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康丸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TGF-β1/Smad 7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大鼠糖尿病(DM)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开搏通组、肾康丸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治疗8周后,取大鼠肾脏,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纤连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 7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8周后,DN模型组大鼠与正常大鼠比较,肾脏组织中FN和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Smad 7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肾康丸和开搏通都可以减少FN和TGF-β1蛋白的表达,增加Smad 7蛋白的表达。结论肾康丸可以抑制DN大鼠肾脏中TGF-β1/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减少ECM的沉积,从而延缓DN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肾系膜细胞,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uth factor,HGF)对高糖条件下系膜细胞表达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及其抑制物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影响,从而探讨HGF在糖尿病肾病中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刺激组及HGF干预组,通过MTT比色测定不同时间、不同HGF浓度对大鼠肾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中MMP-9、TIMP-1、TGF-β1、HGF以及Ⅳ型胶原(Ⅳcol)的含量;以RT-PCR法检测系膜细胞MMP-9,TIMP-1、TGF-β1及HGF基因的表达。结果同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刺激系膜细胞增生,HGF可以抑制高糖引起的系膜细胞增生。通过外源添加HGF可以显著抑制高糖条件下系膜细胞Ⅳcol、TIMP-1及TGF-β1的分泌,但对高糖条件下系膜细胞MMP-9的分泌则无显著影响。同高糖刺激组相比,外源HGF使系膜细胞MMP-9及HGF基因表达明显增强,而显著抑制系膜细胞TIMP-1及TGF-β1基因的表达。结论HGF对于高糖条件下的大鼠肾系膜细胞可能具有保护性作用,这一作用可能同以下途径有关:HGF抑制高糖刺激所导致的系膜细胞增生;HGF抑制TIMP-1mRNA表达及蛋白合成,促进MMP-9mRNA表达,从而调节MMP-9与TIMP-1之间的比例促进ECM降解;HGF显著抑制TGF-β1mRNA表达及蛋白合成,并且促使内源HGFmRNA表达增高,从而恢复TGF-β1与HGF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糖下系膜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层粘连蛋白(LN),胶原蛋白IV(colⅣ)的动态改变,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杂交、酶谱分析法及ABC-EHSA法检测。结果:随着高糖作用时间的延长,体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分泌TIMP-1,TGF-β1,LN、colⅣ逐渐增加,分泌MMP-2、MMP-9逐渐减少。结论:高糖引起系膜细胞套泄TGF-β1异常增加,同时有MMPs/TIMPs、细胞外基质合成降解的失衡,是DN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肾康丸对高糖培养大鼠系膜细胞(MC)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MC,将细胞分为6组,培养72 h后,ELISA法检测MC上清中TGF-β1含量;RT-PCR法检测MC中TGF-β1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C中Smad 2、3和7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葡萄糖组比较,高糖组MC上清中TGF-β1含量增加,MC中TGF-β1mRNA表达上调(P<0.01),Smad 2和3蛋白表达增加,而Smad 7蛋白表达降低。肾康丸和开搏通治疗后可以降低高糖诱导的TGF-β1分泌和mRNA表达的增加(P<0.01或P<0.05);减少Smad 2、3蛋白的表达,增加Smad 7蛋白的表达。结论:肾康丸可以抑制高糖激活MC细胞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5.
