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制备布洛芬缓释微丸。方法以药用糖丸为母核,欧巴代为粘合剂和包衣材料,采用包衣造粒机撒粉上药及流化床包衣的工艺制备布洛芬缓释微丸。结果制得的微丸均匀圆整,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该微丸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布洛芬缓释胶囊的质量要求。结论采用药用糖丸撒粉上药及流化床包衣的工艺可制备布洛芬缓释微丸。  相似文献   

2.
粉末包衣工艺制备醋氯芬酸缓释微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粉末包衣工艺制备醋氯芬酸缓释微丸。方法:对醋氯芬酸粉末包衣的工艺、药物的体外释放度及稳定性进行考察。包衣液采用Eudragit RS30D与Eudragit RL 30D的比例为10:1,包衣增重为70%,熟化时间为6h,增塑剂PEG6000、抗黏剂滑石粉、消泡剂二甲基硅油分别占包衣聚合物量的12%,40%,0.3%。结果:包衣微丸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微丸体外稳定,工艺重现性好。结论:粉末包衣工艺制备醋氯芬酸缓释微丸工艺可行,制荆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3.
豆腐果素缓释微丸包衣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别以Surelease、Eudragit RS30D/RL30D为包衣材料,制备豆腐果素缓释微丸,筛选包衣工艺的优化参数。结果表明,用Surelease、Eudragit两种包衣材料均可得到在12h内缓慢释放的微丸,后者有近1h的时滞。  相似文献   

4.
缓释微丸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应用国产快速搅拌制粒机,将强亲水性的硫酸锌制成硫酸锌微丸,以缓释包衣液进行包衣,可在24h内恒速释放。并探讨了制备微丸的工艺条件以及缓释包衣的材料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选具有掩味作用的连番止泻包衣微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通过微丸制备、以及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以黄连包合率为指标,确定包衣微丸制备工艺。结果 最佳工艺得到的最佳条件为用57.63%EC,20.35%HPMC,15.48%滑石粉作为包衣材料,黄连包合率可达到92.8%,且经过模拟药物在人工唾液中的释放速率,证明包衣微丸在人工唾液中2 min内未释放,5 min仅有少量释放。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预测性较好,该工艺研制的包衣微丸质量指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银杏叶提取物微丸,并测定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3种不同包衣材料(欧巴代Ⅱ、Eudragit L30D-55、Eu-dragit S100)对银杏叶提取物进行包衣,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成相应的包衣微丸;将3种包衣微丸按预设比例混合制成混合包衣微丸;采用pH梯度改变介质方式(0.1mol.L-1盐酸、pH5.8PBS、pH7.2PBS)测定包衣微丸和混合包衣微丸的释放度。结果:3种不同包衣微丸分别在0.1mol.L-1盐酸、pH5.8PBS、pH7.2PBS中可以迅速释放;混合包衣微丸在pH梯度改变介质中持续释放,约8h释放完全。结论:该制备工艺可行,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左乙拉西坦缓释微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及其对体外释药的影响。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LEV含药丸芯,以Surelease? E-7-19010为缓释包衣材料,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LEV缓释微丸。结果 LEV缓释微丸的12 h体外释放符合一级释药特征。有无致孔剂、包衣材料的用量、含药丸芯的大小对缓释微丸的体外释药行为有影响,而转篮转速对于缓释微丸的体外释药行为无显著影响。结论 自制的缓释微丸工艺简便,具有良好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8.
挤出-滚圆和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硫普罗宁肠溶微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冰芳  郭林群  孔茵 《医药导报》2006,25(9):0942-0944
目的应用挤出 滚圆法及流化床包衣制备硫普罗宁肠溶微丸,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国产挤出 滚圆造粒机制备硫普罗宁微丸,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用微型流化床包衣设备,将微丸包肠溶衣,考察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及不同包衣增重微丸的体外释放实验。结果制得的硫普罗宁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15%包衣增重的微丸体外释放比较理想。结论应用国产挤出 滚圆造粒机制备硫普罗宁微丸,工艺简便,制得的微丸质量好,采用适当的包衣工艺,可制得硫普罗宁肠溶微丸。  相似文献   

9.
包衣锅和全自动包衣造粒机制备微丸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包衣锅和全自动包衣造粒机制备微丸的方法。方法:对分别采用包衣锅和全自动包衣造粒机制备微丸的方法及微丸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全自动包衣造粒机制备的微丸堆密度大,休止角小,填充装量差异小,全自动包衣造粒机制备微丸既能保证微丸质量,又能提高效益,结论:用全自动包衣造粒机制备微丸取代包衣锅制备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萘普生肠溶微丸两种包衣工艺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选用离心包衣法和流化床包衣法,对萘普生药丸进行肠溶包衣,评价和比较其制备工艺和产品质量。结果:两种方法制得的肠溶微丸质量评价指标均良好,无显著差异,但流化床包衣工艺更经济、更安全。结论:流化床包衣法更适用于萘普生肠溶微丸的制备。  相似文献   

