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28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1月余,疼痛10 d"于2008-03-11入我院治疗.体格检查: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腹稍隆,以右上腹明显.肝脏在右肋缘下约10 cm,剑突下约15 cm,质硬有触痛,肝区扣痛明显.肝功能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5.7 U/L(0~4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2.2 U/L(0~37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30.7 U/L (0~15 U/L),糖类抗原19-9(CA19-9)为 84.68 kU/L(<35 kU/L),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肝寄生虫病检查均阴性.B超检查示右肝巨大囊性包块,不排除肝包虫病.CT检查示肝右叶巨大囊实性占位病变,占据右肝大部分,病变内可见有分隔;增强扫描示:动脉期实性病变及分隔,可见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时期仍强化明显,囊内容物未见强化;下腔静脉受压左移,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影,提示肝脏巨大囊实性占位病变,考虑恶性病变.临床诊断:(1)右肝肿块性质待定;(2)肝包虫病?(3)肝癌?.  相似文献   

2.
朱楠  刘亚  成德雷 《安徽医学》2019,40(9):1075-1076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8岁,2018年1月因"右上腹不适2个月余"就诊于安徽省五河县人民医院,外院腹部超声示检查提示:肝硬化,肝右叶低回声占位。右上腹轻压痛,胸部蜘蛛痣(+),肝掌(+),皮肤及巩膜无黄染。谷草转氨酶43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1 U/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甲胎蛋白14. 7 ng/m L,癌胚抗原、癌抗原153、癌抗原199及癌抗原125均阴性。CT平扫示肝右叶大小约10. 7 cm×5. 8 cm×8. 3 cm低密度病灶,边缘可见肝包膜回缩,动脉期示病变呈团块状强化,内见不规则低密度;门脉期病灶逐渐向中心强化,延迟相示弥漫均匀增强,与周围肝组织密度相当,见图1。MRI平扫肝右叶团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因乏力、纳差、上腹胀痛、皮肤和巩膜黄染3 d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上腹部压痛,肝区轻度叩痛。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461·7μmol/L、直接胆红素260·4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572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92 U/L、碱性磷酸酶327 U/L、γ-L-谷氨酰转肽酶121 U/L、总蛋白81·6 g/L、白蛋白49·3 g/L。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阴性,甲肝抗体阳性,丙、戊肝抗体阴性。尿胆红素( )。超声检查:肝脏大小正常,回声增强,门脉内径1·2 cm,胆囊缩小,壁厚呈双边状,囊内未见异常,胆管不扩张。脾未见异常。诊断…  相似文献   

4.
<正>1病史摘要患者女性,27岁,体检发现肝内多发巨大占位。PE:腹部平软,未触及明显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表面皮肤无发热及红肿;双侧感觉及肌张力未见异常,双侧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7×109/L,嗜酸性粒细胞0.89×109/L;CEA及AFP未见明显异常升高。2 MR检查所见MRI平扫示肝右前段及后段各见一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图1-2),其内可见条带状等T1等T2信号(图2箭头所示),病灶边缘清楚,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图5-7);MRCP未见异常信号(图4)。门脉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狭窄或充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性,出生20天。因腹部包块20天入院。患儿出生时,即发现腹部膨隆,可触及包块,回家后发现腹部进行性膨胀,肿块增大异常迅速。查体:体温37.2℃,体重4kg,腹部膨隆,张力较高腹壁静脉显露,腹部肿块界线触及不清,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血、尿、粪常规检查无异常。肝功能检查:各项基本正常。AFP 3700μg/L。B超示:(1)肝大,肝内占位。(2)脾大。(3)胆囊显示不清。X线胸腹透视未见异常。在基础加骶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脏缘过脐,肝组织表面凹凸不平,质  相似文献   

