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山地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率、类型、部位、季节及其损伤原因,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参加2004-04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云南大理站的国家二级以上48名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发生率、类型、部位、季节及其损伤原因调查。结果:山地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100%(48/48)。损伤类别以跌伤为主,占损伤类型的32%。损伤的部位以膝的损伤为主,占25%。冬季是运动损伤的高发季节,损伤发生率52%。损伤原因主要有赛车故障、地理和气候环境、运动员自身情况的影响,分别占28%,22%,50%。结论:山地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各类损伤中,主要以跌伤为主,运动损伤部位主要以膝为主,且冬季是运动损伤的高发季节,赛车故障及比赛路段的地理及气候环境和运动员自身情况是出现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跆拳道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常见部位和损伤原因及损伤发生率。方法:于2005-03选择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跆拳道专选队学生33人,男20人,女13人,年龄21~25岁,专项训练平均年限3.5年。纳入对象均对调查项目知情同意。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自拟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内容为损伤的部位、损伤的原因。结果:学生33名均进入结果分析。共发放问卷33份,收回填写完整、准确的问卷33份,收回率100%。①损伤部位:踝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足损伤、大腿损伤、腰损伤、小腿损伤、肘损伤、手损伤分别为24人次(25%),21人次(21.9%),15人次(15.6%),9人次(9.4%),15人次(15.6%),8人次(8.3%),2人次(2.1%),2人次(2.1%)。②损伤发生率:纳入跆拳道运动员33名均发生运动损伤,损伤率100%,损伤96人次,人均受伤2.91次。③损伤原因:跆拳道损伤多发生在专项训练和比赛时,占38.49%;身体素质差引起的运动损伤,占19.67%;准备活动不科学也是造成运动损伤不容忽视的因素,占12.97%。结论:跆拳道运动损伤部位以踝关节和膝关节为主,损伤多发生于专项训练和比赛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健美操运动员损伤的部位、频率、类型、性质、发生的阶段及损伤的重要原因。方法于2004-10/11对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及武汉体院4所高校的健美操专选班2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答题不完整的问卷8份,对余下的212份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212人中,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和部分上肢,从损伤发生的单个部位看,距小腿关节(21.4%)、大腿(12.5%)、腕关节(10.6%)及膝关节(10.3%)发生率较高。损伤发生频率最高的是距小腿关节,占31.3%。损伤类型主要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以关节韧带拉伤发生率最高(26.8%),其中39.0%属于急性损伤,而慢性损伤占24.1%。损伤发生在平时训练中的占69%;发生在准备活动中占14.8%;发生在比赛时占11.3%。损伤的原因依次是:技术动作错误(28.7%)、准备活动不充分(25.4%)、精力不集中(11.0%)、局部负荷过重(8.8%)、突击难度动作(8.3%)、带伤训练(7.2%)、过度疲劳(6.6%)、场地因素(4.1%)等。结论健美操运动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和部分上肢,其中距小腿关节发生率最高;损伤类型主要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以韧带拉伤为主。损伤多发生在平时训练中,技术动作错误和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状况,为有效地预防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普通高校1~4年级389例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在近一学年内运动损伤情况.结果 近一年内发生过运动损伤者225例,发生率为57.8%.运动损伤发生的时间主要是课外活动和体育课,分别占61.3%和29.8%.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腿部、腰部、膝关节、手指和腕关节等部位,其中踝关节损伤129例,占57.3%.运动损伤类型以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和软组织挫伤为主.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对抗性较强的篮球、足球项目中.结论 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其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陕西省散打队运动员损伤的发生部位、性质及损伤原因对训练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方法:于2005-06/10(全国运动会前)在陕西省散打队队员35人和西安体育学院散打队45人发放问卷,男60人,女20人;年龄19 ̄25岁;武英级6人,一级27人,二级47人。纳入对象均同意参加问卷调查。结合运动医学临床检查,详细询问运动员现有和既往损伤史,包括部位、性质、损伤程度和损伤原因对训练的影响。结果:散打运动员损伤结果显示:①损伤性质:以挫伤60%、擦伤56%、扭伤31%、劳损25%等损伤所占比例高,其余损伤较少见。②损伤部位:头面部损伤占56.3%、腰部占31.3%、膝部占26.3%、四肢末端占42.3%。其余损伤所占比例相对较少。③损伤原因:散打运动中,导致运动员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准备活动不足占28%,身体力量不足占26%,保护不到位占24%,运动量过大占22%,这4种所占比例在运动损伤原因中所占比例较高,其余损伤所占比例系数相对较低。散打运动员受伤的原因主要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和专项力量不足。结论:由于散打运动的项目特点,运动员损伤部位以头面部、腰部、膝部、四肢末端病居多,损伤性质多以挫伤和擦伤为主,损伤原因多因准备活动补充分和专项力量不足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为预防损伤及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访问、文献资料法在2004-05全国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沈阳)、2005-07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抚顺)期间,对参赛的辽宁、四川、湖北、福建等15支以及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8所院校共120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调查。