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下胆管活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索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PTC)下胆道活检的可行性和敏感性。方法  31例阻塞性黄疸患者 ,在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内外引流术 (PTCD)中 ,进行PTC下胆道活检。通过经皮经肝胆道穿刺通道向胆道内送入 8F鞘 ,活检钳经鞘内送入并对病变狭窄段行胆道钳夹活检 ,获取多个标本 ,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31例患者 30例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 (敏感性 96 .8% )。结论 PTC下胆道活检是一种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获取组织学病理检查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阻塞性黄疸经皮肝穿胆管造影术 (PTC)下胆管钳夹活检病理诊断的可行性和敏感性。方法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3年 3月 ,因阻塞性黄疸接受介入放射学PTC、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 (PTCD)和胆管内支架置入的连续 6 5例患者 ,男 36例 ,女 2 9例 ,年龄 33~ 88岁 ,平均 5 4岁 ,病程 7~90d ,平均 32d。PTCD减黄术中 ,在数字影像监测下经PTC途径用活检钳和毛刷对病变段胆管活检。通过经皮经肝胆管穿刺通道向胆管内送入 8F鞘至阻塞段 ,经鞘先后引入活检钳和毛刷对梗阻段胆管钳夹和毛刷活检 ,获取多个标本 ,用 10 %甲醛溶液固定后 ,行病理学检查。统计学分析用 χ2 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 ,以P <0 0 5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果  6 5例阻塞性黄疸 ,PTC下胆管活检技术成功率 10 0 % ,5 8例获得组织学诊断 ,分别为胆管腺癌 4 2例 ,胆管鳞癌 1例 ,胰腺癌 2例 ,肝癌 2例 ,转移癌 5例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2例 ,硬化性胆管炎 1例 ,胆管结石 1例 ,菌团沉积 1例 ,慢性胆管炎 1例 ;阴性结果 7例。钳夹活检的病理学阳性率 89 2 3%。 4 5例胆管癌钳夹活检敏感度较 16例非胆管癌性肿瘤高 (分别为 95 5 6 %和 6 8 75 % ,χ2 =5 919,P =0 0 15 )。 5 8例毛刷活检 4 3例获得细胞学诊断 ,有胆管腺癌 36例 ,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黄疸:PTC下胆管钳夹活检的技术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切实可行的胆管病理学检查新途径.资料与方法连续92例阻塞性黄疸患者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和经皮肝穿胆管引流(PTCD)治疗.PTCD过程中,影像监测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向胆管内引入活检钳对梗阻段钳夹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结果 92例钳夹活检患者90例成功获得组织块,技术成功率97.83%(90/92).钳夹活检敏感性为88.04%,63例胆管癌性恶性肿瘤钳夹活检敏感性较25例非胆管癌性恶性肿瘤高(93.65%比72.00%,P<0.05).结论PTC下胆管钳夹活检操作简单,创伤小,敏感性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胆管病理学诊断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PTC)与PTC胆管活检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并接受PTCD和胆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及PTC胆管活检的连续76例阻塞性黄疸病例,比较PTC胆管活检与PTC影像学特征的关系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PTC胆管活检对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阳性率低于PTC间接诊断的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10.178,P=0.001<0.05),但PTC胆管活检对组织学定性诊断的阳性率与PTC间接诊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2.533,P=0.111>0.05).PTC胆管重度扩张者的胆管活检阳性率高于胆管中度和轻度扩张者的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H=7.991,P=0.018<0.05),PTC胆管活检阳性率与PTC阻塞形态和部位无关.结论 PTC胆管造影是PTC胆管活检的基础,二者应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提高PTC胆管活检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术中胆道钳夹活检诊断恶性阻塞性黄疸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获取病变部位的组织病理学,指导临床治疗。资料与方法 PTC术中引入活检钳对18例恶性阻塞性黄疸胆肠吻合术后复发黄疸患者于梗阻部位活检,判断狭窄的良恶性,采取相应的减黄措施并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PTC造影显示梗阻部位均位于胆肠吻合口处,行钳夹活检,技术成功率100%,敏感性为94.4%(17/18),其中14例钳夹到肿瘤组织,证实为肿瘤复发;3例病理为纤维组织增生和(或)炎症,结合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考虑瘢痕性狭窄;另1例钳夹阴性,但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术后随访证实为肿瘤复发。所有患者钳夹术中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活检术后行内外引流管和(或)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黄疸消退明显(P<0.05),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1)PTC术中胆道钳夹活检诊断胆管癌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操作简单,安全,敏感性高;(2)采取介入方法降黄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阻塞性黄疸介入病理诊断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起病隐匿,缺乏特异症状,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手术难以切除,无法取得病理诊断,单凭影像学难以作出正确的病因和病理诊断。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下胆道活检使该病病理诊断得到了解决。现扼要综述关于阻塞性黄疸病理学诊断技术发展及其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体层扫描(CT)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我院1988年3月至同年7月经CT诊断的47例阻塞性黄疽进行分析研究,其中25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20例曾行超声(US)检查,7例曾行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3例作了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现报导如  相似文献   

