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经腹、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收集三种不同术式各50例患者.比较三种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主要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次要指标包括术后镇痛率等.结果 经腹子宫切除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长于其他2组,出血量也较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镇痛率均比其他2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微创手术方式相比,阴式相对于腹腔镜有一定优势.结论 经腹子宫切除术要比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术后镇痛率高.但是三种手术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要考虑到患者患病的种类、年龄等因素,也要考虑到术者自身的手术技巧,作出综合性判断,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切除大子宫的三种术式特点及选择原则.方法 随机分组2004年7月~2005年12月159例子宫超过12孕周大小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分别采用经腹子宫全切除术(TAH)55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TVH)48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LAVH)56例,进行对比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TAH组、LAVH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TVH组;术中出血量LAVH组比TVH、TAH组增多;术后镇痛率TAH组显著高于TVH组和LAVH组;术后病率TAH组显著高于TVH组和LAVH组;术后住院时间TAH组显著长于TVH组和LAVH组;术中并发症TVH组有一例膀胱损伤,术后TAH组有2例伤口愈合不良.结论 大子宫切除术选择TVH和LAVH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但LAVH兼有TAH和TVH的优点.应根据各自术者的操作特长和具备的不同条件恰当选择三种术式,对于子宫如孕16周以下者LAVH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三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1999~2007年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48例患者,按采用不同术式分为A、B、C三组,对其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比传统开腹手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差异显著;但两种阴式手术之间比较除手术时间有差异外,其余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均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但一定要掌握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不同方式子宫切除在不同子宫病变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应用腹腔镜协助下行阴式子宫切除(LAVH)54例,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CISH)32例,与传统经腹子宫切除(TAH)40例,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三种术式和不同子宫疾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3天体温、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ISH和LAVH较TAH有损伤少、恢复快的特点,是有效的子宫切除方式3子宫腺肌症宜采用LAVH,而对于功血和大多数子宫肌瘤,宜采用CISH。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月我院妇科施行LAVH和AH的病例,并对其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出血量LAVH组(102.45±45.36)ml较AH组(180.62±56.43)ml明显减少(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LAVH组(20.32±6.34)h较AH组(31.21±10.42)h明显缩短(P<0.05);术后病率LAVH组较AH组明显减少(P<0.05);住院时间LAVH组(4.92±1.20)d较AH组(7.28±2.14)d明显缩短(P<0.05)。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AVH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三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1999~2007年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48例患者,按采用不同术式分为A、B、C三组,对其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比传统开腹手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差异显著;但两种阴式手术之间比较除手术时间有差异外,其余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均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但一定要掌握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腹子宫全切除术(TAH)、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除术(LAVH)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TAH、LAVH各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镇痛率TAH组显著高于LAVH组,术后住院时间TAH组显著长于LAVH组,术后病率TAH组与LAV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VH具有创伤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晋莉  杨洋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7):652-653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TVH)及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的术式特点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分别行TVH及TAH共151例的患者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所需手术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AH组平均出血量为278ml较TVH组平均出血量196ml多(P〈0.01)。术后平均排气时间TAH组为36h,TVH组为28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比较,TVH组明显优于TAH组。结论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相比,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无体表疤痕、创伤小、肠道干扰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出血少的优点,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医生的技术水平选择具体术式。  相似文献   

10.
杨兰英 《四川医学》2015,(3):374-376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与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TA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55例LAVH与同期57例TAH作比较,分析临床指标差异。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AVH在术后最高体温、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方面与TA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优于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  相似文献   

