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1992年初至1993年10月,应用铜针留置术海绵状血管瘤31例,经术后3个月至1.5年的随访,有效率达100%。文中较详细介绍了刺入刺入针后全身和局部的反应,血铜、B超的变化和并发症等,我们认为铜针留置术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腱鞘囊肿系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手腕部。以往多采用手术切除,局部注入类固醇药物等治疗,但效果常令人不满意,其主要原因是易复发及局部留有瘢痕。为寻求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以铜针留置术治疗28例腱鞘囊肿。将工业用直径1-2mm铜丝以洗砂纸擦净外膜,露出纯铜,制备成3-6cm长铜针。  相似文献   

3.
铜针留置术治疗小儿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铜针与不锈钢针留置于兔耳中央静脉内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等血管性疾病,因其特有的优点,临床已开展应用。为了解铜针留置于血管内所发生的病理变化。方法 用60只家兔的中央静脉行铜针留置,并与不锈钢针留置比较观察血管腔内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铜针留置后7天内为急性炎症过程及血栓形成,14天后形成异物性肉芽肿组织,28-60天后瘢痕组织纤维化、血管结构消失。不锈钢针留置诱发的炎症过程轻,血栓形成迟且较小。结论 钢  相似文献   

5.
6.
腱鞘囊肿系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手腕部。以往多采用手术切除,局部注入类固醇药物等治疗,但效果常令人不满意,其主要原因是易复发及局部留有瘢痕。为寻求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以铜针留置术治疗28例腱鞘囊肿。将工业用直径1~2mm铜丝以洗砂纸擦净外膜,露出纯铜,制备成3~6cm长铜针。高压灭菌后,在囊肿四周12点与6点,3点与9点处以针头刺4孔,以2根铜针分别贯穿刺出,两端弄弯;病灶直径3cm以上者,另在病灶顶端刺一孔,以1根铜针垂直刺入直达基底。留针48小时后,拔出铜针,挤压囊肿后加压包扎7天。再重复置针、加压包扎.治疗全部病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病灶变平消退,随访6个月至1年,无1例复发。治疗过程中病人无全身反应,偶有局部疼痛,拔针后即消失。由此看出腱鞘囊肿内容物主要为浓缩透明质酸,可在铜针周围形成栓样物,机化后更可使囊腔闭合结实,从而达到治愈目的。该方法治疗腱鞘囊肿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铜针留置加瘤体结扎治疗弥漫型血管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弥漫型血管瘤的方法。方法:先进行纵横交错的瘤体内结扎,使血管瘤分隔成许多互不相连的小区,再行铜针留置术。结果:本组治疗26例,行治疗前后组织观察及术后3个月-4年随访,总有效率达96.15%。结论:铜针留置加瘤体结扎疗法有较广泛的适应证,是治疗弥漫型血管瘤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用简便易行的铜针留置术治愈8例极为棘手的海绵状血管瘤(分别位于手掌和手指,口唇,会阴和臂部及足底)。对铜针的制备,留置的方法,时间,注意事项和全身及局部反应等作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2年初至1993年10月,应用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31例,经术后3个月至1.5年的随访,有效率达100%。文中较详细介绍了刺入铜针后全身和局部的反应,血铜、B超的变化和并发症等,我们认为铜针留置术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寻求更有效的方法治疗弥漫型,部位深、边界不清的复杂性血管瘤,1993年3月至1996年6月,应用铜针埋置术治疗35例次,行治疗前后组织学观察及术后3个月~2年随访。总有效率达94.28%。此方法简便易行,出血少,费用低廉,是治疗难治性血管瘤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总结铜针留置、铜针留置结合环形缝扎治疗脉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采用铜针留置、铜针留置结合环形缝扎治疗脉管畸形患者46例,其中静脉畸形43例,动、静脉畸形3例.治疗1~3 次,其中第1次治疗41例,第2次治疗4例,第3次治疗1例,再次治疗至少间隔6个月.观察铜针留置治疗后患者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检测其中6例患者铜针留置治疗前及铜针留置治疗5天后血清铜及肝功能变化,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治疗患者46例,术后随访6~24个月.临床治疗效果:I级(差)3例,占6.5%;II级(中)11例,占23.9%;III级(好)27例,占58.7%;IV级(优)5例,占10.9%.43例(包括中、好和优)脉管畸形患者获得有效治疗(图2~3),总有效率为93.5%.6例留置铜针治疗5天后,血清铜轻度升高,方差分析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活性轻度升高,秩和检验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铜针留置简单易行、安全性高,对患者组织形态和功能影响小,是治疗脉管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铜针留置结合环形缝扎是铜针治疗脉管畸形的改进和发展,可以更有效地治疗脉管畸形,适用于治疗病变范围较大、较深的脉管畸形.  相似文献   

