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致血液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中Ⅰ类整合子介导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Microscan WalkAway40和纸片扩散法,对16株大肠埃希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PCR扩增细菌总DNA上的Ⅰ类整合子,对扩增产物测序并分析其中的基因盒。结果:8株细菌含有Ⅰ类整合子,整合子大小分别为600bp、1700bp和2500bp,600bp整合子含基因盒dfr2d,1700bp整合子含基因盒dfr17-aadm5。结论:整合子在介导细菌耐药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院大肠埃希菌的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qacEΔ1-sul1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4株大肠埃希菌,采用PCR方法检测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qacEΔ1-sul1基因。结果 34株大肠埃希菌qacEΔ1-sul1基因阳性有28株(82.4%)。结论 34株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高与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qacEΔ1-sul1基因高检出率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健康人肠道大肠埃希菌的整合子携带情况与整合子携带的基因盒种类及其与耐药性之间关系.方法:PCR检测Ⅰ类整合子,确定细菌携带整合子的情况.整合子阳性菌株进一步检测整合子的可变区,分析插入基因盒的序列.结果:150株大肠埃希菌中有38株携带Ⅰ类整合子,集中分布在对3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中.插入基因盒集中在甲氧苄氨嘧啶耐药基因(dfr)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基因(aadA).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携带高度一致,但是细菌耐药谱和其整合子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大肠埃希菌分离株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携带情况。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做耐药菌株的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intⅠ1、intⅠ2、intⅠ3基因,扩增产物纯化后基因测序。结果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60.0%,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为95.0%,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100.0%(均为产ESBLs菌株),且与Ⅰ类整合子的存在密切相关,intⅠ1基因的阳性16株(80.0%),intⅠ2、intⅠ3基因均阴性。结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与耐药基因传递机制-整合子密切相关,Ⅰ类整合子的存在加快了细菌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水产品中分离到的耐药大肠埃希菌,研究整合子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PCR扩增1类和2类整合酶及整合子,将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85株耐药大肠埃希菌中88%含有1类整合酶基因;其中68%能扩增此基因;1类整合子可变区PCR扩增产物谱型有17种;1类整合子最常见的基因盒有4种。还发现1株大肠埃希菌同时携带1和2两类不同的整合酶和整合子。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与整合子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健康人群大肠埃希菌中Ⅰ类整合子携带情况及分子特征,分析其与细菌耐药性关系。方法 采用V itek32细菌分析仪和纸片扩散法,检测150株大肠埃希菌抗生素敏感性,PCR检测总DNA中Ⅰ类整合子,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测序确定携带基因盒种类,脉冲场凝胶电泳对整合子阳性菌株分子分型。结果 150株大肠埃希菌中,83株菌耐受>3种抗生素,耐多药率55.3%;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5株,阳性率3.3%;携带Ⅰ类整合子42株,扩增子150~3 000 bp,有8种带型;耐药基因盒主要是dfr和aadA类,最常见基因盒排列dfr17~aadA5;整合子分布在不同基因型菌株中。结论 健康人携带的大肠埃希菌中广泛存在Ⅰ类整合子,与细菌耐多药性密切相关;分子分型结果提示整合子能在细菌种内水平传播,整合子是介导细菌耐药性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污水中大肠埃希菌携带第1类耐药整合子的分布、特征及所含基因盒的种类。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大肠埃希菌;纸片扩散法对9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监测和分析;PIER鉴定1类整合子阳性株;PCR产物测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份标本中分离出24株大肠埃希菌,为多重耐药菌株,耐药谱为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红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有3株(12.5%)鉴定出1.6kb 1类整合子,PCR产物测序得知携带pse-1-aadA1、pse-1-aadA2、pse-1-aacA1基因盒,传递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结论:1类整合子存在于污水来源的大肠埃希菌中,并携带相应的耐药基因盒,决定着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健康人群大肠埃希菌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成都、雅安地区健康人群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和Ⅰ类整合子存在、流行状况。分析Ⅰ类整合子在细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K B法测定 78株大肠杆菌耐药及多重耐药性 ;PCR扩增Ⅰ类整合子 ;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结果 :78株健康大肠杆菌对 7类 11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 ,最高为萘啶酸 4 2 13% ,最低阿米卡星 2 5 6 % ,多重耐药率 (耐受 3种以上药物 )为 31 6 2 %。Ⅰ类整合子阳性菌 2 2株 ,阳性率 2 8 2 %。对 9种常用药物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耐药率与阴性株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0 )。整合子阳性株多重耐药率 (77 2 7% )显著高于阴性株 (17 86 % ) (P <0 0 0 5 )。结论 :健康人群大肠杆菌携带有Ⅰ类整合子 ,Ⅰ类整合子对细菌多重耐药的产生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应加强基因水平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9.
食品中大肠埃希菌整合子与耐药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品中大肠埃希菌的整合子携带情况及其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PCR检测细菌总DNA中1、2、3类整合酶基因,确定细菌携带整合子的情况。阳性菌株进一步检测整合子的可变区,分析插入基因盒的序列。结果:50株大肠杆菌中19株携带1类整合子,2株携带2类整合子,集中分布在对4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中。插入基因盒主要是dfr和aadA类基因盒,各种基因盒组合中最常见的是dfr17-aadA5。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携带高度一致,但是单个菌株的耐药谱与整合子的耐药基因盒缺乏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整合子、转座子遗传标志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ECO)多药耐药株整合子、转座子遗传标志。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整合子遗传标志(qacE△1-sul1)、转座子遗传标志(merAt、npA、tnpU)。结果20株ECO中qacE△1-sul1基因阳性14株(阳性率70.0%);merA基因阳性3株(阳性率15.0%)。结论ECO多药耐药株整合子遗传标志(qacE△1-sul1)、转座子遗传标志(merA)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11.
