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547-549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误区及合理用药方法。方法选取开具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表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接诊科室、不良反应、处方配制及使用方式,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用药误区,并提出合理用药方案。结果 80例糖皮质激素使用患者分布在儿科、呼吸内科、皮肤科及妇产科,其中儿科及呼吸内科使用率最高;呼吸内科使用3种及以上糖皮质激素患者人数最多,占5.00%;不合理用药人数占22.50%,其中超适应证用药及无指征用药例数最多,占总人数的13.75%;其中5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无指征用药、超剂量用药、超适应证用药及用药途径不合理等用药误区,为减少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不良影响,应结合药品说明书及疾病症状进行对症使用,使用中严格按照使用剂量,应用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反应并及时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2.
寻求能更好的发挥糖皮质激素治疗作用,并尽量避免其副作用,是医药学工作者不懈的追求目标,本文就糖皮质激素治疗湿疹的合理用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血压人群的降压药物基因敏感性,基因导向个体化选择降压药物,为高血压患者提供精准药物治疗。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的157例初发高血压患者,其中研究组54例,对照组103例,对研究组进行高血压药物靶点基因检测,筛查降压药物基因敏感性靶点;研究组基因导向个体化选择降压药物,对照组经验性选择降压药物,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降压药物的临床疗效。药物敏感情况用率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2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肝肾功、血脂、血压水平、心率、血压稳定时间以及药物种类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间性别、不良反应的差异。
结果研究组54例患者中,总人群对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敏感性较好,强阳性率达98.1%,对β受体阻滞剂敏感强阳性率达70.3%,总人群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敏感性一般,有效率达70.4%,而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的敏感性欠佳。基因导向个体化用药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血压均达标,血压达标时间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为[(4.58±1.17)d vs(5.14±1.0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4),使用药物个数少于对照组[(1.48±0.50)个vs(1.52±0.5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18,P=0.86),2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心率下降更明显,治疗后研究组心率低于对照组[(68.33±1.62)vs(74.54±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3,P=0.04)。
结论对高血压需要降压药物治疗人群,从基因敏感性角度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类降压药物,基因导向个体化选择降压药物更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24)
目的考察小剂量、个体化、联合用药的降压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并随访至少半年的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35例;年龄60~81岁,平均(69.5±8.6)岁。患者均接受原发基础疾病的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以及降血压药物治疗。据此将患者分为传统药物组(13例)、单药组(27例)和联合用药组(28例)。考察患者接受不同降压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三组均存在依从性不好、患者中断用药的情况,但三组的具体原因各异,其中联合用药组出现依从性不好的例次最低;控制血压方面,治疗后三组的降压效果(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方面,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三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传统药物的临床降压效果不尽如人意,且因药物临床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多等原因故而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单药降压治疗不及联合用药的总有效率高;针对老年高血压有并发症的患者,临床需采用小剂量、个体化的联合用药方案进行降压治疗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指导高血压病非勺型或深勺型患者择时用药,以改善治疗效果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遵医嘱对40例住院高血压病非勺型或深勺型患者于不同时间用药,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法,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择时用药法,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恢复正常血压昼夜节律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治疗高血压病非勺型或深勺型患者时,实施个体化择时用药的护理干预,对改善降压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确定、阐明和记录了组成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信息。基因组序列的公布,为传统医学向个体化医疗的转化开启了大门。 相似文献
7.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具有抗炎、抗毒、抗休克、抗过敏等重要的药理作用,其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已成为临床各科的常备药物,且常与多种药物配伍使用,涉及的药物相互作用也较多。为了安全,合理、有效的合并用药,本文就糖皮质激素类与一些药物伍用时的相互作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合并乙型肝炎(乙肝)的皮肤病患者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应用方面存在潜在风险,合理设计安全用药规范,为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保障。方法将本院31例使用GC治疗的皮肤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案未进行主动干预,实验组采取乙肝患者安全用药流程进行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不同程度升高或HBV-DNA拷贝数上升的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GC治疗可能造成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或HBV病毒激活的副作用,设计合理有效的用药安全规范对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例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高,其临床症状及特点与中青年高血压有明显不同。在治疗中应注意老年人血压升高的病理、生理特征及机制,进行个体化治疗。现将我们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化用药上的粗浅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药物基因组学选药和基于循证医学选药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因导向选择抗抑郁药组(观察组,52例)与循证医学导向选择抗抑郁药组(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用采样刷无创采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进行抗抑郁药物基因检测。对照组由指定医生根据《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2017年修订版》选择药物。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在基线时及治疗后第4、8周末进行两组抗抑郁治疗疗效评估。使用治疗中需处理的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量表在治疗后第4、8周末评定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897)。两组治疗后第4、8周末HAMD-17减分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HAMD-17评分存在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P<0.05)。与基线时相比,治疗后第4、8周末两组HAMD-17评分均降低,且治疗后第8周末低于治... 相似文献
11.
