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足三里、内关对消化道肿瘤开腹术后持续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将行开腹手术治疗的6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两组均予以胃肠外科术后常规护理和治疗。电针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电针双侧足三里和内关穴,以2 Hz断续波刺激30min。两组患者每日治疗或访视1次,疗程5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胀评分以及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等指标。结果:连续治疗5d后,两组患者腹胀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电针组在缩短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腹胀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同时临床愈显率也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内关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开腹术后持续性胃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合子午捣臼法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7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腹腔镜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同样常规处理基础上,取四关穴、双侧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先诸穴行子午捣臼法,再温针灸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各2壮,直至艾柱燃完。观察比较2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腹胀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17.11±3.16)h、(37.47±8.77)h,对照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分别为(24.17±3.54)h、(51.74±4.36)h,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4 h、48 h、72 h观察组腹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均0.05),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温针灸合子午捣臼法可显著改善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情况,能显著缩短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尽早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对腹腔镜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持续性胃肠功能障碍(POGD)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7月~2021年7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腹腔镜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者7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n=35)和常规治疗组(n=35)。从入组当天开始,两组均采用术后常规治疗,电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电针治疗,每日1次,留针20 min,连续治疗5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医症候评分、QoR-15量表,并分析针刺期待值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结束后电针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医症候评分、情绪评分、QoR-15量表总分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针刺期待值与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电针足三里、上巨虚等穴可安全有效治疗腹腔镜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持续性胃肠功能障碍,该病系足三里穴的现代主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比较针刺足三里单穴与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及内关多穴对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7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单穴针刺组(23例)和多穴针刺组(24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术前30 min,单穴针刺组给予电针双侧足三里,频率为10 Hz,电流强度为5 mA,持续刺激30 min;手术结束后4、22、34、46 h各行针刺治疗1次。多穴针刺组给予电针双侧足三里、上巨虚和内关,电针参数和时程长度同单穴针刺组。记录分析3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及恶心呕吐发生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穴针刺组和多穴针刺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P0.05,P0.001),术后24 h腹胀和恶心呕吐的发生频数均明显降低(P0.05)。单穴针刺组和多穴针刺组患者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腹胀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等各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穴针刺与多穴针刺均可促进全麻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且单穴针刺与多穴针刺对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红外线及电针促进剖宫产术后肠蠕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配合红外线及电针,2 d共4次。比较两组患者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针灸配合红外线及电针促进剖宫产术后肠蠕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开腹术后肠麻痹的影响。方法:将9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开腹术后肠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5例。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术后快速康复外科方案治疗;在常规治疗组治疗基础上,电针组于足三里、上巨虚、阴陵泉、太冲行针刺治疗,足三里和阴陵泉连接电针,连续波,频率2Hz,电流强度3~5mA,留针30min,每日1次,至患者排气排便为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入组后第2天上午站立位时伤口疼痛情况;分析电针期待值对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电针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常规治疗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术后站立位时伤口疼痛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电针期待值与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开腹术后肠麻痹患者肠麻痹症状,减轻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艾灸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 14%,对照组为68. 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2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电针结合艾灸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骨科术后患者腹胀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术后针刺足三里穴,对照组68例行常规术后护理。结果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术后骨科术后患者腹胀具有见效快、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痛苦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术后常规护理与加用电针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PGD)的疗效及其对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 60例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按其手术开始时间顺序,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电针组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电针疗法,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内关、太冲,均为双侧,连接HANS电针仪,频率2 Hz,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术后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5 d或至胃肠功能恢复。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治疗结束后评价其疗效,观察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对每例患者术后及治疗结束后进行胃肠道症状积分问卷(GIS),评价两种方法对术后胃肠道功能改善程度。结果电针治疗PGD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电针组能够缩短PGD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GIS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电针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加用电针疗法后,PGD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胃肠道的功能,且改善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将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于术后第1 d择时艾灸足三里、天枢穴,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护理措施。结果比较两组,治疗组、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40.5±1.1)h、(45.2±5.3)h,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59.1±4.2)h、(68.7±3.7)h,第一次肛门排便时间分别(72.2±4.2)h、(95.3±5.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择时艾灸足三里、天枢穴,能明显缩短食管癌手术后排便排气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热奄包热熨足三里在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符合国家诊断标准的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术后护理;观察组则在传统治疗基础上新增子午流注热奄包热熨足三里穴,对比2组总有效率、术后恢复时间、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腹胀缓解时间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85%,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取子午流注热奄包热熨足三里穴的方法能够有效促进腹腔镜术后肠蠕动恢复,缩短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有效缓解术后腹胀症状。  相似文献   

12.
