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 ,大多呈良性过程 ,但在急性期 ,由于血小板数低 ,容易出现出血症状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在短期内提高血小板数以迅速控制出血症状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我科自 1994年 1月~ 1999年 12月采用了强的松口服、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甲基强的松龙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HDIVIG)等 3种方案治疗急性 ITP患儿 5 8例 ,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治疗对象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86年杭州全国小儿血液病会议所制订的 ITP诊断标准〔1〕,均为住院病例 ,男 3 6例 ,女 2 2例 ,年龄 4天~ 13…  相似文献   

2.
探讨中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对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 ,3 4例ITP患儿采用中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短疗程冲击治疗。即甲基强的松龙 15mg kg·d加入 10 %葡萄糖溶液 10 0ml中 1小时滴完 ,每天给药 1次 ,连用 7天 ,继之以口服强的松减量维持治疗。结果显示 :本疗法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血小板计数 ,使出血症状减轻或停止 ,对于血小板过低而导致危险性出血 ,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成人不同,以自限性的急性型为主,慢性型不过10~20%。本文对小儿期急性及慢性ITP的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m-PSL“Pu1se”疗法)和免疫球蛋白大量静注疗法(IVIg疗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对象急性ITP17例,于发病后1周内未予治疗,初诊血小板低于2万/μl,伴有紫癜,粘膜出血等出血症状,其中用m-PSL“pulse”疗法7例,IVIg疗法12例。2例先用m-PSL“pu1se”,后用IVIg疗法。慢性ITP17例患病期间曾口服类固醇治疗,此次用m-PSL“pu1se”疗法5例,I VIg疗法14例。2例分别间隔2个月及3个月采用两种治疗。  相似文献   

4.
对常规剂量强的松、大剂量强的松(8642方案)冲击治疗,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四种不同方案治疗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方案均可在短期内控制出血症状,提高血小板计数。但强的松(“8642”方案)能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血小板计数,且具有副作用少、疗程短、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对常规剂量强的松、大剂量强的松(8642方案)冲击治疗,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四种不同方案治疗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方案均可在短期内控制出血症状,提高血小板计数。但强的松(“8642”方案)能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血小板计数,且具有副作用少、疗程短、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婴幼儿严重者易致颅内出血,首选糖皮质激素是快速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我院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较好,现总结我院5年来收治的10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的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探讨重症 ITP的治疗方法 ,寻找适合基层较佳、经济而有实用的治疗方案。采用地塞米松、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和小剂量 VCR静脉慢滴四种方案 ,分别对 41例患儿进行了不同治疗 ,并对照观察。结果显示 :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效肯定 ,起效快、效果好 ,几乎无副作用 ,2 4小时明显好转 ,3天内血小板明显增高 ,7天左右恢复正常。全部病人均未输血小板 ,若不伴体乏可不输血 ,减少了血源导致不利因素。长春新碱组血小板在 3周以后才能接近正常 ,均要辅以输血方能达满意效果。抢救危重症 ITP患儿 ,尤其是有出血者 ,不宜首先应用VCR,应首选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丙种球蛋白冲击  相似文献   

8.
三种不同剂型、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关怀紫癜,结果表明,对出血症状的控制速度,地塞米松冲击组优于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组,也优于强的松组;血小板计数的升高幅度也是冲击组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后PAIgG的下降在冲击治疗组优于常规剂量组。建议;对于急性出血症状明显、且PAIGgG增高也较明显的患儿,应着选大剂量糖皮质扩冲击治疗。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ALI),评价其疗效。方法:选择1999年1月-2001年6月入住本院儿童ICU急性肺损伤4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FiO2,X线胸片,呼吸机撤机时间及死亡率。结果: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PaO2/FiO2恢复及胸部X片阴影消退,呼吸机撤离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发展为ARDS及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AL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减少性紫癜(ATTP)患儿血小板生成素(TPO)及血小板TPO受体c-MPL mRNA基因转化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PO、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水平;半定量RT-PCR法检测外周血血小板c-MPL mRNA的相对量。结果 ATTP患儿初治时血浆TPO水平增高,血小板c-MOL mRNA较低;以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位随血小板计  相似文献   

11.
报道1例Wiskott-Aldrch综合征(WAS伴重度难治性、症状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在多种治疗方法失效后接受长春新碱1.5mg/m21天、静脉免疫球蛋白注射lg/kg 3天和甲基强的松龙 25mg/kg 3天,连续治疗7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长春新碱、免疫球蛋白和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MIV)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使该患儿的症状性血小板减少症得到了持续的缓解且无毒性反应.因无组织相容性供者,该患儿无法进行骨髓移植,当上述疗法无效时,改用地塞米松冲击法也取得了疗效。因此…  相似文献   

