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悦利  刘娜  李汝泓  路艳 《河北医学》2016,(11):1786-1789
目的: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肺复张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肺功能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胸外科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A组,n=25)和治疗组(B组,n=25).两组均以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800~1000mL/m2为目标导向的液体治疗进行补液,B组同时于单肺通气(OLV)开始前,OLV结束前,关胸前,拔管前以及任何中断通气后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递增高法进行反复肺复张.应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PiCCO)监测仪记录术前(T0)、双肺通气15min(T1)、单肺通气15min(T2)、肺复张后双肺通气15min(T3)和术毕(T4)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ITBVI.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和术后第2天(T5)肺功能实验和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的MAP、HR、ITB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终止肺复张的患者.术前肺功能实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术后第2天治疗组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和延迟拔出气管导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术中,使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肺复张可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术后肺功能的恢复并且能够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围手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在术中的应用是麻醉学科的一个热点问题。围手术期GDFT是维持理想容量状态的个体化输液方案,该方案可缩短住院日、减少并发症、改善术后转归。围手术期GDFT的实施有液体冲击法和液体反应法两种方法,目前两种方法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6例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两组。EVLWI+ITBVI组54例,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技术测定EVLWI和ITBVI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52例,常规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的达标时间和达标率,治疗1 d和3 d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清乳酸、血肌酐,72 h内液体管理数据,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EVLWI+ITBVI组6 h的EGDT达标率比对照组高(75.9%比55.7%,P<0.05),而EGDT达标时间和24 h的EGDT达标率无显著差异(P>0.05)。EVLWI+ITBVI组3 d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乳酸较1 d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EVLWI+ITBVI组3 d时血肌酐无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EVLWI+ITBVI组0~6 h液体入量和液体平衡量比对照组多,其余时段入量、出量、平衡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WI+ITBVI组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的时间、住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与传统CVP指导的液体管理相比,ITBVI和EVLWI可以更精确评估和指导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食道多普勒超声(TED)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在老年患者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8例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ED指导的GDFT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的GDF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晶体输入量、胶体输入量、尿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PICCO)监测指导下液体管理对肺水肿危重患者心排量指数( CI)、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 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GEDVI)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水肿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镇静、强心、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行颈内静脉导管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进行液体管理,观察组行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根据结果进行液体管理。观察两组管理前后CI、EVLWI、GEDVI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管理后CI指标均较管理前升高( P <0.01),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管理后EVLWI指标较管理前下降( P <0.01),GEDVI指标较管理前升高( P <0.01)。结论通过PICCO监测能有效指导肺水肿危重患者早期液体管理,有助于肺水肿危重患者救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以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为目标导向的液体管理策略对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30例行择期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以CI/SVI/SVV为导向的S组(n=15)和常规液体管理组(routine group,R组)(n=15),监测围术期两组指标,包括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2)、气道压力(airway pressure,Pmax)、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等,评价以CI/SVI/SVV为导向的围术期液体管理策略在改善患者术后转归方面是否优于常规液体管理策略.