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胆合剂对胆囊胆固醇结石的防治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舒胆合剂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有无预防及溶解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建立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时,给予舒胆合剂,研究防石作用;建立模型后给予舒胆合剂,研究溶石作用。测定血、胆汁生化及肝、胆囊病理,探讨作用机理。结果防石组成石率(21%)显著低于致石组(67%)(P<0.01);溶石组成石率(60%)与致石组(67%)无显著差异。防石及溶石组的肝脂肪变性均显著低于致石组。结论舒胆合剂有防石及缓解肝脂肪变性作用,但短期应用无溶石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中药动力散预防胆囊结石的机理,选用家兔37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3)给予基础饲料;高胆固醇组(n=14)给予含1.2%胆固醇的高胆固醇饲料;高胆固醇十动力散组(n=10)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加能促进胆囊收缩的中药动力散,分笼饲养4周后,对胆囊成石情况和胆囊管阻力等进行观察与检测。结果发现,高胆固醇组12/14只形成结石,高胆固醇十动力散组2/10只形成结石,后者动物胆囊排空率较高胆固醇组显著增加,胆汁中粘蛋白浓度和胆囊管阻力则明显降低。表明动力散能通过促进胆囊收缩而降低胆汁中粘蛋白含量,降低胆囊管阻力,促进胆囊排空,有利于减少胆囊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3.
胆宁片对胆囊胆固醇结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胆宁片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有无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豚鼠120只随机均分为4组:胆宁片组建立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后给予胆宁片,同时与熊去氧胆酸(UDCA)组及空白组、致石组对照,测定血、胆汁生化及肝、胆囊病理。结果:胆宁片组成石率为17%显著低于致石组的73%.其致石指数(LI)及血甘油三酯(TG)与肝脂肪变性显著低于致石组。结论:胆宁片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并可缓解肝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4.
胆囊结石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进一步探讨胆囊结石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方法 选用家兔57只,随机分为5组:(1)正常对照组(13只),给予标准家兔饲料;(2)高胆固醇组(14只),给予含1.2%胆固醇的高胆固醇饲料;(3)高胆固醇+消炎痛组(10只),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加消炎痛;(4)高胆固醇+红霉素组(10只),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加能促进胆囊收缩的红霉素;(5)高胆固醇+动力散组(10只),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加能促进胆囊收缩的动力散。结果 第1至第5组生成结石者分别为0只、12只、4只、0只及2只,第2组动物胆汁中胆固醇和粘蛋白浓度、胆囊管阻力、胆总管压力均较第1组显著增高(P<0.01),胆囊排空率下降(P<0.01);第3组胆汁粘蛋白浓度、胆囊管阻力、胆总管压力较第2组显著降低(P<0.05)。第4组和第5组与第2组相比,胆汁中粘蛋白含量及胆囊管阻力低(P<0.01),胆囊排空率高(P<0.05)。结论 除胆汁成分异常外,胆囊排空障碍是胆囊结石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胆囊Ⅲ号方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胆囊Ⅲ号方对诱石饲料诱发豚鼠胆囊产生的胆固醇结石有预防作用,主要通过其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改善脂代谢紊乱,抑制肝细胞脂肪变性,促使胆汁分泌,降低胆汁胆固醇浓度,增加胆盐和磷脂浓度,从而降低胆汁的致石性,胆囊Ⅲ号方还能升高血清A/G比率,改善豚鼠肝功能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简单、可靠、高效的小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为研究胆石成因及防治提供重要手段。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模型组喂饲致石饲料(基础饲料加10%猪油、1%胆固醇及0.5%胆酸)。两组小鼠分别于喂养4周和8周后,计算小鼠存活率,同时各取一半数量小鼠在乙醚吸入麻醉下手术取胆囊及血液标本,分别检测成石率、血脂浓度及胆汁胆固醇饱和度。结果对照组小鼠8周存活率100%,模型组小鼠死亡1只,存活率95%。对照组8周成石率为零,模型组4周成石率80%,8周成石率100%。血脂分析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4周和8周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1),甘油三酯浓度轻度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P〈0.01)。4周和8周时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测定,对照组分别为0.48±0.29和0.58±0.21,模型组分别为1.36±0.36和1.52±0.37,模型组胆固醇浓度处于过饱和状态。结论本模型方法简单、成石率高、动物死亡率低,可作为研究胆石成因及防治的备选模型。  相似文献   

7.
