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体外循环、围术期输血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资料。结果行非全弓置换术16例为非全弓置换术组,其中,单纯升主动脉置换术7例,单纯Bentall手术9例;行全弓置换术72例为全弓置换术组,其中,升主动脉置换+孙氏手术40例,Bentall手术+孙氏手术31例,David手术+孙氏手术1例。与非全弓置换术组比较,全弓置换术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及肛温低,体外循环及升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中红细胞、血浆及血小板输血量大,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长,引流量多,术后红细胞、血浆、血小板输注量大,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体输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急性肾损伤、低氧血症、连续肾替代疗法应用、二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情况及病死率方面,全弓置换术组高于非全弓置换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非全弓置换术组2例(12.5%)患者因主动脉弓部夹层行全弓置换术+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全弓置换术组无行二次手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病变复杂,病情重,手术风险大,病死率高,但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术中脑保护尤为重要,选择手术方式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特殊类型主动脉夹层的电子束CT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表现特殊的主动脉夹层的电子束CT(EBCT)影像特征及诊断.材料和方法20例表现特殊的主动脉夹层,其中不典型夹层13例,三腔以上夹层动脉瘤3例,合并升主动脉壁内血肿的Stanford B型夹层2例,动脉瘤样夹层1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1例.结果主动脉不典型夹层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的低密度血肿包绕,常可见穿透性溃疡或钙化内移等征象;三腔以上夹层动脉瘤有2~3个内膜片,3~4个腔,瘤体管径较大;合并升主动脉壁内血肿的B型夹层见升主动脉管壁低密度新月形或环形增厚,降主动脉则见内膜片及真假两腔形成;动脉瘤样主动脉夹层见降主动脉局限性瘤样扩张,破口大,内膜片不易发现.1例外伤性夹层于主动脉弓峡部及降部起始见破裂内膜片.结论特殊类型的主动脉夹层表现各具特征,EBCT可清晰显示,是极适用于胸部急症的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T对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继发夹层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指导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再发夹层病例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结果 8例为单纯AVR术后,2例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并冠状动脉搭桥术后,1例为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后;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复查CT时间4月~11年不等。CTA显示9例为Stanford A型夹层,2例为Stanford B型夹层;11例均出现升主动脉不同程度扩张,扩张严重处内径达89mm;1例夹层近段累及左、右冠状动脉开口;3例主动脉弓上三分叉血管不同程度受累;6例腹腔血管不同程度受累。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继发夹层重在预防,对于升主动脉扩张大于4cm者应积极行升主动脉置换。  相似文献   

4.
郭立  杨达宽  袁曙光  闫东  王家平   《放射学实践》2010,25(4):397-399
目的:探讨主动脉血流速度测定对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和3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内血流行MR相位对比电影法测速,并生成时间-流速曲线,观察曲线特征,并对曲线的主峰位置、高度及宽度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真腔时间-流速曲线主峰呈M型表现,假腔内流速方向于收缩晚期呈倒置表现,其真腔、假腔主峰高度和宽度与对照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结论:时间-流速曲线可以对DeBakeyⅠ型真腔和假腔作出判定。  相似文献   

5.
