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脐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及促血小板生成素 (TPO)水平 ,并比较性别之间的差异。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 (RIA法 )及酶标法 (EIA法 )分别测定脐血EPO、TPO水平 ,并与正常成人血清对照。结果EPO水平脐血[(25.22±17.42)mu/ml]高于对照[(7.68±3.89)mu/ml,P<0.01) ,脐血和对照男女性之间EPO水平均无差别 (均P>0.05)。TPO水平脐血[(208.60±114.99)pg/ml]与对照[(182.62±88.91)pg/ml]相近 (t=1.423,P>0.05) ,而对照女性高于男性 (t=4.896,P<0.001),脐血男女之间差别不明显 (t=0.605,P>0.05)。男性脐血与对照TPO水平有差别 (t=3.989,P<0.001) ,女性则无差别 (t=0.060,P>0.05)。结论 足月新生儿脐血中EPO水平高于成人外周血 ,而TPO水平与成人外周血相近。输注新鲜脐血或脐血浆对EPO及TPO水平低下的患者可能具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胎鼠肝细胞体外培养法”测定了40例正常人和75例不同原因贫血患者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结果显示:①慢性肾衰(CRF)贫血组尿 EPO 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②血液病贫血组尿 EPO 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且再生障碍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与其它原因血液病贫血患者比较有显著意义(P<0.002和 P<0.05);③心肺疾患组尿 EPO 浓度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我们认为尿 EPO 浓度测定在诊断 CRF 贫血和鉴别不同原因疾病贫血方面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0年9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259例AA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将AA患者纳入试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1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探讨血清IFN-γ、IL-17、EPO、TPO在AA中诊断价值。结果:试验组IFN-γ、IL-17、EPO、TP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重型患者血清IFN-γ、IL-17、EPO、TPO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重型、重型患者,重型患者血清IFN-γ、IL-17、EPO、TPO水平高于非重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继发性两组血清IFN-γ、IL-17、EPO、TP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IFN-γ、IL-17、EPO、TPO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FN-γ、IL-17、EPO、TPO在预后评估中均具有一...  相似文献   

4.
赵岚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9):1222-1224,1229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作对照观察分析。结果: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清T3、FT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01),而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的FT3浓度呈显著性递减趋势(P<0.025,P<0.005,P<0.0005);重度组T4和FT4,显著降低(P<0.001)。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经综合治疗后,T3、FT3浓度显著增加(P<0.01,P<0.001)及T4、FT4和TSH仅有轻度升高(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T3水平降低符合低T3综合征表现,血T3下降与病情预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Graves病患者血清中sCTLA—4表达及与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和甲状腺激素FT3、FT4相关性在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ELISA ABC—HRP法测定sCTLA—4;以ELISA双抗法规定TPO—Ab、TG—Ab;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FT3、FT4。结果 实验组sCTLA—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但与TPO—Ab、TG—Ab相关性不显著(P>0.05,P>0.05),与FT3、FT4亦无明显相关性(P>0.05,P>0.05)。结论 sCTLA—4可能在Graves病的发病机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作用机制似与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甲状腺激素FT3、FT4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甲状腺激素生理范围内的变化是否能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方法选取23例糖耐量正常的健康者(对照组)、20例糖耐量减低(IGT)的患者(IGT组)和21例T2DM患者(T2DM组)。抽取血样进行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检测,分别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来评估胰岛素抵抗和敏感性。结果 IGT组和T2DM组患者FT3水平〔(4.54±0.30)pmol/L和(4.69±0.23)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3.74±0.49)pmol/L,P<0.01)〕;FT4水平〔(16.13±1.60)pmol/L和(17.62±1.63)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4.02±1.08)pmol/L,P<0.01)〕;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OMA-IR与FT3、FT4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2和0.602,P均<0.001);ISI与FT3和FT4水平呈线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578和-0.605,P均<0.001)。