运动员年龄在14~21岁,男63人、女57人。结果: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123份,完整有效问卷120份。①在120名运动员中发生运动损伤的人数为95名(79.2%),379例次。②羽毛球运动损伤种类有18种,其中关节及韧带损伤发生率为55%为第1位,其次是肌肉损伤和末端病分别占41.7%和30.8%,腰椎横突综合征及骨折为13%,骨膜炎为11.7%。③在损伤部位构成比中占首位的是踝部,为23.7%,其次是膝部20.6%和腰部12.0%,肩部9.2%。结论: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种类较多,以关节和韧带损伤为主;损伤部位主要是踝部、膝部、腰部和肩部,主要是由于其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及运动系统承担很大的负荷加上肌肉力量薄弱所致。科学地安排训练内容和方法能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山东省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造成损伤的发生率及损伤部位、性质、原因,损伤后的处理办法。方法:于2005-12-15,以参加第十二届山东省的14所高校学籍1~4年的在校男、女篮球运动员26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与实地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篮球运动员的损伤原因、性质、易损部位等。结果: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28份。①在调查的228人(男120人,女108人)中,有许多人不同程度的多次损伤,总的损伤次数为629人次,其中男子385人次,女子244人次,男子高于女子(P<0.05)。损伤主要发生在一、二、三年级。②男子损伤部位主要是距小腿关节损伤69.1%,其次是膝关节和手指挫伤,为62.5%和54.1%;女子损伤部位主要是手指关节挫伤(69.4%),其次是距小腿关节和膝关节(62.5%、39.8%)。这些位置的损伤与篮球运动技术密切相关,呈正相关(男:r=0.721,女:r=0.621,P均<0.01)。③损伤性质为慢性损伤略多于急性性损伤(53.1%,46.9%),而急性损伤以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者居多;慢性损伤以髌骨软骨软化症、髌腱腱围炎、半月板损伤、腰肌劳损为多,尤其以腰肌劳损和髌骨劳损发生率为高,分别是34.0%,26.0%。④损伤主要原因有:疲劳(男子占36.7%、女子占22.2%);准备活动不充分(男子占28.3%、女子占38.0%);场地器材不良(男子占20%、女子占18.5%);精力不集中(男子占13.3%、女子占13.9%)。⑤在急性损伤后采取现场采取冷敷与处理的男运动员占损伤运动员的67.0%,而女运动员只占25.9%。结论:①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在大一、二、三年级较大。②男子损伤率高于女子。③手指挫伤,距小腿关节、膝关节是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健美操运动员损伤的部位、频率、类型、性质、发生的阶段及损伤的重要原因。方法于2004-10/11对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及武汉体院4所高校的健美操专选班2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答题不完整的问卷8份,对余下的212份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212人中,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和部分上肢,从损伤发生的单个部位看,距小腿关节(21.4%)、大腿(12.5%)、腕关节(10.60A,)及膝关节(10.3%)发生率较高。损伤发生频率最高的是距小腿关节,占31.30%。损伤类型主要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以关节韧带拉伤发生率最高(26.8%),其中39.0%属于急性损伤,而慢性损伤占24.1%。损伤发生在平时训练中的占69%;发生在准备活动中占14.8%;发生在比赛时占11.3%。损伤的原因依次是:技术动作错误(28.7%)、准备活动不充分(25.4%)、精力不集中(11.0%)、局部负荷过重(8.8%)、突击难度动作(8.3%)、带伤训练(7.20%)、过度疲劳(6.6%)、场地因素(4.1%)等。结论健美操运动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和部分上肢,其中距小腿关节发生率最高;损伤类型主要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以韧带拉伤为主。损伤多发生在平时训练中,技术动作错误和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水平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损伤主要因素。方法以参加2004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的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用调查问卷及专家访谈的方法获得有关数据及建议。结果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损伤部位主要为膝(88%,23/26)、踝(85%,22/26)、腰(65%,17/26)3个支撑关节;损伤性质多为急性拉扭伤及慢性劳损;损伤多发生于速度素质训练中(54%,14/26);损伤原因主要是技术动作不完善及训练过度疲劳。结论女子三级跳远的损伤主要与此项目的技术要求及女子的生理解剖特点有关,针对项目特点安排训练的量与负荷,针对女子生理特点提高下肢各关节的支撑与缓冲能力是减少运动损伤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羽毛球爱好者的问卷调查,结合羽毛球项目的运动特点,分析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及其发病原因、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方法:调查于2005-03/11在成都医学院体育教研室羽毛球俱乐部完成,对156名羽毛球爱好者进行运动损伤情况调查,均自愿参加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结合羽毛球项目的运动特点,调查运动损伤的患病率、损伤类型及其受伤原因,分析其常用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共发放问卷156份,收回内容详实问卷156份。①损伤患病率:运动损伤患病率为78.84%。②损伤类型:156名羽毛球爱好者中急性损伤占52.56%,慢性损伤占26.28%。最容易受伤的手腕处受伤患病率为37.39%,其次是肩袖受伤患病率为30.89%。③受伤原因:技术动作不规范是运动损伤最主要的原因,占72.35%,而准备活动不充分和身体疲劳分别占63.41%和22.76%。结论:为有效预防手腕和肩袖损伤,应加强局部肌肉力量训练等防治措施;注意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要领,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