肖炜  马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6):1564-1567
目的探讨肾康丸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TGF-β1/Smad信号通路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大鼠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开搏通组、肾康丸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治疗8周后,取大鼠肾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纤连蛋白(fibronetin,FN)和TGF-β1mRNA基因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Smad2、Smad3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在治疗的8周里,模型组大鼠血糖均维持在16.7mmol/L以上;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的DM症状;8周后,DN模型组大鼠与正常大鼠比较,肾脏组织中FN和TGF-β1mRNA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1),Smad2、Smad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肾康丸和开搏通都可以抑制DN大鼠肾脏组织中FN和TGF-β1mRNA基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都可以减少Smad2、Smad3蛋白的表达。结论肾康丸可以抑制DN大鼠肾脏中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减少细胞外基质合成和分泌,从而延缓DN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DN)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表达及螺内酯对其的影响。方法:以高糖孵育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rell,MC)24h,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MC的磷酸化p38MAPK(P-p38MAPK)活性,并用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分泌状况。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及不同浓度螺内酯预处理对其影响。结果:高糖激活p38MAPK,增加RMC的P-p38MAPK活性和TGF-β1的表达;SB203580显著抑制TGF-β1表达(P〈0.01);螺内酯抑制P-p38MAPK的活化并减少TGF-β1的蛋白表达(P〈0.01),并随浓度增高,抑制作用增强。结论:p38MAPK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始动信号之一,螺内酯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磷酸化而减少TGF-β1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渴颗粒剂对高糖刺激后系膜细胞增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正常大鼠系膜细胞,高浓度葡萄糖刺激系膜细胞,加入中药含药血清后,用MTT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观察系膜细胞增殖和TGF-β1的表达。结果消渴颗粒剂含药血清在48h可抑制高糖对大鼠系膜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在72、96 h可对抗高糖对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96 h最为明显(P<0.05)。高糖刺激后TGF-β1在肾小球系膜细胞内表达增多,消渴颗粒剂明显减少系膜细胞内TGF-β1表达(P<0.05)。结论消渴颗粒剂可降低高糖致系膜细胞增殖,抑制高糖引起的TGF-β1过度表达,这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对链脲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②糖尿病对照组;③糖尿病辛伐他汀干预组。干预8周后检测肾重/体重比,观察肾结构病变,测大鼠尿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排泄率。结果:糖尿病对照组尿TGF--β1及蛋白排泄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肾重/体重比增高,并出现了肾脏器质性损伤,而辛伐他汀则减轻了这种病变。结论:辛伐他汀可以延缓DN进展,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分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丹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丹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予以丹参药物干预.观察大鼠肾脏形态学及肾功能的变化.采用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 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等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用药第8周末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大鼠的肾脏肥大指数、平均肾小球体积、尿白蛋白排泄率、肌酐清除率均有明显升高(P<0.05),肾皮质TGF-β1、CTGF、PAI-1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有显著增高(P<0.05).丹参治疗组大鼠的上述指标与糖尿病肾病模型组比较,则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丹参可通过抑制TGF-β1、CTGF、PAI-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玉米须水提物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玉米须水提物低、中和高剂量组,共5组.给药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体重、肾重、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免疫组化法分析TGF-β1表达水平;实时定量RT-PCR定量检测肾组织TGF-β1和FN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和高剂量组的玉米须水提物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肾指数、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P <0.05或P<0.01),明显降低肾组织中TGF-β1和FN mRNA的表达量(P<0.05或P<0.01).结论 玉米须水提物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肾指数、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的水平,下调肾病大鼠肾组织中TGF-β1和FN的表达,调节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和降解,从而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病理损害,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的STZ糖尿病大鼠,观测其肾脏形态、功能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同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等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NC组)相比,DN组大鼠在8周、16周时肾脏肥大指数(KW/BW)、平均肾小球体积(V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清除率(CCr)均升高。16周时,DN组大鼠的KW/BW、CCr则下降。DN组肾皮质CT-GF、PAI-1、FN表达水平均随病程的延长而持续增高;8周时TGF-β1 mRNA表达量与16周相比无明显差剐。结论肾脏TGF-β1、CTGF、PAI-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增高对早期和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的形态、功能改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肾康注射液(SKI)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低、高剂量组四组各15只,糖尿病组、低、高剂量组大鼠进行糖尿病肾病模型建立,建模成功后分别使用2g/kg、4g/kg的肾康注射液对低、高剂量组大鼠进行干预,正常组、糖尿病组使用生理盐水干预。对四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2-MG、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进行检测,检测四组大鼠肾重指数,并对肾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粘蛋白(FN)、COL-IV、α-SM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ROS水平及RhoA、ROCK1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高剂量组大鼠FBG、FINS、TC、TG、HbA1c、HOMA-IR、β2-MG、CYS-C、SCr、BUN水平低于糖尿病组、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肾重及肾重指数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肾组织ICAM-1、VCAM-1、IL-6、TGF-β1、CTGF、FN、COL-IV、α-SMA、MDA、ROS水平低于糖尿病组、低剂量组,SOD水平高于糖尿病组、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肾组织RhoA、ROCK1相对表达量低于糖尿病组、低剂量组(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肾脏病变、细胞内皮损伤、慢性炎症、氧化应激以及肾间质纤维化状况,RhoA/ROCK信号通路可能是肾康注射液对大鼠糖尿病肾病起到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茶多酚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蓓  李凯  邓红  苏宁  赵恭华  李纯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3,17(5):286-289,F004
