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背景:目前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惟一有效手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供体短缺、价格昂贵及免疫排斥反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避免以上缺点.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和慢性重症患者改善作用.方法:纳入纳入终末期肝病患者39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2例,慢性重肝衰竭患者7例.分离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肝动脉插管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1,2,4,8周进行生化检测,并观察其移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分别计算出CTP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观察各个时间段分值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2,4,8周,37例(93%)患者丙氨酸转氛酶逐渐降低,白蛋白、胆碱脂酶活力、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均升高(P < 0.01).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移植后8周内腹水减轻32例(80%),食欲改善34例(85%),乏力好转37例(93%),腹胀减轻34例(85%).CTP-B级和CTP-C级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降低.所有移植患者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特征是进行性神经元缺失,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和治疗方法对其彻底根治.随着干细胞技术与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干细胞移植方面.为避免免疫反应,最好用自体干细胞进行移植,而获取自体神经干细胞是非常困难的.与神经干细胞相比,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广泛的来源,可以从肝脏、骨髓、脂肪等多种组织中获得,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特质,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骨、肌肉、脂肪等多种组织,其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容易获得、对患者损伤小等特性而备受关注.新近研究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神经分化潜能,预测其很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01/2008-01期间有关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MSC,HSC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2000-01/2008-01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并查阅与干细胞实验研究有关的书籍。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章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影响的研究。②造血干细胞移植机制的相关性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文章。共收集到66篇相关文献,2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临床资料显示,两者共移植安全可行,可提高移植效果,降低近期死亡率。但其确切效果还需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心肌梗死的干细胞治疗是目前全世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期的国内外研究表明B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可有效地抑制心脏重构、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现就B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一个世纪来神经移植的研究遇到了 2大障碍 ,一是成熟神经细胞不能再生的理论阻碍了神经再生的研究 ;二是神经细胞移植的组织来源 ,限制了实验及其应用。近年来干细胞研究的取得了重大进展 ,尤其是神经干细胞 (NSCs)及成体干细胞 ,使神经再生研究迅猛发展。NSCs是理想的神经移植材料 ,但因其部位深较 ,难以从活体采集、分离 ,而且使用胚胎或胎儿NSCs,也面临着伦理与法律的障碍。近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 ,哺乳类成年动物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多能干细胞 ,具有跨胚层分化的可塑性 ,在体内外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成… 相似文献
6.
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flMSCs)移植对缺血性脑损伤是否具有修复治疗作用。方法:用快速PCR扩增Y染色体特异sry基因方法鉴定并分离BALB/c雄性小鼠flMSCs,将其植入雌性缺血性脑损伤BALB/c小鼠损伤侧侧脑室。40d后观察神经功能,PCR检测脑组织sry基因;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结构;免疫组化和FISH双染观察flMSCs分化存活。结果:5只移植小鼠长期存活;移植后40 d,小鼠神经功能缺损有所改善;脑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移植小鼠脑组织sry基因阳性;(6.6±2.9)%的受体鼠损伤侧脑细胞Y染色体阳性,Y染色体和Nestin双阳性细胞占缺血侧脑组织细胞的(1.1±0.9)%,Y染色体和Tubulin双阳性细胞占(3.2±1.4)%,Y染色体和GFAP双阳性细胞占(0.9±0.7)%,对侧脑组织未见到染色体阳性细胞。结论:缺血性脑损伤条件下,小鼠flMSCs可以向神经细胞分化,参与损伤脑组织的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肾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研究发现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定居于肾脏并且分化为肾脏细胞,参与损伤肾组织的修复,但对其修复作用途径尚无公认.目的:探讨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肾损伤的可能治疗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7-03/09在南昌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清洁级SD大鼠56只.雄鼠8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雌鼠48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16只/组.荧光染料DAPI为Biotium Inc产品,蓖麻血凝素为Vector Laboratories产品,BrdU为Sigma产品.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DAPI进行标记,调整细胞数为1.5×1010 L-1.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建立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开腹后不予结扎肾血管.缺血45 min后,细胞移植组经下腔静脉注入用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L,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输入1 mL无菌生理盐水.移植后各组每天腹腔注射BrdU,其后留取血标本和肾组织.主要观察指标:荧光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在肾组织中的分布,采用能与肾小管内腔壁特异结合的蓖麻血凝素鉴定移植细胞的分化,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rdu反映肾组织细胞的增殖状况,检测血清肌苷、尿素氮水平.结果:移植后第3天可见少量DAPI阳性细胞,第4天DAPI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 < 0.05),且多数DAPI标记细胞能结合蓖麻血凝素,DAPI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肾脏外髓质肾小管中,肾皮质和内髓质阳性细胞很少,而肾小球内则未见DAPI阳性细胞.假手术组肾组织细胞增殖非常弱,移植后第4天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 < 0.05);移植后第2,3,4天细胞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均明显多于模型对照组(P < 0.05),其分布类似于DAPI阳性细胞.