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和方法:用肾动脉夹闭法造成兔肾缺血再灌流(IR)损伤模型,研究缺血预处理(IPC)对肾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结果:在IR2h或24h,IPC组肾组织超微结构的病变明显较IR组轻;左肾系数、肾小管评分、血中肌酐、尿素氮含量、血、肾中白细胞(WBC)数、肾中过氧化脂质(LPO)含量较IR组低,肾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水平较IR组高,差异均有显着(P<0.05);与对照组比,除肾中WBC更低、CGRP较高外,差异均无显着(P>0.05).结论:IPC具有减轻肾IR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PC刺激内源性保护物质CGRP和NO生成和释放增多,同时抑制LPO的产生和WBC的滞留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于大鼠进行肾缺血再灌注对肾乳头微循环影响的活体观察。结果显示:肾动脉阻断后,肾乳头直血管出现短暂性缺血苍白,继而节律性运动加强,进行性扩张,血液钟摆样倒流,肾乳头呈明显充血现象。再灌流后,部分直血管不能复流,呈持续淤滞状态;复流直血管痉挛性收缩,致乳头血流量明显减少。组织学检查见肾髓质血管内大量RBC聚集,肾浅皮层循环状态良好。提示:肾乳头缺血时的充血反应是对缺血性损害的保护性机制,也是导致缺血后再灌流时髓质血流淤滞的原因之一;前列腺素在这一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单纯缺血(ISC)组、缺血再灌流3小时(I/R1)、6小时(I/R2)、12小时(I/R3)、24小时(I/R4)、48/小时(I/R5)、72/小时(I/R6)、1周(I/R7)和2周(I/R8)组。采用暂时夹闭左侧肾动静脉45分钟的方法来诱导肾脏I/R损伤。放血处死动物后,摘取左肾,制备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在ISC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近端小管刷状缘和基底纵纹紊乱。I/R1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空泡变性,近端小管刷状缘脱落,细胞之间出现裂隙。I/R2及3组.肾血管内有脱落的细胞碎片和少量上皮细胞出现,并有均质管型和颗粒管型,肾小管管腔扩大。I/R4及5组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腔内脱落上皮细胞增多,管腔进一步扩张并有上皮细胞缺失。I/R6组,肾小管内脱落上皮细胞和管型明显减少,近端小管管腔缩小,管壁增厚。互/R7及8组未见肾小管内有脱落上皮细胞和管型,管腔与正常对照相似,但上皮细胞核数量有增加。缺血45分钟再灌流能引起肾小管可逆性损伤。 相似文献
4.
应用常规电镜及过氧化氢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缺血再灌流对鼠肾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缺血60min,可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明显肿胀,过氧化氢细胞化学表现为在内皮细胞表面有少量电子致密物沉积。缺血60min复流10min,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有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缺血60min复流30min及60min,内皮细胞损伤加重,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基底层之间裂开、翻起,甚至剥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甚至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部也有致密物沉积。 相似文献
5.
脂质过氧化在肾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大鼠肾缺血75min及缺血60min后再灌注15min时肾组织脂质过氧化(LPO)和有关酶类变化。结果显示,肾脏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后肾皮质和髓质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无明显变化。缺血/再灌注后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显著升高。上述结果提示,肾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时的LPO增强与氧自由基(OFR)产生增多有关。但上述二种情况时OFR产生机制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缺血后处理减轻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机制。方法80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缺血后处理组(PC组)以及缺血后处理加5-羟葵酸(5-HD)干预组(PC+5-HD组)。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用荧光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比色法测线粒体Ca2+浓度、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结果与IR组比较,PC组和IP组兔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及线粒体形态结构改变明显减轻,线粒体跨膜电位、SOD活性明显升高、线粒体Ca2+浓度、MDA浓度均下降(P<0.05),5-HD部分降低上述作用。结论PC可能通过提高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线粒体氧自由基水平、减轻线粒体钙超载而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缺血再灌流损伤对肾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细胞化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电镜及过氧化氢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缺血再灌流对鼠肾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情况后,缺血60min可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明显肿胀,过氧化氢细胞化学表现为在内皮细胞表面有少量电子致密的沉积缺血60min复流10min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有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缺血60min复流30min及60min内皮细胞损伤加重,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基底层之间裂开,翻起,甚至剥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 相似文献
8.