例1男,46岁,交通伤后2h入院。右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右胫腓骨骨折。入院第2天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行呼吸机辅助呼吸48h。第13天螺旋CT证实主动脉峡部假性动脉瘤。第20天手术,双腔气管插管,左胸后外侧切口,在股-股并行转流下,分别于左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之间及瘤体下端3cm处阻断,打开瘤体,主动脉峡部内膜撕裂1/2周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漏诊及确诊的外伤性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2例中1例行3次CT平扫,1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2例均为DeBakeyIU型主动脉夹层,1例3次CT平扫示降主动脉管腔进行性增宽,伴双侧胸腔积液;此例因漏诊,患者于2周后死亡。另1例CT平扫示降主动脉增粗,CT增强扫描明确诊断,主要表现为降主动脉扩张,可见真腔、假腔及内膜线;此例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对于胸部外伤患者,CT平扫时应注意观察主动脉的直径,如果降主动脉增粗、尤其是进行性增粗时,应考虑主动脉夹层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结合主动脉夹层细化分型的临床应用,探讨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26例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行升主动脉加全弓替换4例,全弓替换1例;分段停循环下,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1例;常温阻断加血泵法血液回收股动脉输入法,行降主动脉替换2例,股动脉、股静脉转流降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1例;常规低温体外循环下,行Bentall术6例,Wheat术3例,Bentall加二尖瓣替换1例,Bentall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升主动脉替换1例,升主动脉加部分弓替换1例,主动脉瓣成形加升主动脉替换1例;全麻下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2例.结果 本组26例,手术早期死亡1例,病死率3.8%;术后并发严重脑功能障碍2例,昏迷时间分别为15 d,30d,占7.6%.共随访24例,随访率92%,死亡1例.结论 Stanford分型的细化对明确手术指征和确立手术预案具有指导意义.四分支人工血管的应用缩短了主动脉阻断时间,结合选择性脑灌注及分段停循环技术,降低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量健康人胸部大血管直径并计算其比值,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胸部大血管直径正常值和比值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测量356例16~80岁之间主肺动脉、升主动脉、降主动脉、主动脉根部直径,并计算主肺动脉/升主动脉、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比值.结果 不同年龄段各大血管直径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各大血管直径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主肺动脉/升主动脉比值、主肺动脉/降主动脉比值存在差异,P<0.05,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比值无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有差异,P<0.05,主肺动脉/升主动脉比值无差异,P>0.05.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胸部大血管管径增宽,表现为增龄性改变;男性胸部大血管直径明显大于女性;主肺动脉/升主动脉、主肺动脉/降主动脉比值随着年龄增长表现为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9.
飞行员主动脉夹层瘤若不及时发现将极大地危害飞行员的健康、飞行的安全,主动脉夹层瘤的及时发现将既提高飞行的寿命,又保障飞行员、企业、国家的利益。查阅文献,尚无飞行人员主动脉夹层瘤的报道。本文对l例在飞行过程中发病的飞行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的发病、诊疗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以后的飞行人员主动脉夹层瘤的及时发现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0.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多型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应用多种类型支架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探讨扩大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可行性.方法 回颐性分析2004年5月-2009年12月,1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介入性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CTA和DSA结果,个体化选择合适覆膜支架,透视下将覆膜支架经股动脉导入封闭夹层破口.术后CTA随访观察内漏、支架移位、假腔变化等.结果 18例中2例放置分体式主动脉覆膜支架、1例放置分支型覆膜支架、2例放置预留孔型主动脉覆膜支架,13例放置普通主动脉覆膜支架.1例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例不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均未出现左上肢和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1例因解剖变异右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而行旁路手术.术后发生8例(44.4%)即刻I型内漏,其中1例腔内修复术后持续I型内漏再次放置支架后进展为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瘤而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其余CTA随访内漏逐渐消失;所有患者均无支架移位、断裂、塌陷以及术后截瘫及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 采取不同方法延长近端锚定区的距离、应用分体式主动脉支架可扩大介入治疗Standfl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适应证,且近期疗效好,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内膜瓣开窗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的缺血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单纯经皮内膜瓣开窗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的主动脉分支缺血并发症的意义与可能性。方法 1例DeBakevⅢb型主动脉夹层男性患者,因夹层瘤严重撕裂主动脉内膜致双下肢麻痹。经皮穿刺股动脉行单纯夹层瘤内膜开窗术。结果双下肢血流恢复,症状消失,双侧股、足背动脉正常触及。结论 经皮内膜瓣开窗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缺血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措施,但需尽早。  相似文献   

12.
