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瘫痪为特征的疾病,绝大多数为单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表现为患侧口眼歪斜、露睛流泪,额纹、鼻唇沟变浅甚至消失,肌力减弱或丧失致面部向健侧偏歪,口腔、表情功能不同程度不全。临床分为中枢型和周围型,以周围型多见。笔者近年来采用改进加电方法的电针、患侧面部按摩、意识自主支配患侧表情肌运动锻炼三联疗法,治疗周围型面瘫56例,疗效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面瘫又称口僻、吊线风.临床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甚者口角流涎,咀嚼时食物滞留在患侧齿颊之间,或因面瘫口歪致说话吐字不清.面瘫临床一般分为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两者.本文主要论述周围性面瘫的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3.
梁文慧 《新中医》2012,(6):208-21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其表现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本病属中医学面瘫、口僻、吊线风、口眼斜等范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分穴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分期分穴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面部温度差及面神经功能、面瘫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P0.05)。治疗前两组患侧与健侧面部温度差、神经功能评分、面瘫Portmann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温度差均明显缩小,两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侧与健侧面部温度差显著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及面瘫Portman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分期分穴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对改善患侧面部温度和面部神经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面瘫38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瘫是指面部或左右一侧瘫痪,以病侧面部肌肉松驰,纵缓不收,口眼歪向健侧为主症被称为“口眼喎斜”。也有因瘫侧口角恢复缓慢而称为“口喎”;又有因中风病出现中枢性面瘫者,面上部表情肌群并不瘫,皱额、蹙眉、闭眼动作均无障碍,仅以人中沟平坦变浅连同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为主症,亦称为“口喎”。两者在治疗时宜加鉴别。笔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和针灸理论及经络学说为指导,应用针刺疗法治疗面瘫38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385例中,男171例,约占总数44.41%,女214例,约占总数55.…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症状无异于一般性周围性面瘫,表现为病变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由于人群的特殊性,针灸治疗在常规基础上有所修改。  相似文献   

7.
面部神经麻痹、面部神经炎 ,亦称“面瘫” ,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面部神经功能运动障碍 ,肌肉纵缓不收 ,出现患面部肌肉神经麻痹症状。1 临床表现风寒湿邪侵袭、刺激、面部神经感染、免疫异常反应、缺血都能引起人体面部、口角、眼睛、耳部、头部神经脉络痹阻不通 ,造成患病侧口眼歪斜 ,偏向健侧 ,口角下垂 ,流涎 ,进食不便 ,病侧眼裂增大、流泪 ,额头皱纹消失 ,鼻唇沟变浅 ,语言障碍等症状。面部神经麻痹 ,临床上分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类型 ,分左右两侧。主要诊断周围性面瘫特点 :面部神经功能丧失 ,运动僵滞障碍 ,按压地仓穴、颊…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应用针刺选穴加面部患侧穴位加减艾灸面瘫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以针刺、点刺、艾灸相结合的方法治疗31例,其中发病4天~1年患者18例;发病2个月~1年有面瘫后遗症患者10例。结果:31例患者不论初次发病还是有面瘫后遗症者均疗效显著。结论:应用针刺选穴加面部患侧穴位加减艾灸治疗面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面瘫是常见的一种面神经疾患,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病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发生口眼歪斜,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症。笔者采用针刺加电针治疗面瘫5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灸调整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温度对称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面部穴位温度对称性,分析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温度对称性的调整作用。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采集30例健康人48例面瘫患者发病初期、治疗过程中、痊愈后的面部红外热像图,进行面瘫患者与健康人面部穴位温度对称性状况的比较,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面瘫患者面部左右侧常用治疗穴位温度差大于健康人,发病初期除迎香、阳白、夹承浆外,面部左右侧常用治疗穴位温度差与健康人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病变的恢复,双侧穴位温度差值较发病初期减小;痊愈后患者面部左右侧穴位温度差值和健康人接近。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温度值存在明显不同,左右侧温度对称性较差;针灸可以调整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的温度对称性。  相似文献   

11.
<正>面神经麻痹(面瘫)的病因现代医学目前尚未明确。多数患者是因为局部受寒、着凉的缘故,面部的血管神经因受风寒发生痉挛,使该血管神经组织供应区域出现缺血、炎症水肿而致病。面瘫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本病以25~50岁  相似文献   

12.
面瘫(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皱额、闭目、耸鼻、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等.笔者自2006年以来,诊治面瘫6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唐斌 《吉林中医药》2008,28(11):825-825
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1].以患侧面部板滞、麻木、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为主要症状[2].笔者从2003~2006年采用温针疗法治疗73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辛卓萍 《西部中医药》2004,17(12):33-34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20-30岁青壮年多见。本病发病急骤,临床分为周围性与中枢性两类,本篇仅叙述周围性面瘫,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板滞不适、麻木、瘫痪,不能做蹙额、皱眉、鼓腮等动作,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部分忠者初期又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重者可出现患侧舌前  相似文献   

15.
伍丽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5):686-686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故又称“口眼歪斜”。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病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发生口眼歪斜,也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笔者采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侧,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浅谈周围性面瘫的针灸疗法哈尔滨毛织厂职工医院杨国良哈铁中心医院姜宏睿周围性面瘫又名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祖国医学属中风范畴,一般称口眼歪斜,病在面部,不涉及四肢,是一种常见病,以青壮年多发,本病发病急速,多在睡眠醒后,面部呆滞,患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  相似文献   

17.
薛南玲 《吉林中医药》2012,32(8):837-838
目的:观察针刺及中西药结合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患侧面部针刺加中药汤剂外熏、口服、西药口服或静脉滴注的方法治疗,针刺取穴:主穴取患侧地仓、颊车、翳风、风池、牵正、足三里、太冲、合谷(健侧).急性患者前3d面部取穴宜少且浅刺,同时给予TDP照射患侧面部及耳周,每次30 min,针刺3d后,根据麻痹部位,选取适当穴位分组轮换治疗,可加用阳白、鱼腰、迎香、颧髎、水沟及夹承浆.结果:痊愈48例,占92.3%,显效3例,占5.8%,有效1例,占1.9%.结论:针刺及中西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周围型面瘫针刺治疗的时机与刺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是患侧面部表情肌麻痹,如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健侧歪斜等。面瘫的病因,中医理论认为是外感风寒之邪气侵袭阳明、少阳经脉,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面部肌肉、筋脉失于气血濡养,纵缓不收而发病;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吹而发生痉挛,  相似文献   

19.
面神经麻痹中医称口眼歪斜、口僻。本病通常急性发作,突然发现面部僵硬,面颊动作不灵,额纹消失,闭眼、皱眉不能,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鼓腮漏气,咀嚼面颊存食,饮水由患侧口角外流,以及病侧面部出汗障碍、发凉等现象。笔者用面三针为主治疗面瘫,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15例中,男12例,女3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55岁;右侧9例,左侧6例;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7年。其中9例经中西药、针灸、理疗、按摩治疗效果不佳,1例面瘫  相似文献   

20.
<正>周围性面瘫是由于经颅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面部表情肌出现瘫痪,以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春秋季节常见病,尤以青壮年多发,一般为单侧受累。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因存在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