结果 S组患者术中不同观察时间点HR、MAP、SpO2、PETCO2、Pmax、BIS与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患者术后脱离呼吸机时间4±2h、术中输液量1310±310ml、术后液体输入的正平衡量516±212ml明显小于R组患者9±3h,1920土646ml,859±335ml(P <0.05),术后ICU驻留时间、氧合指数等指标S组较R组呈现良好的转归趋势.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CI/SVI/SVV为目标导向的老年开胸手术围术期液体管理策略较常规液体管理策略更严格限制液体的摄入量,缩短患者呼吸机支持时间,不增加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术后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椎管内麻醉下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和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每组各30例.G组给予患者胶体冲击,C组给予常规补液.观察并记录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前(T0)、蛛网膜下腔阻滞后5 min(...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4 例行胸腔镜肺癌根 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GDFT,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 指标、术中肺通气功能指标、手术观察指标和认知功能。结果 在单肺通气 1 h和术毕即刻,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MAP)、 中心静脉压(CVP)、呼吸指数(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脑氧饱和度(rSO 2 )和氧合指数(O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或 0.01)。观察组胶体补液量、晶体补液量、尿量、补液总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构成比低于对照组 (P<0.05 或 0.01)。术后 1 d时,观察组的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 照组(P<0.05)。结论 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采用GDFT能够稳定血流动力学,控制容量负荷,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 用率,减轻肺通气功能损伤和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股骨头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65~80岁,随机分为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每组30例.C组术中采用经典输液方案进行术中液体管理,G组在LiDCO-rapid系统监测下,以每搏变异度(SVV)指导术中液体管理.分别于气管插管术后即刻(T1)、安装人工假体后即刻(T2)、缝皮后即刻(T3)及离室前(T4)记录两组患者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比值(CBF/CMRO2)异常例数,分别于术后1 d和3 d进行简易智力量表(MMSE)和疼痛数字评分(VAS),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液体输入量.结果 术中液体输入量G组明显低于C组(P<0.05);T2及T3时刻CBF/CMRO2异常例数C组明显高于G组(P<0.05);术后1 d和3 d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G组(P<0.05);两组术后1 d和3 d的VAS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老年患者术中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够改善患者术中的脑氧代谢,并降低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GDFT)与传统输液治疗对围术期血液高凝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I~Ⅲ级需行胃肠道肿瘤手术且入手术室后(输液前)第1次血栓弹力图结果为高凝(CI>3)的中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I组采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围术期输液即为CVP组,Ⅱ组采用每搏变异度(SVV)指导围术期输液即SVV组.CVP组根据CVP指导输液,维持CVP在9~15 mmHg(1.2~2 kPa);Ⅱ组采用SVV指导围术期输液,维持SVV<10%;记录2组患者输液前(T0)、麻醉开始后3 h(T2)、手术后24 h(T3)血栓弹力图的凝血情况,包括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angle、血栓形成的最大幅度(MA)、综合凝血指数(CI),低凝发生率;记录2组患者输液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麻醉诱导后3 h(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诱导后3h的总输液量、总出血量、尿量、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手术后至手术后24 h的总出血量、术后大出血的发生率、术后7d内血栓性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与I组比较,Ⅱ组患者To血栓弹力图结果无明显差别(P>0.05);2组患者T2,T3时的凝血因子功能和纤维蛋白原功能明显减弱(P<0.05),而血小板功能和综合凝血功能无差别(P>0.05).与I组比较,Ⅱ组T2时的凝血因子功能较强(P<0.05);综合凝血功能较强(P<0.05);低凝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的R,K,angle及MA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o,T1及T2的MAP,HR,麻醉诱导后3h内的总出血量及血管活性药使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3h内的总输液量、尿量明显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24 h的总出血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d内均无血栓事件发生. 结论 GDFT与传统输液治疗比较,可较好的纠正围术期血液高凝患者的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麻醉期间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对胶质瘤开颅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为神经外科患者的液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0例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目标导向组(G组)。C组:根据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等行常规液体治疗;G组:在Vigileo监护仪指导下,根据每搏量变异度(SVV)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分别于术前30min(T1)、手术开始后1h(T2)、术毕(T3)、术后6h(T4)、术后24h(T5)、术后48h(T6)采集颈内静脉血,T1~T3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血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O2)、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乳酸、渗透压],于T1~T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S100-β浓度,监测T1~T3血液动力学指标并计算氧供指数(DO2I),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脑水肿的人数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G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毕MBP、CVP、心指数(CI)、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及DO2I增加,术毕以及术后6h血乳酸浓度降低,术后6h血S100-β浓度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感染以及脑水肿发生。