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0例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例为DeBakeyШa型,8例为DeBakeyШb型。1例夹层动脉瘤仅累及腹主动脉,合并真性动脉瘤。影像学资料显示全组有3例在不同部位有2个以上撕裂口。结果:1例腹主动脉混合型动脉瘤按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进行,2例将人工带膜支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口,另7例均顺利进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随访2~16个月,全部病例均存活。结论:血管腔内置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瘤、主动脉夹层血肿,是由于不同原因造成主动脉内膜破裂,在内膜和中外层间纵向剥离,形成双腔主动脉或主动脉瘤样扩张[1]。主动脉夹层瘤病情危重,自然预后差,如发生动脉瘤体破裂,则病死率极高。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的广泛应用,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隔绝治疗效果,探讨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治疗的策略。方法 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20年11月近端内膜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9例,行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1周、3个月、半年、1年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随访无一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支架近端主动脉弓部出现局限性溃疡,2例出现升主动脉夹层,1例支架远端出现夹层,其余14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近端内膜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择期行腔内隔绝手术的治疗策略近中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对于突发性非心性和非胸膜性胸痛,一般多考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但病人可能有潜在的其它心血管病变,包括急性主动脉壁间血肿、漏血的主动脉瘤、动脉硬化性溃疡、心包炎及肺动脉栓塞。作者旨在评价螺旋CT在检查疑似主动脉夹层中的作用,并明确与之类似病变的性质及检出率。在GEHiSpead Advantage扫描仪上,采用标准程序进行扫描。增强前螺旋CT检查大血管及胸主动脉,厚度为10mm;然后在同一区域经静脉注射对比剂,用5m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强化CT扫描在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疑似主动脉夹层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平扫+强化扫描)的85例患者资料,其中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非主动脉夹层者25例,由2名医师在不知道临床信息及强化CT结果的情况下回顾性分析其平扫图像,记录诊断准确性。结果在所测参数中,清晰内膜片对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0%、100%、100%,清晰内膜片+模糊内膜片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敏感性提高到80%,更重要的是,如果和其他征象(如钙化内移、高密度血肿等)联合诊断,则非强化CT的诊断敏感性将更高。结论 CT平扫多征象组合对主动脉夹层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是主动脉夹层的一种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又叫主动脉夹层血肿,是指循环血液渗入主动脉夹层形成的一种致病性疾病,急性发病主要以胸痛、腹痛,伴休克和高血压为主,如果瘤体破裂即可导致患者死亡。我院于2008-09成功地为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实施了内支架腔内隔绝术,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CTA检查在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残余管腔重塑效果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De Bakey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B两组,A组(非换瓣组)19例,行"孙氏"手术;B组(换瓣组)11例,行"孙氏"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术;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均行双源CT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CTA检查,测量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根部水平主动脉真腔及相应水平腹主动脉直径,比较术前及术后换瓣组与非换瓣组在各水平真腔与腹主动脉的比值有无差异,间接评价主动脉夹层术后残余管腔的重塑效果。结果非换瓣组患者年龄及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率高于换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1、0.023);换瓣组合并马凡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非换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非换瓣组与换瓣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根部水平真腔与腹主动脉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换瓣组P值分别为0.09、0.122、0.287;换瓣组P值分别为0.608、0.435、0.806)。结论术前是否累及主动脉瓣对主动脉夹层术后以远残余管腔的重塑无明显影响;双源CT主动脉CTA检查是一种可靠的诊断主动脉夹层瓣膜置换术后残余管腔重塑效果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X线、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在于提高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X线平片诊断.资料与方法:摄心脏常规片10例,其中4例胸透;超声心动图8例.作者分析了其影像表现,并在心脏后前位片上对胸主动脉各部宽度进行了测量.结果:各部测量其平均值均大于正常,升主动脉与弓降部瘤样扩张8例,降主动脉边缘呈波浪状1例.超声心动图探及主动脉内摆动性内膜与夹层6例,升主动脉内破口3例.结论;普通X线检查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超声心动图可确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覆膜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 - 05~2009 - 12对3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施了腔内隔绝术.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54±12)岁.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MRJ)确诊.切开左或右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随访行CT或MRI检查.结果: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36例无内漏,2例见少量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内无患者死亡,发生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3例.结论: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