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一种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及中耳腔黏膜分泌障碍所引起的以中耳腔负压、积液为主要病理变化,听力下降、耳闷、耳鸣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常见疾病[1]。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目前学者们关于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主要提出以下几种学说: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总结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近况,以期探讨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是中耳常见的疾病。特别在儿童期SOM将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和智力发育。有关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其中中耳负压学说、感染学说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中耳负压学说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Eustachian tube,ET)功能不良、中耳黏膜气体交换不良或乳突气化不良、中耳清洁功能障碍引起中耳负压状态,继而黏膜水肿、渗  相似文献   

4.
不同证型分泌性中耳炎IL-2R、6-K-PGI2、ET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泌性中耳炎(简称SOM)是耳科常见病,发病率较高,临床常以耳闷、耳鸣、阻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其特征为鼓室内积液,易反复发作,日久形成粘连性中耳炎,导致长期听力障碍.SOM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明确,主要涉及中耳负压、感染学说、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免疫学说及多因素复合作用学说等.研究表明,咽鼓管的机能障碍导致中耳炎性渗出而形成中耳积液.白细胞介素2受体(II-2R)、6-酮-前列腺素(6-K-PGI2)、内皮素(ET)均为炎性介质,本研究检测了不同证型分泌性中耳炎血清及耳积液的IL-2R、6-K-PGI2、ET水平,以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理及辨证分型与以上各指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同中耳的化脓性炎症不同的是其通常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本病发病机制复杂,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及颅面部畸形等多种因素相关,治疗手段也因病因不同而方式多样。本文就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式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下导管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冬春季多发,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1,2],治疗以服用抗生素、激素、清除中耳积液为主.2004年3月~2005年3月我科采用鼻内镜下导管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7例(36耳),结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不同证型分泌性中耳炎IL-2R、6-K-PG12、ET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简称SOM)是耳科常见病,发病率较高,临床常以耳闷、耳鸣、阻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其特征为鼓室内积液,易反复发作,日久形成粘连性中耳炎,导致长期听力障碍。SOM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明确,主要涉及中耳负压、感染学说、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免疫学说及多因素复合作用学说等。  相似文献   

8.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以儿童多见,可导致患儿语言发育障碍、平衡功能障碍等,故而了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和诊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进展。  相似文献   

9.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 ,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其病因还不是很明了。现对 2 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积液中的SP(SubstanceP)的含量进行放射免疫测定。1 临床资料2 2例中 ,男性 12例 ,女性 10例 ,年龄 7~ 6 1岁 ,平均年龄30 0 4岁。诊断标准 :1 听力下降 ,耳内闭塞 ,偶耳痛 ,耳鸣。 2 鼓膜失去正常光泽 ,透红 ,有时可见液平线。 3 音叉试验Rinne阴性。Weber试验偏向患侧。纯音听阈 :轻度传导性耳聋 ,声阻抗测试 :平坦型 (B型 ) ,或为高负压型 (C型 )。 4 鼓膜…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又名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SOM属于中医"耳胀"、"耳  相似文献   

11.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指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不伴有急性炎性表现的中耳积液的非化脓性中耳炎。其病因与生理机制复杂,以耳闷、耳鸣、耳痛等耳部症状为主,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而学龄前儿童是高发人群。目前,SOM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SOM中耳积液的成分分析是研究SOM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常见方法,也是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SOM中耳积液的成分研究进展进行比较总结,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由于咽鼓管粘膜肿胀,管腔阻塞,致中耳的通气引流不畅,造成中耳腔出现非化脓性的液体潴留,即所谓“中耳积液”而致鼓膜活动度降低、听力减退。本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延续68周,中耳炎症未愈者可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在中医属“耳胀”、“耳闻”范畴。耳胀为病之初起,以耳内闷胀为主,或兼有疼痛,类似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耳闻为病之久者,耳内如物阻隔,听力明显下降,迁延难愈,类似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古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着较深入的…  相似文献   