采用家兔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减轻白细胞致肾损伤的作用。实验分:IPC、缺血再灌注(inchemic reperfusion,IR)和对照组。均去右肾,检测在缺血前、缺血60min和再灌注60min、120min时混合静脉血中的白细胞总数和再灌120min时左肾系数(Left renal coefficient,LRC)、肾组织中的白细胞数以及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s,LPO)含量,并在光镜下对再灌120min时的肾小管的病理变化进行评分。结果表明:IR组在再灌注120min时,以上指标同对照组和IP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血中白细胞数与LPO、LRC、肾小管评分的改变呈正相关(P<0.05),肾组织中白细胞数与LRC、肾小管评分呈正相关(P<0.05),IPC组肾组织中白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白细胞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是一个重要因素,IPC具有减轻白细胞所致的肾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当归注射液在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3只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手术对照(control)组、单纯肾缺血再灌(IR)组、黄芪注射液处理IR组(黄芪+IR)和当归注射液处理IR(当归+IR)组。肾缺血1h再灌注48h,取肾作电镜检查;测血清肌酐(Cr)、肾组织中ATP酶活性。结果:IR组肾组织变性改变显,黄芪、当归组病变较IR组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IR组血清Cr的含量升高(P<0.05),肾中ATP酶活性降低(P<0.05);黄芪+IR组,当归+IR组较IR组血清Cr含量降低(P<0.05),肾中ATP酶活性升高(P<0.05),同对照组差异无显性(P>0.05)。黄芪+IR组与当归+IR组血清Cr含量及肾中ATP酶活性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黄芪和当归可能通过保护ATP酶而减轻IR肾损伤。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应用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动态观察休克时缺血-再灌流后不同时间入、出肺血浆总SOD活力和脂质过氧化代谢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探讨肺自身的抗氧化作用及休克时缺血-再灌流肺易损伤的机理,为休克肺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蒙古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养血清脑颗粒(Yangxueqingnaokeli,YXQNKL)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蒙古沙鼠两侧颈总动脉结扎法,缺血30min再灌注5d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用Nissl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神经钙离子感应蛋白1(NCS-1)、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谷氨酸盐合成酶(Glusyn)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再灌注 0.4g/kg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 0.8g/kg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Nissl染色显示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NCS-1、caspase-3和Glusyn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给予养血清脑颗粒能显著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这与其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NCS-1、caspase-3和Glusyn的表达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过程中冠状动脉是否再通的判断比较困难。结扎家兔冠状动脉左室支30分钟再灌注210分钟,用高频心电图三维谱分析法观察中高频成分、甚高频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心肌缺血时,中高频成分、甚高频成分减少,再灌注后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3.
CGRP和NGF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Erk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信使RNA(ErkmRNA)的表达,探讨降钙素 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颈动脉负压分流法制作大鼠脑缺 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原位杂交及显微图像分析方法检测海马及皮质内Erk的表达。 结果 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 及皮质内ErkmRNA较正常组增多(P<0.05),而注射CGRP或NGF后ErkmRNA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 0.01),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加显著(P<0.05)。 结论 CGRP及NGF可能参与缺血神经元ErkmRNA的调节,两 者对缺血神经元有协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神经调节素-1β(NRG-1β)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行为功能,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神经细胞凋亡以及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和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经颈内动脉微量注射NRG-1β(2μg/kg)干预治疗,Bederson法评价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QP-4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动物均表现神经行为功能障碍,缺血侧出现脑梗塞病灶,脑组织含水量、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和胶质细胞AQP-4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与对照组相比较,NRG-1β治疗组缺血24h,动物神经行为功能损伤明显改善,凋亡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脑梗塞体积显著缩小(P<0.05);但脑组织含水量和AQP-4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22h、46h和70h组,上述5项指标较相应的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RC-1β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胶质细胞AQP-4表达和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脑水肿和缩小梗死体积,从而改善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15.
