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体外释药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探索其与普通脂质体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混悬液,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以总酚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其在不同介质中的释药特性.结果: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普通脂质体体外释药特性均符合Weibull模型.结论:在没有压力条件下,原花青素柔性纳米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具有相似的体外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2.
柔性纳米脂质体作为环孢素经皮渗透载体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柔性纳米脂质体对环孢素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体外经皮渗透实验技术,比较普通纳米脂质体、含有表面活性剂胆酸钠的柔性纳米脂质体以及胆酸钠胶团溶液对环孢素的经皮渗透促进作用。结果 将脂质体胶体溶液非封闭性应用于离体小鼠皮肤表面,柔性纳米脂质体促进药物穿透皮肤,8 h后皮肤药物的透过量为1.16μg·cm-2,24 h后透过量达到1.88 μg·cm-2,皮肤中药物残留量为(1.78±0.51)μg·cm-2。普通纳米脂质体阻止药物透过皮肤却滞留药物于皮肤中,24 h后残留量为(0.72±0.19)μg·cm-2。1%和40%胆酸钠溶液阻止药物进入皮肤。结论 柔性纳米脂质体具有促进药物经皮渗透而普通纳米脂质体具有滞留药物于皮肤中的作用,胆酸钠胶团阻止药物进入皮肤表面。  相似文献   

3.
天山雪莲微乳的小鼠局部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天山雪莲微乳,考察天山雪莲微乳在小鼠腹部皮肤滞留量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局部经皮给药的药代动力学,探讨其皮肤吸收作用。方法:测定制备样品的Zeta电位、多分散指数、粒径分布等理化指标;以绿原酸、芦丁为指标性成分,采用HPLC测定不同给药时间皮肤中绿原酸、芦丁生物滞留量,DAS软件拟合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天山雪莲微乳平均粒径54.51 nm,多分散系数0.281,Zeta电位-0.687 mV;在小鼠皮肤中滞留量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结论:天山雪莲微乳中有效成分能较快渗透进入皮肤,并在皮肤局部较长时间蓄积。  相似文献   

4.
制备天山雪莲微乳,考察天山雪莲在小鼠腹部皮肤的滞留量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局部经皮给药的药动学,探讨微乳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的作用。方法:测定制备样品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等理化性质;以绿原酸、芦丁为指标性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给药皮肤中绿原酸、芦丁生物滞留量,DAS软件拟合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天山雪莲微乳平均粒径为 54.51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81,Zeta电位为-0.687 mV;在小鼠皮肤中滞留量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结论:天山雪莲微乳中有效成分能较快渗透进入皮肤,并在皮肤局部较长时间蓄积。  相似文献   

