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并通过网篮套石、机械性碎石网篮取石,球囊套石等方法排除胆总管结石。结果其中29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成功施行EST,289例完全排除结石,通过胆汁查到109例华支睾虫卵确诊并治愈,同时并发的急性胆管炎或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也得到治愈。随诊5年,复发胆管结石67例,其中并华支睾虫感染者胆道结石29例复发,再次或多次内镜治疗成功。结论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能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及其并发症,且创伤轻微,并发症少。华支睾虫感染是结石成因之一,内镜通过查胆汁易于发现,治疗及预防华支睾虫感染可减低胆石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8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常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必要时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鼻胆管引流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46例常规逆行胰胆管造影成功,成功率95.8%。另2例结石嵌顿于壶腹部行乳头开窗术取石成功;36例一次取尽结石,11例分2次取石成功,总成功率98%,1例取石失败。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10例,胆道感染4例,急性胰腺炎1例,无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6天。结论:经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对施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4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成功43例,成功率为95.6%,一次成功30例,延期1周后2次取石成功13例。2例治疗失败,发生率4.4%。结论:内镜下EST治疗胆总管结石、高效、微创、痛苦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132例临床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胆总管结石后行EST取石治疗.结果 132例ERCP确诊胆总管结石130例,EST取石成功119例,成功率91.54%,并发急性胰腺炎5例,延迟出血4例,本组未发生肠穿孔、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 ERCP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EST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内镜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PST)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有结石嵌顿、炎性狭窄的乳头做常规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乳头插管失败后,进行针状刀电切,找到胆总管下端开口,成功后改用常规电刀切开或乳头气囊扩张,再行网篮取石、置管引流等。结果12例患者中11例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为91.7%。结论乳头结石嵌顿、乳头炎性狭窄伴结石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在常规内镜乳头插管困难时,采用PST技术,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PST是内镜下治疗结石源性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内镜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PST)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有结石嵌顿、炎性狭窄的乳头做常规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乳头插管失败后。进行针状刀电切,找到胆总管下端开口,成功后改用常规电刀切开或乳头气囊扩张,再行网篮取石、置管引流等。结果12例患者中11例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为91.7%。结论乳头结石嵌顿、乳头炎性狭窄伴结石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在常规内镜乳头插管困难时,采用PST技术,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PST是内镜下治疗结石源性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操作配合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对肝外胆管结石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及网篮取石、ENBD治疗的配合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135例胆总管结石经内镜治疗,采用网篮或取石球囊取出结石有115例(85.2%),17例(12.6%)因结石较大采用机械碎石网篮碎石后取出结石,3例(2.2%)因憩室旁乳头插管失败.本组无内镜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通过术前、术中、术后严格规范的操作和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十二指肠镜治疗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乳头扩张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经十二指肠镜治疗的胆总管结石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9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乳头扩张术(EPBD)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取石球囊、机械碎石等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率为97.9%(47/48),对照组成功率为95.8%(46/48),两组患者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4/48),对照组为18.8%(9/4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窒的效果显著,相较于乳头扩张术安全性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胆总管结石是引起胆道梗阻性黄疸及感染的原因之一,以往主要靠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我院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21例,具有不开刀、创伤小,费用低、疗效高等优点。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比较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EST小切口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两种手术的临床指标,有利于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选择手术方式,控制手术质量,起到参考作用。方法: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60例随机分为EST、EST小切口联合EPBD两组并进行手术,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石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无差异(P>0.05),EST组更易并发出血和胆管炎。结论:EST小切口联合EPBD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胆管炎的并发症发生率,而其手术时间和费用相对增加。