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尿素氮水平移植后第1,2天明显降低(P < 0.05);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肌苷水平移植后第1,2,3天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移植的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迁移、定居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肾组织中并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损伤肾脏本身的细胞增殖再生;对肾损伤后早期肌苷、尿素氮的升高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这种早期对肾功能的保护与其迁移定居到肾脏局部、分化修复损伤的肾小管无关.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大鼠脑梗死区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近来的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治疗作用,接受细胞移植的脑梗死区超微结构的观察可进一步证实该作用。目的:观察接受MSCs局部注射移植的大鼠脑梗死区超微结构的变化,以了解MSCs移植对梗死区超微结构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病学中心。材料:实验于2002-04/2002-09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动物所及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为健康幼年及成年Wistar大鼠1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移植组6只和对照组6只。干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将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MSCs注射至大鼠脑梗死区,两组大鼠于移植后第4周电镜观察大鼠脑梗死区超微结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移植组及对照组大鼠脑梗死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接受移植的梗死区可见外形幼稚的细胞存活,并围绕在神经元周围,梗死区神经元胞浆中出现了丰富的游离核糖体,而对照组大鼠梗死区神经元胞核固缩,并有嗜神经细胞现象。结论:大鼠MSCs移植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每周1次,两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3、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同时观察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移植前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移植后3、6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移植术后3例出现低热,4例出现头痛,均未经治疗症状自行消失。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脑梗死是安全可行的,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为脑梗死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间充质干细胞(MSCs)有很强的可塑性,是细胞移植的最好种子之一,其免疫原性及异体移植后的归巢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胃肠上皮再生,为炎症性肠病等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脊髓损伤患者在腰椎穿刺方式下分别行骨髓MSCs或脐血MSCs移植术,术前和术后均进行安全性指标评价,干细胞移植前和移植3个月后分别进行美国脊髓损伤学会损伤分级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干细胞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评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行干细胞移植3个月后在运动功能、轻触觉及针刺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则在轻触觉及针刺觉方面有改善(P<0.05),运动功能未见明显进步(P>0.05),同时骨髓MSCs移植的患者3个月后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脐血MSCs移植的患者。结论:MSCs移植治疗可以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感觉功能,但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优于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同时骨髓MSCs移植的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脐血MSCs移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后脑梗死大鼠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2-09/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及西南医院神经内科肌电图室完成。①实验分组:选取清洁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1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5只/组。②实验方法:另取2只健康幼年Wistar大鼠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联合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取生长良好的1~3代细胞用于移植实验。干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大鼠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不予结扎和放置线栓。造模后1周,干细胞移植组、假手术组大鼠行细胞移植,在立体定向仪定位下于脑梗死区(壳核)直接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5μL,细胞浓度1×104μL-1,移植坐标为前囟前1.0mm,右旁开3.0mm,硬膜下5.0mm。模型对照组大鼠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不含细胞的磷酸盐缓冲液。③实验评估:采用脑电图机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1周(移植前)、细胞移植后4周对各组大鼠进行脑电图检测。结果:15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前基本节律为8~11Hz、15~30μV的α波,间或少量θ波,双侧对称。②造模后1周,假手术组异常率为0;模型对照组20%(1/5)轻度异常,80%(4/5)中度异常;干细胞移植组20%(1/5)轻度异常,60%(3/5)中度异常,20%(1/5)重度异常。③细胞移植后4周,假手术组脑电图恢复正常;模型对照组随术后时间的延长慢波有所减少,但仍可见到δ波、棘波、棘慢波的发放,至细胞移植后4周60%(3/5)轻度异常,40%(2/5)中度异常;干细胞移植组术后局限性慢波逐渐减少,基本节律全部恢复为α波,不对称的情况明显好转,至细胞移植后4周60%(3/5)轻度异常,以病灶侧局限性θ波较多为主,另外40%(2/5)基本正常。结论:动物实验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梗死大鼠的脑电图背景节律有改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包括肾脏系膜细胞在内的肾实质细胞分化,且肾损伤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修复肾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目的:观察肾脏辐射损伤大鼠模型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肾脏组织学及功能学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9-01/10在珠江医院血液科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雄性SD大鼠35只,20只用于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剩余1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细胞移植组,5只/组.方法:全骨髓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达90%融合时胰酶消化传代.模型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建立辐射损伤模型,接受X射线全身照射,剂量率为500 cGy/min,距靶源100 cm,每次剂量6 Gy,1次/周,连续3周.接受照射完毕后24 h,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1 mL细胞悬液,含3×10~6个细胞,共3次;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肾脏组织学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血清和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表达,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氮的表达.结果:①肾脏组织病理显示,模型组肾皮质变薄,间质增多;肾小体分布不均匀;肾小球结构紊乱,肾小球血管及出、入球血管变窄,肾小囊腔部分消失;可见部分肾小球变性硬化表现.细胞移植组肾皮质较模型组明显增厚,结构较清晰,间质充血水肿明显减轻;可见较多完整的肾小体;部分肾小球仍存在变性、硬化表现,可见明显的肾小囊腔.