13.
从耳聋治肺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共同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与中医的"耳胀"、"耳闭"、"耳聋"、"耳鸣"等疾病相类似.其中"耳胀"相当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耳闭"相当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14.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指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的中耳积液[1].该病在小儿耳鼻咽喉科临床中较常见,是儿童听力障碍和言语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一般认为,小儿OME的发生与咽鼓管结构和功能不良、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等)感染、免疫反应等有关.近来也有研究提示胃食管反流是其可能病因[2].比较本定义于传统分泌性中耳炎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异.传统观念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3],本定义强调不伴有耳部急性感染症状,意味着无耳痛、发热等症状.这些症状(耳痛、发热)的缺失,正是儿童OME发病隐匿、诊断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耳科的常见病。80%的儿童3岁前曾出现过急性中耳炎的表现,以OME为主[1]。然而,一部分患者可以自愈,并且不再复发,另外一部分的患者则迁延不愈。OME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学者普遍认为,OME病因有咽鼓管阻塞、感染、变应性反应,通常涉及多因素,最新的研究表明基因易感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发病因素。OME的病因和发病因  相似文献   

16.
鼓膜打孔及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中耳积液(包括浆液、黏液或浆-黏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小儿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腺样体肥大是导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病因,我科近年来应用腺样体切割吸引器在鼻内镜直视下切除腺样体,配合CO_2激光鼓膜打孔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是一种慢性疾病,是引起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且与各型中耳炎关系密切。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及影像学的发展,目前对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本文将近年来对中耳胆固醇肉芽肿在病因与发病机制、与各型中耳炎关系、临床表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1988年3月~2003年3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0例(耳)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病人的临床资料。70例(耳)中,术前诊断为胆脂瘤型中耳炎37例,骨疡型中耳炎13例,此二者之中考虑胆固醇肉芽肿者13例;中耳乳突术后感染5例,分泌性中耳炎7例,特发性血鼓室8例,其中考虑可能为胆固醇肉芽肿者2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听力下降、耳闭塞感或伴耳鸣,亦可有耳溢液、头痛、头昏及其他症状。70例(耳)均接受手术治疗,依照术前检查,根据病变程度不同而选择不同术式。结果 65例(耳)干耳,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3例(耳)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后半年流脓,后改行乳突根治术,术后均干耳;2例(耳)行鼓室探查加鼓窦开放术,术后半年及1年又流脓伴听力下降,后改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后干耳。结论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主要有:含气腔通气受阻、引流障碍及含气腔出血。中耳胆固醇肉芽肿与特发性血鼓室、分泌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关系密切。术式的选择应根据病变范围和程度来决定,其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保持通畅引流。  相似文献   

19.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部分研究认为工型变态反应是引起该病的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定46例伴有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OME患者和38例对照组其血浆和中耳积液中IL-4及IgE含量,探讨工型变态反应在OME发病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耳科门诊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的检出率,探讨声反射在协助诊断分泌性中耳炎是否伴有中耳积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耳鼻咽喉科门诊169例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伴有中耳积液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听力正常与听力下降患者的鼓室图、同侧声反射及纯音测听等资料进行对比。结果169例(237耳)经鼓膜穿刺证实为中耳积液的患者中,223耳(94.1%)未引出声反射,14耳(5.9%)引出声反射;鼓室图异常200耳(84.4%),正常者37耳(15.6%);216耳(91.1%)有传导性听力下降,21耳(8.9%)听力正常。不论听力是否下降,同侧声反射的未引出率均高于异常鼓室图的概率(P<0.05);在不同听力及不同类型鼓室图中,声反射的未引出率没有差异(P>0.05),具有无创、快捷及客观等优点,能更好的帮助临床工作者评估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预后。结论声反射能协助提高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伴中耳积液的检出率,具有无创、快速及客观等优点,能更好地帮助临床工作者评估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