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腿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患肢腓肠肌内侧血管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胫前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良好。结论对小腿主干血管损伤伴骨外露、骨髓炎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患肢腓肠肌内侧血管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可避免采用健侧血管供血的桥式皮瓣修复,有效地保护了健侧小腿的胫后动脉,缩短疗程,减少双腿固定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小腿桥式交腿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组织移植而受区又无可供吻合血管时的解决办法. 方法 采用以健侧胫前或胫后血管为蒂桥式携带游离皮瓣移植修复11例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结果 采用健侧胫前血管形成顺行皮瓣桥式携带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患肢创面缺损6例,皮瓣全部成活.采用健侧胫后血管形成顺行皮瓣桥式携带游离皮瓣5例,其中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行清创植皮术后,创面修复良好.其余3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结论 以健侧小腿胫前或胫后血管作为游离组织移植时的供血血管,是解决患侧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且受区又无可供吻合血管时的一种理想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带旋髂浅动脉髂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VSD技术联合带旋髂浅动脉髂腹股沟皮瓣游离治疗22例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结果皮瓣均成活,受区无窦道形成。术后平均随访1年,皮瓣质地柔韧,外观良好,患肢恢复触痛觉、冷热觉,活动功能良好。结论此方法治疗胫前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良好,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手术成功率,最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联合腓肠肌肌皮瓣治疗胫前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6例胫前中上2/3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VSD联合腓肠肌肌皮瓣治疗。结果 16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3年。1例患者行岛状肌皮瓣转移时,因皮瓣血运差改行肌瓣转移+植皮术,全部成活;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物排异反应,去除内固定物后伤口愈合。余14例患者皮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对患肢膝、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一期应用VSD覆盖创面,后行腓肠肌肌皮瓣转移治疗胫前不同平面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联合游离植皮修复髌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修复8例外伤性髌前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肌瓣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肌瓣移植术后过程顺利,肌瓣和其上游离植皮全部成活,取得了较满意效果.2例术后发生小的创缘表浅感染,经敷料交换治疗逐渐愈合.随访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以螺旋桨式旋转修复或以滑行推进的方式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6例,前踝软组织缺损3例,足跟后侧的软组织缺损13例。结果22例移植组织成活21例,1例皮瓣尖端坏死,经换药二期植皮后成活,成活率95.5%。术后经3~20个月随访,皮瓣外观、质地良好,痛温觉有一定的恢复。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内踝、前踝、足跟后侧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趾长屈肌瓣修复小腿创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趾长屈肌肌瓣修复小腿中下段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应用保留屈趾功能的趾长屈肌肌瓣翻转修复小腿中下段胫前组织缺损,再以不打包的游离皮片敷盖肌瓣。结果 临床应用8例,肌瓣全部成活,外观良好,屈趾功能正常。结论 应用保留屈趾功能的趾长屈肌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胫前组织缺损,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以患侧腓肠肌内或外侧血管与胸背血管吻合的背阔肌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临床上治疗小腿胫前大面积皮肤缺损,骨外露,骨髓炎患者3例,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效果良好。结论:本法主要适应于患侧小腿主要血管损伤,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骨外露、骨髓炎患者。可避免利用健侧下肢血管桥式交叉供血,避免健侧或患侧下肢主要血管损伤,减轻患者术后痛苦、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胫前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附56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胫前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创伤,慢性溃疡及瘢痕癌等原因所致胫前软组织缺损采用6种皮瓣进行局部转位,交腿移植,游离移植及桥式游离移植修复,结果:除一例失败外,其余皮瓣均成活,颜色及外形均较满意,无一例截肢,结论:根据不同的创面选择相应的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可最大限度地恢复小腿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组合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手术技巧. 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组合皮瓣移植治疗36例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采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组合携带健侧胫后血管的单桥式皮瓣修复14例,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组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1例,游离背阔肌皮瓣组合带健侧胫后血管的单桥式皮瓣修复6例,游离胸脐皮瓣组合局部转移腓肠肌皮瓣修复3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组合游离胸脐皮瓣修复1例,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游离胸脐皮瓣分别组合携带顺、逆行健侧胫后血管的双桥式皮瓣修复1例. 结果 本组有3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并进行了血管探查,解除动脉危象后1例游离皮瓣成活,1例游离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另1例静脉栓塞探查术后游离皮瓣部分坏死.其余33例患者移植组织令部成活,创面一期修复,总成功率为97.2%(35/36).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1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患肢足踝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采用不同形式的组合皮瓣移植,为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技术方法 ,手术虽有一定风险,但可有效降低伤残率,恢复肢体功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1.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手外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总结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外伤创面手术时机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4年6月,应用胸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9~42岁。撕脱伤12例,碾压伤2例,热压伤5例,电烧伤3例;急诊手术13例,3~7d手术9例。手术依创面情况选择胸部或下腹部皮瓣,修薄皮下脂肪保留2~4mm。对于多指损伤,将皮瓣设计成2~3叶,形成多个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手部缺损区分别置于皮瓣内。结果术后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21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2年,受区皮肤平整、色泽好、质地软,断蒂后不须修整,外形美观,功能恢复满意。术后3~6个月有触觉及痛温觉恢复。结论应用胸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疗程短,术后手外形及功能恢复佳等优点,是较理想的一种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Tensor fascia latae (TFL) myocutaneous flap, utilized as 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successful functional repair of the foot drop deformity is presented in this case report. A 21‐year‐old male patient was subjected to a close‐range high‐velocity gunshot injury and sustained comminuted Gustillo‐type IIIB open fracture of his left tibia. A composite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 including tibialis anterior and extansor hallucis longus tendons was determined. The injury was managed in two stages. In the first stage, the immediate reconstruction of the open tibia fracture was provided by using a reverse flow sural flap and external fixation of the fracture. The functional restoration was achieved by vascular fascia latae in the second stage, 6 months after the initial skin, soft tissue, and bone defect repair.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was successful, and the foot drop gait was almost totally ameliorated. Reconstruction with TFL flap should be retained in the armamentarium for the functional repair of the foot drop deformity, caused by composite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of the pretibial region. © 2012 Wiley Periodicals, Inc. Microsurgery, 2013.  相似文献   

13.
