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妇产科1990年1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卵巢内膜样癌20例,占同期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23.4%。按内膜样癌的组织结构将其分成四型:卵巢内膜样腺癌、卵巢透明细胞癌、卵巢角化腺癌、卵巢腺癌。卵巢内膜样癌的组织发生可来自卵巢内的异位内膜恶变,也可直接来自卵巢表面生发上皮的化生。20例卵巢内膜样癌中,有2例并发子宫内膜癌占10%。卵巢与子宫同时发生类型相似的恶性肿瘤时,第二者均为Ⅰ级或非浸润性Ⅱ、Ⅲ级,则二者均为原发;当子宫内膜癌浸润肌层,宫颈、卵巢内膜样癌浸润卵巢没淋巴时,则不能区分二者原发或继发(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200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初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5例(≤45岁)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平均年龄为41岁.以不规律阴道流血为主要症状.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临床分期:I期14例,Ⅱ期4例,Ⅲ期7例.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23例,腺棘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组织学分级:高中分化1例,高分化12例,中分化9例,低分化2例,分化不详1例.3例失访,1例术后10牟盆腔及双肺复发,其余患者随访期内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45岁及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以子宫内膜样腺癌、早期、高分化多见.预后与高危因素有关,高危因素少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特点.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2例小于或等于40岁的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间共收治14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小于或等于40岁年轻妇女12例,占8.16%.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和原发不孕,术前分段诊断性刮宫对诊断价值较高.12例患者手术治疗后随访至2009年底仍健在.结论 40岁以下年轻女性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对月经不调或不孕的妇女采用分段诊断性刮宫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预后比老年患者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MELF (microcystic elongated and fragmented)浸润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6例子宫内膜癌伴有MELF浸润病理类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MELF浸润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类型、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年龄43~67岁,中位年龄56.5岁,临床表现以阴道不规则出血或阴道异常排液为主。1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I级合并透明细胞癌ⅠB期;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Ⅰ级ⅠB期;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Ⅰ级ⅢC期;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Ⅰ级ⅣB期。其中4例存在淋巴结转移,5例存在脉管内转移。术后随访5~29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MELF浸润多见于较晚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多伴有淋巴结侵犯。存在MELF浸润的子宫内膜癌应尤其注意是否存在脉管累及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并探讨其与原发性子宫内膜癌伴卵巢转移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手术后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患者和原发性子宫内膜癌伴卵巢转移患者的资料,比较其临床表现、FIGO分期、治疗情况、病理及预后生存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原发性双癌患者38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伴卵巢转移患者52例。与原发性子宫内膜癌伴转移患者相比,原发性双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较小、组织学类型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肌层浸润深度较浅、宫颈间质受累较少、输卵管受累较少、术后化疗比例较高(P均<0.05),预后更好;而转移组患者首发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增大、合并糖尿病比例及术后联合放化疗比例均高于双癌组(P均<0.05)。结论原发性双癌患者预后较好,且其临床病理特征与原发性子宫内膜癌伴卵巢转移患者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一般临床状况及病理形态的特点。方法:对9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主诉、合并症、病理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31~75岁,年龄为51~59岁占57.4(54例),≤40岁占14.9%(14例)。临床表现以绝经后阴道流血最多,绝经前月经紊乱其次,再次为阴道排液增多,分别占61.7%、23.4%、11.7%。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占76.6%,透明细胞癌占8.5%;组织学分级以高分化腺癌居多,占58.5%,浅肌层浸润者占63.8%。结论:子宫内膜癌高发年龄为51~59岁,年轻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阴道异常流血特别是绝经后流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子宫内膜癌以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故早期诊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2例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的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绝经前子宫内膜癌多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原发不孕或继发不孕及卵巢增大。83.33%经分段诊刮确诊。对IaG1、IbG1的腺癌、腺肌癌可以行单纯全子宫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或次广泛子宫切除术。5年生存率88.89%。结论 分段诊刮对子宫内膜癌仍是有效的诊断方法,采用恰当的手术方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杨明  郝桂玲 《黑龙江医学》2001,25(7):555-555