5.
连翘不同活性成分柔性纳米脂质体透皮给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婧  程昊  刘婷  李伟泽  郝保华 《中成药》2010,32(4):577-581
目的:制备连翘不同活性成分柔性纳米脂质体,并考察其透皮吸收规律。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连翘苷以及连翘挥发油与连翘苷相结合的柔性纳米脂质体,并对其形态及粒径大小进行分析;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连翘苷为指标,用HPLC法测定其在接收池中的含量,进行连翘不同活性成分柔性纳米脂质体与连翘苷水溶液的体外透皮实验;计算累积渗透量、透皮渗透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制备的连翘苷柔性纳米脂质体(WN组)的平均粒径为(180.7±13.69)nm,Zata电位为-48.8 mV,对连翘苷的平均包封率为(82.53±2.68)%;连翘挥发油与连翘苷相结合的柔性纳米脂质体(OWN组)的平均粒径为(212.3±15.31)nm,Zata电位为-51.2 mV,对连翘苷的平均包封率为(70.49±1.06)%。OWN组8 h累积渗透量为(291.92±23.22)μg/cm2,8 h透皮速率为36.49μg/(cm2.h),分别为连翘苷水溶液(WS组)和WN组的6.10和1.9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柔性纳米脂质体显著加速了药物进入皮肤的能力,连翘挥发油的加入更是促进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6.
马博  吴敏 《吉林中医药》2010,30(6):531-532
目的:对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辛夷挥发油为对象,采用薄膜分散-超声-膜过滤法制备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采用Franz扩散池法研究药物的体外释放情况。结果:该制剂平均粒径81 nm、样品的包封率为86.7%;两组药物的累积释药率有显著差异,试验组的释药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结论:薄膜分散-超声-膜过滤法制备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操作简单,流程时间短,所得脂质体粒径小而均匀,包封率较高;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有较好的缓释以及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普通凝胶与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在小鼠腹部皮肤的滞留量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局部经皮给药的药代动力学,探讨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促进灯盏花素经皮渗透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皮肤中灯盏花素滞留量的测定方法,比较灯盏花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与普通凝胶的在体透皮皮肤滞留量,采用DAS药动学软件拟合药物动力学参数,初步探讨2种凝胶皮肤局部药代动力学.结果:普通凝胶24 h内单位面积皮肤滞留量为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的1.73倍;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和普通凝胶皮肤局部动力学过程分别以二室、一室模型拟合效果较好,AUC0-24分别为17.804,24.675 mg· L-1·h,T1/2分别为10.855,15.534 h.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中灯盏花素透过皮肤进入体内的程度和速度均较普通凝胶大,对药物渗透皮肤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芩苷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制备黄芩苷柔性纳米脂质体。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柔性纳米脂质体混悬液,以黄芩苷的含量作为工艺研究中包封率的评价指标,以粒径、粒径分散系数,Zeta电位及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条件,并考察其物理化学性质。结果: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条件为卵磷脂与胆酸钠的质量比6∶1,卵磷脂与黄芩苷的质量比10∶1,探头超声时间15 min。包封率60.11%,所得的柔性纳米脂质体为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175 nm,平均Zeta电位-78.9 mV。结论:黄芩苷柔性纳米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银杏内酯B(GB)柔性纳米脂质体,并对其体外透皮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银杏内酯B柔性纳米脂质体,并对其形态及粒径大小进行分析;采用改良的 Franz 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比较银杏内酯B醇溶液、银杏内酯B柔性纳米脂质体及普通银杏内酯B纳米脂质体的经皮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结果:此方法制得的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89.52±1.76)%,平均粒径为(208.3±25.49) nm,Zata电位为-49.2 mV。柔性纳米脂质体8 h的累积透过量为189.97 μg·cm-2,8 h的渗透速率为23.75 μg·cm-2·h-1。结论:柔性纳米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良好,可显著促进银杏内酯B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银杏内酯B(GB)柔性纳米脂质体,并对其体外透皮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银杏内酯B柔性纳米脂质体,并对其形态及粒径大小进行分析;采用改良的 Franz 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比较银杏内酯B醇溶液、银杏内酯B柔性纳米脂质体及普通银杏内酯B纳米脂质体的经皮累积渗透量及渗透速率。结果:此方法制得的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89.52±1.76)%,平均粒径为(208.3±25.49) nm,Zata电位为-49.2 mV。柔性纳米脂质体8 h的累积透过量为189.97 μg·cm-2,8 h的渗透速率为23.75 μg·cm-2·h-1。结论:柔性纳米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良好,可显著促进银杏内酯B的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1.
双氯芬酸钠柔性脂质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钠柔性脂质体,为临床新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以逆相蒸发-超声法制备双氯芬酸钠柔性脂质体,并对其性态、包封率、透过率、体外透皮以及抗炎药效学进行了试验。结果 双氯芬酸钠柔性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1.5nm,平均包封率为73.12%;在0.3MPa外压作用下,柔性脂质体的透过速率平均达到水的90%;体外透皮实验中,24h累积透皮吸收百分率Q%为58.62%,优于普通脂质体和凝胶剂;对角叉菜胶所致的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比其凝胶剂作用持久。结论 双氯芬酸内柔性脂质体有望成为适于临床给药的一种新剂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齐墩果酸纳米脂质体,初步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 方法: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齐墩果酸纳米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测定包封率。大鼠尾静脉注射齐墩果酸纳米脂质体和自制齐墩果酸溶液,以原人参二醇为内标物,采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齐墩果酸含量,采用PK-Solver2.0药动学软件进行非房室模型处理,并将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制得的脂质体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小囊泡,平均粒径(98.11±0.32) nm,包封率(81.2±1.21)%。与齐墩果酸溶液相比,齐墩果酸纳米脂质体静脉注射后,其t1/2和MRT延长,AUC0-t提高,CL_obs降低。 结论: 制备的齐墩果酸纳米脂质体具有较小粒径和较高包封率,显著提高了齐墩果酸的生物利用度,延长了其在体内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氯化壳聚糖(CS-HCl)包衣纳米脂质体(nanoliposomes)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HCPT脂质体,用CS-HCl包衣后乳匀,得到CS-HCl包衣的HCPT纳米脂质体(平均粒径<100 nm)。除去游离HCPT后,测定其包封率(EE%)、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以5 mg·kg-1羟基喜树碱的剂量小鼠尾静脉注射HCPT注射液、普通HCPT脂质体、HCPT纳米脂质体、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测定血浆及肝、脾组织中的血药浓度。结果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的EE%为(61.2±1.20)%,平均粒径为(91.9±8.78)nm,Zeta电位为(55.1±1.04)mV(n=3)。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在血液中AUC0~48为HCPT纳米脂质体的1.3倍,为普通HCPT脂质体的4.7倍,为注射液的25.4倍。AUCplasma/AUCRES表明,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为HCPT纳米脂质体的1.4倍,为普通脂质体的8.7倍,为注射液的3.4倍。结论该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具有大小均匀,带有较大正电荷,能显著延长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的时间,减少RES对脂质体的吞噬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家兔鼻腔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制低分子肝素纳米脂质体制剂及其鼻腔吸收。方法用超声波分散法制备低分子肝素纳米脂质体,以正交设计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电镜观察其形态及粒径分布,以家兔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研究其吸收促进作用。结果低分子肝素纳米脂质体在电镜下为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为89.6 nm,包封率为36.1%;家兔用药后血液流变学的三项指标明显变化。结论纳米脂质体对低分子肝素经鼻黏膜吸收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应用微柱离心法测定包封率,以包封率为指标,分别考察缓冲液种类、药脂比、胆固醇用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EG-胆固醇、不同pH、离子强度等对脂质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正交设计[L9(43)]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经乙醇注入法制得的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8.27±2.16)%,平均粒径为(136±18)nm,粒度分布均匀,呈单峰分布,4℃放置30 d包封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制剂学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