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考核酵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在易感藏族人群中的免疫原性。方法为1 609名从横断面调查中筛选出的HBV易感者接种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剂量10ug/mL,程序0、1、6个月。免疫7个月后,随机整群选择615名接种者采集静脉血标本,固相放射免疫(RIA)法定性检测HBsAg、抗-HB,Abbott公司的MEIA试剂定量检测抗-HBs。结果共549名接种者抗-HBs阳转,阳转率89.3%,抗-HBs阳转者几何平均浓度(GMC)为3 514.6mIU/mL;抗体阳转率和GMC均呈随年龄降低的趋势,而与接种者的性别、职业、居住地等无关;观察结束时检出8名HBsAg阳转者,其原因待查。结论藏族人群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有良好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乙型肝炎高发地区 ,为了很好地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与流行 ,必须提高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简称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及接种效果。因此 ,我们对接种过乙肝疫苗者是否成功进行了临床研究与应用。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好方法。但是有少部分人免疫失败。 2 0 0 1年 2月 ,我们对无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产生的免疫失败者应用乙肝疫苗三周接种法再次免疫接种 ,并与 0 1 6月接种法对照观察。1 对象与方法1 1 标本收集曾接受乙肝疫苗 0 1 6月接种但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产生者 4 1人 ,其中男 2 1人 ,女 2 0人 ,年龄在 10~ 5 0岁之间 ,平…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疫苗(简称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措施。近年来,乙肝疫苗已开始更新换代,基因工程疫苗将逐步取代血源疫苗。为比较基因与血源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我们应用三种乙肝疫苗对成人接种的免疫效果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4.
甘露聚糖肽对促进乙肝疫苗接种者抗体形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接种乙肝疫苗是人体抵抗HBV侵袭的卓有成效的方法.但是接种乙肝疫苗后,成人约有15%~30%接种者无免疫应答.为何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免疫应答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选择健康成年人经0、1、6个月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0μg进行初次免疫后7个月复查无免疫应答124例成年人,再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并同时加服甘露聚糖肽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校新生接种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后的效果,为乙型肝炎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某高校2005年入学的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检测呈阴性的2700名学生为对象,按免疫程序分别接种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5ug/支3针,观察其免疫1,2,3年后血清的抗HBs阳转率,并对免疫无应答(乙肝五项全部阴性)的学生,加强疫苗接种(10ug和20ug/支),按免疫程序分别再接种3针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再检查抗HBs阳转率。结果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年后检测抗HBs阳性率为87.69%,2年后为8400%,3年后为75.00%,与全程免疫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疫苗接种剂量10ug和20ug分别按程序接种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分别是96%和97.87%,与加强免疫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但必要时需加强免疫.增加抗体应答者的远期免疫效果,发挥其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HBV感染的有效措施。血源乙肝疫苗(下称血源苗)在我国已应用10余年,近年来,国内已应用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下称基因苗)替代血源苗。为比较两种疫苗疗效,我们于19g7年5月~1998年6月观察了549名婴儿抗一HBS产生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l方法1.1免疫方法将在本市2所医院分娩、产前检查*BS*。(一)的孕妇所生婴儿,随机分为血源苗组275人和基因苗组274人。两种疫苗均为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使用时均在有效期内。按0、1、6免疫方案,血源苗10ugX3针,基因苗sugX3针,均接种于婴儿三角肌内。1.2检测方法全…  相似文献   

7.
