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源性L-精氨酸(L-Arg)在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休克组和处理组,于创伤前、休克末、复苏后1、3、5h股动脉取血检测内皮素,并于相应时间点测定组织氧分压,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并记录存活时间。结果:两组大鼠休克末及复苏后各时间点血浆内皮素浓度及组织氧分压较伤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苏后组织氧分压不能恢复到伤前水平,处理组于复苏后5h血浆内皮素浓度显著低于休克组(P<0.05),复苏后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不能恢复到伤前水平,处理组于复苏后5h血浆内皮素浓度显著低于休克组(P<0.05),复苏后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较休克组升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组大鼠12、24h存活率同休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外源性L-Arg可降低血浆内皮素浓度,改善内脏器官的组织氧分压,并能明显提高休克模型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肌钙蛋白T(TnT)反映心,肌损伤的高敏感性及其对心肌再灌注的判断价值。方法:对87例发病6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患的心肌酶CK,CK-MB及心肌TnT进行监测,其中TnT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结果:1.CK,CK-MB及TnT开始升高的时间无显差异(P>0.05),2.初始升高的相对浓度TnT明显高于CK(P<0.01)及CK-MB(P<0.001);、3.溶栓4h内TnT及CK-MB上升速度再通组明显大于未通组(前P<0.001,后P<0.01),且TnT与CK-MB上升速度有显差异(再通组P<0.001,未通组P<0.05),结论:TnT为反映心肌损伤的高敏感血清标志物,溶栓4h内TnT及CK-MB上升速度可作为临床判断溶栓疗效的参考指标,且TnT优于CK-MB。  相似文献   

3.
蓝光照射治疗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适宜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光疗治疗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UCB)的适宜时间,我们将120例高UCB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患儿采用每日6-8h短时照射法,对照组60例采用10-12h照射法,结果两组血清胆红素平均每小时降低程度有显性差异(P<0.01),血清游离脂肪酸测定中C18:1及C20:4有显性差异(P<0.05及P<0.01),两组光照后血象中Hb、RBC及PC的影响有显性差异,两组副作用有显性差异(P<0.05)。提示短时照射法简便,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腹膜炎动物模型不同时相腹膜溶质转运及IL-8变化,了解腹膜透析溶质转运机制。方法:将4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5min,24h和48h组)和对照组,建立腹膜透析腹膜炎模型。分别测定各时间点透析液和血肌酐、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同时测定透析液白细胞介素-8的浓度,分别计算肌酐、总蛋白、白蛋白D/P值和葡萄糖Dn/Do值。结果:24h组120min,240min,360min时白蛋白D/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8h组各时间点透析液内总蛋白D/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8h组各时间点葡萄糖Dn/Do值和肌D/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各时间点透析液内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及IL-8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8h组各时间点透析液内IL-8水平与总蛋白D/P值明显相关(P<0.05),60min以后各时间点透析液内IL-8水平与白蛋白D/P值显著相关(P<0.01)。结论:腹膜炎不同时相溶质转运不同,IL-8和白细胞均可影响腹膜透析时溶质转运。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心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支持治疗效果。方法:对150例病人应用药物+心理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应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SCL-90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较明显(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抑郁及躯体化在子分增高(P<0.05),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降低(P<0.05),其余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均有差异(P<0.05或P<0.01)。肝功能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一种良好的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6.
