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为临床肺移植及肺叶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成人尸体 2 0具 (左右肺各 2 0个 )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 :在肺根处支气管 (B)、肺动脉 (A)、肺静脉 (V)的上下排列顺序 :左肺 VBA7例占35% ,右肺 VAB10例占 50 %。前后排列顺序 :左肺 ABV6例占 30 % ,右肺 BAV13例占 6 5%。支气管动脉内径为 1.5± 0 .5mm。结论 :支气管动脉内径与胸廓内动脉内径相近。肺移植时 ,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29例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因肺切除术后出现的支气管胸膜瘘。结果瘘发生率1.15%,全肺切除术后发生率(1.6%)高于肺叶切除术后发生率(1.08%);瘘平均发生于术后12天,再手术治愈5例,共死亡6例,病死率20.7%。结论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与支气管残端处理技术及影响残端愈合的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左肺肺段切除术寻找肺段间平面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40个成人左肺标本上,切开肺段间各表面形态处的脏胸膜,沿“自然分裂线”寻找段间平面。结果 (1)上叶的尖前切迹,第一心切迹和“舌段间副裂”的出现率分别为95.0%,65.0%和62.5%,第一心切迹和“舌叶间副裂”能被分离的占60.0%和62.5%;(2)下叶的“底内侧副裂”、“底前副裂”和“底后副裂”的出现率分别为72.5%,32.5%和15.0%,“底内侧副裂”能分离的占52.5%。结论 第一心切迹,“舌段间副裂”和“底内侧副裂”能分离出段间平面,是肺段分界的表面标志,可作为肺段切除术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逆行袖式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支气管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肺叶切除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用逆行袖式肺叶切除术治疗27例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逆行袖式肺叶切除术.无手术死亡及支气管胸膜瘘。术后并发心律失常2例,肺部感染3例,肺不张1例,胸腔积液3例,均治愈。25例得到随访,随访率92.6%,1年生存率23/25(92.0%),3年生存率5/13(38.5%)。结论逆行袖式肺叶切除术提高了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肺叶切除率和手术安全性,明显降低了全肺切除率,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为核心的多种切除重建术式治疗87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本科室1994年10月-2006年8月87例施行以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为核心的多种切除重建手术的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患者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1例,发生率1.14%(1/87),肺炎、肺不张5例,发生率为5.74%(5/87)。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ST)为4.2年,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3%、61.5%、47.3%、31.7%。结论:以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为核心的多种切除重建术式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组织,安全、有效地提高了肺癌的治愈率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51例儿童先天性肺囊肿性病变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0年1月-2013年7月5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肺囊肿性病变患儿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资料、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支气管源性囊肿28例(54.90%),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9例(17.65%),肺隔离症11例(21.57%),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1例(1.96%),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合并肺隔离症2例(3.92%),36例(70.59%)患者临床表现为肺部感染;影像学检查结果,支气管源性囊肿可表现为气囊肿、液囊肿、液气囊肿,其中以气囊肿最多见,占53.57%;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可表现为大囊型、小囊型、实性型,而以大囊型为主,占55.6%;肺隔离症者以肺部团块密度增高影为主,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表现为肺过度充气,内可见稀疏的肺纹理。术前误诊率为15.70%,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肺叶切除术39例(76.47%),囊肿摘除术者7例(13.73%),行隔离肺切除术5例(9.80%),总体预后良好。结论先天性肺囊肿性病变以支气管源性囊肿为主要类型,临床表现以肺部感染为主,临床上误诊率较高,影像学表现多样,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的重要依据,手术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外科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548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进行手术治疗,其巾左全肺切除术35例(6.4%),有全肺切除术16例(2.9%),肺叶切除术385例(70.3%),袖式肺叶切除术42例(7.6%),肺部分切除术54例(9.8%),剖胸探查术16例(2.9%)。结果术后并发症36例,肺不张25例,胸腔感染11例,无支气管胸膜瘘和乳糜胸,平均住院时间(12.6±3.5)d,术后无患者死亡。结论肺癌治疗以手术为首选,完善的术前检查及恰当的手术方式可提高肺癌疗效,对肺癌术后患者行术后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HR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HR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的肺部高分辨率CT图像,结果 7例(100%)患者均可见到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共累及28/35个(80%)肺叶和70/126个(55%)肺段;7例(100%)扩张支气管腔内均可见粘波嵌塞,呈指套样、牙膏状改变,其中5例(71%)为稍高密度,1例(14%)可见到钙化;4例(57%)可见肺实变;2例(28%)合并肺叶含气不全;3例(42%)合并肺门淋巴结增大。