6.
岳湘竹  李亚珂  王玲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781-178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肝脏局灶性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患者的42个常规超声不能明确诊断的肝内局灶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42个肝内占位病变中,CEUS考虑恶性病灶19个,良性病灶14个,排除肝脏占位性病变9个,其中非均质性脂肪肝6个,再生结节3个,经手术、穿刺病理或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或确诊恶性病灶18个,良性病灶15个,非肝脏占位性病变9个,CEUS正确诊断39例,超声造影定性诊断准确性为92.9%(39/42)。误诊3例:1例血管瘤误诊为胆管细胞癌、1例炎性假瘤提示可疑恶性占位、1例肝细胞中-低分化癌误诊为血管瘤,误诊率为7.1%(3/42)。结论超声造影能显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提高了超声对肝局灶性占位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侯勇  唐福林  芦波  李梦涛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7):3377-3380
病例摘要 患者女,19岁.1995年无诱因发热,体温最高39.5℃,伴腹胀,无腹痛.在其他医院检查血白细胞(WBC)3.3~4.1×109/L,血小板(106~129)×109/L,血红蛋白114~122 g/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44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97U/L,白蛋白22 g/L;血红细胞沉降率(ESR)8 mm/1 h,Ⅳ型胶原(-);甲型肝炎病毒(HA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PCR(+).腹部超声示:肝脾大,腹水.骨髓穿刺未见异常.腹水细菌培养及瘤细胞检查均(-).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主因"发现上腹部肿物半年,进行性增大伴疼痛半月"入院。查体:上腹局部膨隆,腹肌柔软,剑突下可触及直径约5cm的质硬包块,表面皮肤发红,边界清,活动度差,压痛明显;肝肋缘下6cm,质软;患者既往体健,无肝炎病史;实验室检查:CA19975.4U/ml,AFP正常。AST 93U/L、ALT 120 U/L。外院上腹部CT提示肝占位性病变。影像学表现:上腹部增强CT示:肝左叶较大类圆形团状混杂密度占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 ,18岁 ,内蒙籍 ,有牛羊犬接触史。因右上腹胀痛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 ,超声检查发现肝脏有巨大占位性病变 ,可疑肝包囊虫病而来我院就诊。我院超声检查示肝脏巨大实性不均匀回声肿块 ,几乎占据整个右半肝 ,内回声极不均匀 ,部分呈类似囊肿样极低回声 ,部分强回声后方伴声影 (图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肿块内有少许点状血流信号 ,动脉血流最高流速为 47cm/s。CT平扫示肝右叶巨大混杂密度占位性病变 ,边界清楚 ,内有高密度钙化影 ,有液性成分 (CT值 16HU)和脂肪成分 (CT值 - 31HU) (图 2 )。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内动脉期轻…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本资料来源于湖北咸宁市中心医院。患者,女,36岁,因厌油、发热及尿黄2d于2013年2月3日入院。入院后检查:甲肝Ig M抗体阳性,其他嗜肝病毒(乙肝、丙肝、戊肝)抗体阴性,总胆红素85.8μmol/L,直接胆红素63.6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250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741U/L,谷氨酰胺基转移酶(GGT)427U/  相似文献   

11.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49岁.体检发现胃壁在性占位10 d于2010年1月入院.患者无纳差、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无呕血及便血,无乏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查体未及肿大淋巴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无包块、腹水征阴性.常规检查血液、尿液、便检查阴性;肿瘤标记物检查:癌胚抗原(CEA) 1.40 μg/L、CA125 186.9 U/ml、甲胎蛋白(AFP)3.49 μg/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β)0.220 mU/ml.胸部X线片、盆腔B型超声未见肿块影.腹盆腔CT提示胃窦部黏膜下一2.4 cm×3.0 cm肿物(2008年4月4日CT检查未发现胃壁病变),考虑为胃间质瘤(图1A,B);余未见异常.上消化道造影显示肿瘤图1 CT 图像显示一2.4 cm×3.0 cm 隆起型胃窦后壁肿物,表面光滑,考虑为黏膜下肿瘤,可能为胃肠间质瘤位于胃窦黏膜下、可见小黏膜溃疡(图2).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资料患者杨××,男,66岁。因乏力、腹胀10余天来院诊治。肝脾B超示:肝硬化、脾大、门静脉高压症、腹水,肝内多发血管瘤。以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收住。患者20年前诊断肝脏多发血管瘤。入院查体除肝掌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外,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肝功:ALT 45 U/L,AST 44 U/L,TBil 18.7 μmol/L,TP 73.4 g/L,ALB 38.2 g/L。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检测均阴性。肝脏CT扫描示:肝硬化、脾大、门静脉高压症、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肝脏多发占位病变。为明确肝脏占位病变性质行肝动脉造影,见肝动脉增粗、迂曲紊乱,肝右叶外缘见一圆…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者男,69岁。因食欲下降、上腹部胀痛不适1月余来院就诊。门诊彩超提示肝脏不均质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可能性大。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1993.36U/ml、癌胚抗原2.270ng/ml、甲胎蛋白3.07ng/ml,均低于正常值。上腹部CT检查:平扫(图1)肝脏右叶后下段(VI段)见一椭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内见片状低密度液化坏死区,肿块边界清晰,大小约为10.5cm×8.1cm×9.5cm,邻近组织受压移位、变形,动脉期(图2)肿块实形部分呈轻度强化,边缘及内部见多条迂曲供血动脉,液化坏死区无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图3、图4)肿块强化程度低于周围正常肝实质。诊断意见:肝脏右叶后下段(VI段)富血供占位性病变,肝癌可能。手术中探查见:腹腔内无明显腹水,腹膜面光滑未见占位灶,腹腔未及转移灶;肝脏色暗红体积正常,质软,肿瘤位于肝右叶(第Ⅵ段),大小约12cm×8cm×6cm,边界清楚,包膜完整;余肝脏未及占位性病变;胆囊大小正常,与肿瘤左侧相连,肝十二指肠韧带、肠系膜根部及盆腔未及肿大淋巴结,胃肠道均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4.
侯勇  唐福林  芦波  李梦涛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7):3377-3380
病例摘要患者女,19岁。1995年无诱因发热,体温最高39.5℃,伴腹胀,无腹痛。在其他医院检查血白细胞(WBC)3.3~4.1×109/L,血小板(106~129)×109/L,血红蛋白114~122g/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44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97U/L,白蛋白22g/L;血红细胞沉降率(ESR)8mm/1h,IV型胶原(-);甲型肝炎病毒(HA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PCR(+)。腹部超声示:肝脾大,腹水。骨髓穿刺未见异常。腹水细菌培养及瘤细胞检查均(-)。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未见汇管区肝细胞浊肿,部分脂肪变性、灶性坏死及淋巴…  相似文献   

