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疗效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80例(88个)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瘤周或瘤内注射,用间断注射方法。结果:80例随访2~8年,其中5年以上50例(53个),总有效率96.6%,治愈率90.9%,未出现肺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是治疗颌面部血管瘤有效、简便、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一种简便、安全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法,采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共46例,其中治愈33例,占71.74%;显效13例,占28.26%。结果提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在颜面部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粘膜。许多患者因肿瘤的持续发展而引起许多并发症,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容貌完整和美观,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我院自2000年起应用平阳霉索作瘤腔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管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久六 《湖南医学》2000,17(3):224-224
  相似文献   

7.
自 1995年 10月至 2 0 0 0年 4月 ,采用瘤体周围压迫加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法治疗 52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2 2例 ,女 30例。最小年龄 7岁 ,最大 65岁。海绵状毛细血管瘤 2 4例 ,瘤体最大 5cm× 4cm× 3cm ,最小 0 8cm× 0 5cm× 0 3cm ;发生在下唇 11例( 4 5 8% ) ,颊部 6例 ( 2 5% ) ,舌部 5例 ( 2 0 8% )。毛细血管型血管瘤 2 8例 ,瘤体最大 4cm× 3cm× 2cm ,最小 0 5cm× 0 5cm× 0 2cm ;发生在下唇 13例( 4 6 4 % ) ,颊部 7例 ( 2 5% ) ,舌部 7例 ( 2 5% ) ,额部 1例 (…  相似文献   

8.
姚志荣   《中国医学工程》2012,(9):46+49-46,49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对萎缩型和糜烂型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萎缩型和糜烂型OLP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9例,给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每周一次;B组19例,给予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每周一次;C组18例,给予复合维生素B口服,10mg/次,tid,以上各组分别治疗4周,治疗结束2周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A组在治疗结束2周后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68.42%,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萎缩型和糜烂型OLP有效。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②方法 采用局部治疗,一次未愈,间隔1~4周重复注射,5次一个疗程,平阳霉素总量不超过80mg.③结果 104例患儿治愈率61.5%,显效率28.84%,有效率6.73%.④结论 本疗法疗效可靠,外观满意,适合小儿面部血管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以手、脚多见,发生于甲周者称甲周疣,发生于足底者称跖疣,发生于这两个部位的疣体统称掌跖疣,好发于年轻人[1]。笔者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采用平阳霉素局  相似文献   

11.
路俊彩  王晶  柳玲变  卫旋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4046-4047
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之一,以婴幼儿多见。多发生于面部、口唇、舌部、眼睑及耳廓等重要器官,如在早期增生过程中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严重的容貌破坏和功能障碍,传统的治疗方法各有局限性。我科于1997年3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14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血管瘤是描述一系列不同病因,不同发展过程的先天性血管良性肿瘤或畸形,属错构瘤范围,颌面部多发。该病的传统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激素、激光及浅X线放射治疗,但易致瘢痕形成,破坏容貌等副作用。近年来文献报道[1]认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疗效满意,我科于1995年  相似文献   

14.
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双元 《青海医学院学报》1997,18(4):238-238,243
颌面部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良性肿瘤,手术等传统治疗方法有后遗损害,本文报道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操作方便,创伤小,疗效好,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正> 血管瘤常发生于口腔颌面部,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常见,作者对本科室自1995年以来用平阳霉素治疗的106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进行了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本组病人共106例,男性79例,女性27例,年龄1~39岁。病变部位均在颌面部软组织,瘤体范围最小约0.5cm×1.0cm,最大为2.5cm×3.0cm,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进行血管常规检查,其结果正常者方才接受治疗。注射前按平阳霉素8mg,2%利多卡因3mL的比例混合后备用。注射时根据病人的年龄,瘤腔的大小,深浅和所在部位注射药剂1~5mL,大面积血管瘤可分点注射,回抽无血,注入液体,直到瘤腔充盈,瘤体表面呈白色。术中平阳霉素用量不超过16mg,注射后局部压迫半小时,以防局部肿胀。  相似文献   

16.
血管瘤是描述一系列不同病因,不同发展过程的先天性血管良性肿瘤或畸形,属错构瘤范围,颌面部多发.该病的传统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激素、激光及浅X线放射治疗,但易致瘢痕形成,破坏容貌等副作用.近年来文献报道[1]认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疗效满意,我科于2005年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38例,随访至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证实平阳霉素对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平阳毒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结果:共治疗23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2例、毛细管型6例,混合型5例,治愈率69.57%,显效率21.74%,有效率为8.69%。结论: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尤其是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简便、易行、有效地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和证实平阳霉素对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结果:共治疗23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2例,毛细管型6例,混合型5例,治愈率69.57%,显效率21.74%,有效率为8.69%,结论: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尤其是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简便,易行,有效地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颌面部血管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或出生后不久,约在4周后快速生长[1].如生长在面部,不但可导致畸形,还可影响咀嚼等生理功能,手术切除易遗留瘢痕,影响美观.本院手2005年1月~2007年1月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小儿颌面部血管瘤2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一次未愈,间隔1-2周重复给药,3-5次为一疗程,总量不超过80mg。结果:46例患儿,经5月-6年随访,治愈率50.85%,总有效率76.27%。结论:本方法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尤其适合于小儿血管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