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Ⅲ级(40例)和心功能Ⅳ级(40例).另选择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监测心力衰竭组治疗前后hs-CRP和cTnI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心力衰竭组治疗前hs-CRP和cTnI水平[(11.56±2.72) mg/L、(0.46±0.11) μg/L]较对照组[(2.31±0.56) mg/L、(0.04±0.13)μ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力衰竭组中心功能Ⅳ级患者hs-CRP和cTnI水平[(13.07±4.31) mg/L、(0.57±0.05) μg/L]较心功能Ⅲ级患者[(10.04±3.12) mg/L、(0.35±0.09)μ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Ⅳ级患者hs-CRP和cTnI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s-CRP和cTnI水平升高,并且与心功能损害程度相关.hs-CRP和cTnI可能是反映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ICAM-1)、C反应蛋白(CRP)与B型钠尿肽(BNP)水平检测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比较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治疗前后血清sICAM-1、BNP与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血清sICAM-1、BNP与CRP水平显著高于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392.6±73.3) μg/L比(212.6±83.4) μgL,( 1992.5±1173.7) ng/L比(512.6±283.2) ng/L,(49.3±33.5) mg/L比(6.1±3.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3例患者治疗后血清sICAM-1、BNP与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68.9±52.5) μg/L比(362.8±123.1)μg/L,(68.6±38.4) ng/L比( 1470.9±1460.1) ng/L,(3.6±2.8) mg/L比(34.1±29.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血清sICAM-1、BNP与CRP水平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B型利钠肽(BNP)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53例ESRD(CKD5期)患者,分成非心力衰竭组34例,心力衰竭组19例,非ESRD患者(CKD3期和CKD4期)组36例,健康体检者10例为对照组,同时检测其超敏CRP、BNP、血清尿素氮、肌酐、血清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ESRD(CKD5期)中心力衰竭组CRP、BNP与非心力衰竭组、非ESRD患者(CKD3期、CKD4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力衰竭组LAD、LVEDD、LVEF与非心力衰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水平与肌酐清除率(Ccr)、Alb、Hb呈负相关,BNP水平与CRP呈正相关(P〈0.01)。结论CRP浓度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的病情程度,BNP能敏感特异性地反映心室功能紊乱程度,对于ESRD患者,当CRP〉10mg/L,BNP水平〉100ng/L时,要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状况,当BNP水平〉500ng/L,要及早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BNP)以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BNP、D-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7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 90例(UA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54例(STEMI组),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 63例(NSTEMI组).检测各组hs-CRP、BNP及D-D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STEMI组hs-CRP水平在治疗后120h开始显著下降[(25.0±0.0) mg/L比(14.3±3.7) mg/L] (P< 0.05),而UA组及NSTEMI组hs-CRP水平在治疗后48h即开始显著下降[(25.0±0.0) mg/L比(12.5±3.5) mg/L,( 25.0±0.0) mg/L比(15.4±5.3) mg/L](P<0.05).三组治疗前后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D-D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BNP和D-D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hs-CRP水平可以反映ACS患者的治疗情况及预测再次复发的可能性.BNP水平可以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指标.D-D水平与ACS的治疗和病变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外周血中B型钠尿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围手术期的变化情况及其在心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曲美他嗪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103例择期行OPCAB的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曲美他嗪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h、72 h、7 d时检测外周血BNP和cTnI水平.结果 曲美他嗪组术后24 h、72 h、7dBNP水平[分别为(224.5±12.0)、(331.2±22.6)、(82.4±3.3)ng/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4.7±11.8)、(383.9±28.3)、(112.4±12.5)ng/L](P<0.05);曲美他嗪组术后24 h、72 h、7 d cTnI水平[分别为(0.21±0.04)、(1.32±0.49)、(0.26±0.04)μg/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0±0.13)、(2.35±0.54)、(0.75±0.21)μgL](P<0.05);BNP水平术后24 h即有上升,72 h达峰值,并维持至术后7d.BNP与cTnI呈显著正相关(r=0.635,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显著负相关(r=-0.674,P<0.01).结论 通过OPCAB术后外周血BNP和cTnI水平升高可以了解患者心功能状况,曲美他嗪可降低OPCAB患者术后BNP和cTnI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分析方法 测定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RP,并与42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结果 心功能(NYHA)I-Ⅳ级患者血清CRP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患者血清CRP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血清CRP在慢性心衰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并能反映心功能恶化的程度.对心衰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水平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沈阳医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中脑钠肽(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表达以及变化关系,为其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1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并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清NT-proBNP、CRP检测指标进行研究,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NT-proBNP及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08,t=37.247;P<0.05)。治疗后CRP、NT-proBNP水平在发生其他心脏事件病例中明显高于治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8,t=4.557;P<0.05)。结论:NT-proBNP和CR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较为敏感,可作为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肝脏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以及其变化对临床治疗和研究的意义。方法这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肝病(以丙肝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120例(观察组),并抽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120例(对照组),测定所有人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其变化做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平均水平为1.142±2.005mg/L,对照组平均水平为4.719±4.021mg/L,两组血清hs—CRP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变化预测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价值,hs—CRP水平与心血管异常的可能性有正相关关系。