11.
氧化苦参碱肠溶包衣微丸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阳  王宝华  伍丹  张晓茹 《中国药房》2009,(24):1870-1872
目的:制备氧化苦参碱肠溶包衣微丸。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包衣锅转速、包衣锅温度和喷枪压力对包衣条件的影响,并比较各种树脂包衣液的性质,选出适宜的包衣材料;采用包衣锅法制备微丸;以体外释放度评价包衣效果。结果:包衣条件为包衣锅转速50r.min-1、包衣温度30℃、喷枪压力0.10MPa;包衣材料为湖州Ⅲ号聚丙烯酸树脂;制备的微丸体外释放度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要求。结论:所选方法可制备出体外释放良好的氧化苦参碱肠溶包衣微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片薄膜包衣的优良工艺。方法:使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包衣液浓度、喷液流量、片床温度和包衣锅转速4个工艺对薄膜包衣的影响,探讨环丙沙星片薄膜包衣制作优良工艺。结果:以10%浓度LE薄膜包衣剂,预热时间为6min,喷液流量为10g/min,片床温度为50℃,包衣锅转速为7r/min进行包衣滚筒制作的片剂外观和增重符合规定要求。结论:通过正交试验,能够获得环丙沙星薄膜包衣制备的最佳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3.
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决明子微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并优化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决明子醇提物微丸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制剂工艺条件制备决明子醇提物微丸,考察微丸的粉体学性质,流化制粒包衣机将微丸包衣,并测定体外溶出度。结果以MCC为主要辅料,载药量40%,挤出频率30 Hz,滚圆频率50 Hz,滚圆时间4 min,经流化床包衣制得的决明子醇提物微丸,圆整度、流动性、体外释放度均较理想。结论应用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决明子醇提物微丸,其工艺简便,成品质量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显微图像测量薄膜包衣厚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显微图像测量薄膜包衣厚度.以薄膜包衣厚度和均匀性为指标,考察包衣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5.
以马来酸氯苯那敏为模型药物,采用离子交换树脂(Amberlite IRP-69)为载体制备药物树脂复合物。再以丙烯酸树脂(Eudragit RS100)为包衣材料,通过离子交换的方式对氯苯那敏树脂复合物进行表面包衣,并对表面包衣工艺参数的影响进行单因素考察,以期制备具有良好缓释性能的氯苯那敏树脂复合物微囊。在本试验范围内,药物树脂复合物的载药量越高、Eudragit RS100浓度越高、反应介质(95%乙醇)用量越多以及反应温度越高,药物释放越慢。上述结果提示,表面包衣法制备药物树脂复合物缓释微囊的生产操作简单,工艺重现性好,可进一步作制剂加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鱼腥草素钠(SH)进行颗粒包衣,提高其稳定性。方法:采用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包衣材料,用流化床项喷技术对SH颗粒进行包衣,以收率为指标,考察了包衣增重、增塑剂用量、包衣温度、黏合剂等因素对包衣收率的影响,筛选包衣处方及优化制备工艺参数,并通过稳定性考察包衣后鱼腥草素钠的稳定性。结果:优化后的包衣处方是包衣增重为15%,增塑剂用量为5%,包衣温度为60℃。包衣颗粒中SH含量是(86.6±0.4)%(g/g,n=9)。SH包衣颗粒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放置10 d,稳定性很好。结论:SH原料颗粒经过HPMC包衣后能有效提高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胡仁胜  席仲洪 《中国药业》2009,18(20):42-43
目的解决泮托拉唑钠片的薄膜包衣工艺问题。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泮托拉唑钠片的薄膜包衣工艺进行优化改进。结果经片面外观检查,外观合格率达100%。结论经优化改进的工艺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Raman spectroscopy was implemented successfully as a non-invasive and rapid 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PAT) tool for in-line quantitative monitoring of functional coating. Coating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at which diprophylline tablets were coated with a sustained release formulation based on Kollicoat® SR 30 D. Using PLS a multivariate model was constructed by correlating Raman spectral data with the mean dissolution time as determined by dissolution testing and the coating thickness as measured by terahertz pulsed imaging.By performing in-line measurements it was possible to monitor the progress of the coating process and to detect the end point of the process, where the acquired coating amount was achieved for the desired MDT or coating thicknes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抗癌灵缓释滴丸的包衣工艺进行研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包衣工艺。结果:最佳包衣处方为:缓释层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与羟丙甲纤维素(HPMC)比例为15∶6,缓释层聚合物增重百分数为4%,肠溶层FS30D增重百分数为20%。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结论:该包衣工艺简单实用,所制备的滴丸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