解然勇  侯超  王璇  王灿  秦博  高军杰 《陕西中医》2013,34(6):744-745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联合甲氧氯普胺注射对上消化道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电针足三里联合联合甲氧氯普胺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可明显促进上消化道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变频电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8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红缨  邓景元  王忠华 《陕西中医》2009,30(10):1376-1377
目的:探讨变频电针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变频电针足三里、上巨虚、天枢、中脘等穴,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排便时间与对照组分别为32.72±8.25h、40.13±4.28h、51.47±4.37h,38.43±9.46h、53.82±5.79h、67.18±5.82h,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本方法能够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1天和术后第1天针刺带脉穴和足三里对缩短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的效果,以探索简便、有效、实用的方法。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空白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空白组对患者施行术前术后的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支沟穴,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针刺双侧带脉穴、足三里;均每日两次。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要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脉穴对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且与足三里配合效果更为明显,选穴少而精,临床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复方大承气汤灌肠联合针刺足三里穴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并联合针刺足三里穴。观察2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1,3,5天测定白细胞计数、内毒素及血TNF-α含量,比较2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白细胞计数、内毒素及血TNF-α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给予复方大承气汤灌肠联合针刺足三里穴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电针加承气汤促进全子宫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嘉莉  王小云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3):254-254,256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加小承气汤口服及大承气汤灌肠促进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不服用任何药物,等待自然排气;治疗组于术后第2日开始口服小承气汤,同时予大承气汤煎液保留灌肠,并电针双足三里。结果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比较,治疗组均早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足三里加小承气汤口服及大承气汤灌肠可显著缩短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改善胃肠动力障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中脘穴联合乌司他丁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盆腔手术患者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中脘穴联合乌司他丁,对照组仅按常规单给肠内营养制剂,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评分,术后呕吐次数、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胃肠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术后呕吐次数、第1次排气、排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中脘穴联合乌司他丁对妇科盆腔术后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并发症症状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将单纯胆囊切除术病人 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 ,治疗组除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外 ,早期应用程控式脉冲电信号刺激足三里、阳陵泉穴 ,对照组术后仅作常规治疗 ,同时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胃动素 ( MOT)变化。结果发现治疗组肠鸣音、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治疗组术后血清 MOT值较对照组上升明显 ( P<0 .0 5 )。提示穴位程控式脉冲电信号刺激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机理可能和穴位刺激后促使机体释放 MOT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针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7、10天外周血T细胞亚群、B细胞和NK细胞及血清IgA、IgG、IgM、补体C3、C4水平间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的差异。结果:针灸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术后1、3、7、10天外周血T细胞亚群、B细胞及血清IgA、IgG、IgM、补体C3、C4水平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灸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为(4.8±1.02)天,对照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为(5.7±1.29)天,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P=0.002)。结论:针灸治疗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缩短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烫熨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开腹术后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65岁以上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在足三里穴分别给予烫熨治疗贴和安慰贴,疗程3天。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2、IL-6、NK、CD4+/CD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治疗组IL-2、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两组IL-6和CD4+/CD8+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足三里穴烫熨治疗能够促进老年结直肠癌开腹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