结论生理范围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增加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可能是早期T2DM发展中代谢紊乱的部分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HPD)对维持性血透病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疗效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透病人33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使用EPO,一组采用Fresenius F60高通量透析器透析,另一组采用Fresenius F6普通透析器(CHD)进行常规透析.透析时间均为4小时,定期测定血红蛋白值.结果:HPD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明显升高(P<0.001),CHD组治疗前后Hb无明显差异性(P>0.005),组间比较(P<0.001).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增强促红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抗鼠束缚应激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观察到束缚可使大鼠产生严重的应激,表现为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上升(P<0.001),甲状腺素(T_4)和三碘甲状腺素(T_3)下降(P<0.05)。同样条件下给大鼠腹腔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25μg/kg体重),大鼠血浆中的ACTH同束缚组相比明显下降(P<0.001);T_3、胰岛素(INS)、血糖(Glu)同束缚组相比明显回升(P<0.05),结果提示,外周的TRH参与束缚条件下ACTH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游离T3(FT3)、游离T4(FT4)、rT3、促甲状腺激素sTSH(TSH),并与47例正常人组成的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轻症组FT3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症组与正常组比较,FT3水平差异有极显著性 (P<0.01),FT4、rT3与sTSH测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糖尿病患者FT3水平与血糖水平呈现负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FT3降低的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一致,糖尿病患者应当重视甲状腺激素的测定,以利于早期筛查和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在奉城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128例作为实验组,以同期就诊的正常骨密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促卵泡生成激素、甘油三酯、促黄体生成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雌二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女性、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疏松有明显相关性(P<0.05);体重指数、雌二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疏松有明显相关性(P<0.05);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质疏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体重指数、雌二醇与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加味瓜蒌散对门静脉高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瓜蒌散对门脉高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心得安治疗组、加味瓜蒌散治疗组大鼠血浆胃肠激素(胃动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胃泌素、胃动素、胰高血糖素含量明显升高(P<0.01),心得安组胃动素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而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明显下降(P<0.05)。加味瓜蒌散各治疗组胃泌素、胃动素、胰高血糖素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或0.05),与心得安治疗组比较胃动素、胰高血糖素下降明显(P<0.05),加味瓜蒌散各剂量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味瓜蒌散能有效降低胃泌素、胃动素、胰高血糖素含量,疗效优于心得安治疗组。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良好的抗肝纤维化、阻止肝硬化形成、降低门脉压力、改善肝功能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激活素A(activin A,ACTA)与肝细胞损伤、肝纤维组织增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18例慢性乙肝患者(其中慢性轻度35例,中度30例,重度28例,肝硬化25例)血清ACTA及透明质酸(HA)、四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其中35例进行肝活检,行苏木素染色(HE),应用多媒体彩色图文分析系统对肝内胶原纤维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测定肝功能(TBil、ALT、GLB),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乙肝轻、中、重度及肝硬化(LC)患者血清ACTA水平依次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除慢性轻度组LN外,其他各组血清ACTA与HAI、VC、LN呈明显正相关(P<0.01或P<0.05)。ACTA与肝功能指标(TBil、ALT、GLB)明显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ACTA在慢性肝病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血清ACTA的检测可做为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细胞受损程度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东艳  梁茱 《海南医学》2012,23(17):92-93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经相关检查确诊的128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为A、B、C三级,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检测血清甲状腺功能.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FT3、FT4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TSH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可作为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针法对兔血清胃动素及胃泌素含量的作用,实验用补法和泻法针刺健康兔及利血平化类脾虚模型兔一侧“足三里”穴。