EST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会引起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故建议首选EST小切口联合EPBD治疗胆总管取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的特点、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709例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及部分病人随访隋况。结果:本组709例ERCP全部成功,其中有57例深插管困难者采用十二指肠乳头剥脱开窗术而成功,所有病人均显示有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198例;其中单发结石345例,2枚结石211例,3枚以上结石153例,取石网篮直接取石372例,碎石后取石302例,应急碎石20例,未取结石直接于胆总管放置塑料支架15例。一次取尽结石569例,放置鼻胆管引流后二次取石125例。37例术中乳头括约肌电切时发生渗血,经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局部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或局部电针电凝后出血停止,有15例术后48h于十二指肠乳头切口发生出血,10例给予黏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5例给予钛夹止血。63例术后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而无腹痛,26例发生术后轻症胰腺炎,1例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均给予禁食、抑制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抗炎补液等治疗后痊愈。有9例并发胆管炎,给予抗炎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对其中498例病例随访6月~24月,有32例(6.43%)结石再发而再次内镜治疗。结论: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后,结石复发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关系.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1月,508例因胆总管结石做EST或EML取石的连续病例,其中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148例,随访复发率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乳头位于憩室边缘或在憩室内时与结石再发有关,而邻近和远离憩室者与结石再发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临床资料。结果胆总管残余结石发生率0.74%,有症状17例,无症状14例。2例保守治疗,3例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26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加强B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检查,术中正确操作,术后及时复查是避免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138例MRCP证实小于20mm的胆总管结石行小切开后以8~20mm球囊扩张后取石。结果完全取石率95.7%(132/138),术后并发症胰腺炎10.1%,胆管炎1.45%,胆囊炎2.17%,无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后大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且保留了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刘玲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280-2280,F0003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是近年兴起的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操作技术。此方法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减少患者痛苦。2009年,我院内镜中心治疗胆总管结石58例,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为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8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分别给予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结石清除效果、术后发生感染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结石完全清除率为93.18%,1次结石清除率为90.91%,与对照组的95.45%和88.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分别为4.55%和2.27%,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8.34±1.23)d和(1.54±0.32)万元,与对照组的(8.41±1.31)d和(1.64±0.35)万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综合效果较好,患者术后感染及相关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及鼻胆管引流术(ENBD)的护理措施。方法急症或择期情况下采用十二指肠镜在X线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插入导管进行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置入鼻胆管(BD管)引流,进行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AOSC)、胆总管结石以及胆管肿瘤减黄等治疗的护理配合体会进行总结分析。其中急症病例:37例,择期病例53例。诊断胆总管结石76例,胆管或胰腺肿瘤11例,其他原因致胆管炎3例。结果通过治疗及护理未发生感染、穿孔情况,2例因出血行二次内镜止血治疗,11例出现胰腺炎,7例内镜治疗不成功。结论十二指肠镜下行ERCP+EST+ENBD术是微创肝、胆、胰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治方法,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现阶段胆石病的外科治疗模式。方法胆石病患者626例分别采用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乳头扩约肌切开取石(EST)或网篮套石、术中或术后胆道镜,或联合治疗方式。结果本组LC 562例,8例(1.38%)中转开腹。胆囊结石并轻度胆管扩张或黄疸22例中,7例直接行LC,15例先行ERCP。胆囊结石并胆总管或肝总管结石68例,作十二指肠镜,EST,或网篮套石,63例(92.5%)成功取尽结石并行LC。肝内胆管结石48例全部施行开腹手术,术中均联合用胆道镜取石。全组病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在胆石病的外科治疗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些内镜或是单独应用,或是与手术相结合,或是相互联合的治疗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各种胆石病的治疗效果,在有条件的医院,这种胆石病治疗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rancrcatograph,ERCP)在胆管结石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11年8月—2013年6月随机选取98例行ERCP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98例ERCP检查者中,胆总管结石52例、肝内胆管结石6例。经内镜下给予27例患者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取石成功率96.30%。结论 ERCP在明确诊断胆管结石的同时,进行取石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刘泽权  刘旭明  林炎  刘妥英 《职业与健康》2007,23(20):1895-1896
目的总结ERCP对华支睾吸虫病并胆道感染的治疗体会。方法82例华支睾吸虫病并胆道感染者,在ERCP下放置鼻胆引流管,静脉注射头孢曲松抗感染,然后口服吡喹酮治疗。结果82例行ERCP成功后抽取胆汁均查到华支睾吸虫卵,胆汁培养出93株细菌,经抗感染及驱虫治疗后,腹痛、发热、黄疸症状迅速消失。结论华支睾吸虫病合并感染者,应先行ERCP并放置鼻胆管引流,后口服吡喹酮驱虫治疗并抗感染治疗,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