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同果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2,18(2):108-111
慢性心力衰竭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战场。随着对慢性心力衰竭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目前认为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化在心室重构中起关键作用,所以RAAS系统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治疗心力衰竭时,对单个心肌细胞的缩短分数(FS)和收缩力-频率关系(FFR)的影响。方法通过缩窄雄性Wistar大鼠的腹主动脉以制成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成培哚普利治疗(CHF-T)组、心力衰竭对照(CHF-C)组和假手术对照(PS)组;测定单个心肌细胞在0.5、1.0、1.5、2.0 Hz刺激时的FS。结果CHF-T、CHF-C和PS组的心肌细胞FS在各刺激频率下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随频率的增加,PS组的FFR呈双向型;CHF-C组的FFR则呈负性;而CHF-T组的FFR则呈平坦型。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长程ACEI治疗,能直接改善单个心力衰竭心肌细胞的收缩特性,此为其抗心力衰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外相继进行了几组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D)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ACEI能降低症状性CHF的死亡率,抑制CHF心律失常,减少或延缓症状性CHF的发生。提示应用ACEI治疗CHF具有良好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兴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5,22(4):205-20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仅能缓解心力衰竭的症状,而且能降低轻、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和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者的残废率,是防治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分组对照分析 12 0例用和不用ACEI抗心力衰竭治疗 6~ 12个月的老年CHF患者的临床资料、再入院率及心、肾功能变化。结果 :①ACEI组患者第 6和 12个月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分别为 2 3.3%和 30 .0 % ,而非ACEI组相应期间的再入院率分别为 4 1.7%和 5 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和 <0 .0 1)。②治疗前两组间心率(HR)、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血肌酐 (C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经治疗 6~ 12个月后 ,两组HR、LVEF和C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 ,ACEI组LVDd缩短较非ACEI组显著 (P <0 .0 1)。结论 :ACEI治疗老年CHF ,可明显降低患者再入院率 ,ACEI改善心功能、减缓心力衰竭的病程发展 相似文献
6.
疾病 轻至中度肾功能衰竭。目的 明确苯那普利是否能安全、有效地保护各种病因所致轻至中度肾功能衰竭病人的残存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卢永昕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5,4(4):253-255
2005年9月底,ACC/AHA推出了最新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新的指南继续沿用2001年分期法,将心力衰竭分为四期:心脏病易患期(将来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A期);有器质性心脏病无心力衰竭症状期(B期);有症状心力衰竭期(C期)和顽固性终末期心力衰竭期(D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外相继进行了几组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ACEI能降低症状性CHF的死亡率,抑制CHF心律失常,减少或延缓症状性CHF的发生。提示应用ACEI治疗CHF具有良好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叶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1(12)
<正>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及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心力衰竭发病人数逐年增加,慢性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也呈上升趋势。心肾联合损害已成为现代社会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发展和完善针对性强的有效的治疗措施。1流行病学资料心力衰竭与肾功能不全并存的发生率日趋增加。心肾功能不全间的相互影响具有治疗和预后意义。来自数个数据库的资料显示,因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20%~40%存在肾功能不全,并且肾功能不全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充血性心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八十年代初第一种人工合成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一卡托普利(Captopril)进入临床应用以来,ACEI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迅速。一方面,ACEI的临床疗效得到充分肯定,而且其治疗适应症不断拓宽。现ACEI不仅对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衰已显示出优异疗效,且近年来关于ACEI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尤其是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引人注目。ACEI还被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及其他肾脏损害、肺动脉高压、特发性水肿、雷诺氏综合征、Bartter′s综合症。嗜铬细胞瘤、类风湿关节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等疾病。另一方面,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空军北戴河疗养院宋乐明综述同济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室所戴闺柱审校本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第一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巯甲丙脯酸问世[1]以来,相继有多种ACEI应用于临床,在很多心血管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满...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单腔永久心脏起搏器起搏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朝晖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9):778-779
目的观察单腔永久心脏起搏器(VVI)起搏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前后BNP的变化。方法选择具备安装VVI适应证并心力衰竭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两组均应用阿司匹林、螺内酯、呋塞米、地高辛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ACE1洛丁新,从小剂量2.5rag开始至患者最大耐受量,血压不低于90/60mmHg(1mmHg=0.133kPa),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BN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根据血压调整药物剂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NP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2例活动时发生急性左心衰,通过强心、利尿等措施好转。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及心脏事件。结论ACEI降低了血浆中BNP水平,VVI起搏合并心衰患者应用ACEI有益。 相似文献
13.