结论长期哮喘的病人如果HRCT上发现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同时管腔内可见稍高密度的粘液嵌塞或高密度钙化,需考虑ABPA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支气管闭合器在肺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235例中男160例,女75例,年龄17—73岁,平均58.7岁。全肺切除术13l例(55.7%),肺叶切除术102例(43.4%),全肺切除术2例(0.9%)。应用美国强生、外科公司支气管闭合器处理支气管残端。结果:发生支气管胸膜瘘l例(0.43%),无死亡。结论:用支气管闭合器处理支气管残端优缺点共存,用带血管的组织包埋支气管残端可预防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对伴易发因素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65例病人,男45例,女20例,年龄29~69岁,平均57.5岁。肺癌56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脓疡2例,多囊肺3例,肺结核1例。行全肺切除术60例,支气管袖式成形肺叶切除术或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肺叶切除术5例。全组病死4例,病死率为6.2%,对全肺切除的适应症和手术注意事项进行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目前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确诊需要依据支气管肺泡灌洗和/或肺活检,属于侵入性检查,而胸部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尤其是胸部低剂量容积数据高分辨率CT(VHRCT)检查能更多地显示双肺解剖细节及病变细微特点,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但鲜有这方面的报道。目的 观察低剂量VHRCT下PAP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表现,从而探讨VHRCT在PAP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诊治的24例PA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低剂量VHRCT资料、确诊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4例患者双肺均可见多发的磨玻璃样密度影,边界清,边缘模糊,其中12例磨玻璃影广泛分布,呈“地图征”表现,7例患者双肺可见局限性片状实变影;6例磨玻璃影中可见小叶间隔增厚,呈“铺路石征”表现;3例可见从肺门向外放射,呈“蝶翼状”分布的大面积阴影(磨玻璃影或/和实变影);2例可见充气支气管征;部分患者双肺可见多发微小结节及间质纤维化表现;24例均未见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同一患者中可有上述几种征象同时出现。治疗后复查及随访过程中,24例双肺磨玻璃影范围不同程度缩小、密度减低、边缘清晰,4例实变影密度减低呈磨玻璃密度影,2例见充气支气管征。16例经支气管肺泡灌洗确诊,3例经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抗体检测确诊,5例经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确诊。确诊前根据患者胸部低剂量VHRCT的特征性表现高度提示PAP者共16例,符合率为66.7%(16/24),其余8例患者依据VHRCT的特征,5例提示细菌性肺炎、2例提示肺水肿、1例提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治疗后总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酸碱度(pH)、氧分压(PaO2)高于治疗前,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PAP的低剂量VHRCT表现为广泛性或局限性分布的磨玻璃影和/或实变影,其中“地图征”和“铺路石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部分病例可见“蝶翼征”和充气支气管征;另外,本疾病一般无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上述影像学征象有助于PAP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价和疗效观察,可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pulmonarynodules,SPN)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孤立性肺结节病例93例,其中选择结节直径≤3cm的40例入组,所有入选的40例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良性病变20例,恶性病变20例,通过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多曲面重组(Curedplanarreformation,CPR)、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等重建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与相邻血管束、支气管、胸膜之间关系的显示图像进行分析,经卡方检验,比较良、恶性结节的血供特点、与周围支气管、胸膜的差异性。结果良、恶性孤立性结节的血供特点与周围支气管、胸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供较丰富为主表现的恶性占85%,良性仅占15%;支气管中断或里杯口状为主表现的恶性占75%,良性未见该征象;胸膜凹陷征为主表现,恶性占80%,良性占15%。结论联合64MSCT的多种重建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支气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手术适应证及术中处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08年10月40例接受支气管成形术治疗的中心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癌26例,腺癌8例,腺鳞癌4例,小细胞癌2例;Ⅰ期9例,Ⅱ期21例,ⅢA期9例,ⅢB期1例.40例中行袖状肺叶切除术37例,肺叶并主支气管楔形切除术3例,合并右肺中、上叶切除并右中间气管部分切除与右主支气管吻合1例,合并膈肌局部切除1例,合并受侵胸壁肋骨切除1例.结果 术后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且1例发展至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全组随访率为92.5%(37/40).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1%(30/37)、58.3%(14/24)和33.3%(4/12).