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景岳全书·心腹痛》指出:“痛有虚实……辨其之法,但当察其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久痛者多虚,暴痛者多实,得食稍可者为虚,胀满畏食者为实;痛徐而缓莫得其处者多虚,痛剧而坚定不移者为实,痛在肠脏中有物有滞者多实,痛在胸胁经络不于中脏而牵连腰背无胀无滞者多虚,脉与症参,虚实自辨”。可见,患者疼痛部位、性质乃是辨别虚实的主要因素。 1 脾胃虚弱 饮食不节 素体脾胃虚弱,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伤而导致中焦虚寒而痛者,根据整体情况及证候而治疗,从脾胃为后天之本来考虑,常用六君子汤为主,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3.
4.
刘启庭主任医师治疗胃脘痛,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临证之时既喜用专方专药(川芎、党参、蒲公英),又强调辨证施药,随证加减;还重视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起居  相似文献   

5.
<正>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04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45例;年龄14~82岁;病程3d~26年。均通过胃镜或胃B超明确诊断。其中急性胃炎17例,慢性胃炎60例,  相似文献   

6.
7.
胃脘痛包括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外邪侵胃,饮食劳偿等损伤脾胃之气而致的脾胃虚弱、肝气郁结、寒热挟杂、痰饮瘀血交阻是其发病的原因。不论是脾胃纳化、升降及燥湿功能的恢复,还是对痛和痞证候的消除,或是对胃脘痛的病因病机的纠正,《伤寒论》中的小建中汤、半夏泻心汤、四道散等经方分别以其具有的温中、解郁、消痞、泄热的功效,在治疗中发挥极大的作用。只要在临证中善于加减应用,即可收到立竿见影的疗效。1温中健胃的小建中汤小建中汤由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组成,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球…  相似文献   

8.
胃脘痛系指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症,多因外邪侵袭,内伤饮食,情志不遂,起居失宜,脏腑失调致气机阻滞,胃炎和降而成(包括现代医学中单纯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其疼痛的特点及性质,多呈长期性及节律性钝痛、灼痛和饥饿样疼痛,多伴有返酸、嗳气、胃内灼热感、恶心、呕吐等其它胃肠症状。  相似文献   

9.
四逆散治疗胃脘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张占柱 《临床医学》1999,19(3):30-31
胃脘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食道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临证时单从胃论治,往往收效甚微。故不得不另辟蹊径。正如《沈氏尊生·胃痛》中所云:“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现代医学解剖学、生理学证实,胆汁注入于肠,有助于脂肪及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但胆汁返流于食道与胃时,即可见  相似文献   

11.
胃脘痛,俗称“胃痛”,主要以上腹痛、腹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并超过4周者,是目前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约占门诊总人数的10%~15%。笔者从1993年10月开始了对该病的研究并付诸实践,研制了胃痛散,功效显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特发此文,以飨读者,并求进一步研讨提高。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所说的胃脘痛是一个症状学诊断,它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胃溃疡等疾病。祖国医学对胃脘痛的辩证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上消化道内镜,幽门螺杆菌检测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单从传统四诊所得资料来辩证治疗显得越来越局限。在临床当中,笔者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大胆辩证经实验室检查所得的阳性结果,而传统四诊检查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隐症,提高了治疗效果,使四诊诊法得到延伸和完善。今不揣愚陋,愿将自己的点滴经验及体会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14.
15.
胃痛治疗8法     
胃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中医称为胃脘痛.胃痛病虽在胃,但与肝脾之关系至为密切,其发生多与气、血、痰、食、湿、寒、炎等有关,其基本病理是脾胃纳运升降失常,气血瘀阻,不通则痛,故治疗上多用通降之法,然通字须究气血阴阳.  相似文献   

16.
反复呼吸感染(RRTI)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功能低下被认为是RRTI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研究认为消化系统与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胃肠道的淋巴组织是具有免疫功能的周围淋巴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发现消化系统疾病多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故测定机体免疫功能是反映“脾”功能的一个有价值的客观指标。脾胃功能失常,  相似文献   

17.
胃脘痛是临床上常见病及多发病,笔者于1995年4月—2000年4月,用半夏泻心汤为主,辨证治疗胃脘痛384例,临床收效显著,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384例中,男168例,女216例;年龄9~73岁;病程15d~13年;临床表现为:上腹饱胀,疼痛,暖气泛酸,伴恶心呕吐或呃逆等症状;部分病例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638-3639
对收治的90例胃脘痛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采用养阴疏肝法治疗,B组采用西药治疗,C组采用养阴疏肝法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三组疗效。C组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A组和B组(分别为83.3%和80%,P<0.05);C组对药物疗效满意率为93.3%,显著高于A组和B组(分别为73.3%和70%,P<0.05)。胃脘痛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养阴疏肝法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的病症,多见于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1]需除外心绞痛,急、慢性胰腺炎,肝胆疾病及胃穿孔、出血等重症。近几年来,我们在详细辨证基础上,施以针灸疗法,止痛效果良好。兹分述如下。辨证施治1寒邪客胃1.1病因病机外受寒邪,或过食生冷,中阳被寒气所遏,胃痛暴作。  相似文献   

20.
董森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2):2118-2119
<正>癌症,又称为恶性肿瘤,目前对人类生命的威胁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而占第二位,在我国则位居十大死亡原因之首。[1]人们谈癌色变,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对癌症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依次是手术、放疗和化疗。但是癌症患者在放化疗的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患者苦不堪言,痛不欲生,有的甚至为此放弃治疗。笔者在肿瘤科工作近十年,现将在临床中运用中医药及膳食调理治疗139例癌症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的对副作用的控制,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