咖啡因预防家兔胆囊结石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新西兰家兔18只,分三组,分别给予标准饲料、1.2%高胆固醇饲料及在高胆固醇料中加入咖啡因饲养8周。结果发现用高胆固醇饲料饲养的6只动物中有5只形成肥囊结石,而加用咖啡因的动物无一例形成结石,且该组胆囊胆汁与肝胆汁的胆酸比值及钠比值均显著降低。实验表明咖啡因可通过抑制胆囊吸收功能、增加肝胆汁流量、降低胆汁粘蛋白浓度,有效地防止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8.
肝外胆道动力学因素对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明确胆道动力学因素对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选用家兔27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标准饲料和含1.2%胆固醇的高胆固醇饲料,4周后观察肝外胆道动力学变化,结果发现,高胆固醇组12/14形成结石,且该组动物除胆汁中胆固醇和粘蛋白浓度增高外,胆总管压力和胆囊管阻力均显著增高,外观胆囊体积增大,胆囊排空率显著降低,提示,除胆汁成分异常外,整个肝外胆道动力学因素参与了胆囊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9.
自制动力散预防胆囊结石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中药动力散预防胆囊结石的机理,选用家兔37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3)给予基础饲料;高胆固醇组(n=14)给予含1.2%胆固醇的高胆固醇饲料;高胆固醇+动力散组(n=10)给予高胆固醇饲 有促进胆囊收缩的中药动力散,分笼饲养4周后,对胆囊成平川 胆囊管阻力先进进行观察与检测。结果发现,高胆固醇组12/14只形成结石,高胆固醇+动力散组2/10只形成结石,后者动物胆囊排空率较高胆固率  相似文献   

10.
血浆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兔胆囊结石成石过程中血浆脂蛋白胆固醇变化,及其对胆汁中胆汁酸,胆固醇含量及成石的影响,在用高胆固醇膳食致兔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基础上,交动物分为5组,每组10只,动态监测成石过程中血浆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磷脂,甘油三酯,胆汁中胆汁酸及胆固醇含量的变化。结果:(1)随着喂饲HCD时间增加,血浆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3周组及4周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胆固醇结石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lncRNA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lncRNA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胆固醇结石组16只和空白对照组8只。胆固醇结石组小鼠饲喂致石饲料5周,空白对照组饲喂常规饲料。5周后,将胆固醇结石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8只和熊去氧胆酸组8只。之后空白对照组饲喂常规饲料,模型对照组饲喂致石饲料,熊去氧胆酸组饲喂致石饲料并给予熊去氧胆酸灌胃。2周后处死小鼠,收集3组小鼠的肝脏组织及胆汁样本,观察胆囊大体样本并对小鼠胆汁进行脂质分析。同时对3组小鼠的肝脏组织进行lnc RNA表达谱测定,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包括Cis-/Trans-靶基因的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Pathway分析。结果 16只胆固醇成石小鼠模型构建成功。模型对照组、熊脱氧胆酸组及空白对照组胆囊胆汁总胆固醇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和熊脱氧胆酸组明显升高(P0.05),但熊脱氧胆酸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而3组的胆囊胆汁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小鼠肝脏组织的差异lncRNA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与熊脱氧胆酸组共有49种差异lncRNA基因。将差异基因分别进行GO和KEGG pathway分析后发现,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基因富集得到88个GO term和18条pathway,熊脱氧胆酸组与空白组的差异基因富集得到205个GO term和20条pathway。