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老年人进行尿NAG和尿沉渣定量检测,经统计分析老年人尿NAG与对照成年组、儿童组比较(P〈0.05),有显著意义,尿NAG属于细胞内溶酶体酶,主要来源于肾,特别是肾单位、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是一种灵敏的肾小管标志物,认为NAG活性增高与年龄增大,肾单位数减少,机能减退有一定的相关性。男性老年组尿沉渣红细胞、自细胞计数与对照成年组、儿童组比较(P〉0.05);女性老年组尿沉渣红细胞、自细胞与对照成年组、儿童组比较(P〉0.05)均无显著意义。尿沉渣离心浓缩后滴入血细胞池内计数,再换算成每升的数量使其量化。建立老年人尿沉渣及NAG参考范围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尿 N-乙酰 - β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是广泛分布于体内的一种细胞溶解体水解酶 ,主要来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含量高、分子大 ,一般无法由肾小球滤过 ,一旦肾小管受损 ,尿中NAG含量增高 ,因此它又被称为肾小管受损的标志酶。NAG常可作为早期肾损伤的指标 ,在诊断肾脏疾病和能引起肾早期损伤的相关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组检测了 42例健康人和 5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NAG的变化 ,同时作尿肌酐测定 ,30例次抽血作尿素(Urea)、血肌酐 (Scr)检测 ,进一步提高对 NAG的认识 ,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  相似文献   

3.
N—乙酰—β—D氨基萄葡糖苷酶(简称NAG)是一种重要的溶酶体酶,对细胞内外环境变化极为敏感,与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在对肾病、肝病、白血病、肿瘤的诊断以及妇女排卵期等方面作了NAG测定。国外近二十年做了广泛研究。肯定尿液NAG活力变化是观察肾损伤、移植肾排异作用的重要手段。本文测了67例正常人尿中NAG,观察了56例各种肾脏疾病尿NAG活力升高与血尿素氮、肌酐和尿蛋白的关系,肯定了尿NAG测定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NAG对尿路感染定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乙酸-P-O-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是一种细胞内溶酶体酶,以近曲小管含量最高。NAG是一种大分子物质,无法由肾小球滤过。尿和血清中NAG活性(浓度)变化与机体某些病理状态密切相关。本文重点报告尿NAG活性的测定对尿路感染定位的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1.检测对象:正常对照组28例,系某单位体检人员,经检查均无心、肝、肾、肺功能异常,年龄23~61岁.尿路感染患者为我科住院及门诊随访病人75例。其中急性肾盂肾炎25例,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35例,膀航炎15例,都是临床确诊的病人,年龄19~57岁。2样品收集:所有尿液均取清晨中…  相似文献   

5.
<正>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简称NAG)的活性变化,近4年来我们在小儿肾脏疾病中进行了临床观察,认为尿NAG存在于肾小管和泌尿道上皮细胞的溶酶体中,肾脏中含量非常丰富,此酶对细胞内外环境变化最为敏感。肾脏缺血早期就有尿酶的变化,可持续至缺血状态恢复。对急性肾小管损伤,尿NAG较乳酸脱氢酶、γ—谷氨酸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和BUN阳性率高而最敏感,现将我们所测的86例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属溶酶体酶,主要以A与B两种形式存在。肾疾患、甲亢、甲低与某些白血病时均可导致NAG同工酶谱的改变,检测尿NAG同工酶对溶酶体贮存疾病(GM_2)的诊断,泌尿系感染部位的定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48例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肾小管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以了解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肾小管的损伤情况。方法:以48例确诊为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患者为观察组,4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发病早期常规留尿检测可滴定酸(TA)、铵(NIL4^+)、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及尿渗透压。结果:观察组尿NAG、β2-M、R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TA、NHZ、尿渗透压无变化(P〉0.05)。结论: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患者已存在明显的肾小管损伤,并以近端为主。  相似文献   