缺血缺氧新生大鼠脑内HO-1的表达及与CO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薇  王玲  齐宇红 《医学争鸣》2002,23(17):1600-1603
目的:研究缺血缺氧时新生大鼠脑内血红素氧化酶-1(HO-1)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内源性一氧化碳的相关性。方法:7d龄SD仔鼠11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Control,10只),缺血缺氧组(HI,50只)及缺血缺氧+锌原卟啉组(HI+Znpp,50只),于模型建立后0,1,4,12和24h处死,观察各组脑组织HO-1活性的变化及CO和cGMP含量。结果:(1)缺血缺氧组cGMP及CO水平在缺血缺氧后0h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但与HI+Znpp组无显著差别(P>0.05)。(2)缺血缺氧后0h各组HO-1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3)缺血缺氧组在1,4和12hHO-1,cGMP,CO水平与对照组及HI+Znpp组比较均 明显升高(P<0.01),在12h达到高峰,在24h恢复正常水平。与HI和12h均明显减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缺血缺氧对脑内HO-1诱导高表达,并与内源性一氧化碳的增高密切相关。HO-CO-cGMP系统可能在缺血缺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良性疾病需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采用腹式及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24h、48h白介素-6(IL -6)、C反应蛋白( CRP )、白细胞计数( WBC)、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术后24、48h时WBC均显著高于术前( P<0.05);经腹组术后24h、48h时WBC显著高于经阴组( P<0.05);经阴组患者术后24h血清总皮质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48h血清总皮质醇较术前及术后24h显著升高( P<0.05);经腹组术后24、48h血清总皮质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血清总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经阴组( P<0.05);两组术后24h时IL-6、CR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 P<0.05),术后48h时IL-6、CRP 水平较术后24h显著降低( P<0.05),但仍显著高于术前( P<0.05);经阴组患者术后24h、48h时IL-6、CRP水平均显著低于经腹组( 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应激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IL -6和TNF-α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的不同时间IL-6和TNF-α的变化,探索细胞因子在肾脏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肾脏I-R损伤模型,分别在缺血和再灌注1、4和24h时取血和肾组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缺血组及再灌注4h(R4h)和24h(R24h)组IL-6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再灌注1h组与对照组相当,但显著高于缺血组(P<0.01)。IL-6含量的动态变化在肾组织和血液中呈直线正相关(P<0.05)。肾组织中TNF-α含量在缺血和再灌注1h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TNF-α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肾脏I-R时肾组织和血液中IL-6含量随时间的推迟而降低,而肾组织中TNF-α含量在早期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一氧化氮(NO)在长时间重度失血性休克中的作用。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失血性休克1h,4h,8h,组,从股动脉放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测定各组动物血浆内毒素,TNFα,IL-6,IL-8及NO水平。结果:血浆内毒素,TNFα,IL-6,IL-8及NO水平在休克后明显升高(P<0.01);血浆NO2^-活性水平以休克1h组最高,但与休克4h,8h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休克4h组与休克8h 组NO2^-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随着休克时间的延长,各组动物的存活率明显下降。结论:长时间失血性休克可使血浆内毒素,细胞因子及一氧化氮水平升高,其水平与动物存活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抢救效果以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61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照接诊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就诊流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流程,比较救治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休克缓解时间(2.34±0.49) h及术前准备时间(10.11±2.0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81±0.50)h及术前准备时间(17.83±2.7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0.32%、并发症发生率22.58%,对照组抢救成功率76.67%,并发症发生率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27例、一般满意2例和不满意2例,对照组非常满意24例、一般满意4例和不满意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流程能快速缓解创伤性休克,保持生命体征稳定,提高院前抢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李梅  蔡方成 《重庆医学》2003,32(4):406-408
目的:研究自由基在幼年鼠内毒素性脑水肿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65只幼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单纯内毒素组(LPS组),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组(IVIG组)。于处理后2、6、12、24h(每时间点6-9只)取脑组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脑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总巯基(TSH)和非蛋白巯基(NPSH)含量。结果:LPS组脑含水量、EB含量及MDA含量均明显高于C组,而TSH和NPSH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IVIG组脑含水量、EB含量及MDA含量与LPS组相比则有明显降低,以6h更明显(P<0.05或P<0.01),而TSH和NPSH含量分别在各时间点上比LPS组明显增高,但IVIG对NPSH含量影响与LPS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各时间点与C组相比仍低(P<0.05或P<0.01)。结论:自由基参与了幼年鼠内毒素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初步证实IVIG通过影响自由基,具有治疗幼年鼠内毒素性脑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颅脑外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高压氧疗、抗凝血、脱水降颅内压及抗痉挛等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GCS 积分、Fugl-Meyer 积分、ADL 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的 GCS 积分、Fugl-Meyer 积分、ADL 积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及功能性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颅脑外伤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基础上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细胞凋亡在大鼠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胰腺腺细胞凋亡和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用Chetty法制作大鼠的ANP模型,术后动态测定对照组、ANP组及大黄素 治疗组血淀粉酶,并取胰组织作病理检查,同时用TUNEL法分析腺泡凋亡情况。