结论熊脱氧胆酸对胆囊结石有治疗作用;差异表达lncRNA基因在胆固醇结石形成及熊脱氧胆酸的预防结石形成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探讨lncRNA的具体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兔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预防作用和机制。方法动物模型: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等分三组:每组10只,对照组喂普通饮食;结石组,喂含1.2%高胆固醇饲料100g;实验组,同时喂饲含1.2%高胆固醇饲料100 g和每日10 mg/kg的小檗碱灌胃。8周后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测定兔胆汁中的总胆固醇、磷脂、胆盐,通过Carey表计算胆固醇饱和指数(cholesterol saturation index,CSI),观察各组胆囊胆汁结晶情况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含量。结果实验组比成石组形成胆固醇结晶机会明显减少(8/10、3/10,χ2=5.051,P<0.05);各组胆囊胆汁中CSI(对照组0.82±0.23、结石组1.64±0.27及实验组1.13±0.29);结石组COX-2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明显升高(47.66±1.54比28.39±1.46,P<0.05),实验组较之结石组COX-2表达量有降低(37.42±2.45比47.66±1.54,P<0.05)。结论小檗碱能够抑制胆固醇结石形成和发展,其机制与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致石性胆汁及抑制COX-2的活性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述女性激素致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机制,为预防雌、孕激素致石形成寻找途径。方法复习有关雌、孕激素致石形成的文献,总结其致石机制。结果雌激素主要通过核效应机制影响胆固醇代谢导致胆固醇结石形成,也可通过非核效应促使胆固醇成核及影响胆汁排空参与结石形成。孕激素通过核效应机制影响介导胆囊平滑肌收缩舒张的G蛋白α亚基损伤胆囊运动,通过非核效应途径影响离子通道及信号传导削弱胆囊运动,但孕酮的非核效应在结石形成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结论女性激素致石机制复杂,明确其相关致石机制可为预防雌、孕激素致石形成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c-kit及sc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将20只豚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及致石饲料,致石周期为6周.RT-PCR检测胆囊组织中c-kit及scf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kit及sc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致石组豚鼠胆囊c-kit mRNA (t=6.985,P<0.01)和scf mRNA (t=6.028,P<0.01)的表达量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致石组豚鼠胆囊c-kit (t=10.256,P<0.01)及scf蛋白(t=9.586,P<0.01)表达量下降.结论 饮食诱导的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豚鼠胆囊c-kit和sc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c-kit/scf通路抑制可能参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高能饮食诱发胆固醇结石一般认为是由于胆固醇直按摄入或脂肪及糖在肝内的转化增多,增加了胆汁胆固醇的分泌,使其过饱和成为结石形成原因之一。月见草油主要有效成分是γ-亚麻酸,具有纠正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血糖等药理作用。我们通过动物实验以观察月见草油预防胆固醇结石的作用并探讨其机理。1 1%#11材料与方法豚鼠48只,雌雄各半,体重300~500g/只(由解放军兽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3组。致石组饲正常饲料加20%葡萄糖粉及1.5%胆固醇粉(北京化工厂产品);实验组饲致石饮食加月见草油2ml/(kg·d)(白求恩医科大学制药厂产品);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细菌在胆固醇结石发病机制中的地位。方法 用半定量PCR结合16SrRNA序列对照法,测定38例胆囊结石病人的胆石、胆汁和胆囊黏膜细菌DNA阳性率和菌落数,并取17例非胆石病人的胆汁和胆囊黏膜作为对照。用散射比浊法测定相应胆汁和黏膜中IgA、IgG、IgM含量。