵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且获卵数为1的256对夫妇,根据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134例,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122例,比较两组间的无可移植胚胎周期发生率、受精率、卵裂率、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优胚率及可用胚胎率。其中新鲜移植周期共75例,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43例,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32例,比较两组间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的无可移植胚胎周期发生率、受精率、卵裂率、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优胚率及可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移植周期中,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不影响单卵患者常规体外受精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
精子形态变化对体外受精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ICSI和IVF受精率的统计,比较精子形态中的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畸形精子指数(TZI)和精子畸形指数(SDI)对受精结果的影响。方法:用Krger's严格标准法分别计算每组样本的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TZI和SDI值,与受精率进行比较。结果:①IVF组和ICSI组的受精率,与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TZI、SDI均无相关性。②IVF组和ICSI组中SDI>1.6和SDI<1.6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VF组和ICSI组中精子正常形态率≤15%与精子正常形态率>15%的二组间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形态在体外受精时对受精率无影响,不能用精子形态来直接评价体外受精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100%畸形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常规IVF受精和ICSI受精的临床结局,旨在探讨ICSI是否改善100%畸形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本院生殖中心152对IVF-ET治疗夫妇,其中常规IVF新鲜移植周期75例,ICSI新鲜移植周期77例。比较两组间的正常受精率、优胚率、可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等指标,并对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为0%(n=75)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为1%~4%(n=808)行常规IVF的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100%畸形精子症IVF组的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ICSI组(78.91%vs 84.92%,P0.05),正常受精率(60.26%vs 57.87%,P0.05)和种植率(48.00%vs 39.55%,P0.05)稍高于ICS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女方年龄、促性腺激素注射天数、促性腺激素注射总量、体质指数、不育年限、子宫内膜厚度、基础卵泡雌激素值和基础血清雌激素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CSI技术不能改善男方100%畸形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子畸形程度对常规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治疗的影响. 方法 2007-2008年接受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05对夫妇男方精液进行分析,按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分为3组,正常精子形态组(精子正常形态≥15%)54例、轻度畸形精子组(精子正常形态10%~15%)26例、中度畸形精子组(精子正常形态5%~10%)25例,观察精子畸形程度对IVF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影响. 结果①精子形态正常组与轻度畸形组受精率(79.4%与78.3%)、卵裂率(104.6%与98.6%)、优质胚胎率(58.1%与53.9%)、植入率(31.7%与30.8%)、妊娠率(48.1%与42.3%)及流产率(13.0%与18.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精子形态正常组与中度畸形组受精率(63.9%)、优质胚胎率(48.2%)、植入率(16.7%)、妊娠率(2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卵裂率(102.9%)、流产率(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轻度畸形组与中度畸形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率(30.8%与16.7%)、妊娠率(42.3%与24.0%)、卵裂率(98.6%与102.9%)、流产率(18.2%与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度畸形精子患者常规IVF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植入率和妊娠率有一定影响;轻度畸形精子对常规IVF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取卵当日上游处理前后精子形态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而拟行IVF-ET治疗的夫妇94对。使用Kruger标准评价取卵当日上游处理前后的精子形态。以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10%为界,分别将上游处理前后的精子分成两组:B1组上游处理前正常形态≥10%,B2组<10%;A1组上游处理后正常形态≥10%,A2组<10%。分别比较B1和B2组以及A1和A2组的IVF-ET治疗结局。结果:上游处理前,B1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为(72.90±4.23)%、(95.20±2.61)%、(23.35±5.19)%、39.58%、18.35%;B2组分别为(71.33±5.10)%、(95.71±2.88)%、(20.18±6.15)%、41.86%、21.28%;各项指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游处理后,A1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分别为(72.72±3.35)%、(95.64±2.04)%、(24.39±4.57)%、50.00%、23.87%;A2组分别为(70.27±8.82)%、(94.82±4.94)%、(13.45±7.39)%、9.52%、6.25%;两组之间受精率及卵裂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1组的优质胚胎率、妊娠率及种植率明显高于A2组(P<0.05)。结论:取卵当日经上游处理后的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对IVF-ET结局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按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WHO5》)标准探讨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对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助孕结局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WHO5》标准把研究对象789例分为畸形精子症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35例)和正常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754例),比较两组间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①两组间患者年龄(男、女方)、获卵数、女方平均身高及平均体重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畸形精子症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周期冷冻率、种植率及移植周期妊娠率略低于正常组,而其流产率略高于正常组,但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除外继续妊娠(畸形精子症组1例,正常组140例),随访789个移植周期已分娩228个婴儿,畸形精子症组15个(9单胎+3双胎),正常组213个(141单胎+36双胎),出生婴儿无先天性缺陷,两组间孕周、早产率、低体重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WHO5》标准仅通过精子形态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助孕结局及新生儿情况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未经优化处理的精子形态参数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优化处理前后精子形态差异,并根据处理前精子形态将因单纯输卵管因素进行IVF的908个周期进行分组:研究1为≤4%组、4%~≤15%组及15%组;研究2为≤1%组、1%~≤2%组、2%~≤3%组及3%~≤4%组,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转化率及妊娠率等指标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的总受精率显著低于4%~≤15%组及15%组(74.40%vs 78.61%及80.03%)(P0.01);3%~≤4%组的2PN受精率(85.47%vs 77.23%、78.97%及78.99%)、卵裂率(98.73%vs 95.71%、96.01%和97.27%)、囊胚形成率(63.41%vs 53.85%、49.01%和49.55%)均显著高于≤1%组、1%~≤2%组及2%~≤3%组(P0.01或0.05),而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出生畸形率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可影响IVF的总受精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3%时IVF的正常受精率下降。但即使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1%仍不会造成受精障碍或受精失败,因此,畸形精子症不能单独成为决定ICSI的指征。同时,精子形态检测对IVF的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率及抱婴率等无明显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8.