15.
1病例资料患者,女,38岁。体检超声发现肝左叶占位一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无肝炎、肝硬化病史。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AFP正常。上腹部CT增强扫描:肝左外叶浅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晰,大小约为7.4cm X6cm,动脉期(图1)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图2)强化程度略减低,延迟期(图3)病灶密度略低于同层面正常肝脏密度,三期CT值分别约:116HU、107HU、73HU;三期病灶中央及外周见瘢痕样无强化低密度区。诊断:肝左外叶异常强化肿块,考虑1)局灶性结节增生  相似文献   

16.
1 对象和方法 患者男性,44岁。右上腹阵发性钝痛 1mo,疼痛向右肩背部放散。查体:上腹部饱满,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叩诊肝下缘位于右锁中线肋缘下 2cm,剑突下 5cm。腹部B 超提示:肝内多发实质性占位(提示肝癌),以“肝癌”入院。入院后,腹部 CT示:肝脏弥漫性实质性占位(考虑转移性肝癌)。胸部X 线提示:转移性肺癌。胃镜示:胃体癌。肝功示:ALT 88.3U/L,AST 112.4U/L,GGT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49岁,因腹胀15 d入院。患者15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胀,伴恶心呕吐、食欲不佳,无发热,无腹痛腹泻,无阴道异常流血排液。查体:体温正常,心肺听诊阴性,腹膨隆,无腹肌紧张,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正常,肠鸣音减弱,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肝功能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3.0 U/L,血白蛋白19.5 g/L,肾功能示血肌酐71.0μmol/L,CA125 2 101.9 U/ml,乙肝五项定量正常。心脏超声示:三尖瓣微量返流,左室舒张功能稍减低,余未见异常;腹部超声示肝脏未见明显异常;经阴道超声示双侧附件低回声结节,子宫直肠窝及大网膜处腹膜增厚,盆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7例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肝脏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渡越时间和峰值强度均与良性病变、周围肝脏实质具有显著差异(P0.05)。超声造影检测AFP阴性肝恶性占位性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7.18%、94.44%、89.47%,增强CT检测AFP阴性肝恶性占位性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05%、88.89%、84.21%。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黄老伯患病了黄老伯最近半个月以来出现上腹不适、食欲减退、腹胀症状,小便颜色发黄,常常觉得人软乏力,并伴有明显的皮肤瘙痒,于是在老伴的陪同下去医院就诊。门诊医生给他进行了相关的检查。上腹部B超检查提示:胆囊壁粗糙,肝脾胰腺未见异常;肝功能结果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25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1 U/L,γ-谷氨酰转肽酶818 U/L,碱性磷酸酶438 U/L,总蛋白80.40 g/L,白蛋白43.10 g/L,总胆红素  相似文献   

20.
正1病例分析患者,男性,51岁,主因"反复上腹部疼痛5天"于2016年7月22日入院,行B超检查,提示肝左叶巨大实性占位,肝Ca可能。患者有高血脂病史5年、糖尿病4年,平时服用药物控制。否认肝炎病史,否认肝炎病史及家族性肿瘤性疾病。入院后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行实验室检查示:ALP 347U/L,GGT 180U/L,CEA(-),AFP(-),CA-125 42.32U/ml,CA-153 280.99 U/ml。影像学检查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