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金洋淑 《山西中医》2005,21(6):11-12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偏瘫复原合剂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75例,并设中风回春丸治疗63例为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23例,显效28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0%;对照组基本痊愈8例,显效14例,有效22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9.8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偏瘫复原合剂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中风回春丸.  相似文献   

2.
气虚血瘀证客观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虚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型之一,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较大,有研究表明,脑梗塞患者气虚血瘀证占73%以上,气虚血瘀是重要的病因病机[1]。其客观化研究主要以临床和实验为手段,但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中风病与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 1 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 气虚血瘀证作为一个常见证,其诊断标准至今尚未完善,仍在探索中。198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会议在《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制定了气虚证辨证标准。同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研究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厥心痛"范畴,临床以气虚血瘀证最为多见。诊断客观化是中医发展必经之路,随着中医学对冠心病的重视,冠心病气虚血瘀证证候特征研究取得一些新进展。本文从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临床分布规律、四诊客观化特征研究等方面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临床特征进行概述,以期为该病证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制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建立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中风与气虚血瘀病机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缺血性中风的病机较复杂,有风、火、痰、瘀、虚之分。笔者立足临床,通过对缺血性中风古今文献的整理,认为气虚血瘀与缺血性中风的相关因素、先兆症、临床表现、现代病理机制密切相关,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病机。 1 缺血性中风相关因素与气虚血瘀的关系 1.1 年龄大小 缺血性中风多发生在40岁以上,尤以50~70岁为多[1]。《风劳臌膈四大证治》说:“每见中风之人,必中年以后。”为什么步入中年以后缺血性中风发病率增高呢?因为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血由强到弱不断衰减,影响气血运行。如《杂病源流犀烛》云:“人至五六十岁,气血就衰,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安滴丸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脑安滴丸和脑安胶囊.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改善上肢瘫、下肢瘫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在中医证候方面,改善半身不遂症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安滴丸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试论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难证之首。据统计,城市中脑血管病死亡居各种成因首位,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缺血性中风约占总数的50%~70%[1],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运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对缺血性中风证型客观化研究,已成为众多学者热衷探讨的课题。现就近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中成药较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在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很多活血化瘀药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辨证论治是中医之灵魂,没有辨证论治的话,想在临床上取得更好的疗效是不可能的,作为中成药制剂,在临床上应用也应遵照这一规律。笔者在临床上应用中成药时很注重辨证论治,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补肾法对缺血性中风之气虚血瘀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而治疗组再加上益气活血补肾法中药口服,14 d为1疗程,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愈显率(57.1%)较对照组(29.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补肾法是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有效治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的病机学说理论。方法:对中风的古今文献进行系统研究,从气虚血瘀说的理论、历代治疗中风的方荆及气虚血瘀与毒损脑络等方面了解缺血性中风病机理论。结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符合临床实际,气虚血瘀病机理论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接受。结论:中风气虚血瘀的病机学说可以更为有效地指导中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中医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患者900例,采用x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观察这两种证型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发病部位、舌质、舌苔、脉象、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史、高血脂、红细胞压积、吸烟、饮酒、遗传、血型及并发症等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风痰瘀阻型与气虚血瘀型年龄(x2 =8.2392,P=0.0413)、高血脂(x2 =4.8386,P=0.0278),舌质(x2 =7.9470,P=0.0048)、舌苔(x2 =4.3298,P=0.0375)4个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高血脂、舌质、舌苔相对危险度(O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OR值分别为0.699(P=0.0282)、0.332 (P=0.0071)和0.667 (P=0.0382).既往卒中史,并发症和前循环梗死3个因素其OR值分别为3.226(P =0.0314),0.203(P=0.0705)和0.214(P =0.0098).结论 各年龄组气虚血瘀型构成比明显高于风痰瘀阻型,且气虚血瘀型更易发生高血脂、前循环梗死和并发症,年龄、血脂水平、梗死部位、并发症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关系密切,可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络汤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榆林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36例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自拟益气活络汤内服,2组均连续用药4周。对比2组治疗的有效率,评价中医证候积分,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监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及血清因子一氧化氮(NO)、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77.9%(χ2=5.862,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4.62±1.23)分与对照组(8.77±2.04)分相比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F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NO水平显著升高,MMP-9、Hs-CRP水平则显著下降,其水平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络汤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肯定,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以增加脑血液灌注及调控NO、MMP-9、Hs-CRP等因子水平以保护神经元有一定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气健脑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恢复期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S-100B蛋白(S-100B),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按住院前后顺序分为针灸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和肢体康复训练;针灸组采用针刺治疗,3次/周;观察组在针灸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补气健脑通络汤,1剂/d,常规早晚水煎内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Brunstrom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对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力和运动功能(FMMS),日常生活活动(BI)指数,平衡能力(BBS)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B和Hcy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针灸组为68.75%,观察组优于针灸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下肢肌力评分明显低于针灸组(P0.01),FMMS评分明显高于针灸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BI和BBS评分显著高于针灸组(P0.01),步行能力评分明显低于针灸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100B和Hcy水平低于针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内科和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补气健脑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恢复期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上、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同时降低了患者血清S-100B和Hcy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茸振瘫宁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235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5例选用参茸振瘫宁胶囊治疗,对照组70例选用维脑路通治疗,均以30 d为1疗程,1-3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165例中,痊愈58例,显效55例,有效36例,无效16例,有效率达90.3%。对照组70例,痊愈19例,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有效率83.7%。结论:参茸振瘫宁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疗效显著,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气虚络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在东港市中医院脑病一科就诊的80例气虚络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75.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58.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对气虚络瘀型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的中医辨证属痰证、血瘀证者与缺血预处理的关系,以及对缺血性卒中的远期预后影响。方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179例)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情况调研;记录发病时中医辨证分型、颅内血流情况(TCD);以3月后的BI(barthal index)评估预后情况。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证类分布情况,血瘀证109例,既往发作过TIA的患者,辨证属痰证与血瘀证的比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既往发生过TIA者,左大脑中动脉、左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流速均低于既往无TIA者(P〈0.05)。预后方面,既往发作过TIA的患者,痰证、血瘀证预后无统计学意义;既往无TIA发作者,痰证、血瘀证预后也无明显差异。但既往曾发生过TIA者预后(35.7%)好于无TIA者(23.8%)。结论既往无TIA者,起病后症状较重,中医辨证以痰证为主,而既往TIA发作者,血瘀证居多,提示介于缺血预适应与卒中发生之间,存在着长期的血瘀状态,而痰证与血瘀证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圣方内服联合中药泥灸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肌痉挛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甘氨酸(Gly)和γ-胺基丁酸(GAB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89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依据《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两组患者行常规对症干预。对照组44例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观察组45例内服通圣方,1剂/d,2次/d;中药药蜡膏饼外敷于相应穴位,用红外线理疗机加热模拟灸法,l h/次,1次/d。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临床痉挛指数(CSI),改良Ashworth评分,巴塞尔(Barthel,BI)指数分,步行能力及中医(TCM)症状评分;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反应情况;检测两组血清Gly和GABA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SI,Ashworth,步行能力及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Gly和GAB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圣方内服联合中药泥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肌痉挛疗效确切,上调血清Gly和GABA水平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