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腕前区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临床腕前区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在尸体上观察并测量腕横韧带、腕管、腕尺侧管的径线 ,并观察正中神经返支的情况。结果 :腕管缺乏伸展性 ,管壁坚硬 ,管腔狭窄 ;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偏向桡侧。腕尺侧管是一个狭窄的管道 ,对于尺管综合征的治疗关键是要结合临床症状 ,寻找受压部位。结论 :任何使腕管缩小或内容物胀大的因素 ,均可使正中神经受压而引起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患者需要切开腕横韧带时 ,切口应偏向尺侧 ,以避免损伤正中神经返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超声引导下腕管内类固醇药物水分离正中神经联合针刺松解腕横韧带(TCL)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我院就诊经临床及电生理确诊的轻中度CTS 38例患者(双腕患者4例),共42只患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腕管内正中神经类固醇药物水分离并针刺松解腕横韧带,对照组仅行腕管内正中神经类固醇药物水分离。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评估Boston腕管量表评分(SSS、FSS)、电生理(SCV、DML)及CSA、正中神经扁平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SS、FSS、SCV、DML、CSA、正中神经扁平率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6月评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腕管内药物水分离正中神经联合针刺松解腕横韧带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腕管内药物水分离正中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微型钩刀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掌握其手术方法及技巧,观察随访其术后疗效,介绍及推广微型钩刀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经验。方法在掌长肌腱尺侧,局部麻醉,距腕横纹近端20-25mm作8-10mm的横切口,插入槽形扩张导管,在槽的引导下插入自制微型钩刀,从腕横韧带远端到腕横韧带近端将腕横韧带彻底割开,松解受压的正中神经。结果56例61腕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根据kelly疗效评定标准。优:46腕,良:10腕,一般:3腕,差:2腕。其中1例1腕正中神经掌皮支损伤,1例术后正中神经粘连。结论微型钩刀技术治疗CTS组织创伤轻,切口瘢痕小,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腕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腕管”是掌根部一个较大的骨—韧带隧道,是由腕前区的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和腕骨沟构成。其内有拇长屈肌腱及腱鞘(腕桡侧囊)、指浅、指深屈肌腱及腱鞘(腕尺侧囊)和正中神经由此通向手掌。“腕管综合征”足正中神经在腕管内被挤压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因此了解腕管的构成、内容物的位置毗邻关系,对探讨“腕管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解释临床的症状和提出治疗方案具有较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中神经返支的解剖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神经返支的损伤被看作是致残性的、难以恢复。国内外学者对返支与腕横韧带的关系、返支在正中神经主干内部的自然分束情况、终末支分布的情况等研究较少。本文对正中神经返支的大体解剖进行了研究,并着重于以上几方面加以报道。1 材料与方法 取8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处理的上肢,在手术显微镜(16倍)下解剖观察正中神经返支。2 结果2.1 返支与腕管及腕横韧带的关系 正中神经返支在腕管远端发出的49例,占61.3%;在腕管内发出的31例,占38.7%;从腕管内发出且穿过腕横韧带返支  相似文献   

6.
腕关节周围炎主要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所引起的由腕关节周围至手指的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侯群.又称为腕管综合征、腕管狭窄症、正中神经挤压症和腕管狭窄性腱鞘炎等.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男女之比为1:2~5.腕管在腕部掌侧,由8块腕骨的掌侧凹面与腕横韧带共同形成的骨纤维管,在腕管内有正中神经及拇长屈肌腱与4个手指的指浅、深屈肌腱.正中神经位于浅层,在肌腱和腕横韧带间.其肌支支配着除拇内收肌之外的大鱼际肌及第一、二蚓状肌,浅支支配掌心和大鱼际肌,桡侧三个半指掌面和末节的背侧的皮.  相似文献   

7.
腕管结构的MRI解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腕管是由腕骨和腕横韧带构成的骨性纤维隧道,它大致从桡骨远端的表面延伸到掌骨的基底部,正常情况下腕管被肌腱和正中神经充填,其容量相对固定,任何造成腕管容积改变和压力增加的原因,均可导致正中神经受压而产生腕管综合征(简称CTS)。CTS的临床诊断主要通过症状、体征和神经生理传导测定进行,但临床诊断不能观察到腕管内部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对腕管综合征患者辅助诊断,与指导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就诊的26例35侧腕管综合征患者,经临床症状及电生理检测确诊,治疗前通过超声了解正中神经位置、形态、走向、回声的改变及周边情况,测量钩骨钩处腕横韧带厚度及神经外膜厚度,选择实施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结果 8例10侧CTS患者钩骨钩水平腕横韧带≤0.40cm、神经外膜厚度≤0.060cm,经保守治疗2个月,6例8侧症状明显缓解,半年内未复发。12例18侧CTS患者钩骨钩水平腕横韧带厚度〉0.40cm,神经外膜厚度≤0.06cm,行开放式腕横韧带彻底松懈术,11例16侧症状明显缓解,半年内未复发。6例7侧CTS患者神经外膜厚度〉0.060cm,采取显微镜下神经外膜松懈术,5例6侧症状明显缓解,半年内未复发。结论超声通过测量钩骨钩处腕横韧带厚度及神经外膜厚度,可为临床治疗腕管综合征提供参考,从而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9.
程跃跃  余方芳  马列  邹春鹏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11):114-117,126, 126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CTS患者53例(80个腕部)为病例组,健康志愿者42例(84个腕部)为对照组。应用SWE技术测量两组正中神经(豌豆骨水平、钩骨钩水平)以及腕横韧带(豌豆骨水平、钩骨钩水平)的剪切波速度(SWV),比较两组间差异。绘制ROC曲线,对SWE技术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比较轻型及中重型CTS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正中神经剪切波速度、腕横韧带剪切波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正中神经(豌豆骨水平、钩骨钩水平)、腕横韧带(豌豆骨平面、钩骨钩平面)剪切波速度诊断CTS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48、5.19、5.00、5.48m/s,AUC为0.813、0.866、0.751、0.837,敏感度为71.3%、77.5%、67.5%、81.3%,特异性为73.8%、85.7%、73.8%、79.8%。中重型CTS患者正中神经及腕横韧带剪切波速度均高于轻型CTS患者。结论 应用SWE技术检测正中神经及腕横韧带剪切波速度在CTS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SWE技术能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72-473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腕管综合征(C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患侧腕管处正中神经作为CTS组,健侧腕部腕管处正中神经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腕管处正中神经的内部结构、回声、有无局限性膨大,取横断面及纵断面测量所有患者患侧正中神经与健侧正中神经横断面积(CSA)、扁平率(FR)、肿胀率(SR)。结果:正中神经受压处变细,束状结构不清晰,腕横韧带近端即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局限性肿大,回声减低,42例CTS患者患侧正中神经与健侧正中神经比较,患侧正中神经CSA、FR、SR较健侧明显增大,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正中神经CSA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γ=-0.482)。结论:超声能动态观察正中神经卡压征象及其周围结构情况,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