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对脑脓肿和脑内坏死、囊变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 9例脑脓肿、11例单发转移瘤、7例胶质瘤 (其中胶质母细胞瘤 5例 ,间变型星形细胞瘤 2例 )和 2例血管母细胞瘤做了常规的MRI和DWI。重点观察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肿瘤在DWI上信号强度的变化 ,并对脑脓肿和肿瘤坏死、囊变部分的表观弥散系数 (ADC)值作 2个样本之间的秩和检验。结果  9例脑脓肿在DWI上均呈明显的高信号 ,而 2 0例坏死、囊变的肿瘤在DWI上均呈低信号。脑脓肿中央部分的ADC值明显低于肿瘤坏死、囊变部分的ADC值 [( 0 .3 4± 0 .11)× 10 -3 mm2 /svs ( 2 .1± 0 .14 )× 10 -3 mm2 /s]。经统计检验 ,2组有显著性差异 (T =45 ,Ρ <0 .0 1)。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脑脓肿和脑内坏死、囊变的肿瘤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 I)及ADC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细胞癌36例,转移瘤15例,肝血管瘤33例,肝囊肿12例进行MR I平扫及DW I,拟合出ADC图,选取病灶感兴趣区,测出ADC值,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如下:肝囊肿(2.90±0.68)×10-3mm2/s,血管瘤(2.01±0.53)×10-3mm2/s,转移瘤(1.57±0.42)×10-3mm2/s,原发性肝细胞癌(1.20±0.32)×10-3mm2/s。肝脏良性病变的ADC值明显高于恶性肿瘤,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肝脏不同病变的ADC值进行量化分析,能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弥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的表面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10人,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49例,其中恶性肿瘤26例,良性病变23例。DWI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echo-planarimaging,EPI)技术,14例取5个b值(b为扩散敏感度),余者取2个b值,计算ADC值。以恶性肿瘤ADC值单侧上界95%容许区间为界限判断病灶的良恶性,诊断结果与动态增强比较。结果 除1例原位癌和1例小腺瘤外,DWI显示所有良恶性病变。恶性肿瘤组ADC值为(0.9608±0.2043)×10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及对急性和非急性脑梗塞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急性脑中风35例患者,进行常规T2WI和DWI检查,并采用盲法进行对照观察。对DWI图像上出现的异常高信号的病变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并判断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与体征是否相符,对DWI图像上出现的异常高信号与FSE序列T2WI像上的表现进行对照观察。结果:35例在DWI像上均出现异常信号,其中3例是在发病后6h内进行MRI检查,而在常规T2WI像上未显示异常信号;2例是在发病后12h内进行检查,而在常规T2WI像上仅表现稍高信号;10例患者在发病后12~24h内进行检查,20例患者在发病后24-72h进行检查,在T2WI和DWI像上均出现异常高信号;其中8例在FSE T2WI像上表现为多发脑梗塞病灶,而在DWI像上显示为单一异常高信号。在DWI像上诊断急性脑梗塞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结论:DWI图像比常规T2WI图像对诊断急性脑梗塞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能发现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塞,并能鉴别急性和非急性脑梗塞,故DWI图像在诊断急性脑梗塞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梗死13例,其中超急性期(〈6h)2例,急性期(6~24h)4例,亚急性期(24~72h)7例,均行常规T1WI,T2WI,FLAIR及DWI扫描;其中,同时行MR灌注成像(PWI)1例、CT扫描6例。分析比较急性脑梗死病灶在DWI的影像学特征。结果:DWI序列对急性脑梗死病灶的显示,均优于常规T1WI,T2WI和FLAIR及CT;DWI的b值越高,弥散效果越好,病灶显示越清晰。结论: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较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弥散加权图像在鉴别脑脓肿与坏死、囊变脑肿瘤中的作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评价弥散加权图像在鉴别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对连续5例脑脓肿、7例恶性脑肿瘤和1例脑转移瘤进行常规MRI和弥散加权成像,取扩散敏感系数(b值)b=0,b=1000或b=0,b=1200,测量病变感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行2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结果 所有脑脓肿在弥散加权图像上均呈高信号,而所有脑肿瘤坏死、囊变部分均呈低信号。脓腔内的平均ADC值为0.43×10-3cm2/s,明显低于肿瘤坏死、囊变部分的平均ADC值1.89×10-3cm2/s(T=15.00,P<0.01)。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可以用来鉴别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肿瘤。  相似文献   

7.
