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目前使用“三联”或“四联”疗法根除Hp是治疗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Hp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上升,已影响到Hp的根除率。因此,探索Hp相关性胃病的新疗法,提高Hp的根除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耐药Hp相关性胃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石家庄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临床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选择有效的H.pylori根除方案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200例H.pylori感染的患者,对其胃黏膜活检组织进行H.pylori分离培养,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H.pylori临床分离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环素等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从200例患者中分离出121株H.pylori,阳性率60.5%,不同性别、年龄的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5.0%(115/121)、26.4%(32/121)、2.5%(3/121)、5.8%(7/121)、0和3.3%(4/121)。不同性别、年龄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家庄地区H.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这些药物不宜作为治疗H.pylori的一线药物;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可作为治疗H.pylori感染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对耐药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再根除方案。方法 25例已经过2个疗程根除治疗的H.pylori感染患者,尿素呼气试验阳性。随机纳入不同的治疗方案组:A组11例(埃索美拉唑镁+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益生菌,疗程2周);B组14例(埃索美拉唑镁+枸橼酸铋钾+益生菌,疗程2周,呋喃唑酮1周),停药后4周再次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比较2组的H.pylori根除率。结果 A组H.pylori再根除率54.5%(6/11);B组H.pylori再根除率92.9%(13/14),后者高于前者(P<0.01)。结论益生菌联合抗H.pylori治疗可显著提高H.pylori根除率,含呋喃唑酮方案的根除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在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发病中也具有重要意义[12],因而根除Hp的治疗尤为重要.然而随着抗生素普遍使用,人群感染耐药性Hp菌株的比例越来越高,一些以往Hp根除率高的方案疗效也会下降[3],耐药往往是导致根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4],且有些抗生素不良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5.
刘玉晶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838-3839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为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列为人类I类致癌原[1],因此对于H.pylori的根除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经典的三联疗法的临床应用,使H.pylori的根除率可达85%~90%,但近些年来H.pylori的根除率明显下降,可能与H.pylori的耐药有关,因此就这一问题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6.
胡英  王静  高天 《临床荟萃》2020,35(8):745-74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具有自然感染率非常高的特性,且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及其他多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在治疗方面存在耐药性及交叉感染等因素,具有根除率较低、治疗后复发和再感染率较高的特点。采取综合性防治的策略对降低H.pylori感染和疾病根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H.pylori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防治策略进行综述,以供临床交流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ter pylori,H.pylori,Hp)是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是引起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胃息肉等疾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根除Hp的一线治疗方法是三联疗法,二线治疗方法是四联疗法。据统计表明,由于大量应用抗生素及由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加以及Hp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Hp  相似文献   

8.
影响幽门螺杆菌根除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志荣  陈湖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1):1028-1029
在过去的 10余年里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根除疗法的应用有效地治疗了这一细菌感染 ,显著改变了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等疾病的预后。目前H .pylori根除方案多采用三联治疗 ,即质子泵抑制剂 (胶体铋剂 )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 (或甲硝唑 ) ,但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其根除率差异甚大。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抗生素的耐药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依从性等。1 抗生素耐药性是影响H .pylori根除的重要因素H .pylori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是目前影响H .pylori根除治疗成败的最重要原因。H .pyl…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世界范围普遍高发,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一线根除方案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许多挑战。为进一步提高HP根除率及患者依从性,抗生素耐药增加、服药种类繁多及药物副作用明显等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由阿莫西林联合质子泵抑制剂的大剂量二联疗法治疗HP感染取得了较好的根除效果。该文通过对大剂量二联疗法的作用机制、安全性及治疗效果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浙江地区26株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探讨H.pylori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及其与23SrRNA基因、gyrA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E-test法测定H.pylori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提取H.pylori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扩增23SrRNA和gyrA基因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药敏实验结果显示26例临床分离株中,6例对克拉霉素耐药,6例对左氧氟沙星耐药,8例对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双重耐药。所有克拉霉素耐药菌株23SrRNA基因都存在A2143G突变;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gyrA基因中的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uinolone-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QRDR)存在突变,主要在第87和91位氨基酸。结论 23SrRNA基因的A2143G突变是导致H.pylori对克拉霉素耐药的主要原因;gyrA基因的87和91位氨基酸突变是导致H.pylori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四联疗法与四联补救疗法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r pylori,H.pylori)补救疗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将112例经传统标准三联疗法(7d)根除H.pylori失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兰索拉唑30mg bid+盐酸左氧氟沙星200mg bi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914mg bid+胶体果胶铋200mg bid,疗程共10d;治疗组(56例):在上述四联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0.5bid口服,疗程10d。治疗结束后至少停药4周后复查14 C呼气试验或13 C呼气试验以确定是否根除H.pylori。