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付云威 《黑龙江医学》2002,26(5):398-398
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 )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佐剂疫苗。主要是收集健康携带者的血液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处理后制成。接种于人体后 ,便刺激人体产生乙肝表面抗体 ,具有防止乙肝病毒感染作用。为了解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反应 ,我校医院主要针对 1998~ 19992年中接种乙肝 (重组 )酵母疫苗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后 ,观察接种后的反应效果。1 材料和方法本资料主要取自于 1998~ 1999年中新入我校的应届大学生 ,共计 2 2 5 5人 ,按照 0、1、6的常规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 ,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剂量为 5ug ,接种半年后 ,采…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 3种不同剂量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 130例 15~ 18岁健康人群的血清样品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HBsAg、抗 -HBs、抗 -HBc。 3项指标均为阴性者注射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 ,在全程免疫后 1年检测抗 -HBs阳转率及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结果 接种 3种不同剂量的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后均获得不同的免疫效果。结论 年龄在 15~ 18岁的健康人群 ,3次 2 0 μg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明显优于 3次 10 μg、5 μg的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9.
有关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问题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以下简称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各地的实验观察均证明国产乙肝疫苗安全有效,但由于该疫苗使用时间较短,人们对它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影响接种工作的开展。为帮助基层卫生人员了解一些乙肝疫苗的情况和接种方法等,现就几个常见问题作一解答,仅供参考。一、乙肝疫苗是一种什么疫苗? 目前,国内生产的乙肝疫苗,主要是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正在研制中。常规疫苗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建国 《广西医学》1998,20(2):243-246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传染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对乙型肝炎最有效的预防途径是对易感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1985年以前,世界各国使用的乙肝疫苗均为血源性疫苗。1986年酵母重组的乙肝疫苗获批准正式使用“‘,这种通过DNA重组技术制备的乙肝疫苗,不仅为控制和消除乙型肝炎在世界范围内的感染流行提供了新武器,而且避免了血源性疫苗可能传播疾病(如艾滋病)危险,解决了人类血浆供应的限制,可以大规模地生产,,降低了乙肝疫苗生产的成本。现将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研究近况综述如下。1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种类1.1国外使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家属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对250例乙型肝炎患者家属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每次接种乙肝疫苗10μg,Ⅱ组每次接种乙肝疫苗20μg,按0、1、6月3针免疫方案进行,疗程结束30d后检测抗-HBs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组、Ⅱ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70.8%和84.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6.9,P〈0.01)。结论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具有良好的免疫性和安全性,其中20μg乙肝疫苗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2.
马磊  何卫  刘涛  徐朝艳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69-169,172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母婴阻断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6月出生的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299例,分为A、B两组进行效果观察,A组126例,24 h内及时接种10μg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B组173例,在24 h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时,同时接种100 UI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所有婴儿按0、1、6个月完成全程免疫后,7~12个月做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 A组126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婴儿中,Anti-HBs有效保护数34例,保护率26.98%;B组173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婴儿中,Anti-HBs有效保护数108例,保护率62.43%,统计学分析比较,P〈0.01,二者差异显著,B组保护率显著高于A组。结论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出生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同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效果优于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者。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起始时间与免疫保护效果调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出生后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不同接种起始时间与免疫效果的关系 ,为正确执行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实践依据。 方法 以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江门市区幼儿园、小学、中学各抽 2所学校 ,按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重点调查完成 3针以上免疫的观察对象中 ,出生后乙肝疫苗不同接种起始时间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 ,并设出生后 2 4h内接种、1~ 12月接种和 >12月接种等 3组进行比较。 结果  3组HBsAg阳性率分别为 0 0 9%、1 87%和 7 78%。各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 ( χ2 =113 8 2 8,P <0 0 0 1)。 结论 新生儿出生后是否及时接受乙肝免疫对控制乙肝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为合理利用卫生资源 ,充分发挥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必须坚持 0、1、6月免疫程序 ,出生后 2 4h内开始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低或无应答相关因素及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华 《右江医学》2006,34(3):310-312