精子形态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当前精子形态对体外受精(IVF)的影响尚存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生殖遗传中心659对IVF-ET治疗夫妇,按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分为4组,A组(2%)112个周期,B组(≥2%~4%)180个周期,C组(≥4%~5%)74个周期,D组(≥5%)293个周期。比较各组间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以及新鲜移植周期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指标。结果:4组间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和可移植胚胎率有差异。C组(71.90%)和D组(72.89%)的受精率均显著高于A组(57.97%)和B组(63.29%)(P均0.05),C组与D组间、A组和B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D组的正常受精率(57.16%)显著高于A组(46.52%)和B组(50.89%)(P均0.05),C组正常受精率(54.67%)显著高于A组(P0.05),其余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D组的可移植胚胎率(55.62%)显著高于B组(45.75%)(P0.05),其余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D组的无可移植胚胎患者比例(8.87%)显著低于A组(20.54%)和B组(18.89%)(P均0.05),C组(12.16%)与其余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各组间新鲜移植周期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对IVF-ET的受精率及胚胎形成有一定影响,用于评估IVF受精结局时,5%临界值略优于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对高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不育夫妇的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精子DFI≥15%行ICSI治疗的男性不育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行PGS-ICSI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高DFI-PGS组,未行PGS检测的患者30例作为高DFI-ICSI组;另选取DFI15%行ICSI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低DFI-ICSI组。比较高DFI-ICSI组与低DFI-ICSI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胚胎种植率的差异;比较高DFI-PGS组与高DFI-ICSI组女方年龄,男方年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FSH、LH、T、精子DFI、核蛋白不成熟精子百分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胚胎种植率差异。结果:高DFI-ICSI组与低DFI-ICSI组相比,正常受精率[(65.38±24.62)%vs(73.00±17.00)%]、优质胚胎率[(62.41±25.97)%vs(73.00±22.10%)]、囊胚形成率[(62.55±25.21)%vs(64.30±18.60)%]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胚胎种植率[31.25%vs 52.50%]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DFI-PGS组与高DFI-ICSI组相比,女方年龄,男方年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FSH、LH、T、精子DFI、核蛋白不成熟精子百分率,正常受精率[(69.76±15.82)%vs(65.38±24.62)%]、优质胚胎率[(64.42±30.75)%vs(62.41±25.97)%]、囊胚形成率[(67.53±19.24)%vs(62.55±25.21)%]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间胚胎种植率(60.97%vs 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精子DFI≥15%的不育患者,行单纯ICSI治疗并不能提高其胚胎种植率;而行PGS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10.