结论 支气管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是安全可行的,并且该术式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肺组织,还能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为少数肺功能差的患者提供了切除病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团注追踪触发扫描触发阈值对支气管动脉CT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行支气管动脉64层CT血管造影检查,将所以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各组触发阈值分别为80Hu、120Hu、160Hu、200Hu,其它扫描条件及方法各组相同,比较四组肺癌患者间增强后降主动脉、肺动脉、支气管动脉起始部CT值净增值、增强后主、肺动脉CT值差值及各组支气管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增强后支气管分叉水平降主动脉、支气管动脉起始部CT值净增值各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增强后肺动脉CT值净增值及增强后主、肺动脉CT值差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以第3组最大,第4组最小)(p〈0.05);而支气管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以第3组最高(p〈0.05);结论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支气管动脉CTA时,触发阈值与支气管动脉成像质量有关;选择合适的触发阈值可以明显提高支气管动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许川  梅宏  韩连奎  李震宇  刘波  刘迪 《海南医学》2014,(7):1031-1033
目的探讨肺血管阻断和成形技术在肺叶切除术中的I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38例在我院行肺血管阻断和(或)成形肺叶切除术患者的I艋床资料,分析肺血管阻断和成形技术的应用情况。结果38例患者中合并右上支气管袖式切除术2例,左上支气管袖式切除术2例。均应用肺动脉阻断和(或)成形技术,其中12例行肺动脉直接修补成形术,4例行肺动脉袖状切除术。本组无死亡病例,无大出血、支气管胸膜瘘、肺动脉狭窄和出血及肺动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8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或胸腔积液,3例发生心律失常,全部经保守治疗治愈。全部患者肺血管阻断时间6-28min,平均(11.4±7.1)min,术中失血量为110~390ml,平均(168±55)ml。结论肺叶切除术中合理应用肺血管阻断和成形技术,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安全性好,对肺叶切除术的成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市级医院行全胸腔镜下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治疗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应用及其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3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早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35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胸腔镜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方式,观察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全胸腔镜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术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为(82.5±24.8)min,术中出血量为(350±45)mL。3例同时行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出现血胸1例,经通畅引流后好转,6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经抗炎,雾化吸入,气管镜吸痰后好转。无支气管胸膜瘘、肺不张、吻合口狭窄或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市级医院开展全胸腔镜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娴熟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超液态碘油加明胶海绵化疗栓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超选择支气管动脉,避开肋间动脉和脊髓动脉,经导管灌入CDDP80mg、MMC10mg后,再将ADM30mg和10ml超液态碘油混合成悬乳剂(5~10m1)化疗栓塞,在透视下缓慢注入,碘油速度变慢后即停止注入,再用1mm×1mm明胶海绵颗粒(10~20颗)栓塞支气管动脉接近肿瘤靶血管后,停止注入。化疗栓塞21例肺癌,其中鳞癌儿例,腺癌9例,小细胞癌1例。结果化疗栓塞后碘油沉积良好,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SD)3例,无进展(PD)病例,总有效率(CR+PR)85.7%,其中3例并发咯血立即停止,2例肺不张复张。未出现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支气管动脉超液态碘油化疗栓塞加明胶海绵治疗肺癌近期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X线胸片与CT扫描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三二三医院2009年1月N2013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9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CT扫描和X线胸片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对两种方法对患者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9例X线胸片检查者其中央型肺癌的诊出率为63.8%(44/69),93例CT扫描患者的诊出率高达91.4%(85/93),统计学分析显示CT扫描的诊出率明显优于X线胸片检查者(P〈0.01)。CT扫描对中央型肺癌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清晰度分别为80.6%、77.4%和48.4%,显著高于X线胸片的显示情况(58.0%、53.6%、18.8%)(P〈0.05)。结论X线胸片和CT扫描均为中央型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但是CT扫描相对X线胸片而言.其准确性和灵敏度更高,对病变部位的清晰度显示也要优于X线胸片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动脉是肺的营养血管,与肺部疾病关系密切。支气管动脉管径细小,解剖情况复杂。随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所得支气管动脉图像已经可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各种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为影像医师诊断提供了帮助。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在观察异位起源的支气管动脉、辅助介入手术插管和咯血的诊断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