8.
现代显象诊断技术的进步,使胆道疾患的诊断与治疗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改善.PT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和PTCD(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就属于这一范畴.对于有胆道梗阻、胆管扩张、严重黄疸患者施行PTC和PTCD有其独到之处,既有诊断作用,又可行胆道减压引流,减轻黄疸,起到缓解病情的治疗作用.现就我院1984年4月至1985年8月间所进行的27例PTC和其中12例施行PTCD的有关资料分析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胆道钳夹与毛刷活检的诊断敏感率,探索胆道疾病病理学检查新途径。方法 连续92例阻塞性黄疸接受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FCD)治疗。PFCD过程中,影像监测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向胆道内引入活检钳和毛刷对梗阻段钳夹和毛刷活检,行组织病理学和细胞检查。结果92例钳夹活检患者90例成功获得组织块,技术成功率97.8%(90/92)。钳夹活检敏感率较毛刷活检敏感率高(88.0%比76.2%,X^2=4.251,P=0.039)。结论 PTC下胆道钳夹活检操作简单,创伤小,敏感度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胆道病理学诊断新途径,毛刷活检在胆管癌的诊断方面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皮胆管内超声诊断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途径穿刺胆道行腔内超声检查对阻塞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6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在X线透视下,应用经皮经肝途径穿刺胆道成功后,将微型超声探头插至胆管病变处,观察其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和临床结果对照。结果:26例阻塞性黄疸中IDUS诊断肝内外胆管癌11例,壶腹癌11例,胆总管囊肿1例,慢性胆囊炎2例,胆总管结石1例。仅有1例胆管癌误诊。结论:经皮经肝途径IDUS有助于对阻塞性黄疸的原因、部位、良恶性及病变浸润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交叉式支架置入方式,在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所致梗阻性黄疸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搜集2017年4月至2020年5月9例HCCA引起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交叉式支架置人,病变均为Bismuth Ⅳ型.手术采用经皮肝穿刺的方式穿刺肝内胆管,若合并严重胆管炎;或肝内胆管迂曲扩张明显,不利于位置关系的判断;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原位肝移植术后黄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昔勒超声观察18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黄疸患者的肝脏动静脉血流变化及胆管、肝实质声像图改变,主要观察指标有最大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V)、阻力指数(RI)及胆管内径,并结合临床资料、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8例患者于术后6天-5个月发生黄疸,持续时间为12天-1年。其中13例为胆道并发症,5例为胆总管吻合口狭窄,2例为慢性胆管炎,2例为肝内胆管结石,1例为左肝管胆泥形成并霉菌感染,3 例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其余5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轻度急性排斥反应4例、临界急性排斥反应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对原位肝移植术后黄疸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对临床医生判断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积极开展阻塞性黄疸的介入放射学病理诊断和综合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阻塞性黄疸好发于中老年病人。无论临床和影像学检查都难以作出正确的病因诊断 ;内、外科治疗又有其局限性 ,而现代的介入放射学技术在阻塞性黄疸病因诊断、疏通胆道、解除黄疸和病因根治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介入放射学病理活检(一 )病理诊断的必要性 阻塞性  相似文献   