弥散加权成像对膝关节腔积液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MR SE/EPI DWI序列对在膝关节腔内的滑液进行成像,探讨不同类型积液的弥散特征及弥散成像对关节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1年1月-7月间因膝关节疾病出现症状MRI检查的24例患,在不同B值下应用SE-EPI DWI序列对膝关节腔轴位扫描,图像传至Sun工作站,对所有病人的弥散图和ADC图进行兴趣区分析。统计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经统计学检验,临床有外伤史的关节腔积液和无外伤史有症状的关节腔积液的ADC值无显性差异;外伤时间的长短对关节腔积液的ADC值并无统计学上的显影响。随弥散强度的增加,无论何种关节腔积液,其信号值均逐渐下降,ADC值降低,不同B值的ADC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MR弥散加权成像对外伤性和非外伤性关节腔积液的鉴别作用有限,外伤性关节腔积液的弥散特征基本一致,外伤时间不影响关节腔内液体的弥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不典型肝脓肿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典型肝脓肿MRI多表现为不均匀的稍长T1、稍长T2信号,时间-信号曲线表现为"速升 -缓升"样变化 .结论 不典型肝脓肿多为早期肝脓肿,MRI平扫无特征性,结合灌注成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3.0T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患者的DWI图像,所有图像(b值为800sec/mm2)均通过工作站重建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在ADC图中测量肿瘤实性部分ADC值。根据病理结果,将肾上腺肿瘤分为良、恶性两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之间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有统计学差异者绘制出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通过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确定区分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ADC阈值;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将良性组分为不同的亚组,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亚组中的ADC值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上腺良、恶性肿瘤ADC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上腺恶性肿瘤的ADC值低于良性肿瘤;ADC阈值为1.09×10-3 mm2/s时,诊断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9%、81.0%,Youden指数为0.759,曲线下面积为0.944;亚组中的肾上腺节细胞瘤与腺瘤、良性嗜铬细胞瘤ADC值之间分别有统计学差异,腺瘤与良性嗜铬细胞瘤ADC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ADC值对肾上腺良恶性肿瘤之间及良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意义,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以应用于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吴梅  李帅  滑红艳 《武警医学》2016,(4):346-348,352
目的 评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不同组织来源的肝脏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1.5T MRI检查的肝脏转移瘤患者的扩散加权图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76处肝脏转移瘤的ADC值,比较不同肿瘤组间的差异性.结果 来源于胃直肠癌、肝癌、乳腺癌的肝脏转移瘤的平均ADC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来源于肺癌的肝脏转移瘤的平均ADC值低于其他来源的肝脏转移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源于胰腺癌的肝脏转移瘤的平均ADC值高于其他来源的肝脏转移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在肺癌和胰腺癌来源的肝脏转移瘤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FHN)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为FHN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2名股骨头正常者及42例FHN患者的磁共振信号分布及表观弥散系数(ADC)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股骨头正常者T1加权像及T2加权像呈均匀高信号,DWI为低信号;FHN患者的T1加权像呈低信号和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不均匀高信号和稍高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股骨头正常者、FHN患者病变周围区和中央区的ADC分别为(0.000~0.036)×10-3mm2/s、(0.111~0.311)×10-3mm2/s和(0.845-1.397)×10-3mm2/s,三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84.28,P<0.05).结论 FHN患者的DWI信号分布及ADC与股骨头正常者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可用于对FHN患者的明确诊断,并可根据ADC的测量对骨髓病变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肺病变行屏气弥散加权成像,对比分析良恶性病变在DWI像上信号强度(S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是否存在显著差别。结果 19例恶性病变和14例良性病变在DWI像上的SI存在显著差异,如果以DWI中SI(病灶)/SI(胸壁)比值大于1.2作为判定恶性病变的标准,则本组病例的灵敏性为79%,特异性为86%,阳性预测值为88%,阴性预测值为75%,诊断准确率为82%。但良恶性病变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形态学鉴别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影像特征,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中30个肝脓肿的常规磁共振扫描加动态增强扫描及DWI图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定量分析肝脓肿的脓腔、脓肿壁及周围正常肝组织.结果:ADC图上,30个肝脓肿的脓腔中24个呈明显低信号,2个等信号,4个明显高信号,ADC值为(0.69~2.62)×10-3 mm2/s.30个肝脓肿中,8个未见明显脓肿壁形成; 22个脓肿壁在DWI图像上呈多样信号,在ADC图上均呈稍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70 ± 0.23)×10-3 mm2/s.