逆行供血的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胫骨外露创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逆行供血的吻合血管胸脐皮瓣修复胫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4侧小腿动脉铸型标本进行了观测的基础上,于1993年5月~2000年7月,对临床收治的25例小腿中上段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胫骨外露,其中18例有胫前或胫后血管长段受损栓塞,创面最大为28 cm×11 cm,最小为11 cm×9 cm.采用小腿远端胫前或胫后血管远端与腹壁下血管吻合的胸脐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结果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三组主干型血管,三者彼此间在足踝部交通吻合十分丰富,有很好的相互代偿能力.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创面完全修复.结论只要小腿胫前或胫后主要血管之一正常,受损血管远端正常,逆行供血良好,即可采用吻合血管的胸脐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4.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逆行筋膜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瓣联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小腿远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在小腿后侧设计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的筋膜瓣联合全厚皮片移植治疗小腿远段及足踝部单纯软组织缺损12例,软组织缺损伴胫骨骨髓炎3例、跟骨骨髓炎2例,皮肤缺损范围3cm×5 cm~9 cm×13 cm,切取筋膜瓣最大13 cm×18 ca.供筋膜瓣区保留皮肤及髂腹股沟取皮区皮肤均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17例筋膜瓣联合全厚植皮均完全成活,成功治愈软组织缺损及骨髓炎,筋膜瓣供区、受区以及髂腹股沟取皮区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个月,外形平整美观,供区保留皮肤感觉正常. 结论 带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瓣联合全厚皮片移植既能充分治愈小腿远段及足踝区软组织缺损以及骨髓炎,同时也能最大程度保护患肢功能及整体外观.  相似文献   

15.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4cm×6cm~23cm×12cm,供区直接缝合或以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14例皮瓣全部存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溃疡发生,8例获保护性感觉,骨折愈合后下肢可负重行走。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足背串联皮瓣修复手部两处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足背串联皮瓣修复手部两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2月至2009年2月,采用游离足背串联皮瓣修复手部两处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手掌2处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手背2处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伴中指近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手部洞穿伤致手背、手掌洞穿性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切取皮瓣面积:近端皮瓣3 cm×3 cm~8 cm×7 cm,远端皮瓣4 cm×2 cm~6 cm×5 cm.足部供区采用全厚皮片植皮.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均一期成活,伤口甲级愈合,足部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10例获随访6~19个月,平均随访9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外观自然、不臃肿,感觉恢复S2~S3,手部功能恢复满意,足部供区愈合良好,无破溃及溃疡形成,行走功能无影响.结论 应用足背串联皮瓣修复手部两处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皮瓣设计灵活、质地优良等优点,是修复手部两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颏下动脉蒂岛状瓣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蒂岛状皮瓣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16例多种病变切除后所造成的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设计以颏下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6例被修复的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对术区外观感到满意,无再度挛缩显现发生。结论:颏下动脉蒂岛状瓣具有下颜面部组织类似的特性,颜色、质地好,供区隐蔽,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快速,是修复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1990年以来,利用深筋膜层血管网的丰富血供,结合z成形术术式,设计两侧反向Z成形筋膜皮瓣修复四肢关节、小腿胫前、头面及骶尾部有深部组织裸露的创面共已21例。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邻近皮肤形成皮瓣将创面完全修复,获得了较好外形和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19.
自1990年以来,利用深筋膜层血管网的丰富血供,结合Z成形术术式,设计两侧反向Z成形筋膜皮瓣修复四肢关节、小腿胫前、头面及骶尾部有深部组织裸露的创面共已21例。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邻近皮肤形成皮瓣将创面完全修复,获得了较好外形和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