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缬沙坦对多柔比星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肌的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DCM组20只(多柔比星每周2 mg/kg腹腔内注射)和缬沙坦预处理组20只(多柔比星每周2 mg/kg腹腔内注射)。缬沙坦预处理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缬沙坦30 mg.kg-1.d-1灌胃,而正常对照组和DCM组则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行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测,取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VG染色,测定心肌胶原含量(CVF),并测定心肌组织中肌浆网钙泵(SERCA2a)、钙释放通道(RyR2)、受磷蛋白(PLB)和钠钙交换蛋白(NCX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CM组心功能明显下降(P<0.05),CVF含量明显增多(P<0.01),SERCA2a、Ry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LB、NCX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和DCM组相比,缬沙坦预处理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CVF含量明显下降(P<0.05),SERCA2a、RyR2蛋白水平增高(P均<0.05),NCX1、PLB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预防性给予缬沙坦能减轻多柔比星对钙调蛋白的下调作用和致心力衰竭作用,对防止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钙拮抗剂盐酸地尔硫(艹卓)控释片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功能的作用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我们对21例DCM心衰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根据血清乳酸脱氨酶1(SLDH1)同工酶的理论和技术,探讨牛磺酸对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与不服药组比较,SLDH1活性之间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P<0.01,n=6)。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左卡尼丁注射液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时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扩张型心肌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左卡尼丁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左卡尼丁组加用左卡尼丁注射液治疗,疗程15 d,并随访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后左卡尼丁组的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较对照组有更加明显的改善: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升高,丙二醛(MDA)水平明显下降,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显著增强(P〈0.05)。结论左卡尼丁注射液可缓解氧化应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肾性高血压糖尿病大鼠ig维拉帕米(Ver)2mg·kg~(-1)·d~(-1) 12wk后,心肌钙含量降低,组织学半定量检查和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心肌损害明显减轻,但对心肌血管损害影响较小,结果提示维拉帕米对慢性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心肌钙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缬沙坦辅治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疗效观察。方法将DCM患者129例随机分为常规缬沙坦组64例和治疗组6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休息、低盐饮食、利尿剂、洋地黄、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营养心肌等治疗措施;缬沙坦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80mg,每天1次。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缬沙坦组总有效率为81.2%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辅治DCM具有方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效果.方法 将88例DC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休息、低盐饮食、营养心肌、利尿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治疗上给予缬沙坦80 mg,1次/d,2周后逐渐加量至160 mg,1次/d.治疗60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结果 见表1.两组治疗后心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心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4%)高于对照组(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DCM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缬沙坦辅治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DCM患者129例随机分为常规缬沙坦组64例和治疗组6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休息、低盐饮食、利尿剂、洋地黄、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营养心肌等治疗措施;缬沙坦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80mg,每天1次.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缬沙坦组总有效率为81.2%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辅治DCM具有方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20例中,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20例中,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可以显著改善心脏重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再住院率,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心肌重构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诊疗的糖尿病心肌病(DCM)患者64例,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以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组则以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比对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及心功能等级、心室重构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81.25%(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生化指标NT-proBNP、cTnI水平及心功能等级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室重构指标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疗效佳,且能明显抑制NT-proBNP、cTnI的形成,改善心功能及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12.
茶多酚对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翕品光  陈强 《江苏医药》1993,19(7):370-371,36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收治的5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仅使用常规治疗,在治疗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之后,患者的心脏功能检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缬沙坦辅助治疗,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临床共收治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8例,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采取常规治疗加缬沙坦治疗,对照组24例采取常规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使用缬沙坦治疗,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大鼠(HDR)是接近人扩张型心肌病变化的动物模型。本实验中六、八、十个月时HDR 心肌β受体数呈先升后降的改变,各组平衡解离常数K_D 值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HDR 心肌β受体上行调节先于病理形态改变,后期的下行调节与心肌损伤一致。  相似文献   

16.
17.
于溯洋  柳磊  李普 《河北医药》2011,33(22):3381-3383
目的探讨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扩张性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2组,扩张性心肌病模型组(DCM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DCM组即实验起始每天通过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大鼠扩心病模型(2.5mg/kg,2次/周,共6周),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6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心室结构和功能,苦味酸一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roTOR与真核起始因子4E(eIF-4E)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M组大鼠左心室直径增加,收缩功能降低(P〈0.05);左心室心肌间质胶原容积、mTOR和eIF4E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mTOR和eIF-4E的表达增加可能是介导扩张性心肌病心肌纤维化重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17例中,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18例中,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不良反应:观察组部分患者出现恶心、疲劳、水肿、无力、头晕、腹痛、头痛、呼吸困难、心悸、消化不良,停药后症状缓解,未影响治疗。未发现肾功能不全及低血压和高血钾。结论本文表明缬沙坦治疗DCM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案例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DCM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进行强心、扩血管等常规治疗的常规组及常规治疗+缬沙坦治疗的治疗组各43例,比较组别间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症状上,治疗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疗效上治疗组的显效率76.7%、总有效90.7%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无效率9.3%则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2.6%(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以缬沙坦治疗,能更为明显地改善DCM患者心功能、心肌扩张状况及心脏收缩功能,有效切断AngⅡ导致的心肌扩张的恶性连锁反应,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指由糖尿病引起心脏微血管病变、心肌代谢紊乱和心肌纤维化等所致的心肌广泛结构异常的一种疾病状态[1]。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Ang-Ⅱ)增多、游离脂肪酸(IFFA)在DCM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