评估2种根除H.pylori补救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09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意愿性治疗原则分析显示,对照组H.pylori根除率为76.8%(43/56),低于治疗组的83.9%(47/56);符合方案及分析显示,对照组H.pylori根除率为79.6%(43/54),也低于治疗组的85.4%(47/55),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腹泻治疗组发生率3.64%(2/55),对照组发生率16.67%(9/54),两组腹泻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组上腹不适发生率1.82%(1/55),对照组上腹不适发生率14.81%(8/54),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其他副作用如恶心、味觉异常、腹痛虽然治疗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标准三联7d疗法根除H.pylori失败的患者,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四联疗法方案与单纯四联疗法相比,H.pylori根除率较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应用可减少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定植于胃和十二指肠,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抗生素是目前根除Hp的主要治疗药物,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Hp的耐药性也逐年上升。本研究就Hp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新型检测方法和治疗药物进行综述,为根除Hp、选择敏感抗生素及制订个体化疗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陆一丹  孙树梅 《新医学》2012,43(10):687-690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迅速发展,现已发现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多重耐药菌.认识临床多重耐药菌的的特点及流行趋势,对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该文阐述了目前多重耐药菌的耐药现状以及用药选择,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胃癌甚至还与多种胃肠外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根除Hp治疗也就成为治疗或预防上述疾病的重要手段。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Hp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严重影响了根除效果[1]。因此希望能成功地推出既有治疗、预防效能,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常采用抗生素为主的三联疗法 ,其中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等最为常见。但是近年来发现 Hp的根除率下降 ,其主要原因是耐药菌株的产生。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耐药菌株的产生及其机理现代微生物学认为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耐药菌株的自发突变有关 ,即通过菌株的自发突变而产生耐药性 ;也可能与耐药遗传信息的传递有关 ,即细菌间通过 DNA重组使耐药基因进入敏感菌株 ,后者由于得到耐药基因而成为耐药菌。抗生素耐药涉及到多种生化机制 :1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作用靶位是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深圳市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抗生素耐药特点,以及药敏结果指导下H.pylori根治率情况。方法 深圳多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募集碳13尿素呼气试验(13C urea breath test, 13C UBT)阳性初治、胃镜检查患者,行H.pylori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耐药特点,并依据药敏结果根治H.pylori,分析药敏结果及耐药背景指导下H.pylori根治率。结果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完成H.pylori培养688例,培养阳性率76.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阿莫西林1.3%,克拉霉素34.0%,左氧氟沙星40.5%,甲硝唑90.4%,痢特灵、盐酸四环素暂未见耐药,联合耐药率56.1%。培养阳性患者依据药敏结果根治率达94.4%,培养阴性患者依据耐药背景根治率为85.4%。结论 深圳地区H.pylori联合耐药率已高于55%。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耐药率低,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且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已高于克拉霉素。依据药敏结果及本地抗生素耐药背景,可有效提高H.pylori根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目前中国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率高,为40%~50%,其感染与胃部及全身多系统胃外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尽管一般情况下根除H. pylori具有较高的成本经济效益优势,但在临床工作中,依旧发现有部分人群从未听说过H. pylori,很多人对H. pylori的认知水平低,有些人发现H. pylori感染依旧选择不根除。因此,本研究调查影响普通人群H. pylori认知度和治疗意愿的因素,为临床医生在工作中甄别重点对象进行H. pylori知识宣教及提高他们的治疗积极性和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H. pylori相关知识问卷及治疗意愿量表,于2022年9月至10月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就诊的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线下调查,以“滚雪球”方式进行线上问卷收集。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H. pylori认知水平和治疗意愿的因素。结果:共纳入518份有效问卷,H. pylori低认知水平127人(24.5%),中等认知水平143人(27.6%),高认知水平248人(47.9%);女性、年龄≤40岁、较高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与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细菌耐药的历史,几乎是伴随着抗生素诞生之始就有细菌耐药性的存在[1]。由于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机制呈现多样和复杂的特点,并且临床中对细菌耐药现状的严峻性和治疗手段的匮乏,因此研究细菌耐药发生的原因与机制、制定遏制耐药水平上升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细菌耐药和多重耐药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掌握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才能在临床工作中制定出正确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分离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菌株日益增多。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感染和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之一.在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居于首位。其感染类型多样化,感染部位也较广泛,且耐药机制种类繁多,变化迅速,其中产β-内酰胺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因此加强对其耐药性监测,综合评价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分析总结其耐药规律和特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新的β-内酰胺酶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CagA蛋白(H.pylori-CagA)在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CITP)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110例伴有H.pylori感染的CITP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后,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进行CagA蛋白抗体定性、定量检测。治疗组接受根除H.pylori治疗,对照组不接受根除H.pylori治疗,其他治疗方案两组相同。6~8周后复查14碳尿素酶呼气试验(14C-urea breath test,14C-UBT),3~5个月随访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H.pylori-CagA-IgG浓度变化,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而探讨CITP与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的临床相关性。结果 110例患者中46例CagA蛋白抗体阳性,CagA阳性率41.82%(46/110);治疗组23例H.pylori-CagA阳性病例根除H.pylori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改善,H.pylori-CagA蛋白抗体滴度较前降低,且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2例CagA蛋白抗体阴性病例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3例H.pylori-CagA阳性病例H.pylori-CagA蛋白抗体滴度及血小板数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CagA蛋白抗体阴性病例,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pylori-CagA蛋白与CIT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论对有H.pylori感染的CITP患者增加血清抗体检测,对于临床上治疗CITP可能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且H.pylori-CagA抗体阳性者进行根除H.pylori治疗可作为一个新的非免疫治疗的方法,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