②氧自由基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和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丙二醛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③肾功能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氮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对抗和修复辐射损伤大鼠肾脏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和过表达Nurr1蛋白的MSC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效果。方法携带Nurr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Nurr1转染大鼠MSC,构建稳定高表达Nurr1蛋白的MSC克隆(Nurr1—MSC);分别将Nurr1—MSC(Nurr1—MSC组)、MSC(MSC组)、胎鼠中脑腹侧细胞(VMC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植入PD大鼠纹状体,检测移植区Nurr1蛋白表达,观察移植前、后PD大鼠旋转行为变化,评估不同细胞移植治疗PD大鼠效果。结果移植术后8周内,Nurr1—MSC持续高表达Nurr1蛋白,3种移植细胞均明显改善PD大鼠症状(P〈0.01),VMC组疗效最佳且持久;Nurr1—MSC组4周内效果优于MSC组(P〈0.05),随时间延长其疗效逐渐减弱,至术后8周时与MS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及Nurr1—MSC移植PD大鼠纹状体后均可改善PD症状,Nurr1—MSC治疗PD大鼠模型效果短期内优于MSC,长期效果与MSC接近,胎鼠中脑腹侧细胞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s )不同途径移植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人骨髓细胞,分离、培养、鉴定hBMSCs,细胞培养三代后用于实验.通过不同途径将Hoechst33342体外标记的hBMSCs植入大鼠壳核出血模型,移植前后用Menzies量表、粘贴片移除感觉实验进行神经功能评价;于移植后14 d和28 d取脑组织进行冰冻切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hBMSCs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向病灶周围组织定向迁移,Menzies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粘贴片移除实验结果表明:移植后5 d和14 d蛛网膜下腔移植组和同侧脑移植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至移植后28 d为止,所有移植组动物脑内未发现肿瘤组织形成.结论 hBMSCs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向病灶周围组织定向迁移,hBMSCs移植可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蛛网膜下腔移植和脑内移植均可显著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hBMSCs移植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有待进行长期安全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HSC)是最早被认识也是至今研究得最清楚的干细胞。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骨髓中只存在一种干细胞即造血干细胞,1867年Cohnheim提出了骨髓中可能存在另一类干细胞即非造血干细胞的观点,但直到1960年.Friedenstein才证实了骨髓中非造血干细胞的存在,并称之为多能基质干细胞。此后.陆续有一系列的研究证实骨髓中确有非造血干细胞的存在,因为它们的形态呈成纤维样细胞外观. 相似文献
17.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3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01/12北京和众华信治疗中心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0例,均经过英国皇家医师学会帕金森病诊断与管理指南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确诊,男19例,女11例,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8岁,Hoehn-Yahr分级为Ⅱ~Ⅳ级,患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第1周进行常规检查,30例患者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多项肿瘤标记物、胸片等均正常.自第2周起患者应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鞘内注射移植治疗,以第3,4腰椎间隙为穿刺点,缓慢注入地塞米松2 mg,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5 mL(干细胞数500万),在10 min内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1次/周,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对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结果: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与移植前比较,30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降低(P<0.01),患者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均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背景: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分化能力,在趋向分化作用下可以分化成胰岛β细胞,进而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目的:观察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取6只作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其中24只按45 mg/kg的剂量注射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后,随机等分为移植组和糖尿病组,移植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30 d,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且高于对照组(P 〈0.05)。造模后,与糖尿病组相比,移植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 〈0.05),体质量显著增加(P 〈0.01),45 d时移植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与体质量接近对照组水平(P 〉0.05),而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维持较高水平,且体质量持续下降。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治疗大鼠糖尿病。 相似文献
19.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体外没有外界因素作用下连续传50代仍可保持原来的特性,亦可在一些条件的诱导下分化成神经细胞.实验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促进脊髓损伤的神经结构修复及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替代作用、营养作用、诱导作用、桥接作用等有关.携带外源功能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体内存活、迁徙、分化并基因表达脑源性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明显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随着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深入研究,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为脊髓损伤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为联合移植的病例7例,对照组为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8例,通过分别观察每名患者的血小板重建时间、白细胞重建时间、住层流病房时间以及移植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感染情况、GVHD发生率以及1年存活率来进行统计分析,判断2组的移植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例血小板重建平均时间分别为8.714、19.500 d,P<0.01;粒系重建平均时间分别为12.143、19.500 d,P<0.05;住层流病房平均时间分别为23.857、36.750 d,P<0.01;感染发生率分别分别为28.57%、62.50%;GVHD发生率为0、37.50%;一年内死亡率分别为0、12.5%。结论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归巢、发育、分化、成熟以及移植后的造血重建都有促进的作用,有助于减少移植后患者的感染率、GVHD发生率及死亡率,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一步大跨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