结论:肝脓肿的脓腔在DWI上常表现为明显高信号,ADC值较低;但部分脓腔ADC值较高,与肿瘤囊变坏死区难以鉴别;脓肿壁在ADC图上呈稍高信号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技术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颈、体部恶性肿瘤34例行DWIBS扫描、三维MIP容积重建并黑白反相显示,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原发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在DWIBS上呈明显低信号(浓聚),诊断鼻咽癌9例、宫颈癌6例、直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4例、肺癌4例、淋巴瘤3例、食管癌2例、贲门癌1例,肿瘤分期与术后或穿刺病理学检查基本一致。结论:DWIBS检查在恶性肿瘤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胃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病理确诊的胃恶性肿瘤患者48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胃腺癌38例,胃淋巴瘤10例。另随机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常规MRI(T1WI、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弥散敏感因子b值取0,800)。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测量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值及ADC值,取其平均值。同样的方法获得对照组胃壁的ADC值,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常规MRI胃恶性肿瘤检出敏感性为91.7%(44/48);DWI成像检出的敏感性为100%(48/48);DWI病灶部位信号强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胃恶性肿瘤平均信号强度值为345.33±170.10,正常胃壁平均信号强度值为149.80±36.24;在b值为800s/mm2时,胃恶性肿瘤平均ADC值是(0.87±0.11)×10-3 mm2/s,正常胃壁平均ADC值是(1.79±0.11)×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腺癌患者平均ADC值是(0.83±0.07)×10-3 mm2/s,胃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是(1.03±0.07)×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胃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疑似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水抑制序列(FLAIR)、弥散加权扫描(DWI)。结果80例中,超急性期脑梗死10例,急性期32例,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T2WI上为等信号或部分稍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MRI扫描未见异常2例。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病变较常规MRI敏感,在多发梗死灶中可以发现责任病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病理确诊的31例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行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将结果按病灶解剖部位不同分为4组,即肺内、纵膈内、远处淋巴结区、远处器官区,分别与病理及CT和(或)MRI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四组不同解剖部位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0.3%、66.7%、81.8%、100%。与CT和(或)MRI结果对照,四组不同解剖病灶敏感性分别为65.12%,39.76%、98%、97.15%,特异性为100%、96.97%、63.04%、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远处淋巴结及器官转移的诊断优于CT和/或MRI,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宫颈癌术后在我院复查MRI检查患者121例,其中行放疗37例,以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复发32例,先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再按术后是否行放射治疗分为单纯术后组及手术加放疗组,复发组分为单纯术后复发组及手术后加放疗后复发组,分别测量术后、放疗后宫颈残端与复发肿瘤的ADC值,进行对比分析;采用DWI诊断宫颈癌复发与病理进行对照比较,以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三项指标分析DWI对其复发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术后放疗后与复发癌灶ADC值两两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复发与术后放疗后复发无统计学意义;DWI成像对宫颈癌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100%、95.51%、96.69%。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可以作为评估宫颈癌复发的准确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孙伟  王琨  周令飞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2):1846-1849
目的:初步探讨背景抑制弥散成像(DWIBS)技术对肝占位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患者的46个肝占位性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肝细胞癌10例13灶,肝转移瘤7例14灶,肝血管瘤4例7灶,肝囊肿7例12灶的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成像(b=600s/mm2),测量各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比较,通过背景抑制的WDI经MIP重建及黑白反转技术制作局部类PET图像,观察病灶显示效果。结果:在b=600s/mm2的图像中,肝内良性病变ADC值明显高于恶性病变,以1.6×10-3 mm2/s作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限,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0%;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呈递增趋势;局部类PET图像,28例46个肝占位性病灶均显示清晰。结论:背景抑制弥散成像并测量病灶的ADC值对肝占位性病灶良恶性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脊髓弥散加权成像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运用于神经系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脑的弥散张量成像,神经纤维束成像等,给临床及科研带来了丰富的信息.由于脊髓的横断面积相对较小和复杂的周围结构如脑脊液、脂肪及骨组织,脊髓的弥散加权成像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尚有一定的困难.目前通过选择合适的成像参数及脉冲序列,表观弥散系数(ADC)及弥散张量成像参数值的定量测量已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