肝病患者需定期检查hs—CRP水平,防止患上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荧光免疫法测定88例心衰患者BNP,并选取30例健康成年人作对照研究,并记录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横径(LVEDD)。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450±32)pg/m l明显高于非心衰组患者(50±6)pg/m l(P<0.01)。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指标NYHA、LVEF、LVEDD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BNP是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最强的标志物,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BN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平顶山煤业集团总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分为CHF组86例、无CHF发生组(对照组)85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BNP浓度.结果 CHF组血浆BNP为(395±260) pg/ml;对照组BNP为(15±13) pg/ml.两组对照比较P<0.01;CHF组治疗前后对比(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NP是反映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及治疗效果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阎甡 《健康大视野》2006,14(12):35-3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CRP与肌钙蛋白T(cTnT)的相互关系。方法80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不稳定心绞痛(UAP)38例,健康体检正常对照组40例,分别检测CRP和cTnT。结果AMI组和UAP组的血清CRP和cTn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AMI组又显著高于UAP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S血清CRP和cTnT呈显著正相关(R=0.763,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CRP和cTnT浓度变化和病情相一致,且ACS血清CRP和cTnT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脑钠尿肽(BNP)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39例.两组均采用利尿剂、强心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检测血浆CRP、BNP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46.75±5.82)%比(40.58±4.92)%](t=4.016,P<0.05),LVEDd、LVESd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49.13±4.02) mm比(57.62±4.77) mm,(37.76±3.02) mm比(41.89±3.53) mm](t=4.135、4.253,P< 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浆CRP、BNP水平[(11.86±4.11) mg/L和(247.92±32.78) ng/L]较治疗前[(19.62±7.93) mg/L和(496.61±78.87) ng/L]明显下降(t=4.668、4.821,P<0.05),并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16.79±6.52) mg/L和(475.41±65.62) ng/L](t=3.889、4.011,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降低血浆CRP和BNP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NT-pmBNP水平及相关的临床生化参数,对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为(38.63±36.05)p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的(7.50±8.25)pmol/L,P<0.01.不同肝功能分级和腹水量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患者E/A均<1,E峰减速时间(EDT)延长[(189.2±25.0)ms],与健康对照者的(163.3±32.0)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异常.肝硬化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早期的心功能损害,其改变与肝功能和腹水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方法比较心力衰竭(CHF)组43例(NYHA心功能Ⅱ级21例,Ⅲ级13例,Ⅳ级9例)、心功能Ⅰ级组21例、正常对照组44例各组间血清hs—CRP水平。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心功能Ⅰ级组(P〈0.01),且随NYHA心功能分级级别增高而升高,Ⅱ-Ⅳ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血清hs-CRP水平变化与心力衰竭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院》2015,(8):81-83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性修饰白蛋白(IMA)、高敏肌钙蛋白Ⅰ(hs-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ACS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胸痛患者98例,按临床诊断分为非缺血性胸痛(NICP)组35例和ACS组63例。ACS组患者中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29例(UA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8例(NSTEMI组)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16例(STEMI组);根据胸痛发作至采血时间窗分为<3 h组32例和3~6 h组31例。另选择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IMA、hs-cTnI、hs-CRP水平变化,评价其对ACS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ACS组患者三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NIC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胸痛<3 h组和3~6 h组的IM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胸痛3~6 h组ACS患者hs-cTnI及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胸痛<3 h组相比,3~6 h组的IM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IMA是ACS发病早期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优于hs-cTnI和hs-CRP对ACS发病早期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对脑钠尿肽(BNP)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BNP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5.4%(41/48)]高于对照组[ 70.8%(34/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NP、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NP、LVESD、LVEDD明显下降,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BNP、LVESD、LVEDD低于同期对照组[(0.72±0.14) μg/L比(1.21±0.22) μg/L,(36.14±3.92) mm比(41.32±4.22) mm,(46.85 ±4.11) mm比(54.31±4.96) mm],LVEF高于同期对照组[(44.62±3.38)%比(41.28±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CHF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BNP,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54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重型组17例、中型组18例、轻型组19例,对选取的患者在入院后第1、3、5、7天进行hs-CRP水平的测定,另选取54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并将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hs-CRP水平为(5.1±1.1)mg/L,脑梗死组为(11.1±3.4)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前3日hs-CRP水平显著上升;其中重型组在各个时段均高于其余两组;治疗后hs-CRP正常组总有效率为87.49%,异常组为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水平在评估脑梗死病情与疗效观察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及其与不同病因的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132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不同病因型脑梗死血清hs—CRP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由心源性、大动脉硬化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突然减少或中断,引起严重而持久的心肌急性缺血和坏死。AMI起病急骤,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是循环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病。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治措施,对挽救濒危AMI患者,改善预后状况,降低急性期的病死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