12.
血管吻合是器官移植、断指(肢)再植、体-腔分流等于术中重要的操作步骤。血管吻合时为防止血液凝固,并保持术野清晰,常需用肝素钠溶液不断冲洗血管腔。通常冲洗用针头由普通注射针头折断针尖锉钝后制成。  相似文献   

13.
铜针电栓塞血管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研究铜针电栓塞血管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体外实验和大鼠体内实验为模型,用电子物理学、原子光谱吸收法、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等方法研究铜针通电后血栓形成的机制和条件。结果 铜针通电后有大量铜离子解离及红细胞聚集,在一定电压和通电时间作用下血管内形成稳定的血栓。结论 铜离子解离和红细胞聚集是铜针电栓塞血管的主要机制,稳压直流电4V和17.5分钟的通电时间为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条件。  相似文献   

14.
铜针治疗血管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针栓塞术治疗血管瘤是近年成功地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铜针刺入并留置血管瘤腔内,引起该部位的血管内皮肿胀、破溃、血栓形成,继而血管外成纤维细胞大量长入血栓内,血管壁破坏、消失、纤维组织替代,瘤腔纤维经,萎缩,血管瘤治愈这一显微组织学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笔式静脉留置针在血管吻合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吻合是器官移植、断指(肢)再植、体-腔分流等手术中重要的操作步骤.血管吻合时为防止血液凝固,并保持术野清晰,常需用肝素钠溶液不断冲洗血管腔.  相似文献   

16.
铜针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168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手法触摸盲视下留置铜针治疗105例体表海绵状血管瘤,63例采用在探头频率为7.0MHz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铜针留置术,5-7d为一疗程,间隔一月重要治疗,通常治疗2-3个疗程。盲视组一年后复发15例,复发率为14.3%,超声引导一年后复发2例,复发率为3.2%,铜针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操作简便易行,超声引导下铜针留置术治疗绵海状血管瘤较盲视法操作更安全,对于组织深部及位于大主干血管,神经等重要器官周围的海绵状血管瘤尤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不同型号留置针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使用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成功率.方法 将1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18 G留置针、对照组采用24 G留置针静脉留置后输注造影剂.结果 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使用18 G静脉留置针输注造影剂能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成功率。方法将10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18G留置针、对照组采用24G留置针静脉留置后输注造影剂。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使用18G静脉留置针输注造影剂能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老年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   总被引:69,自引:3,他引:69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置管反应的发生是否与血管管径有关。方法:将232例浅静脉置管的老年病人,按置管静脉部位分为A组(主静脉组)和B组(分支静脉组),B组又分为B1组(管径≥3.0mm)和B2组(管径<3.0mm)对三组病人置管反应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组置管反应发生率为27.9%,B组为73.8%,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A组于置管后第4天出现置管反应,B组置管后第2天即开始有置管反应。B组中B1组置管反应发生率52.6%,B2组为100.0%,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B1组置管反应出现于置管后4-5d,B2组置管反应发生于置管后2-4d。结论:老年病人留置套管针时其置管反应的发生与血管管径大小有关。为老年病人留置套管针时,应尽可能选择直径≥3.0mm的血管,并科学掌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0.
铜针通电治疗血管瘤并发急性溶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铜针通电治疗血管瘤并发急性血管内[溶血的原因。方法 (1)临床观察1例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两次铜针通电治疗均并发严重溶血的全过程。(2)体外实验分别将铜针,铁针和不锈钢针置于健康人枸楷酸抗凝血中,接3-6V直流电30min,在通电前,中,后检测各标本血浆游离Hb值;推血片光镜下观察RBC形态,结果临床病例两次铜针通电治疗均发生严重血管内溶血,体外实验通电后RBC变形破碎,血浆游离Hb明显升高,电压越高,通电时间越长,RBC破坏越严重。结论 铜针通电治疗巨大血管瘤可能并发严重的急性血管内溶血,电流对RBC的直接损伤是导致溶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