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思维进行探讨.认为在对慢性肾衰竭的诊治过程中,采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出在临床诊治慢性肾衰竭过程中,应用整体思维、动态思维、辨病与辨证结合和大方、复法治疗的临床思维方法,对该病进行综合治疗,使中药在临床更好地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近年来诊治慢性肾衰竭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以及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专病专方,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总结慢性肾衰竭诊治经验,回顾性分析2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十分复杂,诊断须结合病史、化验、B超等检查,治疗上为内科非透析治疗、透析治疗及肾移植。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肾衰竭是由于多种慢性疾病造成的肾单位严重损害,一经出现即不可逆转且逐渐发展,缠绵难愈.应用中医药非透析疗法延缓慢性肾衰竭,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我们对活血化瘀法治疗或延缓慢性肾衰竭略有心得,并从瘀血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临床思维是指临床医师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治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法。临床诊治过程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过程。首先医师在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和思维方法的指导下,通过对患者的问诊、查体、实验室检查等,获得感性材料,然后运用大脑进行抽象思维加工创造,上升为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衰竭是由于多种因素致使肾实质发生损伤,肾脏功能减退,甚至发生萎缩,进而出现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引发一些列临床症状的疾病。在慢性肾衰竭的进展过程中,常常并发营养不良,机体营养不良又加速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1]。对于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意义重大。西医常常以补充蛋白、输血、纠正贫血、脂肪乳等纠正机体营养状况,短时间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但长期使用不仅价格昂贵,而且症状复发率较高,患者较难接受。中医通过整体出发,结合辨证思维,巧妙用药,在临床中取得一定疗效。本文从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病因、病机以及通过对营养不良的治疗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经过多次专题会议讨论及问卷调查而制定,主要内容为慢性肾衰竭的概念与分期、西医诊治原则、中医基本证型、中医常见复合证型及其治疗原则,旨在为广大中西医结合肾病工作者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吕笑  王琛 《吉林中医药》2023,(12):1404-1407
裂纹舌可在临床中指导慢性肾脏病的诊疗。王琛教授围绕慢性肾衰竭阳虚证,对其出现裂纹舌的病理机制、常见病因以及常用治法等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将该舌象称为“阳虚裂”,并且在大量临证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最终逐步形成了对“阳虚裂”的独特学术见解。该文重点从慢性肾脏病中期和末期两阶段阐述“阳虚裂”,结合慢性肾衰竭病机演变,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西医对症治疗,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效果显著,总体有效率可达83.25%。晚期效果较差。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卢跃卿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经验。方法:归纳总结卢跃卿教授多年来对慢性肾衰竭的诊治并进行分析。结果:卢跃卿教授针对病情辨证施治,抓住虚、瘀、浊、毒病等关键,从益气固本,健脾补肾,活血化瘀,通腑降浊,饮食调护等几方面着眼去审视病情,标本兼顾,取得了确切的疗效。结论:卢跃卿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蒙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Ctwonic renal failure,cRF)研究目趋增多和深入。本文对近年来蒙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蒙药单方剂、蒙药复方荆的临床应用及蒙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为蒙药防治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提供较为系统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为慢性肾衰竭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治疗的1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UA、BUN及SCr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慢性肾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3.75%,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58-59
目的:通过应用文献分析法,探寻中医药诊治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从而为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衰竭提供循征依据,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文献分析法,以国内多个权威数据库资料为来源,对国内近十年(2003—2012年)公开发表关于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分析。结果:共计检索文献3202篇,经排除后纳入本次研究共计304篇文献,结果显示在虚证证型中肾虚证(360频次)排列在第一位,肾虚证中肾阳虚证(84频次)最为常见,脾虚证(284频次)排列在第二位,脾虚证中脾阳虚证(73频次)所占比例最大;实邪致病因素中临床以湿、浊、瘀、毒最为常见,其中,湿邪(175频次)致病排在第一位,其次,依次是浊邪、瘀邪及毒邪等。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慢性肾衰竭发病与肾、脾、肝、肺四脏相关,以肾、脾为关键,脾肾阳虚证为慢性肾衰竭临床主要虚证证型,湿邪是最常见的致病实邪;因此,在中医药诊治慢性肾衰竭中我们应该重视温阳、补肾、健脾及化湿、活血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三维角度研究中医辨证论治思维在精神疾病诊治过程中的应用,初步探讨其特色性思维模式的具体应用方法,有利于建立中西医结合诊治精神疾病的新型模式,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不可逆地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常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其患病率和病死率高。如何对CRF进行早期防治,延缓CRF的病情进展,降低尿毒症的发病率,已成为各国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文章结合我科临床经验,阐述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与方法,突出中医特色,提倡中西结合治疗,提高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益肾降浊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肾衰竭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肾降浊化瘀法结合西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本组采用益肾降浊化瘀法结合西药对慢性肾衰竭进行治疗。[结果]本组38例中,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结论]益肾降浊化瘀法结合西药治疗慢性肾衰竭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竭病机以脾肾虚损为主,兼水湿、痰浊、瘀血。经方配伍严谨,在慢性肾衰竭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从治疗思路、辨证加减及作用机制三方面对真武汤、金匮肾气丸、防己黄芪汤和薯蓣丸四个补肾健脾类经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临床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肾衰竭提供经验。参考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19.
丁鹏 《光明中医》2016,(1):122-12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在慢性肾衰竭中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运用传统慢性肾衰竭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r、BUN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为81.6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96%,对照组为83.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后Scr、BUN临床指标较传统常规护理改善效果明显,治疗效果突出,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普遍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肾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6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r与Bun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