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ng-2与VEGF的协同作用及其在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肿瘤的血管生成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血管生成素(Ang)家族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家族协同作用至关重要。Ang家族是唯一含受体激动剂及抑制剂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均能与内皮细胞上的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结合,参与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分泌VEGF,后者协同Ang-2促进血管的生成。对VEGF及Ang结构与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新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制。本文就Ang及其受体的结构和作用机制,Ang及其受体在肿瘤血管新生治疗中的应用,以及Ang-2与VEGF的协同作用机制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组织因子(TF)是血液凝固启动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炎性细胞和肿瘤细胞表达TF。尿液TF(uTF)含量变化与肿瘤和炎性疾病有关,一步动力学比色法能有效检测uTF,适合临床诊断应用。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与骨髓血管生长程度及血管生成调控因子高表达密切相关。因此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封闭刺激因子受体以及阻断VEGF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抗血管治疗策略有可能成为白血病治疗中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促血管新生被发现和分离的血管生成因子^[1],与肿瘤的形成和转移明显相关,主要作用是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稳定及促进血管重构^[2]。不同来源的癌组织及细胞系中均有AngmRNA表达,在癌发生不同阶段刺激新生血管生成,且肿瘤患者Ang水平高低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转移和复发与肿瘤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肿瘤新生血管的发生机制以及相关的抗肿瘤治疗策略已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何胜利等研究表明,Tie2/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体系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Ang是一种分泌型的生长因子家族,该家族主要由4种因子组成,其中Ang-1、Ang-2和它们共同的受体Tie2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Murdoch等研究发现,浸润肿瘤组织中的单核细胞对肿瘤的转移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些单核细胞中存在一个表达Tie2的特殊亚群,被  相似文献   

6.
抗血管生成与肿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初,Folkman在血红蛋白溶液灌注狗的离体甲状腺支持移植肿瘤生长实验中观察到肿瘤因为缺乏血管,其体积不超过1~2 mm3,而将这些肿瘤株植回机体后,随着血管的生长,肿瘤也迅速增大数倍.对此现象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血红蛋白溶液灌注离体器官时,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阻止了肿瘤的增生[1].20世纪70年代初,Folkman又提出了肿瘤生长和转移具有血管依赖性的观点,并认为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手段[2].从此揭开了对肿瘤血管及抗血管生成的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Ⅱ的工型受体(AT1)对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及细胞的生长增殖起重要作用。AT1可以在多种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内高表达,如皮肤癌、肾细胞癌等,参与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AT1亦可以参与很多炎症发生过程,而这些炎症发生过程与肿瘤的浸润与生长直接相关,是肿瘤防治的新靶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是一种高度特异的内皮细胞促分裂因子,对增加血管通透性及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组织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8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10例癌旁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Tie2及CD34的表达,根据CD34染色结果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Tie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5%,58.75%,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血管生成素-2和Tie2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尿、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血管生成素-2和Tie2阳性表达组微血管密度均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血管生成素-2和Tie2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1971年Folkman提出了肿瘤抗血管生成的理论,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目前有关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又有许多新发现,这些研究成果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了新的作用靶点。随着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有许多新的问题急待解决。在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的情况下,如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直肠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ncer,SCC)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10年经同步放化疗治疗的直肠SCC 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文5例均采用分次外照射放疗联合同步化疗.4例完成治疗后8周临床评估达完全缓解;1例可疑局部残留,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未发现肿瘤细胞.1例临床评估后11个月局部复发,行挽救性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随访2 ~ 13年均无肿瘤复发.结论 同步放化疗用于直肠SCC的初始治疗是有效及可行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TF及TFPI的影响.方法:设不同时间组,TNF-α 10 ng/mL分别培养0 h、1 h、3 h、6 h、12 h、24 h,另设不同溶度组,TNF-α 0 ng/mL、1 ng/mL、10 ng/mL、20ng/mL、50 ng/mL、100 ng/mL分别培养6 h;ELISA法测定TF及,TFPI抗原的表达;RT-PCR检测TF及TFPI基因的表达.结果:各浓度的TNF-α对HUVECs的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TNF-α促进TF抗原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在TNF-α 10 ng/mL作用6 h时最明显(P<0.01);TNF-α促进TF 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在3 h时达到高峰(P<0.01);TNF-α对HUVECs表达TFPI抗原及TFPI mRNA无明显影响.结论:TNF-α可以诱导HUVECs细胞表达TF:TNF-α对HUVECs细胞TFPI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1971年Folkman提出了肿瘤抗血管生成的理论,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目前有关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又有许多新发现,这些研究成果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了新的作用靶点。