顶体酶活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子顶体酶活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909对在本院生殖中心就诊的不孕夫妇,其中女方检查为正常或仅为输卵管因素不孕。采用改良巴氏法染色和Na-苯甲酰-DL-精胺酸-P-硝酰基苯胺(BAPNA)法分别对丈夫的精液进行精子形态学分析和精子顶体酶活性测定。结果:顶体酶异常组中各项精液参数,包括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活动率、活动力、快速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及精子密度均显著低于顶体酶正常组(P<0.01);顶体酶活性与精液常规分析上述各参数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两组间取卵数、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冷冻率、无可移植胚胎周期百分率、胚胎移植数和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顶体酶正常组的受精率、仅一个胚胎移植的周期百分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顶体酶异常组(P<0.01)。结论:顶体酶活性异常与精液常规分析各主要参数的异常密切相关,可导致体外受精率显著下降。顶体酶活性检测在IVF结局预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附睾或睾丸来源及其不同活力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在本生殖中心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助孕的218例无精子症患者的资料,比较附睾和睾丸及其不同活力精子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附睾精子组与睾丸精子组比较,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优质胚胎率附睾精子组显著高于睾丸精子组(P〈0.05)。附睾活动精子、睾丸活动精子和睾丸不活动精子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附睾不活动精子(P〈0.01);睾丸活动精子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睾丸不活动精子组(P〈0.05);以上各组间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SA操作简单且不影响妊娠率,无精子症患者行ICSI治疗时可首选附睾精子;附睾或睾丸不活动精子影响ICSI的受精率,应优先选择活力较好的精子,若无活动精子则选择睾丸不活动精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精液质量的ICSI(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周期中卵子受精与胚胎发育潜能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的方法,比较了中心71例ICSI治疗周期.女方正常者根据精液质量分为严重少弱畸精子组(A组,n=31)与非严重少弱畸精子组(B组,n=24),非严重少弱畸精子组合并女方异常为C组(n=16).从形态学方面评估三组中受精率、(two pronuclear,2PN)率、异常受精率、未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不可用胚胎率等实验室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三组在卵子受精率、2PN率、异常受精率、未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率、优质胚胎率和不可用胚胎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受精率(72.29±23.1 2)低于C组(85.49±1 8.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受精率B组(22.81±22.83)高于C组(14.51±18.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形态学上看,ICSI前的精液质量对卵子受精及胚胎发育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中,男方精子畸形率对受精率、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中心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接受IVF的344对及ICSI的178对夫妇,分为常规IVF组和ICSI组,组内按照男方精子畸形率分为正常形态组(IVF266/ICSI76)和畸精子症组(IVF78/ICSI102)。受精后分别统计IVF及ICSI两组内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别。结果在IVF中,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的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64.32%/60.09%、33.78%/37.02%、42.03%/54.62%及12.5%/4.23%。两组间受精率无显著性差别,畸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性低于正常形态组,而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正常形态组(P〈0.05);ICSI组中,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的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68.01%/64.59%、32.26%/33.78%、43.75%/52.63%及4.76%/5%。畸精子症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较正常组显著性降低(P〈0.05)。将两种受精方式的畸精子症组间比较,IVF的患者早孕流产率显著高于ICSI者(P〈0.05)。结论常规IVF中畸精子症不影响正常受精。对于畸精症子患者,其临床妊娠率均较精子形态正常组低,但是采用ICSI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早孕流产率。‘  相似文献   

14.
睾丸精子行ICSI改善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治疗结局5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利用睾丸精子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精液或附睾液精子畸形率≥99%)的可行性,改善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严重畸形症精子患者(附睾液精子,n=4;精液精子,n=1)利用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治疗的临床资料,并比较睾丸精子组与非睾丸精子组(附睾液精子和精液精子)之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以及种植率的差异。结果:5例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取精液精子或附睾液精子行ICSI治疗后无1例妊娠,而改用睾丸精子行ICSI治疗后4例成功妊娠。睾丸精子组与非睾丸精子组之间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睾丸精子组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显著高于非睾丸精子组(P<0.01)。结论:对应用附睾精子或精液精子行ICSI治疗失败的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改用睾丸精子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常形态精子(畸形率≥98%)对植入前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12月在唐都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ART助孕的241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异常形态精子分为3组,即IVF对照组(畸形率≤96%,n=2129)、IVF实验组(畸形率≥98%,n=90)和ICSI实验组(畸形率≥98%,n=200)。比较3组间植入前受精失败率(受精率<30%)、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率等胚胎发育参数和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1)胚胎发育结果:组间比较,IVF实验组受精失败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5),ICSI实验组的受精失败率为0;ICSI实验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和IVF实验组(P<0.05);IVF实验组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IVF对照组和ICSI实验组(P<0.05)。(2)妊娠结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IVF对照组、ICSI实验组相比,IVF实验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发生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对照组和ICSI实验组组间妊娠结局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IVF实验组的受精失败风险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02),可用胚胎率、活产率显著低于IVF对照组(P=0.002);ICSI实验组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活力正常、但异常形态精子率≥98%的患者,采用ICSI授精方式,能降低受精失败风险,提高正常受精率和可用胚胎率,同时提高妊娠率和活产率并降低流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