结论 GDT有利于改善胶质瘤开颅切除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患者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70岁以上胃癌病例。结果:64例均经手术探查,其中远端胃次全切除术24例,全胃切除术16例,近端胃次全切除10例,联合脏器切除6例,姑息性切除6例,行捷径、造瘘或剖腹探查术2例;术后有并发症30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结论:老年胃癌患者起病隐匿,术前合并症多,术后并发症多,故应积极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同时手术方式应强调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补液为主结合静脉补液治疗老年酮症酸中毒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9例患者,其中观察组45例使用胃肠道补液为主结合静脉胶体补液维持方案,并与单纯实施静脉补液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在治疗24h内统计患者补液总量并监测患者血糖、血钠和血钾变化情况,记录尿酮体消失和患者意识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4h、6h、12h和24h补液量高于对照组(P〈0.05),尿酮体消失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h血糖、血钠及血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道补液为主结合静脉胶体液维持,能较快的改善老年酮症酸中毒患者病理生理状态,促进患者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X线检查,并观察膝关节角度、关节间隙及骨质增生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力线、关节间隙及骨质增生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以纠正下肢的力线,增大膝关节间隙,使骨质增生变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失血性休克手术中用佳乐斯行容量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失血性休克手术中用佳乐斯行容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急性大失血休克在全麻下行急诊手术的患者25例。先用佳乐斯和乳酸钠林格氏液行容量治疗,然后适量输红细胞悬液和血浆,必要时使用麻黄碱和多巴胺。监测Bp、HR、SpO2、CVP、Hct、Hb和血气。结果:术前和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 583±944)m l和(819±309)m l。从输液开始至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平均为(257±92)m in。平均每例输入佳乐斯(3 323±354)m l、乳酸钠林格氏液(1971±141)m l、红细胞悬液(1 863±519)m l、血浆(518±102)m l。术中Bp,CVP,SPO2基本在正常范围。与术前相比,输血前Hb和Hct显著降低(P<0.05),拔管后Hb和Hct显著升高(P<0.05),输血前和拔管后Bp,CVP,SpO2,pH,PaO2,HCO3-和BE显著升高,HR显著降低(P<0.05)。结论:佳乐斯可有效地扩充血容量,纠正低血压,对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通过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控制性降压鼻内镜手术(ESS)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对其术后谵妄(POD)的影响。 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老年患者(≥65岁)、择期行ESS手术者60例,随机分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和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30 min(T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1 h(T2)、术毕(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术后24 h(T6)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脑氧饱和度及炎症因子等指标,于术后24,48,72 h通过谵妄等级评定量表-修正版评定POD的发生率,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 与C组比较,G组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低血压事件的发生例数更少(P<0.05); G组术中总输液量更少[(1 465±308)mL vs(1 879±496)mL,P<0.05],胶体输液量增多[(758±160)mL vs(304±145)mL,P<0.05]; G组的POD发生率为6.67%,C组为33.3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近期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水肿、心力衰竭等)、死亡率及脑血管意外等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G组住院时间更短[(5.2±1.3)d vs(7.5±1.5)d,P<0.05]。 结论 GDFT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行控制性降压鼻内镜手术可以稳定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改善组织灌注,减轻炎症反应,降低POD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6mL/kg的低潮气量通气对每搏量变异度( SVV)预测液体反应的准确性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组[n=30,潮气量(VT)=8mL/kg,频率(f)=12/min]和T组[n=30,VT =6mL/kg,f=16/min]。麻醉诱导后,6%羟乙基(130/0.4)7mL/kg静脉输注。除了标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采用FloTrac/Vigileo系统测定补液前后的SVV、心输出量( CO)、心脏指数( CI)、每搏量( SV)、每搏输出量指数( SVI)、全身血管阻力( SVR)和全身血管阻力指数( SVRI)。结果补液后,两组患者MAP、CVP、SVI和CI明显增加,而SVV和SVR明显下降。 SVI与SVV正相关(C组:r=0.901;T组:r=0.737),与HR、MAP、CVP和SVR不相关。 SV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C组0.876,T组0.789)。结论采用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SVV可以准确预测6mL/kg的低潮气量通气患者的液体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