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已得到国内外学者一致肯定。按0、1、6月免疫程序对健康人群进行接种3针乙肝疫苗,仍有5%~10%[1]接种者不产生抗-HBs或抗-HBs水平过低,而又重新成为乙肝的易感者,这种现象称为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许多学者经过多年研究,证实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与诸多因素有关,如疫苗贮存条件、免疫程序、接种部位、性别、体重、吸烟等。但在消除以上因素后,乙肝疫苗无、低应答现象仍然存在,许多学者又对接种者机体内HBV感染、人白细胞抗原、免疫应答异常、免疫缺陷、年龄等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陈国志 《农垦医学》2000,22(2):123-124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为了解垦区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抗体持久性 ,选择再免的合适时间 ,有效地指导今后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我们选择了垦区不同时期接种疫苗的四个单位 ,进行了全程乙肝血清学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选择筛检ALT在正常范围、HBV三项指标(HBsAg、抗 -HBs、抗 -HBc)全阴性、全程完整接种乙肝疫苗者 ,实际观察 1 367人。免疫程序按 0、1、6接种 1 0 μg血源性乙肝疫苗 ,并进行连续四年的HBsAg和抗 -HBs检测。1 2 检测方法用ELISA法检…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不同时间的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我校学生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状况。方法 :对 1999~ 2 0 0 1年在入学时已全程接种了 5 μg/次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 912名学生 ,观察其免疫后 1、2、3年血清的抗 - HBs阳转率 ,并对检测 HBV5项指标全部阴性的学生加强接种一针 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1个月后再检测抗 - HBs。结果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1年后检测抗 - HBs阳转率为 78.92 % ,2年后是6 9.2 0 % ,3年后是 5 8.6 0 %。全程免疫 3年后抗 - HBs阳转率最低 ,与全程免疫后 1、2年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加强接种一针 10μg乙肝疫苗 1个月后检测 ,抗 - HBs阳转率达 85 .6 3% ,与加强免疫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结论 :本校学生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应答良好 ,但全程免疫 3年后建议对学生的抗 - HBs进行复查 ,必要时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17.
新兵接种甲肝和乙肝疫苗3年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远贵  马峰  刘世昌  龙泳  徐德忠 《医学争鸣》2001,22(18):1717-1719
目的:观察新兵接种甲肝疫苗与乙肝疫苗3a效果。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观察3a接种甲肝、乙肝疫苗保护效果。结果:接种甲肝疫苗组2201人,无1人发生甲型肝炎;对照组2611人,发病4人;甲肝疫苗接种3a的保护率为100%。接种乙肝疫苗组2611人,发生乙型肝炎1人;对照组2628人,发生乙型肝炎5人;乙肝疫苗接种3a的保护率为80%。结论:部队新兵接种甲型与乙型肝炎疫苗,可使部队战士甲、乙型肝炎发病率减少80%。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官兵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今后做好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乙肝三系五项阴性的官兵随机分组,用10μg和20μg乙型肝炎疫苗按0、1、6个月程序接种,全程接种后1、12、24个月检测血清抗-HBs,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者抗-HBs的产生率显著高于10μg接种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值增高且下降也明显减缓,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部队官兵宜首选20μg乙型肝炎疫苗按程序接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无应答的成年人接种60μg乙肝疫苗后的抗体产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深圳市某医院既往接受过乙肝疫苗0、1、6程序接种而未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职工中,接种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60μg重组乙型肝炎(酿酒酵母)疫苗,1年后采集接种者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法)检测抗-HBs水平。同时对接种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影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1份,收回有效问卷111份,有效回收率为91.74%。接种后,乙肝抗体阳转率达100.0%,乙肝保护性抗体阳转率达91.89%。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经常接触乙肝患者、肥胖、熬夜、子女接种乙肝疫苗后无抗体、父亲接种乙肝疫苗后无抗体、母亲接种乙肝疫苗后无抗体、饮酒等因素对接种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无应答者接种一针高剂量60μg乙肝疫苗,可获得较好抗体应答。尚未发现影响接种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广西医学》2009,(9):1259-1259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教育厅联合下发通知,将用3年时间为全区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免费补种乙肝疫苗。接种对象是全区范围内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的未免疫人群: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接种3针次;既往接种不足3针次者,补足3针;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接种3针次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