目的:探讨茶多酚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单侧肾切除组(C组)、糖尿病肾病模型对照组(DC组)、茶多酚提前治疗组(B组)、同时治疗组(I组)和滞后治疗组(A组)。分别于造模后0、2、4周,检测血糖、24h尿蛋白,观察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茶多酚有效降低了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24h尿蛋白,抑制了肾皮质中TGF-β1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升高,尤以茶多酚提前治疗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使用茶多酚治疗,可以通过降低肾皮质TGF-β1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有效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卫矛合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用单侧肾切除并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射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肾病+黄芪卫矛合剂组和糖尿病肾病+氯沙坦钾组。共持续12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肾病模型组HGF表达减少,TGF-β1蛋白表达增多,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治疗组可增加HGF蛋白表达,降低TGF-β1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黄芪卫矛合剂能够通过增加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HGF蛋白表达,抑制TGF-β1蛋白表达,起到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幼发  丁国华  梁伟 《四川医学》2007,28(9):970-972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D)各12只,和12只正常组(N),T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kg·d)油溶液灌胃,D组和N组分别灌等量的溶剂。4、8周每组各处死大鼠6只,测量24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肾重/体重、血肌酐、血糖(BX)。肾组织PAS、Masson s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结果全反式维甲酸可减轻肾小球系膜区基质、细胞的增生,明显缓解肾小管的损伤,肾间质的基质减少。4周尿微量清蛋白的排泄实验组低于模型组(3.08±0.48μg/min VS 3.35±0.56μg/min,P〈0.05),8周时尿微量清蛋白的排泄率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2.49±0.40μg/min VS 4.53±0.87μg/min,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减轻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减少蛋白尿。可能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防止肾间质的纤维化,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糖对原代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TGF—β1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取自愿水囊引产的胎儿肾并解剖取肾皮质剪碎,应用肾皮质组织块法合优生选择法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以ELISA方法检测TGF-β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高糖组TGF-β1在24、48、72h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高糖能够升高系膜细胞TGF—β1分泌,这可能与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积聚和糖尿病肾病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与诸多炎症细胞因子有着密切关系,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类、肿瘤坏死因子-α、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核因子-κB等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文章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讨炎症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糖尿病肾病的诊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一氧化氮水平及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任取其中16只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糖尿病模型组(DM)及缬沙坦组(Val)各8只。12周末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血肌酐、尿素氮、血糖、24h尿蛋白定量。测定血和肾组织一氧化氮(NO),免疫组化检测肾内TGFβ1表达水平及对肾脏标本进行光镜观察。结果:Val组血肌酐、尿蛋白明显低于DM组(P<0.05);血清和肾组织NO水平较降低,下降幅度达79.2%。病理改变轻于DM组,未见有肾小球硬化。结论:缏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肾组织局部NO水平和抑制TGFβ1在肾脏的表达,减轻肾脏组织病理损害,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肾系膜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WST法检测培养系膜细胞增殖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CTGF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ng-(1-7)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P<0.05);同时,Ang-(1-7)对TGF-β1诱导的系膜细胞CTGF mRNA表达也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 Ang-(1-7)对TGF-β1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诱导的CT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药慢肾1号方对IgA肾病小鼠肾小球系膜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口服小牛血清清蛋白(BSA)及酸化水感染的复合法建立小鼠实验性IgA肾病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慢肾1号方对该模型肾小球系膜区内PDGF、TGFβ1因子的表达.[结果]本实验在IgA肾病小鼠肾组织系膜区内检测到PDGF、TGFβ1表达,且与肾脏系膜区的病理损伤呈正相关,提示PDGF、TGFβ1参与并介导了IgA的发生、发展.肾高治疗组PDGF、TGFβ1的表达及病理损伤弱于模型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其中模型组系膜区PDGF、TGFβ1的表达及病理损伤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组中PDGF、TGFβ1的表达较弱,与其他各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肾高治疗组PDGF、TGFβ1的表达及病理损伤弱于肾低治疗组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肾1号方对IgA肾病小鼠肾小球系膜区PDGF、TGFβ1表达有抑制作用,而抑制系膜区PDGF、TGFβ1的表达可能是慢肾1号方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