雌激素对全脑缺血再灌小鼠海马CA1区P-CREB和BDN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观察了雌激素对全脑缺血再灌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切除小鼠双侧卵巢同时于颈部皮下植入雌激素(E2)缓释片(OVXE2组)或安慰剂缓释片(OVXPLC组)。术后18d,手术暴露双侧颈总动脉并夹闭25min后再通,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模型,分别于灌流后1h,12h,3d,7d取材进行PCREB和BDNF免疫组化染色和常规Nissl染色,研究E2对雌性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海马CA1区PCREB和BDNF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缺血再灌后7d,OVXPLC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稀疏,细胞层次减少,细胞数低于OVXE2组(P<0.01);在缺血再灌后3d,OVXPLC组海马CA1区PCREB阳性细胞数低于OVXE2组(P<0.01),而BDNF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缺血再灌后7d,OVXPLC组PCREB和BDNF的表达均低于OVXE2组(P<0.01)。以上实验结果提示,E2在缺血再灌的中后期可能通过上调海马CA1区PCREB进而促进BDNF的表达,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养血清脑颗粒对蒙古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蒙古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用两血管阻塞法(2-VO)结扎30 min再灌注损伤模型,将蒙古沙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手术前90min灌胃法给药预防组.用Nissl染色法观察蒙古沙鼠海马CA1区细胞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1区表达谷氨酸盐合成酶(G1 Syn)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蒙古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1d及2d预防给药组Nissl染色结果显示,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数量比模型组明显增多(分别为P<0.01,P<0.05);再灌注5d预防给药组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1d及2d预防给药组海马CA1区表达谷氨酸盐合成酶(G1 Syn)的阳性细胞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P<0.05);再灌注5d预防给药组海马CA1区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aspase-3的表达在再灌注1d时预防给药组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升高(P<0.05),但是再灌注2d及5d时预防给药组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无显著降低(P>0.05).TUNEL结果显示预防给药组凋亡细胞相应减少.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能通过谷氨酸盐合成酶选择性抑制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CHOP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神经元CHOP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HOP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CHOP蛋白表达;应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HOPmRNA及蛋白表达极少;缺血组较假手术组CHOP表达mRNA和蛋白均显著增加(P<0.01),缺血再灌注3h后CHOPmRNA表达明显增加,24h达高峰,48h开始显著下降,72h接近对照组水平,CHOP蛋白在缺血再灌注12h时明显表达增高,24h达到高峰,72h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在缺血再灌注12、24、48h,NGF组CHOP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本研究表明,外源性NGF能显著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CHOPmRNA及蛋白表达,提示NGF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劲脉作脑缺血后再灌流模型,静脉注射栓酶3号,用透射电镜观察额叶皮质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注射抗栓酶3号的实验组沙土鼠额叶皮质明显变性皱缩的“暗神经元”数量比对照组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9.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时神经元损伤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神经元损伤的关系 ,本实验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 2 h,再灌流0 .5~ 48h建立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进行 H-E染色 ;通过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细胞核增殖抗原免疫组化单重或双重反应 ,TU NEL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双重反应观察了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结果表明 :再灌流 2 4h缺血区面积最大 ,再灌流 6h开始出现神经元不可逆变性 ,2 4h梗塞成熟 ;星形胶质细胞表现为反应性、营养不良性和退形变三种不同的形态特点。再灌流 48h时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开始增多。 48h之内星形胶质细胞无增生 ,且有少量星形胶质细胞凋亡。这些结果提示脑缺血时星形胶质细胞反应与神经元损伤密切相关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是其积极应答神经元损伤的结果 ,在维持神经元存活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了频率为20Hz、振幅为0.67mm和作用时间为40min的振动预处理对急性缺氧小鼠肺损伤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验组的肺组织匀浆脂质过氧化物LghdPeroxde(LPO)、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和白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在特定率数的振动作用下能明显减轻急性缺氧小鼠肺的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