12.
背景:个体化股骨模型的建立,能够准确、完整地描述出股骨的立体结构,有助于测量股骨的解剖形态,这样的模型有统一的密度和机械性能,去除了个体之间性别、年龄、种族、骨质疏松程度、是否有骨病等混杂因素,用于生物力学测试更有意义.目的:寻找一种精确建立个体化股骨模型的方法.方法: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选取健康男性志愿者1例,采用16排螺旋CT对全股骨沿横断面连续扫描,在Mimics中重建符合Dicom 3.0标准的CT图像,用UG软件对工件进行分型,用cimatron数控编程软件排序,而后设置数控加工原点坐标系,装夹、校正工件并生成刀轨制作出模具.通过点云的方法比较模具制作出的模型和原股骨.结果及结论:制作出了个体化的股骨模型,点云比较结果显示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此建立股骨模型的方法是可取的,能够实现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临床实验室检测系统分析性能智能比对评价系统,实现不同检测系统间的智能比对。 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
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15A?2 文件,借助计算机手段,基于自动化流水线的平台建立检验方法学比对性能评价软件系
统。 结果 该系统可根据实验室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自动筛选合适样本、自动编辑项目信息、自动运送样本、自动检测、自动
传结果以及自动分析结果,可在线查看结果,也可导出电子数据进行归档。 该系统使用后,实验室可实时进行不同检测系统
间的比对,且与以往人工模式进行不同检测系统间年度定期比对相比,降低了劳动强度、时间和人力成本。 时间由 1 个月缩减
为 1 周,人员由 2~ 3 人减少为 1 人。 每个项目 20 支单管样本比对,比对样本的浓度覆盖分析范围且浓度分布十分均匀,同时
实现了数据可溯源。 结论 自动化流水线硬件和软件的联合开发应用减轻了工作强度,降低了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检验
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建立霍乱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疫源,控制霍乱发生和流行。 方法 选择30个监测点并进行分类管理,确定监测内容和任务量,并组织实施;统计分析8年监测结果并评价效果。 结果 8年间共检索标本561 147份,总检出率为0.051%,腹泻病例及疑似病例、重点人群、水体、食品及其他外环境标本检出阳性率分别为0.061%、0.032%、0.099%、0.055%和0.115%;1999-2001年疫情期间分离菌株均为流行株或产毒株,2002-2006年无疫情期间菌株均从外环境检出,92.31%为非流行株或非产毒株;三类地区检索总阳性率分别为0.061%、0.043%和0.134%;3个有疫情年份的首例病例均是通过监测系统的腹泻病门诊发现,8年间通过腹泻病门诊发现了93.23%的霍乱病例;阳性标本多出现在疫区,疫区检出阳性率0.378%高于非疫区0.005%,总阳性率与流行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流行情况相符。 结论 腹泻病门诊提高了发现病例的敏感性,监测系统掌握的数据真实反映了流行情况,能有效指导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亟待制定针对不同地区各级医疗机构的腹泻病门诊设置和工作规范。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实现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区内各医疗机构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等工作的自动化。 方法 在亿通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上安装传染病报告软件系统,自动识别登录医生账号,主动搜索电子病历中的医生诊断, 一旦出现预设关键字,则系统自动识别,提取亿通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相关信息,并弹出传染病报告卡片,使需要报告疾病一旦诊断便自动报告。 结果 医生工作量减少,报告意愿提高,疾病漏报检查自动化,使防保科工作从手工操作转为信息自动化,从技术上减少了疾病报告的迟报、漏报或错报现象。 结论 本系统可提高医院防保科工作质量和效率,可以对传染病和其他疾病进行实时监控,减少传染病漏报、迟报现象,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个体量化健康教育对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个体量化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10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个体量化健康教育与随机健康教育,并对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研究组高中以上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治疗依从性无显著性差异(x^2=2.17,P>0.05),实施一对一个体量化健康教育治疗依从性高;对照组高中以上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极显著性差异(x^2=6.46,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异(x^2=4.67,P<0.0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治疗依从性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x^2=20.13,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各项治疗行为中的依从性(人数)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个体量化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疗效,降低复发,促进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方法采用特尔菲法(Delphi)筛选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评价指标,进行三轮专家咨询,构成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评分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最后建立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针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过程,遵循流程持续改进原则,构建出一套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结论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和改进提供了可行有效的评价工具,对促进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