随着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有许多新的问题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是执行血管生理功能的必要物质基础.因此,获取足够量的、健康有活力的种子细胞是血管组织工程研究将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块法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获得率高、增殖快、合成表型的细胞比例大,应选择组织块法分离培养的平滑肌细胸作为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ar,VEGF)是一种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因子,为血管新生的正调控因子,在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与某些肿瘤的预后有关。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是机体内活性最强的促凝物质之一,在生理性止、疑血过程及多种血栓栓塞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与肾盂移行细胞癌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参数与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8例肾细胞癌及12例肾盂移行细胞癌患者行同层动态CT扫描,计算动态CT参数,增强后组织的CT增值(AHu),时间-密度曲线升段斜率(S)、组织血管增强比值(TBR)、T-DC类型及相应T-D曲线下面积(AR)值。组织切片经CD34单克隆抗体及VEGF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计数“热点”(hotspot)MVD、VEGF蛋白表达量,并观察肾细胞癌及肾盂移行细胞癌微血管分布。结果 ①癌组织MVD与动态CT参数S、△Hu、TBR、AR及T-DC类型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0.562、0.515、0.53及0.568。VEGF蛋白表达量与MVD及动态CT各参数间均无明显相关性。②三型T-D曲线对应的RCC癌组织MVD分别为128.6、147.5、161.8。三型间有统计学意义。VEGF分别为11442.6、12288.8、12539.2,无统计学意义。③RCC、TCC的斜率S与各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Hu在RCC曲线三型间有显著性差异,TCC除A与C型有显著性差异外,余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AR值,A与B型间无统计学意义,余型间有显著性差异。TCC三型间AR值均无统计学意义。RCC、TCC的TBR无统计学差异。④RCC与TCC增强CT表面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类型肿瘤间血管生成的不同。结论 螺旋CT动态参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关系有助于评价肿瘤血供、血管生成情况及其分布,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评估疗效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检测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135b-5p的表达水平变化,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参与RCC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 荧光定量逆转录PCR( qRT-PCR)检测2022年1月至 6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泌尿外科就诊且经病理学确诊的60例RCC患者及60例健康人对照血清miR-135b-5p的表达水平变化,评估其对于RCC患者的临床辅助筛查价值。体外培养RCC细胞系(ACHNCaki-1)和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qRT-PCR检测细胞及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 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中miR-135b-5p 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EVs与细胞共培养、细胞功能等方法探究EVs miR-135b-5p 参与RCC的初步作用分子机制。结果RCC 患者血清miR-135b-5p水平[ 6.932(5.524, 9.964)]与健康人对照[5.534(4.373, 6.555)]比较显著升高(U= 1 042,P<0.01)。血清miR-135b-5p水平对于RCC筛查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R0C)为0. 711( 95% CI:O. 619~ 0.802)。ACHN和Caki-1 细胞中miR-135b-5p水平较正常HK-2 细胞中的表达倍数显著明显升高(分别升高了7.821 倍和1.919倍。P值分别为0.000 3和0.000 1);同时,ACHN和Caki-1 EVs中miR-135b-5p 水平较HK-2 EVs中的表达倍数亦显著增高(分别升高了3.783 倍和2.627倍。P值分别为0.0001和0.0004)。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文献调研显示,miR-135b-5p可能通过调控潜在靶基因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 ,ANGPTL4)的表达而参与血管生成。RCC EVs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结果显示,RCC细胞分泌的富含miR-135b-5p EVs在与HUVEC温育的不同时间点(4h 6h和8 h)均可明显促进内皮细胞成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1 2 ,0.005 7,0.001 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mics 组ANGPTL4蛋白的表达水平为( 0.616+0.003) ,较NC组( 1.00+0.05)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44,P=0.000 2)。进一步分析发现与NC组相比, HUVEC中miR-135b-5p过表达组在连续观察时间内(2h、4h、6h和8 h)的成环数明显增加(P值分别为0.000 1 ,0.0001,0.0032,0.0095)。结论RCC患者血清、细胞系及细胞分泌的EVsmiR-135b-5p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miR-135b-5p水平测定对于RCC具有较高的临床辅助筛查价值,RCC细胞分泌EVsmiR-135b-5p可通过调控ANGPTL4的表达,参与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临床康复》2011,(46):8712-8713
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是执行血管生理功能的必要物质基础。因此,获取足够量的、健康有活力的种子细胞是血管组织工程研究将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块法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获得率高、增殖快、合成表型的细胞比例大,应选择组织块法分离培养的平滑肌细胞作为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1)沉默Tca8113细胞的HIF-1α,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干扰效率;(2)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阴性对照组和沉默HIF-1α的干扰组,观察沉默HIF-1α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并绘制生长曲线;(3)瘤体HE染色及免疫组化CD31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微血管密度(MVD)和VM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沉默HIF-1α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移植瘤的生长曲线显示干扰组瘤体的生长速度和体积显著慢于和小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瘤体内的血管形态趋于正常且MVD减小(P<0.05),VM现象少见;(3)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瘤体组织的VEGF、TGF-β1表达显著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鳞癌移植瘤中存在VM现象,VM的形成可能与HIF-1α对靶基因VEGF、TGF-β1的表达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显示维甲酸(RA)能明显增加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前列环素(PGI_2)的分泌与合成,此种作用呈现时间及剂量依赖性。RA作用24小时后可使TM及PGI_2分泌较初始分别增加3~4倍及7倍左右。癌性促凝物(CP)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用类似。对TM呈现抑制作用,对t-PA及PGI_2则有促进分泌与合成的作用,其中以CP为明显。CP尚有抑制vWF的作用。联合RA与CP或TNFα一起培养,RA可逆转后二者对TM的抑制作用,改变CP对t-PA及vWF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