14.
MRI结合MRCP对肝门部胆管狭窄病因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结合MRCP对肝门部胆管狭窄病因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MR平扫、增强及MRCP检查,其中12例经ERCP证实、6例经PTC证实,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66例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中,26例损伤性狭窄,9例肝门部胆管癌,6例肝门部转移性肿瘤,14例炎性狭窄,4例胆管结石,Mirizzi综合征及硬化性胆管炎各2例,3例先天性胆管囊肿.胆管受累范围按Bismuth分级,MRI和MRCP均显示了胆管狭窄情况及病变特征.结论:MRI和MRCP对肝门部胆管狭窄病因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硬化性胆管炎的X线征象,过去知道的很少。作者总结10年间19例临床资料。指出硬化性胆管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黄疸、瘙痒、右上腹或胃口不适。化验检查肝功能不正常.X 线表现可分为肝内和肝外二类。多数病人肝内和肝外二种征象同时存在。作者通过ERCP,PTC 造影,将X 线表现分为以下类型:肝内胆管X 线表现:第一型肝内胆管外形呈轻度不规则狭窄,在狭窄后管壁扩张。于胆管分叉处狭窄优为明显。第二型肝内胆管螺纹状狭窄,交叉处的口径正  相似文献   

16.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主要适应证是梗阻性黄疸,术前用于了解胆管梗阻的原因,以便确定手术方案。 目前胆管梗阻检查的方法很多,首先是超声和CT检查,但在基层医院首选的检查常是PTC,关于它的诊断价值众人皆知,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7.
胆道支架的进展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梗阻性黄疸常由于肝内、外胆管狭窄或闭塞所致的一种常见临床征象。良性狭窄多见于胆道结石、外科手术损伤所致,恶性狭窄多见于胆、胰、肝肿瘤和肝门转移肿瘤所致。由于肝门区的解剖关系复杂,外科根治术及姑息性分流旁路术成功率低、术后死亡率高。自1974年,Molnar 首先报道采用经皮穿肝胆道减压术(PTBD)治疗梗阻性黄疸获成功后,成为缓解梗阻性黄疸的一项重要的介入放射学治疗方法。PTBD 尽管引流胆汁,缓解症状效果较好,但发生引流管阻塞、感染、脱落等并发症,病人需长  相似文献   

18.
恶梗阻性病变区的形态一般难以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中显示,而“软藤征”对胆管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枯树枝征”对良性病变的诊断亦有很大的提示价值。经肝内胆管组织切片研究证实,“软藤征”的病理基础是胆管腔扩大,胆管壁变薄;“枯树枝征”的病理基础是胆管壁增厚,小胆管腔变形、变小,甚至闭锁。  相似文献   

19.
发生于左右肝管结合处的胆管癌称Klatskin瘤,罕见。典型表现是在阻塞性黄疸病人作PTC造影时近肝门区胆管有狭窄或闭塞。作者报告了14例的US表现(年龄53岁~80岁,平均63岁,男11人,女3人。大多数病人用高分辨率实时超声探查。PTC或ERCP在胆道汇合处见不同程度的狭窄。14例患者US均见有肝内胆管扩张而总肝管及总胆管正常,其中7例仅此改变无肝门肿块或管壁增厚;余7例除肝内胆管扩张外,4例在左右肝管汇合处胆道内见一高回声肿块(其中一例还见肝内转移),2例见肝门淋巴结肿大,另一例在门静脉内见一高回声结节。该病由Altmeier等于1957年首先报导,1965年由Klatskin首先确认肝门胆管  相似文献   

20.
肝移植术后血管与胆管并发症介入治疗初探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和胆管造影诊治肝移植术后血管及胆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46例原位肝移植术后B超提示血流速度不畅或频谱异常,下肢水肿或黄疸的患者16例,进行腹腔动脉造影10例次,下腔静脉造影并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6例次,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并支架置入2例次,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并引流4例次。结果: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1例经溶栓治疗后部分开通;肝动脉狭窄4例,1例球囊扩张后狭窄减轻;所有下腔静脉和门静脉阻塞或狭窄行球囊扩张及置放支撑架后临床症状好转,4例胆管狭窄和吻合口瘘者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PTCD)治疗后黄疸减轻。结论;对肝移植术后出现的血管和胆管并发症,血管造影和胆管造影不仅可明确诊断,而且能同时工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