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二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LASIK)治疗残余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36只眼)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患者行二次手术。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6~36个月,随访6~12个月。结果:二次LASIK手术后在各随访时间平均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无显著差异;术后近视屈光度平均在±0.50 D以内,二次手术后,未见角膜后表面中央前凸的地形图改变。结论:二次LASIK手术治疗残余近视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沈志斌  吴松  王渝  杜川  秦玫 《重庆医学》2006,35(11):1015-1016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 000只眼LASIK术前与术后的视力、屈光度进行比较、分析、随访。结果中低度组患者在术后随访6个月后视力1.04±0.22,屈光度 0.43±0.15,高度组视力0.84±0.36,屈光度0.25±0.76;超高度组视力0.54±0.76,屈光度-2.25±1.24。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具有安全、有效、稳定等特点,逐渐得到广大近视患者的接受,成为角膜屈光手术的主导术式。  相似文献   

3.
米生健  贾丽  李金科  李敏  张玉萍 《医学争鸣》2004,25(10):940-941
目的:评价使用飞点扫描技术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首次术后残余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75例93眼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患者行二次LASIK手术,全部采用掀瓣的手术方式,两次手术间隔(7.2±3.6) mo. 术后平均随访超过6 mo. 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二次LASIK术后平均裸眼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6 mo时屈光度在±0.5D以内者为96.8%(90眼),有21.5%(20眼)的术后裸眼视力大于术前矫正视力. 无危及视力的并发症出现. 结论:使用飞点扫描技术的准分子激光设备行二次LASIK治疗残余近视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浅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34例(217只眼)近视患者(-6.00~-15.00 D),根据屈光度数分为甲组98只眼(-6.00~-10.00 D)和乙组119只眼(-10.25~-15.00 D),所有患者均行LASIK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厚度以及角膜激光切削直径进行分析,术后随访1年。结果甲组正常术眼比例显著高于乙组(P0.05);甲组正常术眼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角膜厚度以及角膜激光切削直径与回退术眼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乙组正常术眼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以及角膜激光切削直径与回退术眼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甲组回退术眼患者屈光度数与乙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LASIK可有效治疗近视眼患者,术中激光切削直径小者和高度近视术前角膜厚度较薄者术后发生屈光度数回退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对近视散光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SCAN - 195型准分子激光系统对 74例 (138只眼 )近视散光的患者进行治疗 ,PRK组近视度数在 - 1 0 0~ - 5 0 0D ,散光度数在 - 0 5 0~ - 3 0 0D之间的患者 ,共 6 1只眼 ;LASIK组为近视度数大于 - 5 0 0D伴散光者或散光度数大于 - 3 0 0D的患者 ,共 77只眼。结果 :术后视力 :所有病例均随访 1a以上 ,PRK组视力均≥ 0 5 ,其中 91 98%的患者≥ 0 8;LASIK组视力均≥0 5 ,其中 90 12 %的患者≥ 0 8。结论 :PRK和LASIK治疗近视散光是安全、有效并且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次性90刀头联合分区切削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欲行LASIK手术的20例(40只眼)近视病人用90刀头制作角膜瓣后再行分区切削,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预期矫正视力;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术前矫正视力者36只眼(94.7%);术后半年裸眼视力仅3例5只眼下降1行,且矫正视力较术前无下降.结论 一次性90刀头联合多区切削LASIK手术可安全有效的治疗高度近视,最大限度的保留角膜基质床的厚度,防止医源性角膜扩张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及其与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131例(250只眼)近视患者行LASIK术,术前及术后1月行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 LASIK术后视力100%较术前提高;术后角膜地形图图形以平滑型(64.5%)为主;中央岛和偏心切削发生率分别为6.29%、5.03%;SimK值较术前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与切削度数有关;PVA值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SRI和SAI值较术前显著增高.结论 LASlK手术是目前治疗近视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角膜地形图可帮助设计手术方案,判断手术效果,为处理术后并发症和再次补充矫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按术前近视屈光度数-6.00D~-15.00D和-15.25D~-25.00D将147例(271只眼)近视患者分为A、B2组,均行LASIK治疗。LASIK术后的随访时间最长2年,最短5个月。结果术后屈光度数<1.00D者,A组227只眼,B组20只眼;裸眼视力≥0.8者,A组231只眼,B组3只眼,3只眼因屈光回退或欠矫再次行LASIK。结论LASIK是目前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方法,但在实践中应不断完善手术方法和调整手术参数,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用LASIK矫治放射状角膜切开(RK)术后屈光回退的效果、安全性及预测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52眼)RK术后4年以上、屈光回退的患者行LASIK术矫治的临床资料.A组13例26眼.LASIK术前平均等效球镜为-5.69±2.71D;B组14例26眼,LASIK术前平均等效球镜为-3.65±3.73D.结果 所有眼LASIK术后裸眼视力均大于术前,术后1年时A组裸眼视力≥1.0者23眼(88.5%).残余近视度≤±1.0D者24眼(92.3%),平均等效球镜为-0.50±0.47D;B组裸眼视力≥1.0者23眼(88.5%),残余近视度≤±1.0D者23眼(88.5%).平均等效球镜为-0.22±0.61D.无最好矫正视力下降≥两行.随访过程中未发现角膜瓣移位、脱失、角膜混浊和层问上皮植人等并发症.结论 LASIK治疗RK术后屈光回退安全、效果好、预测性强.  相似文献   

10.
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55例(489眼)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并分析其并发症。结果术中、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角膜瓣过薄、角膜上皮脱落,角膜血管翳出血、球结膜下出血;术后并发症有角膜瓣下异物、角膜瓣下上皮植入、欠矫及屈光回退、过矫、激素性高眼压、角膜瓣错位、皱褶。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而影响视力,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药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测定其药动学参数,计算缓释片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用醋柳黄酮缓释片和普通片进行口服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应用3P97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醋柳黄酮缓释片及普通片的tm ax分别为4.87 h和2.87 h,Cm ax分别为每小时0.46μg.L-1和每小时0.56μg.L-1,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7%。结论:醋柳黄酮缓释片与普通片均符合一室模型,缓释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醋柳黄酮缓释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报告2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复术的结果。17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7~56岁。痊愈19例,另一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一周后死亡。作者就发病机理,诊断和合并畸形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讨论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方法 分析 36例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尿崩症者 14例、高热 11例、电解质紊乱 8例、消化道出血 3例、癫痫 5例 ,死亡2例。结论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较多 ,加强早期监测和处理 ,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