结果:血清淀粉酶在0h三组间无差别;24h治疗组、ANP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36h治疗组与ANP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二组与对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胰腺组织变化及细胞凋亡在0h三组间无差别;24h治疗组、ANP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30h及36h治疗组与ANP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胰腺腺细胞凋亡参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且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表明细胞凋亡在AP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EG1)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PGE1组(治疗组)40例与右旋糖酐-40组(观察组)30例,分别用PGE1100μg 生理盐水500ml及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点滴,7-14天,结果:2wk近期疗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P<0.05),1-2wk,2wk基本痊愈出院人数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有显差异(P<0.05),结论:PGE1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投用不受发病时间制约,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致残率,疗效优于右旋糖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研究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注救治脓毒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在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脓毒症者108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108例脓毒症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和集束化治疗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注,同时对两组存活率、死亡率、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不同时间段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进行观察和数据的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存活率(68.52%)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31.4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脓毒症疗效显著且疗效倍增,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足部按摩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糖尿病足进展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血透伴发早期糖尿病足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对照组常规给予血糖控制干预、糖尿病足健康指导等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足部按摩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糖尿病治疗效果,并统计两组糖尿病足进展情况。结果:经过2个疗程干预后:观察组糖尿病足治疗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糖尿病足 Wagner分级增加者4例(8.89%),对照组为10例(22.22%),组间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透伴发早期糖尿病足患者积极给予足部按摩干预可有效改善足部症状及体征,并可有效控制糖尿病足进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探索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在综合疗法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结果: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重型肝炎好转率为72%(31/43),显著高于对照组(46.8%,22/47)(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可显著提高重症肝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对慢性房颤患者纤溶系统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房颤患者纤溶系统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交叉设计,选入30例慢性房颤患者分为三组,缬沙坦治疗组(口服80mg/天),苯那普利治疗组(口服10mg/天),对照组:三组均不限使用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前及治疗第10天各采静脉血1次,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型(PAI-1)活性t-PA抗原含量,PAI-1抗原含量。结果:三组的t-PA活性,t-PA抗原含量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差异(P<0.05),各组PAI-1活性,PAI-1抗原含量治疗前后也有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无明显性差异(P>0.05)。缬沙坦组和对照组相比较,t-PA活性,PAI-1活性和PAI-1抗原含量P<0.01,t-PA抗原含量P<0.05。苯那普利组和对照组比较,tPA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t-PA抗原含量,PAI-1活性和PAI-1抗原含量均有差异(P<0.05)。缬沙坦和苯那普利组比较,t-PA活性,PAI-1活性,PAI-1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t-PA抗原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AT1受体拮抗剂和PAI-1活性,PAI-1抗原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t-PA抗原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AT1受体拮抗剂和PAI-1活性,PAI-1抗原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t-PA抗原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AT1受体拮抗剂和PAI-1活性,PAI-1抗原含量显著性差异(P<0.05),t-PA抗原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AT1受体拮抗剂和ACE抑制剂通过减轻内皮系统的损伤,对慢性房颤患者的纤溶系统有改善作用,并且AT1受体拮抗剂优于ACE抑制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和硝普钠对高血压急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高血压急症患者63例,随机分两组后分别用乌拉地尔12.5mg静脉注射再予(15-30)mg/h静滴维持和硝普钠(5-15)mg/h静滴分别治疗,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5、10、20、30、60、120)min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均于用药后5分钟内即已出现明显的降压效果(P<0.05),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的降压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乌拉地尔组30min后心率已有所减慢(P<0.05),60min及120min时已有明显减慢(P<0.01);而硝钠组心率增快(P<0.05)。两组间的心率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拉地尔有与硝普钠相同的降压效果,但可以减慢心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O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04~2014-05间我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 CMV)治疗,观察组采用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24 h后呼吸机参数FiO2、MAP、OI值均低于对照组,血气分析中PCO2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患儿通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