子宫内膜癌绝大多数为腺癌 ,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临床常见 ,是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 ,不容忽视。 1990~ 1995年我院妇科门诊共诊治 35例 ,其中子宫内膜腺癌 10例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2 5例。根据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进行组织学鉴别诊断。1 资料10例子宫内膜腺癌年龄 46~ 70岁 ,平均年龄 5 8岁。临床症状均有不规律阴道流血 ,7例患者浆液性血性白带增多 ,5例患者有腹痛 ,3例患者腹部可触及包块 ,2 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 ,年龄 30~ 5 0岁 ,平均年龄 40岁。临床症状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月经期紊…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绝大多数为腺癌 ,鳞状细胞癌少见 ,本文总结 7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原发性鳞状细胞癌 ,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75年 8月~ 1994年 10月收入我院手术治疗为主的子宫内膜癌 315例 ,其中子宫内膜原发性鳞状细胞癌 7例 ,占 2 .2 1% ;年龄 2 8~ 70岁 ,平均 49岁。 1例原发不孕 ,1例孕 1产 0 ,其它 5例均分娩 2次以上。并发高血压2例 ,绝经 5例。病程最短 2年 ,最长 2 0年。1.2 临床表现 :阴道不规则出血和排液 1例 ,阴道持续出血8个月 1例 ,绝经后出血 5例。出血时间最短 2个月 ,最长 6个月。子宫正常大小 2…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理类型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 将79例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与临床分期、手术-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进行对照。结果 67例内膜样腺癌手术-病理分期为Ⅲ~Ⅳ期者仅5例,而非内膜样癌12例中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者9例,差异显著(P〈0.01)。结论 子宫内膜癌中非内膜样癌易引起转移。病理类型与手术-病理分期对临床判断预后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玉卿  黄波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8):139-140
目的 讨论育龄妇女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 对8例育龄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样癌6例,腺鳞癌1例,鳞癌1例。结论 育龄妇女子宫内膜癌多数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少数为腺鳞癌和鳞癌。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病理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病理分期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腹腔镜对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36例)、卵巢癌(7例)和输卵管癌(1例)行手术-病理分期手术。结果:44例腹腔镜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45(120~18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40(100~200)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平均每例切除主动脉旁淋巴结5(0~9)枚、盆腔淋巴结19(10~28)枚。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Ⅰ期26例,Ⅱa期1例,Ⅲa期3例(盆腔积液细胞学阳性),子宫内膜癌肉瘤Ⅱ期1例,子宫内膜乳头状腺癌Ⅰb期2例,子宫颈癌肉瘤Ⅰ期1例,子宫内膜腺癌(部分肉瘤样变)Ⅲa期1例,子宫内膜腺棘皮癌Ⅰ期1例。7例卵巢癌和1例输卵管乳头状腺癌再分期术后病理均无阳性发现。44例患者术后随访9~22个月,无电凝损伤、淋巴囊肿及下肢运动与功能障碍发生。结论:应用腹腔镜进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病理分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临床进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病理分期手术的一种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3.
文亚玲 《重庆医学》2002,31(2):126-12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系统和规范的手术及术后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 ,以期减少术后复发率 ,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收治的 38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 ,平均年龄5 0 2 1岁 ,绝经平均年龄 5 0 2 5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 38例 ,妇检子宫均有不同程度增大 ;32例B超提示宫内膜增厚 ,16例提示肌层浸润 ,34例术前诊刮为子宫内膜癌 ,局灶癌变 6例 ,Ⅰ级 2 0例、Ⅱ级 5例、Ⅲ级 3例。临床分期 :Ⅰa期 6例、Ⅰb期16例、Ⅰc期 5例、Ⅱ期 1例、Ⅲa期 8例、Ⅲc期 2例。术中剖视子宫肉眼观 :浅肌层浸润 2 3例 ,深肌层浸润 5例 ,穿透肌层达浆膜层 2例 ;术式 :全子宫以及双附件切除 12例 ,次广泛性全子宫切除 16例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 10例。术后病检 :淋巴结转移 3例 ,腺癌 30例 ,腺鳞癌 4例 ,透明细胞癌 3例 ,腺癌 粘液性腺癌 1例 ;受体ER阳性 2 6例 ,PR阳性 2 5例。术后治疗 :Ⅰa~Ⅰb期已酸孕酮 3~ 6月 ,Ⅰc~Ⅲ期给予PC方案联合化疗 ,腺鳞癌放疗。结论 绝经后延或绝经后伴阴道不规则流血 ,B超提示宫内膜增厚 ,行分段诊刮是争取早期诊断的经济快速方法 ;术前以诊刮细胞学分级、B超显示子宫肌层浸润、妇检子宫以及宫旁受累情况 ,决定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癌的电子束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作用.