11.
不同术式下颌角缩小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下颌角缩小术的临床适应证及操作要点.方法将95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型:下颌角轻度肥厚型、下颌角肥大伴内翻型、下颌角肥大伴外翻型.对下颌角轻度肥厚型,行口内入路单纯下颌角磨削术,对下颌角肥大伴内翻型,在磨削的基础上,加下颌角的弧线截骨术,对下颌角肥大伴外翻型,在磨削的基础上,加下颌角的矢状截骨术.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的椎管内麻醉方式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一点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1组)、两点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2组)、一点硬膜外麻醉组(EA1)和两点硬膜外麻醉组(EA2),每组各25例。记录麻醉前、给药后5min、15min和30min时的收缩压和心率的变化,观察各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术中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患者术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和心率下降,其中EA1和EA2组患者血压下降最为明显,CSEA1和CSEA2麻醉效果较EA1和EA2组好,其中CSEA2麻醉效果尤为显著。四组患者间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头痛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2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是全子宫切除术较好的椎管内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3.
刘正茂  戴霞  柴琳琳  李世荣 《重庆医学》2012,41(21):2141-2143,223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术式乳房肥大缩小术的临床应用及操作要点。方法根据5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术后瘢痕遗留大小,选择性地采取双环法或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术。结果在57例手术患者中,术后6个月内得以随访者39例。患者术后双侧乳房形态自然挺拔,乳头乳晕对称且感觉正常,手术瘢痕隐蔽,无乳头乳晕坏死等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乳晕局部缺血,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血供;4例患者术后切口处瘢痕增生明显,其中2例患者经早期醋酸曲安奈德注射后,瘢痕明显减退,另外2例患者术后半年在局麻下行局部瘢痕切除后瘢痕明显变小变浅;其余患者均自觉满意。结论对轻、中度乳房肥大且要求术后瘢痕隐蔽的患者采用双环法乳房缩小术;对重度乳房肥大,并能接受术后乳房皱襞下瘢痕的患者采用垂直双蒂法乳房缩小术,术后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使用单极电凝三种不同功率在扁桃体切除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以来近3年我科收治的需要切除扁桃体的手术患者共90例。90例应用单极电凝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按单极电凝的三种功率17W、27W、37W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三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根据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7W组、37W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17W组之间差异分别有显著性(P0.05),27W组、37W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17W组、27W组患者的悬雍垂水肿消退时间、术后恢复正常饮食时间、疼痛评分、创面黏膜上皮化时间与37W组之间差异分别有显著性(P0.05),17W组、27W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原发性出血率、继发性出血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极电凝术切除扁桃体安全可靠,最适宜功率为27W,值得在国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1-2004年,我科应用臂丛神经阻滞患者124例,男68例,女56例,年龄17—74岁。ASAⅠ-Ⅱ级,上肢外伤行清创缝合术,血管、神经、肌腱吻合术,内固定术共73例;上肢内固定物取出术33例;正中神经或挠神经探查术13例;肩关节复位术3例;皮瓣转移术2例。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10mg。  相似文献   

16.
周凤琴  陈爱  罗宁 《吉林医学》2013,(20):4133-413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不同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地区三家中心医院的患者,根据不同的分层标准随机分为保护膜开窗组、网状弹力帽组、自黏弹性绑带组、非自黏弹力绑带组和传统无菌透明贴固定组,观察各组的效果。结果:网状弹力帽组、自黏弹性绑带组和非自黏弹力绑带组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其余两组,脱管的发生情况显著较低(P<0.05);保护膜开窗组患者渗漏肿胀发生率以及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余组(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几种固定方法各具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选择最佳的固定方式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无创呼吸机对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搜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胎龄将其分为足月组、晚期早产组、早期早产组,均为40例.3组均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临床疗效、用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治疗后3组患儿酸碱度(pH)较之前均显著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足月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优于晚期早产组、早期早产组,同时晚期早产组治疗12h后PaCO2优于早期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组总有效率优于晚期早产组、早期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少于早期早产组、晚期早产组,但足月组用机时间多于早期早产组、晚期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组气胸发生率高于晚期早产组、早期早产组,早期早产组肺部感染、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足月组、早期早产组,晚期早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有助于改善不同胎龄NRDS的血气指标,延缓病症进展,但临床应强化对足月儿的防治措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红伟 《当代医学》2010,16(5):85-87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SE)不同栓塞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治疗肝癌伴脾亢(HCC-HS)122例,其它继发性脾亢1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例,高雪氏病1例,其中53例行2次以上PSE;所有脾亢患者分为脾动脉主干内PSE术(主干组),脾动脉分干内PSE术(分干组)。所有患者术后观察脾脏栓塞程度,对血常规的影响,术后并发症情况,并与术前比较,以此评价PSE术的疗效。然后对主干组和分干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8例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脾外栓塞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分干组较主干组轻而少。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脾动脉分支若呈二干型或三干型,则应尽量行分干内PSE术;分支若呈无干型或主干明显扭曲而插管困难时,则易行主干内PSE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4项实验室常规生化项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寻找简便实用的实验室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采用参考文献的方法来评定14项实验室常规生化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并对评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配对t检验.以确定不同方法间差异性和不同不确定分量与合成不确定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四种方法评定不确定结果显示,在RocheModularPI检测系统上,方法A与方法C不确定评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不确定度分量与合成不确定度的相关性上。长期重复性作为不精密度导人的不确定度分量以及室间质评结果计算偏移、校准品不确定度或校准验证偏差作为偏移导人的不确定分量与合成不确定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测量误差中的不精密度和偏移可作为常规项目在测量过程中合成不确定度的主要分量,临床实验室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评价不精密度和偏移的分量来评价常规项目的合成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20.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不同术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62例,根据其损伤类型分别采用普通T型钢板固定21例、锁钉加压钢板(LCP)固定7例、单纯克氏针固定5例、克氏针 外固定支架固定20例、T型钢板 外固定支架固定9例。植骨者36例,手术均在伤后10天内进行。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根据Dienst标准,各组的优良率分别为:T型钢板固定90.5%,LCP钢板固定85.7%,单纯克氏针固定100.0%,克氏针 外固定支架固定95.0%,T型钢板 外固定支架固定组88.9%。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根据其损伤类型,采用相对应的手术方法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对严重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及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