8.
N-乙酰-β-D 氨基萄葡糖苷酶(简称 NAG)是人体中广泛存在且较重要的溶酶体酶。妇女唾液中 NAG 的活性较高并发现其有周期性变化;NAG 又称肾小管酶,其活性随不同肾病(急性肾衰,移植肾排斥,血管球性肾炎等)而增加。在正常及某些异常情况下,我们对23例妇女的唾、尿液中 NAG 的活性变化作了对照测定,以探讨NAG 的活性改变与妇产科部分疾病的关系。一、测定方法(一)原理:NAG 存在子人体组织内,主要水解糖、脂蛋白等分子内的 N-乙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老年人进行尿NAG和沉渣定量检测,经统计分析老年人尿NAG与对照成年组、儿童组比较(P<0.05),有显著意义,尿NAG属于细胞内溶酶体酶,主要来源于肾,特别是肾单位、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是一种灵敏的肾小管标志物,认为NAG活性增高与年龄增大,肾单位数减少,机能减退有一定的相关性.男性老年组尿沉渣红细胞、白细胞计数与对照成青年组、儿童组比较(P>0.05);女性老年组尿沉渣红细胞、白细胞与对照青年组、儿童组比较(P>0.05)均无显著意义.尿沉渣离心浓缩后滴入血细胞池内计数,再换算成每升的数量使其量化,建立老年人尿沉渣血细胞及NAG正常参考范围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1 尿酶的来源正常情况下尿中酶的含量很少,肾脏疾病时尿中酶的含量增加。迄今为止尿酶已发现40多种,但最常见的尿酶不外有10几种。它的主要来源分为三个部分:来源于血浆的尿酶有ALP、LDH、 LAP,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酶有r-GT、NAG、AAP等,来源于溶酶体的酶有LYS、GAL。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尿中NAG、RBP和FDP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CRI)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比色法、酶联免疫法及乳胶凝集法分别检测2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CRI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组尿NAG、RBP及FDP水平。结果:CRI患者尿RBP含量、NAG活性明显增高(P<0.01),且在尿FDP阳性组及伴高血压的CRI患者尿RBP及NAG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CRI患者残存肾单位肾小球内凝血以及伴有的高血压可能是其小管-间质损害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合并肾小管损害情况。方法:采用化学显色终点定量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99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MG)和α1微球蛋白(α1-MG)。结果:上述三项指标在各型肾炎中均明显升高。尿NAG和μ2-MG的阳性率从71%~100%;α1-MG阳性率在隐匿性肾炎为14%,在其它各型肾炎中为67%~91%。结论:肾近曲小管功能损害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相当常见;尿β2-MG与NAG在反应肾小管功能受损方面具有较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尿NAG(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是检查各类肾脏疾病的灵敏指标。肾脏本身是一个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十分活跃的器官。肾小管,特别是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就含有丰富的酶,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溶酶体和细胞管腔游离面的刷状缘。NAG就是其中一个活跃酶。它对肾损伤的监测和病情分析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也是目前国际上应用率高的尿酶。其反应灵敏,测定方法简便,结果与病情变化符合率高,现将我们应用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8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尿RBP,同时测定尿N-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B2-微球蛋白(B2-m)。结果:糖尿病患者尿RBP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尿RBP与尿Alb、尿NAG和B2-m呈正相关。结论:在糖尿病早期阶段,肾小管功能会受到损害,尿RBP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肾小管功能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测定在判断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APN)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和酶-底物直接显色法测定24例APN患儿(肾穿报告提示急性病变10例,急性+慢性病变10例,另4例木见肾小管间质病变)尿液中RBP、CysC、NAG的含量,分析3者的相关性以及与肾小管-病理损伤的关系。结果:急性病变患儿与急性+慢性病变患儿RBP、CysC、NA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例患者中尿RBP/Cr和CysC/Cr异常百分率分别为58.3%(14/24)、50.0%(12/24),且两者有相关性(r=0.877,P〈0.0001)。尿NAG的异常百分率为75.0%(18/24),与前两者无关。RBP、CysC、NAG在不同肾小球病理分级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RBP、CysC、NAG3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和全面监测肾小管-间质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尿中NAG主要来源是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多种肾疾病可见升高.现在传统的“肾功检查”远不能满足早期肾损害的诊断要求.目前国际上NAG、AAP是早期肾损伤应用率最高的两项尿酶,其反应灵敏,结果与病情符合率高,国内一些重点医院已将其列入肾损害的常规检查,特别对早期损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为此选择测定糖尿病、高血压病、尿路感染等患者尿中NAG的活性,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伤与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关系。方法以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为:无损伤、轻、中、重度组,观察106例肾活检病理检查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及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关系。结果不同组间血肌酐、总胆固醇、肾小球积分及肾血管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N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与肾功能的改变呈正相关关系,肾小管间质病变越重者肾功能越差;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球、肾血管有关,肾小管间质损伤越重,肾小球、肾血管病变也越重;单次尿NAG检测结果不能准确反映肾小管间质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一种标本留取简单,检测方便、灵敏和准确的尿微量蛋白检测法来协助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采用限时显色法、散射速率比浊法分别检测随机尿NAG、α1-MG、AM和Tr,其结果用尿肌酐校正。结果:统计学显示24小时尿AM与随机尿AM相关性检验的X2值为11.16.P<0.005。晨尿、上午居和下午尿的AM、α1-MG、NAG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05。尿AM和尿Tr检测肾小球病变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05。尿NAG和尿α1-MG检测肾小管病变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05。结论:经尿肌酐校正的随机尿微量蛋白和尿酶检测法可以取代24小时尿微量蛋白检测,且可同时快速、准确地报告多项指标,为患者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带来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9.
肾病多少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是人类身体健康的一大天敌,在检验技术方面传统的肾功能测定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等测定。这些方法存在着诊断不及时,结果指征不灵敏等缺点,现我室介绍一种早期肾损伤诊断试剂NA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甘酶)它是一种细胞内溶酶体酶,以肾近曲小管含量最高,尿、血清和唾液中NAG活性变化与机体某些病理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NAG)检测在肾病早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8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肾小球及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与NAG的关系。结果肾小管间质损害情况: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占46.43%,中重度者占32.14%,无肾小管间质损害者21.43%。肾小管间质损害与NAG的关系:肾小管间质损害中、重度者尿NAG酶(5.141±1.821)U/(mmol.cr);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尿NAG酶(1.659±1.485)U/(mmol.cr);无肾小管间质损害者尿NAG酶(1.447±1.816)U/(mmol.cr)。小管间质中重度损害者同其他两组比较,其尿NAG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gA肾病常合并小管间质损害,肾小管功能中尿NAG酶改变与肾脏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成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