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7例,其中腺癌21例,腺鳞癌4例,浆液乳头状癌及透明细胞癌各1例.临床分期Ⅰ期13例,Ⅱ期7例,Ⅲ期4例,Ⅳ期3例.所有患者均行电子束CT平扫及增强.结果 CT表现子宫腔扩大、内膜增厚25例;子宫肌壁厚薄不均21例,其中7例可见腔内乳头状结节或团块;子宫体增大18例;子宫颈增大变形、密度不均7例;子宫轮廓不规则,宫旁间隙及盆腔侧壁斑片、结节或团块影5例;肝脏、腹腔远处转移3例.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CT分期与临床分期一致25例,2例CT判断错误.结论电子束CT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妇女绝经后的子宫内膜疾病在阴道流血以前常被忽略 ;当出现阴道流血后又因生殖器萎缩难以耐受子宫内膜活性检而无法确诊。妇科B超检查可清晰分辨出子宫肌层与子宫内膜 ,并能发现子宫内膜病变。本研究报道绝经后妇女常见子宫内膜疾病的超声图像特点 ,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0例绝经后患子宫内膜疾病的妇女为 1995年 6月~ 1999年 6月在我院妇科住院的患者 ;其中子宫内膜癌者 2 1例 ;子宫内膜息内者 16例 ,子宫内膜结核者 1例 ,卵巢颗粒细胞瘤并发子宫内膜增生者 2例。 40例患者年龄为48~ 72岁均为绝经后再次出现阴道流血而就诊 ;绝诊时间为半年~ 2 1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40岁的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是否存在差异,从而有利于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1981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32例住院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2组。A组: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年龄≤40岁),B组: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年龄〉40岁),比较2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40岁的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占全部子宫内膜癌的9.91%(23/232),平均发病年龄35.13岁,A组伴有月经失调、不孕及多囊卵巢者明显高于B组(P均=0.000),A组手术-病理I期患者占69.57%,明显高于B组的58.37%(P=0.0048),A组预后明显好于B组(P=0.0217)。结论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占全部子宫内膜癌的9.91%,平均发病年龄为35.13岁,多合并月经失调、不孕及多囊卵巢,床期别早,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但临床诊断的误诊率甚高。本文重点探讨其诱发因素及影像学的诊断价值。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1995年1月~1997年12月本院手术切除,术后经病理确诊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86例,其中子宫腺肌病2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4例,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卵巢冠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年龄幼~55岁,其中25~45岁69例。有孕产史76例,原发不孕9例,未婚1例;有性生活史85例,经期性交史18例;子宫后屈位52例,宫颈管狭窄18例:有人工流产史44例,上环史23例,剖宫产史9例子宫肌瘤剔出术史1例;原发痛…  相似文献   

18.
黎明鸾  张俊霄  杨标  欧曼颖  金松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9):1242-1243,1246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研究9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资料、分期及病理检查特点。结果:子宫内膜样癌占同期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10%,患者发病年龄35~73岁,平均50.1岁,9例患者术后均随诊,2例患者已死亡,存活时间分别为32及37个月。尚存活的7例患者中2例存活期超过5年,另5例仍再随诊。结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多发生于中老年妇女,在组织学上与卵巢其他肿瘤或转移瘤相似,病理分期指导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并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3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其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 93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47.1岁。患者多因盆腔包块、阴道不规则流血就诊。术前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检查62例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高于正常值。肿瘤大体多为囊实性包块,囊壁粗糙,囊内为黏稠褐色液,常见实性乳头状组织突向囊腔内,实性区质嫩、朽。HE染色镜下见异位子宫内膜和恶变组织同时存在,正常子宫内膜与恶变组织有移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恶变组织可以向上皮源性肿瘤和间叶源性肿瘤分化,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及透明细胞腺癌。75例患者术后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2~96月),6例患者死亡,5例患者术后复发,64例患者存活。生存分析显示肿瘤预后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及肿瘤类型有关。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常见于围绝经期妇女,术前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有助于肿瘤的诊断,恶变的肿瘤以子宫内膜样腺癌及透明细胞腺癌为主,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及肿瘤类型是肿瘤预后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科在1990年6月和1991年1月,分别为年轻宫体癌、宫颈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的同时,作卵巢移位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例1宫颈癌:37岁,临床分期Ⅱ_b期,病理类型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例2宫体癌:27岁,临床分期Π期,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