12.
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ITP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ll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临床上以自发性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计数减少及出血时间延长为特征。其中急性者起病急,症状重,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我们对17例急性  相似文献   

13.
丁艳  贾德胜  梅红  黄志华 《临床儿科杂志》2007,25(7):547-550,556
目的探讨骨髓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81例ITP患儿骨髓中HCMV早期抗原,并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及ELISA法检测血HCMV-IgM。结果ITP患儿骨髓HCMV阳性率(61.73%)明显高于血HCMV-IgM阳性率(20.99%),P〈0.01;慢性ITP骨髓HCMV阳性率(92.31%)高于急性ITP(55.88%),P〈0.05;慢性ITP血HCMV-IgM、IgG阳性率与急性IT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HCMV阳性组的平均年龄、治疗前血小板数、治疗后血小板上升值与阴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巨核细胞数及产板型巨核细胞数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HCMV-IgM阳性组的平均年龄、治疗前血小板数、治疗后血小板上升值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HCMV-IgG阳性组的上述三项指标与阴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HCMV阳性细胞数量分级与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HCMV感染在ITP中广泛存在,骨髓HCMV抗原的检测是评价ITP患儿HCMV感染的敏感、特异的指标;骨髓HCMV感染的ITP患儿存在病情加重、疗效不佳及慢性化的趋势;在骨髓HCMV致ITP的机制中,可能主要是影响外周免疫系统从而破坏成熟的血小板,而不是对血细胞生成的抑制。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小儿慢性难治性IT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科常见的血液病,部分病例病程迁延,对多种药物效果病程长,疗效差,症状难以控制的患儿称为治性慢性ITP,我院从1991-1999年共收治ITP患儿148例,其中18例为难治性ITP,我们用小剂量秋水侧碱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小儿80%为急性型,需迅速控制多部位出血。我院从1994年起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11例小儿急性ITP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以1990年以前8例用强的松治疗的急性ITP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例均为我院住院病儿,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ITP并符合诊断标准['j。全部病例均有皮肤出血点,多数病儿有鼻血,口腔粘膜或齿龈出血,1例患儿有巩膜下出血,2例患儿有消化道出血。均未见肉眼血尿及颅内出血。两组临床资料见表1。先回19俐1*…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多发于儿童,现将我院儿科自1990年~1994年底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丙球)治疗难治性ITI>16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岁7例,~7岁6例,~11岁3例,以幼儿及学龄期儿童多见(sl·25%)。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8个月,平均16个月。16例ITP患儿人院时血小板计数多在60X10’/I。以下,全部病例均有骨髓化验,具有典型的I’-fl--3骨髓象。而且均为急性型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停药后2个月复发者,最少复发2次…  相似文献   

17.
三种不同剂型、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结果表明 :对出血症状的控制速度 ,地塞米松冲击组优于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组 ,也优于强的松组 ;血小板计数的升高幅度也是冲击组优于常规剂量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治疗后 PAIg G的下降在冲击治疗组优于常规剂量组。建议 :对于急性出血症状明显、且 PAIg G增高也较明显的患儿 ,应首选大剂量糖皮质激冲击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方法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 (MP)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疗效。通过A、B两组大剂量MP与C组常规剂量强的松治疗ITP的疗效对照进行研究。其中A组予MP 2 0~ 3 0mg kg·d ,连用三天后改为强的松口服 ;B组予MP2 0~ 3 0mg kg·d ,连用三天后减半量再用三天 ,后改为强的松口服 ;C组予强的松 1~ 2mg kg·d口服。结果 ,有效率比较 ,治疗B组 ( 95 8% )与A组 ( 89 4%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两治疗组与对照C组 ( 72 %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变化比较 ,治疗后 7天和 14天 ,B组血小板数明显高于A、C二组 ,B、A二组及B、C二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示 :治疗B组治疗ITP能迅速减轻出血症状 ,升高血小板数 ,有效率高 ,偶见副作用 ,是治疗ITP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两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ITP)特点的临床总结及相关文献复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临床病历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2例儿童分别经输血感染HIV后5年和7年后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症状,经相关检测确诊为HIV-ITP,经丙球冲击及激素治疗好转,但很快复发。结论 ITP是HIV病人常见的血液系统表现,也常是HIV的首发症状之一,抗ITP治疗短期有效,长期疗效不佳,彻底治愈困难。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由于体内存在抗血小板自身抗体,血小板被吞噬细胞所被坏。血小板参数测定能够反映骨髓的代偿情况,有助于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动态观察了IT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