利用放射免疫法观察其针刺前后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脾虚组的血清胃动素的含量,无论用补法或泻法,针刺前后的自身比较以及针前组间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05、P<0.025)。对照组和脾虚组的血清胃泌素只有针前针后的自身比较才有差别(P<0.05或P<0.01)。两种针刺手法之间的比较,上述两个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补法和泻法均能提高健康兔及利血平化类脾虚模型兔的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患者的胃液体排空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肝硬化与胃液体排空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超声胃窦面积法测定了 2 6例肝硬化患者和 14例健康人的胃液体排空 ,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空腹血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胃液体半排空时间(GET1/ 2 )为 (34.5 3± 8.2 3) m in,较正常对照组 (2 8.0 6± 4.11) min明显延迟 (P<0 .0 1) ,表明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胃液体排空障碍。肝硬化患者 GET1/ 2与上消化道症状积分呈正相关 (r=0 .42 6 ,P<0 .0 5 ) ,表明肝硬化患者的胃动力障碍是引起上消化道症状的重要原因 ;肝硬化患者 GET1/ 2与肝功能受损程度呈正相关 (r=0 .491,P<0 .0 5 ) ;肝硬化组血浆胃动素浓度为 (4 18.5 4± 5 4.6 3) ng/ L,血清胃泌素浓度为 (87.73± 2 4.37) ng/ L,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P均 <0 .0 1)。结论 :肝硬化患者胃液体排空障碍可能与肝功能受损、胃肠激素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及血小板数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8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及28例健康人血清EPO、TPO,同时检测其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数。结果恶性血液病病人血清EPO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增高,各组病人血清EPO水平均与Hb、RBC呈负相关。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血清TPO水平高于正常组,多发性骨髓瘤血清TPO水平低于对照组;急性白血病、淋巴瘤TPO水平与PLT呈负相关,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TPO水平与PLT数不相关。结论恶性血液病血清EPO、TPO水平较正常明显增高,且与Hb,PLT呈负相关。对于某些恶性血液病病人的贫血、血小板减少,使用rhEPO、rhTPO治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主要证型血清生长激素水平的情况.方法 将100例慢乙肝患者分为湿热中阻证组17例、肝郁脾虚证组25例、肝肾阴虚证组58例,健康人组57例,分别采取空腹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生长激素(Hgh)水平.结果 慢乙肝各证型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较健康人组显著降低(P<0.05);肝郁脾虚证组和肝肾阴虚证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较湿热中阻证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慢乙肝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异常,且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较湿热中阻证更为严重(P<0.05).  相似文献   

18.
郁金对胃酸分泌及血清胃泌素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观察口服郁金煎剂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及胃酸排出量的变化,观察对象为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6名,对照组23名。结果:1.口服郁金煎剂前血清胃泌素浓度为91.27±10.97ng/L,口服郁金煎剂后血清胃泌素浓度为98.93±14.27ng/L,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2.口服郁金煎剂前胃酸分泌量为4.24±0.58mol/L.h,口服郁金煎剂后胃酸分泌量为10.8±0.93mol/L.h,二者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肝硬化与糖尿病的关系及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根据血糖水平分为口服降糖药物组(33例)、胰岛素治疗组(17例)及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后改为胰岛素治疗组(10例),共3组,分别给予优降糖或二甲双胍口服及胰岛素皮下注射,并比较用药前后的血糖水平。结果:应用口服降糖药物组,血糖较治疗前下降21.2%;应用胰岛素治疗组血糖较治疗前下降60%;先用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改用胰岛素后血糖下降41.8%。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发生糖化谢紊乱,发生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血糖水平与肝功能受损程度有一定关系。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应首选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与肝储备功能的关系。方法 4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及胰高血糖素的测定,并与同期住院36例非肝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均正常,分别为(5.0±2.8)mmol/L和(4.9±1.9)mmol/L(P〉0.05);餐后2h,肝硬化组血糖为(10.4±5.2)mmol/L,对照组血糖为(7.8±2.2)mmol/L,肝硬化组血糖升高更为明显(P〈0.05)。两组空腹血清胰岛素均正常,分别为(17.2±6.3)Um/L和(10.2±7.0)Um/L(P〉0.05);餐后2h,肝硬化组胰岛素为(55.9±11.2)Um/L,对照组胰岛素为(35.7±12.2)Um/L,肝硬化组胰岛素升高更为明显(P〈0.05)。肝硬化患者胰高血糖素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256.14±76.1)ng/L和(67.9±26.6)ng/L(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异常,且随肝功损害加重,胰高血糖素增高,提示胰岛素抵抗参与其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