徐洪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1)
目的:观察2006~2008泌尿系统感染标本中大肠埃希菌分离、ESBL分布及菌株耐药性情况。方法:按照CLSI标准,对2006~2008年我院泌尿系统感染标本中分离到的525株大肠埃希菌株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并分析菌株分布、耐药性及ESBL分离状况。结果: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和ESBL菌株逐年增加,存在多重耐药菌株。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耐药性发生,并加强抗生素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2.
非典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食物中毒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暴发流行的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采集患者和厨工肛拭子、末梢水及物表涂抹拭子共90份。通过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确定病原菌后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分别检测病原菌毒力基因eaeAi、paHs、tl、ts、tx1与stx2存在情况。其中4株病原菌全基因组经限制性内切酶XbaI酶切后,通过PFGE获得电泳图谱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90份标本中22份样品分离出携带eaeA基因的EPEC。BioNumerics分析结果显示4株EPEC PFGE带型完全相同,表明来源于同一克隆株。结论:这起食物中毒是由带eaeA基因非典型EPEC引起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3.
李仁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3)
目的 分析医院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用VITEK-2Compact对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485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355株,占73.2%,检出较多的科室是肾内科、小儿外科和重症医学科;感染部位以泌尿道和呼吸道为主;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显示,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均<9.0%,而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均>70.0%;不同感染部位的菌株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性差异较大.结论 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产ESBLs率较高,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医院感染的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阻止产ESBLs菌株的播散和流行. 相似文献
14.
水产品中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水产品中的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方法:进行水产品中大肠埃希菌分离,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和做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85株具有抗生素抗性或中介性的大肠埃希菌,其中有5株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对抗生素的总耐药率高于50%。结论:应尽快做出有效措施,以遏制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连云区2015-2018年腹泻人群中致泄性大肠埃希氏菌(DEC)感染和分子分型特征,为本地DEC科学防控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5-2018年连云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分离培养、核酸检测,结合病例信息及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分析DEC的流行和菌株特征。结果分离DEC菌株84株,其中EPEC 21株、EAEC 38株、ETEC 22株、EIEC 2株、EHEC 1株;DEC感染年龄以15~55岁为主,不同年龄段感染谱不同;DEC总检出率为13.17%(84/638),2017年DEC检出率最高;84株DEC菌株分型检测可分为79个带型,种内相似度最高为100%,最低为0.84%。结论连云区腹泻人群DEC感染以EAEC、EPEC和ETEC为主,青壮年为高危人群、PFGE指纹图谱具有多样性,ETEC菌株存在聚集性趋势,应加强连云区DEC检测和指纹图谱数据库构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某大规模养殖场与某院临床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方法泰安地区某大规模养殖场分离出4株耐多粘菌素大肠埃希菌,泰安中心医院临床患者分离出12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对目的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测序,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检测,探讨分析人源与鸭源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结果共有16株大肠埃希菌,4株鸭源菌株中2株ST为5912型;12株人源菌株中5株ST为167型,3株ST为405型;1株鸭源与1株人源ST相同,为ST10,但PFGE分型发现这2株菌相似度为64.7%。结论泰安地区人源与鸭源大肠埃希菌菌株同源性不高。 相似文献
17.
大肠埃希菌O157血清型分离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分离的产志贺毒素和不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杭州地区于1997~2005年间自散发腹泻患者和动物中分离的10株大肠埃希菌O157血清型菌株,PCR检测毒力基因stx1、stx2、eae和ehxA,eae阳性者进行eae基因分型;按标准化的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ulse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并与国内其他省份分离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higatoxin_producingEscherichiacoli,STEC)O157∶H7菌株进行比较。结果杭州分离菌株HZ1_11携带毒力基因stx2、γ型eae和ehxA,为浙江省检获的首株STECO157∶H7;3株杭州O157∶NM分离菌株(2_1、26_1和SR05株)仅携带β型eae基因;其他6株杭州O157∶H?分离菌株中,均未检出毒力基因。PFGE揭示,在杭州人源O157菌株中,STECO157∶H7HZ1_11株与近年江苏和安徽分离STECO157∶H7菌株密切近缘,且其图谱与江苏菌株几乎完全相同;3株eae阳性的O157∶NM分离菌株聚类成与STECO157∶H7菌株较远的一簇,杭州1株stx阴性的O157∶H?(1_68株)则处于另一独立的一簇。5株杭州O157∶H?动物分离菌株与其他人源菌株图谱差异极大。结论浙江省首株STECO157∶H7可能是源自近年在江苏流行的STECO157∶H7菌株。β型eae阳性的大肠埃希菌O157∶NM菌株可能具有引起散发腹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临床尿液标本分离的60株大肠埃希菌消毒剂、灭菌剂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0月从住院患者尿液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60株,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及序列分析3种消毒剂、灭菌剂耐药基因(qacE△1、tehA、merA).结果 60株大肠埃希菌除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有较高的敏感率(>70.0 %)外,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较低(<50.0%)}60株菌中42株检出qacE△1基因(70.0%),10株检出merA基因(16.7%),全部检出tehA基因,1号菌tehA基因测得序列与美国核酸库(GenBank)已登录的tehA基因序列不同,为新亚型.结论 临床尿液标分离的大肠埃希菌70.0%携带qacE△1基因,未来细菌消毒剂的耐药可能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