作 者 MaschioG ,AlbertiD ,LocatelliF等与ACE抑制剂在进行性肾功能不全的应用 (AIPRI)研究组题 目 ACE抑制剂和肾保护 :AIPRI试验 参考文献 JCardiovascPharmacol ,1999,33Suppl 1:S16~ 2 0 疾 病 轻至中度肾功能衰竭。目 的 明确苯那普利是否能安全、有效地保护各种病因所致轻至中度肾功能衰竭病人的残存肾功能。设 计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随访时间 36个月。病 人 5 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分层 ,即轻度 (4 6~6 0mL/min ,n =2 2 7) ,或中度 (30~4 5mL/min ,n =35 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培养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原代培养的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g1-7刺激组。测量心肌细胞直径和表面积,用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ACE2mRNA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ACE2蛋白表达部位。结果Ang1-7对心肌细胞直径和表面积没有影响(P>0.05);Ang1-7刺激组较对照组ACE2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ACE2在心肌细胞膜表达。结论外源性Ang1-7对心肌细胞形态无影响,Ang1-7刺激心肌细胞ACE2mRNA表达上调,其意义在于加速血管紧张素Ⅱ降解为Ang1-7,发挥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5.
1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剂量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二十世纪 80年代开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被推荐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基础药物。 1995年美国已将ACEI定为治疗CHF的首选药物。但是 ,临床使用的ACEI剂量明显低于CONSENSUS、SOLVD、V HeFT Ⅱ等临床试验所推荐的有效剂量。Pitt报道[1] 通常治疗CHF的依那普利(enalapril)平均剂量为 9mg/d ,卡托普利 (captopril)为37.5mg/d ,而CONSENSUS试验和V HeFT Ⅱ试验推荐的依那普利剂量为 4 0mg/d ,SAVE试验推荐的卡托普利剂量为 15 0mg/d。Aileen等[2 ] 报道 ,仅有 2 2 %的CHF病人接受了上述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D/I基因多态性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185例左室收缩功能心衰患者(EF<0.45)进行ACE基因多态性检测,前瞻性随26.43±18.19月,随访终点是死亡,分析ACE D/I基因多态性对心衰预后的影响.结果ACE I/D基因型分布频率纯合子DD基因型34.0%,纯合子II基因型18.4%,杂合子ID基因型47.6%.这三型患者在年龄、性别、种族、病因、血压、心率、NYHA心功能、LVEF和药物治疗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ACE D等位基因患者的生存率比II基因型明显降低(1年生存率II/ID/DD=53/43/34,2年=21/8.2/2.9,P=0.016).结论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ACE基因多态性中DD型及D等位基因与心衰预后密切相关,是其预后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病人的疗效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具有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矢基因型(Angiotension-converting enzyme gene I/D genotype,ACE I/D genotype)的高血压病人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o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治疗的反应性。方法 根据ACE I/D基因多态性,将高血压病人分为Ⅱ组(20例),ID组(20例,及DD组(18例),共58例。使用西拉普利2.5mg Q.D,两周后无效增至5mgQ.D共4周,观察降压疗效。结果 Ⅱ组显效2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70%,ID组显效8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80%,DD组显效13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4%。ACEI对DD组疗效最好(P<0.01),降压幅度最大,ID组次之,Ⅱ组较差。结论 ACE I/D基因多态性可做为高血压病人选用ACEI时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剂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已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它不仅能缓解症状 ,而且可以防止心衰恶化和减少死亡。但目前仍不能确定临床中该用多大剂量合适。本文就此作一综述。1 ACEI剂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ACEI于 70年代末开始用于心衰的临床治疗。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在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许多临床研究证明了 ACEI的即刻和长期的血流动力学效益。此期的 ACEI用量都较大 ,如卡托普利为 15 0~30 0 mg/d,依那普利为 2 0~ 4 0 mg/d[1-3 ] 。较近的研究表明奎那普利 (quinapril)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