结果 胆石组和非胆石组胆汁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77%和67%,菌落数分别为3.23cfu(对数值)和2.43cfu,胆囊黏膜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64%和69%,菌落数分别为3.28cfu和3.67cfu,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两组间胆汁和黏膜IgA、IgG、IgM含量也无显著差异。菌落数与免疫球蛋白含量无相关性。结石核心和外周的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79%和82%,菌落数分别为3.19cfu和3.26cfu纯胆固醇结石细菌DNA阳性率为100%(3/3)。结石中胆固醇含量与细菌DNA阳性率无关。胆石组细菌DNA阳性者与阴性者的胆囊黏膜IgA、IgG含量均有显著差异。术前1h用抗生素者胆汁菌落数显著减少,但是黏膜菌落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胆固醇结石病人与非胆石症人群胆道细菌感染率相似,不能仅凭结石中存在细菌来肯定细菌对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作用。胆囊黏膜细菌与IgA、IgG含量增高有关,可能间接参与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讨胆汁成份异常、胆囊动力学变化和胆囊结石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家兔胆囊结石动物模型进行了胆囊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除胆汁成份异常外,胆囊动力学变化参与了胆囊结石形成。消炎痛能减少胆汁粘蛋白含量抑制胆固醇成核过程而防止胆囊结石形成;而红霉素能通过促进胆囊收缩同时减少胆汁粘蛋白含量和促进胆囊排空,从而更有效地防止胆囊结石形成。提示:改善致石胆汁引起的胆囊动力学变化较改变胆汁成分更有利于防止胆囊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18.
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胆囊结石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胆汁中成分的改变是致石基础,胆囊功能紊乱是致石的重要条件,促-抗成核动力学体系改变是致石的关键。按胆囊结石的主要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胆汁中脂质和蛋白质、胆囊功能、胆汁酸盐肠肝循环、肠内胆固醇吸收能力、脂质转运蛋白以及核受体等在胆固醇结石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综述着重阐述胆固醇结石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茵陈合剂对成石性胆汁分泌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机制。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高胆固醇膳食组、茵陈合剂组、熊去氧胆酸(ursodoxycho1ic acid,UCDA)对照组。茵陈合剂组、熊去氧胆酸组分别给予中药茵陈合剂和熊去氧胆酸。动态观察各组胆汁成分变化(包括胆固醇、胆汁酸、磷脂、成石指数)。结果:正常组胆汁成分无明显变化。高胆固醇膳食(饲料中含1.2%胆固醇,喂饲14d)诱发家兔胆固醇结石,胆汁成分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致成石性胆汁的形成。茵陈合剂能够明显减少家兔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加胆汁中总胆汁酸和磷脂含量,从而阻遏了成石性胆汁的生成。结论:茵陈合剂能够改变胆汁成分,具有很好的降低胆汁成石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组织培养方法,了解高胆固醇饲料及活化的巨噬细胞(Mφ)对胆囊上皮细胞合成分秘糖蛋白(GP)的影响。方法 豚鼠40只,分为普通饲料组(A组)与高胆固醇饲料组(B组),饲养1周。培养胆囊组织,测定其合成分秘GP的功能;并加入氢化考的松和腹腔Mφ,观测对胆囊组织合成分泌GP的影响。结果 1.B组比A组的腹腔Mφ口活力明显升高。2,培养B组胆囊组织,释放入培养液中的GP含量比A组显著增加。3.在B组胆囊组织培养渡中加入氢化考的松,胆囊组织释放GP明显受抑。4.在A组胆囊组织培养液中,加入“普Mφ”,胆囊组织释救GP的水平与对照水平接近。加入“高Mφ”,浓度较高时胆囊组织分秘GP增强;若同时加入氢化考的松,胆囊分秘的GP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1.高胆固醇饲料可致豚鼠胆囊组织合成分秘GP功能增强。2.高胆田醇饲料能增强豚鼠Mφ活力,可促进胆囊组织合成分泌GP。结合动物胆囊结石模型实验的结果推测,可能与豚鼠Mφ因高胆同醇饲料活化,释放细胞因子TNF、IL-1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